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中医,刻不容缓(1)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炳奎2002年11月15日
胡锦涛总书记:
现向您报告有关中医药学遭遇到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灾难事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学科。它又是一活文物,中医药学没有因为它的古老而在现今丧失治病的功能和极高的疗效,因为它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所致。说到文物,对文物保护有整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医药学。现今,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要对中医药进行“创新”,这将把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掉,这是个错误的路线。中医药学在现今,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只有继承、发扬和提高之路。原因很简单,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如何去创新?
建国53年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一直是十分关注和保护的,谁反对和要消灭中医药学,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直至撤职处分。解放初期,就有对当时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消灭中医药政策的行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先例(部长是民主人士李德全)。但是,这并未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权上给予分开,使得中医在卫生部内长期受到西医的排斥和压制。可以说,中医被西医统治了53年!因为有了王斌、贺诚被撤职的前车之鉴,反对中医药的势力,采取了打着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帜,进行着反对和消灭中医药学的勾当。由于卫生部长期以来均是西医掌权,现今,在消灭中医药学的进程中,已经获得节节胜利。2002年11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这个纲要将中医药学彻底的破坏了,是西医消灭中医药学的重要证据,也是它蔑视中医药学的一块耻辱牌。
对西医消灭中医的做法,或者说以西医改造中医的做法,庄子在《应帝王》中有一很恰当的比喻,其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实行中医药现代化,其意就是要中医药西医化,这与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异曲同工。
由于中医药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促发剂。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开始增大,在许多国家政府以及人民也开始承认和接纳中医药学的时刻,中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却在做着过去连殖民主义者和汪伪汉奸都未做到的事——消灭中医药学。这不光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所不能容忍的,一旦真相大白,全中国人民也是不能容忍的。故针对当今这种打着发展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号,干着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党中央及中央政府应当顺应中医药界以及中国人民的心声,采取有利于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行政措施,即将中西医在行政上分开,各自独立管理,真正让中医药学在没有西医干扰的前提下重新获得生机。这对提升中国文化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国人对党和政府的拥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挽救中医药学不被消灭,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望能充分考虑,给予实施,真正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生死存亡为基点去挽救中医,也必然会得到中医药界和中国人民的拥戴。
一、解决办法
为能使中医药学真正按照自身发展和存在规律弘扬起来,针对现时对中医药学的错误认识和一切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药标准的错误做法,防止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为幌子,去削弱和消灭中医,我的建议如下:
1.建议中央以保护中医药学为由,将卫生部一分为二,设立中医与西医两个在行政等一切方面平等的行政机构,终止建国53年来西医统治中医的行政模式,使中医能够独立管中医,能够和西医平等竞争,相互补充,现今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仍是被西医统治的,故没有起到设立它的应有作用;并推荐现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同志负责中医药的领导职务,他是中医药学徒出身,对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知识,并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验,现年57岁,是中医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8/12 08:29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2)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为能使分治后的中医药行政部门真正按自身发展规律存在下去,应加强和扩大中医药行政部门的相应权力,与现行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中医药行政部门至少应有以下权力:
(1)首先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
(2)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3)有确立中医药的研究课题的权力,可与科技部协商,如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4)中医行政部门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以及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5)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
3.应在中央或国务院成立一支持中国文化中各个学科发展的小组或委员会,保障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独立发展和存在。如,在此框架下,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界著名老中医、老药师、和坚决支持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行政官员和教授、讲师组成。其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中医药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防止偏离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线。
二、现时状况
