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7问何祚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7问何祚庥

--------------------------------------------------------------------------------
2004-2-27 15:41:56  《科技日报》2002年4月15日8版  张文天 -  阅读12次
   
                            ?

    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何家,几个房间几乎都被各色中外文书籍充塞。何先生显然已习惯于被采访,他在两把椅子中间放了个凳子,说是用来放采访机。简短寒暄后,何先生先请记者将问题和盘托出。待记者历数完毕,他说:"看来,你不想重复过去记者们问过的问题。我也希望如此, 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问:"您曾参与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研究,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提问背景:有报道说,何先生"60年代参加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而获得"两弹一星元勋"殊荣的23人名单中并没有何祚庥。
    何祚庥:我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理论物理专业。从1960年至1964年底,我参与了氢弹的理论设计研究。50年代,我在苏联社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搞研究,亲眼目睹了中苏关系的巨变,痛感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之下,于是我们联名给当时的核工业部写信,希望能回国服务。
??60年代我们已经开始原子弹的研制。核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刘杰、钱三强根据聂帅关于科研要"看三步"的重要讲话,决策从原子能研究所调集一批力量,在氢弹研究上先走一步,我也在其中。这个决策很重要。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是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两年零八个月爆炸的,而氢弹的原理过关是两年零两个月,这么快与这个决策有很大关系。
    氢弹的研究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只有靠我们自己,要从第一原理出发。理论上讲,氢弹要靠原子弹点着,我们在猜测的同时做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做的许多理论模型都失败了。现在回想起来,要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集思广益。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辩论、争论、甚至争吵,不赞成保密。我们有个默契,在辩论激烈的时候,可以说两句"狗屁!""这都不懂,狗屁不通!"
    当然,就个人而言,有人脑袋好,有人脑袋差一点;有人贡献大,有人贡献小一点。何祚庥不是高明的,我表扬两位高明的,一位是于敏教授,一位是黄祖洽教授。我嘛,属鸡尾,像小苍蝇附在马尾上跟着跑。
    问:"您是否仍然从事您专业方面的研究?"
    提问背景:大概由于何祚庥参与了太多的社会活动,涉足了太多的领域,于是有人怀疑他自己原本的行当是否已经荒废了。
    何祚庥:这几年在做基础研究,做粒子物理和宇宙论的研究。核武器研究的经验,使我们懂得了在重大技术开发中,首先在理论上要搞清楚,要有所突破。1965年,我到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当时氢弹还没有爆炸,但理论上已经基本清楚。粒子物理和宇宙论可以说是物理学的最前沿。理论物理的特点一是观念是前沿的,是不断开拓的,可以走得很远;但这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就要经过科学实验的验证。二是理论物理不但要解释很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还要提出一些预见,然后看能否为实验所证实。我做的理论工作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注重如何发展现在的理论;另一方面提出一些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做的实验。
    最近两三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找寻理论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种重粒子,有各种迹象表明这种重粒子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它与宇宙论中所希望的暗物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一些实验的想法,与在日内瓦由丁肇中先生领导的大探测器机构合作,利用大探测器在宇宙线当中找寻重粒子。我介入这项寻找工作,进行理论分析和估计。这项工作的规模不小,初步的情况是搜集到10的10次方的事例(Events),要从中找到重粒子,很像大海捞针。另外一件事是进一步发展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宗烨教授开拓的一个理论预想,即两个大Ωˉ粒子,可以组成一个"双超重子核"。我和张教授他们一起探寻这种"核"的可能办法。
    问:"您对许多方面的问题都感兴趣,所建议和呼吁的问题涉及面也很宽。您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提问背景:近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何祚庥不断地向社会提出和发出各种建议和呼吁,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似乎给人一种"全能"的感觉。何先生的履历还显示,早在50年代初他还就职于中宣部数年。
    何祚庥:我关注问题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国家发展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我是理论工作者,更愿意关注人们没有关注到的、又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或者人家已经关注到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二是,并不是所有问题我都能关注。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更感兴趣的是在应该关注的问题当中,能发挥我的长处,也就是说,我能比别人看问题更深入一点。比如,比起一般的自然科学家和技术方面的专家,我社会科学方面的能力要好一些;而比起社会科学家们,我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好许多,我毕竟是理论物理学家。如果说是一种历史的误会的话,和曾于1951年至1956年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还是第一元老。不管怎样,科学处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另一方面,作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当然要宣传马列主义。我周围有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是再笨听也听会了不少,何况我还是挺喜欢的,愿意去学的。而我本人在清华读书时就是地下党的支部书记。
    问:"有人说,科学家一旦成为了社会公众人物,就意味着其科学家的价值或者生命的终结。您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提问背景:一般认为,要想在科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而何先生参与如此多的社会活动,是否意味着他的角色已经转换了呢?