经过调查,中医药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关心中医药存亡的人已不局限于中医药界,如,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年仅28岁,对中医药的处境做了调查,在2001年10月写出了“救救中医吧”的系列报导,对中医药学的失落痛心疾首,虽然文章上有些偏激和不熟悉新中国中医发展的历史,但是,他从此不知去向。
现将各方面的现实汇报如下:
1.现今虽已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其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卫生部,加上其现行司局长以上官员从未对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和法律法规进行过抵制,没有起到促使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作用。这是西医统治中医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
2.现今中医药学的管理权已被各大部委瓜分,如科技部、经贸委、教育部、农业部、药监局、卫生部、商业部、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都有权插手中医药学,造成中医药学在管理上多头而无序,并且大多部委全是不懂中医药学的人在管。
3.《
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大量的医师均没有这种学历,基本上是学徒出身,造成大量的中医师失去了行医资格。
4.取消中药店内的坐堂医师的传统,不顾中国百姓的治病习惯和方便就医,既伤害了百姓的感情,又增加了他们治病的麻烦,也使大量的中药店倒闭,大量中药从业人员流失。
5.中医师现今就是具备了开设门诊部的资格,也无法申办,全国已停止批准新设置个人门诊部,而且,就是准许设置,其硬件及注册资本也会令人望而却步:门诊部必须大于300平方米,注册资本也不菲。
6.中医师临床用的自制药是每个中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技术,而对中医师自配药的限制,约束了中医师治病的手脚,并且,经常被执法部门随意扣上销售假药的罪名。
7.将中药定性为农产品,将其种植权放开,由农民自行决定,并不顾中药产地的特点,随意改变具体中药种植的产地,这对中药的药性带来了破坏性的结果,造成中医治病的疗效大降,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使假药充斥中药市场;
据国家药监局文件[国药监市(2001)497号]中披露,对全国17个中药专业市场的抽检结果,不合格率最高的竟达到95.1%,最少的也有25%,总体看,17个市场中不合格率在50%以上的有11个,其中超过90%的有6个;
8.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物质基础,它是经过数千年实践而来的,是中医中非常科学和方便配药的物质基础。现今所推行以颗粒饮片来代替实物饮片的方法,破坏了中医师配药的规律,颗粒饮片的药性远不如实物饮片,况且它还给储药、配药、病人冲服带来了大麻烦。颗粒饮片的强行推广,并将此说成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将把中医药破坏殆尽。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3)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颗粒饮片:是把中药单味药提取浓缩,然后加入
淀粉糊精制成颗粒,分小包装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根据处方的各味药的颗粒饮片混合起来冲服。这种剂型同传统中医开处方用中药饮片煎煮成汤药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这种颗粒的价格比普通中药饮片平均价格高出2~3倍,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和公费医疗的支出;由于工艺简单,全国所有中成药厂都能生产;由于把有形的饮片变成了细小的浓缩颗粒,肉眼不能分辨其所用药材的真伪,因此极易被假冒仿制,市场上又很难监管。……因为生产中加了糊精淀粉,且用塑料袋
包装,因此又很容易受潮变质,存放期短,占空间大……等等。
9.在中医药学的教育上,西医化已成为事实,并且中医药学理论被否定,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会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来诊断疾病了,大多学生毕业后,根本不相信中医,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对他们的评价是:中医药学的掘墓人。可见中医药学在教育上已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
10.中药出口以及对中药的鉴定标准,不按中药自身的标准鉴定,反而以美国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中药的地位,在客观上否定了中药的药性。
11.贬低中医药学的学术地位,以及在中医药学教育上的随意性,使中医药学成为一部分人骗医的招牌。如有关部门举办的针灸学习班,时间只有1~3个月,就可以拿到盖有卫生部大章的结业证书,很多学员拿此在国外开起了诊所……败坏了中医药学的名声。
12.中西医在行政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中医一直受到西医的统治,在经费上的分配就可以看到,中医的经费只占有很少一部分;中医的人数,1950~1958年时近50万,1978年时只有25万,现今也只有38万,而西医人数则由1930年时的4000人,到现今的200万人,中医药学由于在各个方面都与西医药学不平等,中医已接近被消灭的边缘。
13.中医院说是中医,实质上仍是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中医为辅。全国几乎没有一所纯中医医院,中医成了西医的附属品。这还不如韩国,韩国对中西医有明确的规定,即西医不得使用中医方法和中药,中医也不得使用西医方法和西药,这个规定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中医药学在现今的状况,可以说已经被西医消灭了,只是掌握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还没有死绝,人还在,但是这些人也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50岁以下的会纯中医的几乎为零。照此下去,再有10年,中医药学要翻身就难于上青天了。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现代西医学是无法与它相比的,如果现在不去纠正对中医药学的错误做法,不断然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上分开,还延续现今的管理模式,那么,中医药学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落,如果这样,那我们将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三、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有关历史情况
1950-1951年间,中央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卫生行政工作会议,这个会议还邀请了余云岫参加会议,他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医是封建社会产生的封建医”。卫生部错误地轻信了余云岫的话,把中医的行医资格取消了,全国各地办起了进修学校,把中医集中起来学习西医,来改造中医师。因此,全国的中药店也都关门停业,中医药界一时一片混乱。不久,中央的钱俊瑞同志发现了这个问题,中央政治局对此进行了讨论,毛主席立即撤消了卫生部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部长贺诚与副部长王斌的职务,中医药重新开业。