    何祚庥:科学家有他的上升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准确地讲,是自然规律导致做科学具体工作的能力下降。比如说,我这几年做科学工作的精力也下降了。我敢说,没有一个院士,弄计算机的本事能赶上他的学生的。的确,社会活动也分散了一些精力,影响了科学工作。但同时,我还认为,科学工作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做具体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技巧在与时俱退,但另一方面,其科学思维的能力,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公众人物呢?也就是关注的面开阔了;为什么关注的面开阔了?因为他那套思维的模式比较成熟了,不仅可以用来做他的具体工作,还可以用来研究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说科学家的生命结束了。我这几年来的确是所谓的"破门而出",但如果了解我的历史的话,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比如我在中宣部这5年,马克思主义的书念得较扎实。所以有人说我是"两栖动物"。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做具体自然科学工作的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当然要把做自然科学的本领,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需要二方面知识的结合才能分析、研究的社会问题。现在我关注许多问题,也是想发挥和继续自己的科学生命。比如,我为什么关注电动自行车,这就与我的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系。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锂电池,我概括为重量轻、蓄能大、寿命长、无污染等几大优点,了解这些对我来说很容易的,因此我认为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成熟。除此而外,我还看到其他问题:一是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有多大需求。我判断的根据之一是,上海有700万辆自行车,由此发展出70万辆烧油的助动车,有污染,显然不如电动自行车,推算的话,至少有4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如果每辆车的价格按2500元计算,就是1000亿的产值。再加上带动上游和下游行业,这是很大一件事情。这里面,就有量的概念和经济分析、市场调查和推算,因此认定这个产业大有前途。关注电动自行车的另一个原因是,锂电池的技术发展起来的话,进一步可以做锂电池的电动摩托车,再进一步可以做电动汽车。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我们的汽油消耗很大,每年要进口7000万吨。这就造成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一旦打仗,石油进口通道被断绝,那么靠汽车体系的交通就要瘫痪。因此,发展电动交通工具又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能看到这点,就不光作为自然科学家,还要有社会科学的观点,还涉及到国家的利益。我认为,思考这些问题,也是科学研究。比如这个问题当中,有关锂电池的优点,是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但是将它与中国的石油安全联系起来,恐怕别人就没有说过,而这恰好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弱点。我是专找弱点的。
    问:"如何看待院士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提问背景:科学界曾有"院外院士"之说。有人认为,院士称号只应该用在业内,而不应用在业外。
    何祚庥:院士与社会活动之间当然有矛盾的。不过,又必须知道,提出那些问题,又和参加这些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刚才谈到的石油安全问题,并不是我看书看出来的,也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出来的,是和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有关系的。比如说参加一些能源问题的研讨会,一些国家安全方面的研讨会。我参加的社会活动中,为活动而活动的比较少,大都是和一定的社会问题有关的。参加活动,我从别人得到一些新的东西,然后与自己的知识相结合,这不是很好吗。当然,在时间的占用上肯定是非此即彼。不过,我再三强调,科学工作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做具体科学工作的,另一个是从事科学工作的眼界。我们这样年纪的人,眼界可能是优势。这样可以延长自己的科学生命,体现自己的价值。
    问:"您如何看待气功"?
    提问背景:何祚庥以反科学著称。而气功又往往与各种"大师"和骗术联系在一起。有报道说,何先生也藏有气功方面的书。
    何祚庥:我对气功的认识是有过程的。小时候看武侠小说,也想试试气功。60年代初搞核武器,领导为了大家锻炼身体,请来了名气功师秦重三传功。秦要求我们每天要练6个小时,而我们在搞攻关,6个小时怎么可能!他又说至少两三个小时,因为气功有益健康,但运动量太小就用处不大。
    后来,把气功神怪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外气,什么劈功掌,手一扬就可以把人打倒,这是不可能的。什么远程发气可以改变导弹航向,可以中断通讯广播,我们这些念物理的,绝对不相信。
    我不完全否认气功,气功对锻炼身体有一定的作用,但练不好也可能走火入魔。我有一个时期,也想练练气功,目的是入静,放松,休息大脑皮层。
    问:"您如何看待科学的有限性?"
    提问背景:一般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很想听听一向直言不讳的何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何祚庥: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相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相信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社会也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什么不可认识的事物。而科学是遵循这些原则的。所以,如果问我,有没有什么科学不可认识的?我说没有。科学没有禁区,都是可以研究的,而且研究以后都可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得出结果。只是这个过程很长,是无穷无尽的。
    我所理解的科学的有限性,是指科学发展的不足。科学才发展了短短的400年,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可了不得。人类至少还可以在地球上存在4000万年,很可能达到4亿年。人类未来的认识能力不可限量。当前的问题是科学发展的不成熟,所以就不能吹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还有很多问题没弄清楚。但是,我的看法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科学,除此,再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有一类的问题科学无能为力,这并不是科学不能回答,而是人有各自的自由,有各处的选择,这自由是不能剥夺的。科学说得再好,我就是另有选择,就是不信你的。在这点上,科学没有办法。科学不能取代价值判断。
    问:最近看了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其中涉及的"奇点"之前的"第一动力"问题,似乎认为科学可能永远无法加以解释。
    何祚庥:这话不对。我认为,霍金在这个问题上有唯物论。我认为,完全可以从物质世界来解释这件事情。在"奇点"之前,现在的物理定律是适用的。比如说,"奇点"以前,时间完全可以有负的,也就是说,把"奇点"定义为"零",现在我们叫做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爆炸之前,可以有个宇宙收缩的过程。当然,这是一种可能的回答,不一定是正确的回答,需要实践来检验。
    唯物论坚持从物质世界来说明物质世界中的一切现象,而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当然,霍金本人并不赞成用神论来回答宇宙大爆炸的起源问题,或者叫做"奇点"问题,但是他用了"第一推动力",又认为第一推动力是不可解释的,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神创论。


       摘自《科技日报》2002年4月15日8版???
-----------何祚庥这个大忽悠!就知道胡说八道!
-----------仗着自己是个院士就乱叫一气!
-----------嘿嘿,没啥可多捉摸的啦。
-----------何作庥说话要负责任,因为他是国家培养的院士
-----------院士亦有滥竽充数的.在中国不足为奇.
相关文章
 泻肝散(《银海精微》卷上。)
 人与微生物携手转化的灵感
 秃疮
 我在大连友谊医院的惨痛经历(转)
 刮痧后皮肤烧痛如何处理
 蛔虫 三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