1953年初,我在南京,时任中共江苏省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政协秘书长。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刚从北京开完政治局会议回来,正值年关。柯庆施出面在其家里邀请南京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吃年夜饭(当时的中科院尚在南京,还未迁来北京),在席间,柯庆施传达了中央对卫生部轻视排斥中医的错误撤销了卫生部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职务。并把我介绍给大家:“咱们新四军中还真藏龙卧虎呢,吕部长是名医出身,叫‘中医司令’,那时兵荒马乱,名不副实,现在该归队了,中医的事业让他来搞吧。可以先办一家中医院,并成立一个中医学院。”这样,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我也很高兴重操旧业。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8/12 08:33 编辑 www.med126.com/wszg/]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4)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过年后,年初五,省委开会做了正式决定。任命我为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
我即利用卫生厅原有的中医学习西医的进修学校改为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把学员培养为师资,集体编写中医教材,这所学校共培养了二百多名中医药师资,编写出第一套中医药系统教材。这二百多名学员(师资)以后支援到北京40多名,其中大多成为日后北京有名的中医师,有董建华、程莘农、杨甲三、王绵之等,还支援了河北、河南、内蒙等省区的中医院
校。中医药学的第一批师资与教材,全是我在南京办起来的。
1956年,我调任卫生部中医司任司长,此时,李德全部长,徐运北副部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郭子化副部长具体领导我的日常工作。中医工作在这个时期(大约一年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始建立中医高等教育院校。由于有南京中医药学师资和中医药学教材的基础,北京中医学院经过半年的调整,进入正规教学。以后,为了团结西医,响应毛主席的中西医结合的指示,中医司又进行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简称西学中。卫生部的西学中报告是我起草的,毛主席对此有著名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这是中医工作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另外,为使西医能学好中医,专门让南京又编写了《中
医学概论》,并推向全国使用。后来的全国数十所中医学院,全是我一手推动办起来的。
中医药学受到毛主席的直接关心,有了很大发展。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对各个行业进行了精简,教育系统也同样面临40%的精简。根据精简精神,卫生部教育司提出,全国23所中医学院只留5所,即南京、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对此,我心急如焚,多次与教育司协商,得到的结果是留12所。此后,国务院文办在有关教育系统精简大会上(开了40多天),仍宣布中医学院只保留5所。我立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报告,并恳请徐运北副部长亲手交给周总理。徐副部长将信交给周总理时,还将我的意见直接转达给了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中医司不同意砍掉10多所!”得到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再考虑”的一句话。在教育系统精简大会总结会上,文办主任林枫宣布:“中医学院不动”,就这样,经过我的力争,中医学院全部保留了下来,只是河南洛阳正骨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因省里坚持下马,实际保留下来21所。
但是,由于中医管理部门一直是在卫生部领导之下即西医领导之下,到了60年代,卫生部某些领导仍然对党的中医政策阳奉阴违,为此,自1964年9月7日,1965年1月13日,7月12日,我针对卫生部对中医政策的错误做法,连续给毛主席写了三封信,向他直接汇报和反映这些问题,使中医事业又得到了一时的发展。
“文革”期间,中医药事业遭到了破坏,文革后,中医药界大减员,由1958年的50多万,锐减到1978年的25万多人,中医药学面临着失落的危险。西医学术上的偏见,影响到卫生部行政领导,中西医的不平等地位就是这种偏见的状况。虽然在解放后,我们党和政府极为重视中医药学,提出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政策,把中医药学从绝境中解放出来,旧中国那种“中医饱受欺凌摧残,祖国医药学日趋湮没”的境况得到改变,中医药学得到了新生,中医药事业有了发展;但是,由于学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见,而且根深蒂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鄙视、歧视中医药学的错误态度和把中医药学体系放在医药体系的最低位置的做法,始终没有解决。1980年,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长期发展,长期并存,把三者置于同等的地位。三支力量的方针,可以说在理论上解决了几十年来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支力量的方针,在1982年衡阳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医药发展的方针。会后我即退居二线,当时的部长崔月犁同志虽然竭力支持中医,弘扬中医,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卫生部对中医药学的偏见和压制,已经无法改变,三支力量的方针没有得到执行。中医被西化的倾向愈来愈严重,虽然此后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但又是主张中医西医化的人在掌权,中医想走按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无法实现。而中医药学的教育大权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医教育走向西医化的一个原因。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5)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现今不去纠正中医西医化和中药现代化的错误做法,不给中医药学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那么,不出十年或再长些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医这个名词永远存在着,中药中的植物、动物、矿物也都存在着,只是会用这些药物的中医师没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去纠正就为时太晚了,后人将会骂我们这代人是消灭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的罪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库也就形同虚设了。中华民族连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中医药学都保护和继承不了,将无颜面对全人类!我作为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者和见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
要为中医药学的复兴大肆呼吁,希望总书记注意到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自尊心以及代表了比现代西医学水平更高的学科——中医学的命运,认真考虑这一有关中医药学生死存亡的建议。
此致
一个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进行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流过血,负过伤的老战士;一个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中医;一个不愿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失落的中国人寄与厚望的
敬礼!
吕炳奎
地址:北京德胜门内大街68号邮编:100035
电话:64040590
致温家宝总理信
家宝同志:
您好!
获悉,您同意成立中医药部的决定。并让我提名,令我十分高兴。中医药国宝有救了。
但是,中医药部的第一任人选对中医药在现今的“起死回生”有着决定意义。我希望您能接受我的建议与提名,让骆诗文同志担任中医药部第一任部长。他是中医界难得的干部人才。
张文康近几年来对中医药实行消灭政策,是不能宽恕的。如果中医药部再让西医以及反对中医的人掌权,将使中医药学的挽救功亏一篑、设立中医药部的决定形同虚设!
虚龄九十老中医吕炳奎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关于中药在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的遐想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骆诗文
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药材历来属于农副产品,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河南温县进行调查,该县有42万人口,60万亩耕地,按种粮计算,平均每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和人工,每亩地纯收入只有500~600元。而种药材8万余亩(其中
生地4万亩、
山药3万余亩、怀
牛膝4000亩、铁棍山药2000亩),总收入就可达近5亿元,是种粮的6~8倍。因此,如果各级政府把农民种药纳入到农业经济体系之中进行合理规划和指导,对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起到积极作用。据统计测算,2003年全国农村种植中药材收入约300亿元,中药饮片生产约20亿元,中成药产值近900亿元,中药保健品约350亿元,总计中药所创造的经济收入约1570亿元,而中药材主要产于西部12个省、市、区的边、山、老、少、穷地区,这些地区每年提供的商品量约占全国总数61%~63%。因此,有计划地安排中药材生产和管好中药行业,将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和中药产业的发展,造福于全社会。
一、中药材的生产管理
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的生产和中药销售和市场管理是一个产业链,其中中药材生产属第一产业,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生产属第二产业,中药销售和市场管理是第三产业。在这个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具有较全面、较丰富的中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来管理这个行业,中药产业才能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抓好了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确保原药材的质量和供应数量,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的生产才能得到保证而获得健康发展。我国中药材资源约12,000种,但使用的只有2,000种左右,而常用的只有400多种,其中家种品种300多种。据统计,每年中药材收购量约50万吨左右,其中家种药材约38~40万吨,野生药材10~12万吨左右。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我国中药材资源并不丰富,其中有不少药材已经出现供应短缺,比如园珠
半夏、
七叶一枝花、
甘草、勾藤、
蛤蚧、甲片、
龟板、
蟾酥、
豆蔻、
血竭、
沉香、
檀香等等约40多个品种长期供应不足,还有
天冬、
百部、
骨碎补、
青天葵、
石斛类、
鸡血藤、首乌、
贝母、
龙胆草、
防风等约100种时紧时缺而不能保证配方需要。因此,要保证我国中药配方供应和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首先是必须要保护好现有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中特别是对一些稀有贵重药材只能供中医配方使用,不可用于发展中药工业性生产,比如西藏的红
景天、新疆的
雪莲以及
冬虫夏草和
川贝母等等。前几年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无休止、无计划地大肆采挖,现已造成资源枯竭和濒危,继续下去很快会出现绝种灭亡,花多少钱也不能恢复恶状。因此,对一些紧缺和濒危的中药材,有关部门要列出具体品名加以严格保护,并根据资源的变化,及时进行品种调整。第二是抓好紧缺药材的人工种植和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工作。过去,在中国药材公司担负行业管理职能的时候,对水
牛角替代
犀角、人工
麝香替代天然麝香、人工
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人工
珍珠替代天然珍珠、人工养鳖解决
鳖甲供应紧缺、人工取胆替代天然
熊胆、人工养鹿解决鹿产品供应紧缺问题等都作出重大成绩,并且开展了人工养蛇、
土鳖、全虫、
蜈蚣、蟾酥、蛤蚧、
海马的试验,以及大芸和
槟榔、
草果、
砂仁、血竭、沉香、檀香等进口药材的引种试种,其中不少品种取得成功并解决了药用需要。但自从80年代由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管理行业以来就中断了中国药材公司以往的科研项目,国家每年拨给的2,000多万元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基本上成了主管领导和个别人谋私的本钱,他们很少对扶持项目进行系统性论证,而是领导想给谁就给谁,钱都打了水漂了,扶持资金花完了,但没有出一点成果,中药材科研从此走向低谷而无人过问。第三是要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已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的生产,并不断扩大人工种植品种。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受干旱、水涝、风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出现减收或绝收的情况。因此,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须统筹兼顾,一个品种要有三四个生产基地,以便此地失收,彼地还可以提供产品,以缓解市场供应。推行GAP搞单一品种的一地化认证是行不通的,完全不能保证供应。生产基地的选择应坚持传统地道,因为中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某品种主产某地已形成历史,当地农民对种某种药材已形成习惯,生产技术和初加工技术都很成熟,能够确保产品质量要求。凡是某品种需要基地转移,必须经过试种成功,并经检验其成分与原产地一致才能进行推广,切忌不经试种和检验而
盲目发展生产。四是抓好野生中药材的收购工作,中药在供应上分大品种和小品种,如
茯苓、甘草、
白术、
白芍、
当归、
川芎等就是大品种。而青天葵、七叶一枝花等就是小品种。但从治疗需要出发,中药就没有大小品种之分,医生开处方要能配齐方才能发挥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就是葱
姜等药引子都是不可缺少的品种,少了就配不齐方子,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病人吃药就不放心。因此,必须认真抓好中药材小品种的收购工作,以确保中药处方配齐的需要。五是要做好中药材生产技术的指导和初加工技术的传授。今年七月我在安徽绩溪县板桥头乡蜀水村看药农种植的白术和
前胡,共约400余亩,其生长良好,年底起挖,有400万元左右的商品,但药农反映是他们近两年利用退耕还林开始种的药,对种药和初加工技术一点不懂,当地也找不到种药技术指导部门和人员,产品挖出来后如何进行加工才能成为商品及如何销售,当地又没有收购药材的部门,急需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寻找销售门路。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8/12 08:37 编辑 www.med126.com]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6)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响中药材生产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有关部门盲目推广GAP管理。由国家药监局制定的现行GAP认证标准严重脱离现实,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药材种植的现实,是一些长期坐在机关的老爷们凭空想象搞出来的,但却要强制贯彻。国家药监局在上海召开的部分单位和企业的GAP会议上,搞了一个倡议:中药工商企业首先要收购和使用已通过GAP认证验收的中药材品种,今后凡是没有达到GAP认证标准,没有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一律不准生产和使用。据我一年多的调查了解,被国家药监局公布通过了GAP认证的中药材,没有一种是按他们公布的
GAP管理办法生产出来的。比如安徽的
板蓝根、陕西的
丹参、山东的
桔梗、吉林的
人参、内蒙的甘草、云南的
三七、河南的
山萸肉等,有的早已种在地里,比如三七、人参、
萸肉,要种五年以上才能收获,而GAP认证标准公布不到两年,这些药材的一个生长周期还没有达到,怎么就进行GAP验收了呢?显然这是在作假。我九月初去亳州,向有关人员了解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在亳州搞三万亩板蓝根GAP基地的情况。该基地通过认证后,国家药监局和有关新闻媒体曾大肆加以宣传和推广,该人员讲板蓝根的生产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药监局制定的办法进行,比如按规定检测空气、温度、湿度、按要求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等,都没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果按GAP的要求去办,每亩起码要增加3万元的成本,而板蓝根每年都要更换土地,根本就不可能每年都按GAP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除在认证时临时集中一些人搞搞材料外,现在所种板蓝根都没有按GAP要求进行,基本上还是过去的老一套,种植面积更没有3万亩。我提出去看看GAP的板蓝根基地也被婉言拒绝。山西的一个企业对我讲,去年白云山药厂以每公斤4元左右收购了他们的板蓝根,部分商品购方称有问题,至今年七月份也未付款,但商品运去后都以他们在亳州按GAP办法生产的板蓝根的价格销售了,显然这也是在作假。陕西搞的100余亩丹参GAP基地,根本不能满足丹参滴丸生产用料的需要,而绝大多数是从社会上收购的,但在丹参滴丸单位的广告宣传中,却讲该产品所用的原料是GAP标准的产品,以此蒙骗消费者,扩大推销。今年中央电视台在在新闻中曾播出浙江富阳医疗单位经销丹参滴丸问题,医药代表每盒丹参滴丸给医院的回扣达13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工厂虚高定价到何种程度!国家在推广GAP认证中给拨的资金,也没有直接发到药农手上,花到哪里去也搞不清楚,成了一笔糊涂账。对此,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很好地查一查,以加强对这些资金的监管,防止产生腐败。西部一些传统产药地区,对照国家药监局公布的GAP标准,认为怎么做也达不到,因此便出现了停止种植,有的将已种在地里的药材提前采挖出来出售。比如甘肃的
党参正常年产约5~6万公担,去年底种植时间不到就提前采挖,所出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一、二等高等级规格的商品,绝大多数是3~5级。当时出售价格每公斤3.5~5元还销售不出去,而正常需要每公斤5~8元。时隔不到一年,现在由于党参供应紧缺,市场上价格已上涨到每公斤15~30元,而饮片的价格达到60~70元。其中北京同仁堂在亳州的饮片专卖店每公斤售价高达198元,是去年党参产地销售价的近40倍,大大提高了中药的销售价格,增加了消费者和国家医疗费用的负担。而甘肃种植党参的药农则从种药中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
中药具有多了是草、少了是宝、
黄金有价药无价的市场特点。比如在非典传染期间,平常供应的板蓝根、桔梗、
金银花、霍香、
苍术等品种,其价格都比平常高出十多倍,不少经营者发了大财。有的一天的收入就达几百万元,成为暴发户,充分体现出黄金有价药无价和少了是宝的特点。又如
黄连,过去每公斤销售价曾被炒到近300元,在高价格的刺激下,湖北利川、重庆等黄连生产地盲目扩大种植,使市场价格暴跌,目前每公斤售价只38元,最终可能跌到每公斤25~30元左右,因为黄连全国每年销售不足一万公担,而现在种植面积达8~10万亩,平均亩产500斤,已经大大超出市场需要,当地不少药农已经放弃田间管理而去外地打工谋生,这充分说明了多了是草的特点。因此,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须坚持宏观管理,如果宏观控制不住,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利益和种药的积极性,中药的产销就会出现起伏无常的状况,其价格更难以控制。最近两个月来,我看了六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现中药价格普遍上升,有的品种上升了数倍。如
北五味,过去每公斤20元左右,而今已是60多元;草
红花过去25元一公斤,而今已达90元;
麦冬过去7~12元,而今是40元上下。其它如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川芎、三七、山药等大品种,也都成倍或几倍的上升。预计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中药材的总体价格会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而且供应品种普遍呈现紧缺。这些主要是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强制推行GAP管理,而药农按GAP要求种药做不到,也没有资金去搞GAP,认为种药风险太大而减少或停止种药,以及县级公司无法收购地产小药材等所致。中药材的供应紧缺和价格成倍上升,必然引发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等中药产品价格的全面上升,造成一般人吃不上药或吃不起中药,能吃上中药的只是能享受公费医疗的少数公务人员。吃中药将成为极少数人的一种奢侈享受。把中药管到如此地步,还能谈什么发展中医药和中药走向世界?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7)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中药饮片的生产和管理
中药饮片是中药的精华所在,其中特别是中药饮片的炮制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起来的高招、绝招。饮片通过炮制可以使中药减轻或消除毒性反映,改变中药的性味和归经,提高治疗效果等作用。因此,该门技术至今被国家列为严格保密技术,不许外传。在1958年以前,中药饮片的生产都是前店后场,基本上没有专门生产中药饮片的厂家。1958年
至文革期间,陆续出现了一些中药经营部门开办专门生产饮片的厂、点,但规模小、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而落后,所生产的饮片只供本经营企业的门市部销售,极少进入市场流通。随着中药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中药饮片生产落后状况引起了重视,从1983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对全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予以扶持和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引发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自筹资金大办饮片厂。据1994年统计,全国共建有中药饮片厂1600余家,其中省、市、区级大型饮片厂45家,地、市、州级饮片厂约600家,县级和其它小型饮片厂1000余家。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饮片产值11亿余元。平均每个厂家生产仅70万元。由于饮片厂在技术改造中一哄而上,不少饮片厂存在开工不足和停产,有的改为中药厂和保健品厂甚至垮台。这主要是市场上出售的饮片与人工切割的饮片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如北京、天津都建有设备齐全的中药饮片厂,但北京、天津的医疗单位都直接从安国、亳州等市场购进中药饮片。连同仁堂也从安国购进饮片。然而,在国家药监局开展GMP改造认证中,把中药饮片厂也纳入了其范围。从而又一次出现了饮片厂GMP改造高潮。全国又批准了不少中药饮片厂。其中安徽就有近130家中药饮片厂,仅亳州市就有25家,12家已获GMP认证。每个厂家投资2000~6000万元不等,年生产能力均在4000~5000吨之间,其中由国家科技部拨款一亿元新建沪谯饮片示范厂的生产能力是年产1.5万吨中药饮片。现在通过GMP认证已进入正常生产的饮片厂其生产量都没有达到设计能力。大多只有1000~2000吨左右(据举报,有的还从社会上购买手工饮片加以包装出售或转让饮片批准文号)。因此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另外13家还没有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厂仍在进行改造。由于饮片厂要把土地、机器设备、能源、人员、GMP改造所花费用计入成本。因此,中药饮片厂生产的中药饮片价格普遍比人工手工饮片高出几倍。如北京同仁堂在亳州的中药饮片厂生产的
当归片,每十克售价2.35元,即每公斤235元,而在去年当归产地的价格才6~8元/公斤。现市场上人工切制的当归饮片也就是15~18元/公斤。党参和
黄芪饮片是每十克1.98元,即198元/公斤,比原药材价格高出近20倍。饮片主要用于中医配方,饮片的价格过高,中药汤药的价格就随之提高,消费者就要掏出比人工手切饮片几倍的钱抓药。这对普通工人和工薪阶层来讲是难以承受的。由此要用中药治病的人就会望而却步而不吃中药了,或改为服西药。而西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不足5%,95%以上是向发达国家引进或进口的。这样,我国使用了几千年而又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传统中医药就会消亡,我们只好用外汇去进口外国的西药。
现在,我国每年药品销售约3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药不足三分之一。约1000-1100亿元。如果我们的中医药没有了,全部依靠进口药品来维持13亿人口的用药需要,一旦出现灾情、疫情和突发事件,我们将无法应付。国家药监局成立以后就抓按美国FDA改造我国医药,而美国FDA不含中药,他们没有中药,也不看重中药,而国家药监局不加区别全套照搬照套,冠以“接轨”和“现代化”为由改造中药,如此中药就会被他们斩草除根了。在70年代初,我国中药材的销售额占整个中药的70%,而中成药的销售占30%,而现在是中药材用于中药饮片的年销售不足20%,其余全部用于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生产中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生存已岌岌可危了!因此,重视和发展我国传统中医药,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看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最近在广东省召开的中药发展会上,不少中医药界人士反映,现在吃中药的在减少,饮片销售也在逐渐减少,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予以重视,而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讲,国家准备从中药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给中医医疗单位予饮片补贴。粮食、副食品补贴是计划经济中的事,现在早已取消,而中药饮片从来就没有过由国家补贴,现在要进行服用中药补贴,改革要走回头了,真是不可思议!由此也可以想象,靠国家财政补贴使用中药治疗能维持多久。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8)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2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药饮片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特点的物质,是中医药的灵魂所在。因此,国外对我国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和方法十分重视,其中特别是日本、南韩等国家。日本千方百计搜集我国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技术,邀请有关专家去日本讲课等等。近一两年来,日本津村顺天堂得到我国有关药监部门的支持和批准,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设立了中药经营机构。由国家科技部拨款一亿元人民币和国家药监局在亳州建立的中药饮片生产示范工程沪谯中药饮片厂在今年九月九日开业剪彩活动中,应邀参加剪彩活动的是日本人。而国家中医药局原主管中药
的副局长就在亳州参加中药交流会,则未被邀请参加。日本人是以什么理由参与沪谯饮片厂的,具有什么资格,在中药饮片行业内的人都提出疑问。日本人不承认中药是中国的传统国宝,而要称中药是他们的国宝,要把过去的“皇汉医学”改为“东洋医学”,以此建立日本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日本这些举动,我国中医药界早有察觉,但有关部门不但不引起警惕和关注,反而对日本开绿灯,而对我国的传统中药则讲不科学。要借推行中药“现代化”把我国中药“化”掉。日本人如此重视中药饮片,而我们有关部门和领导却如此的不在乎,其中原因值得深思。1996年我同一位负责管理中药的领导谈起此事,他十分恼怒,讲科技是不分国界的,要说中药失密主要责任在鉴真和尚,他去日本就把中药带去了,要不现在日本也不会有中药。他到扬州还去鉴真和尚上船的码头向东方连揖了三个揖,并口中念念有词,我猜想他是要做鉴真第二或者是汪精卫第二了。
三、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
国家药品监督局不结合我国国情,盲目向美国学习,生搬硬套,在全国医药业引进推行GMP管理,花了约3000亿元搞GMP改造,使我国医药企业增加不少,其生产成本增长了约五倍,造成企业负债累累,十年也偿还不了债务。有的连银行利息也无力支付。其中特别是那些原来就不符合办药厂要求的厂,在GMP改造中理应予以淘汰。但国家药监局却给开绿灯,准许易地改造,这些厂几乎全是新建的,不少是建在开发区。因开发区土地便宜甚至不要钱,还可对税收免三减二。而进入此种改造的厂,大都是一些拥有资金而想进入医药行业无门的企业和个人,如房地产企业等非医药企业等。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打通各种关系花巨资把新厂建起来后,一没有懂医药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二没有产品,因此无法运转。比如北京昌平开发区、西安杨凌开发区。昆明开发区、吉林的一些开发区……新建的厂子不少,但能正常生产的却无几。不少厂房就几个人看厂房。新厂房内都有蛛网,新设备布满尘土,有些设备都已出现锈斑,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投入。资金投入了,但没有产出,因此,2004年医药生产产值、利润等情况至今也未公开公布,可能同2003年比较,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不然他们不会在成绩面前保持沉默的。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药监部门不但不纠正,反而讲这是发展了生产力,有的领导到处讲,这是符合和体现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精神的,以此来混淆视听,转移目标,为他们的错误和失误进行狡辩,蒙骗上级,推卸责任。GMP搞了4年多了,时间一延再延,至今也不敢公布在开展GMP时全国有多少药厂,多大的生产能力,而通过GMP认证后是多少个药厂,多大生产能力,以及何时结束GMP改造,使一些未达到GMP认证的企业还在千方百计地找资金进行认证改造。而一些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的药厂开始大量低价出卖药厂,以尽快甩掉包袱,收回资金,另图发展。原有关部门和人士认为GMP改造后,工厂的硬件上了新台阶,可以吸引国外和港澳台企业投资,从而促进医药工业发展,但现实却是无人问津,只能是自吞苦果。
在2003年以前,中成药的产值每年都以二位数增长,2003年的产值约900亿元。但2004年有关部门至今未正式公布其产值、利税情况,可能是因GMP改造造成较大减少的原因而不便公布。由于在GMP改造中企业负债过多,工厂无资金开发新产品,加上新药评审中的黑幕和不公正,企业普遍对开发新药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搞剂型改革和仿制。药监局成立以来,还没有产生具有独特疗效的创新品种占领市场,而仿制和剂型改革成为发展中成药品种的主流。比如
藿香正气水、六味
地黄丸、
清开灵等品种,便有多个或十多个剂型,几十和上百个厂家在生产。低水平重复比任何时期都严重,而且更加公开化、合法化,一个产品十多种剂型,上百家生产,而市场容量又有限,因此药厂便互相拼命砍价促销,结果是利润锐减甚至是无利和亏损。于是,一些厂家就从投料上打主意,不按原批准处方的规格、等级投料,不按原工艺生产,出现合法的工厂生产劣药和假药。而国家药监局从来不检查工厂的投料,不从源头管好中药的质量,而且也没有配备这样的人员。此种情况如果不尽快改变,人们将会失去对中成药的信任而不服用中成药,中成药生产将步入死胡同,还谈什么发展!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8/12 08:43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9)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3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成药的发展主要是创新,是研究具有独特疗效的新品种;其次是改变目前的评审办法,按照中药的特点进行评审,降低费用,缩短时间,真正实现评审公正、透明。不能按西药的评审办法对待中成药;第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禁止仿制和窃取别人的成果,鼓励创新;剂型改革一定要坚持以提高疗效为唯一标准,疗效不增甚至是降低的剂型一律不予审批。只有这样,中成药的发展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否则会将迅速走下坡路。
中药保健品以往分两类,一种类型是保健药品,由药监部门审批,现在已正式转为药品的有一千多种;一种剂型是保健食品,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现在进行保健品整顿,取消了保健药品,一律以保健食品来对待。其实,这种划分也欠科学,中药历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明朝的救荒本草就列入四百多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从保健药转为正式准字号的夏桑菊冲剂、玉叶银花冲剂、王老吉等就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而今保健食品不能讲疗效,这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党参、当归、黄芪、
天麻、
附子、鹿肾、鹿鞭、
鹿尾巴等都是治病的中药材,而今普遍用于食品中。用这些药材生产的保健食品,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而且对某些病症也具有治疗作用,怎么能截然分开呢?保健食品的发展主要是中药,而不是西药,西药只 有几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中药药食同源的品种约四五百种,利用这些品种可以调配出成千上万的保健食品。比如北京市场上出售的茯苓饼、果
丹皮、
山楂饼、桔梗
酱菜都是在这些药材药用过剩时寻找出路研究出来的,现在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每年的销售量都很大。保健食品的发展将会成为中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而且其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中成药,成为中药发展的一枝独秀。保健食品发展的快慢主要决定于加强管理,因此,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应纳入中药发展的管理范畴,这样便于统筹兼顾,物尽其用,合理发展。如果把保健食品的审批和管理纳入非中药管理部门,由于他们不懂中药,其审批中必然出现扯皮,其产品的保健作用欠佳,发展将大受限制。而且目前中药生产厂家过多,不少企业生产不饱和停产,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厂房、设备发展保健品生产,而不需要增加新产品的投资建厂和搞什么GMP改造,为国家节省资金,为企业降低成本。这样对国家、对企业、对保健品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呢?
四、中药的销售和市场管理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把原列入国家计划管理的28种中药材缩减到只留麝香、甘草、
杜仲、
厚朴4种,中药材的经营同其它农副产品一样全部放开,改变了计划经济由国营中药经营企业产、供、销、调、存、出口六统一的管理方式。这样就出现了农民卖药难的问题,于是便产生了农贸市场出售中药材和专门进行中药材交易的场所。由于这些场所无部门管理,假劣药屡屡出现,药价暴涨暴跌,管理很混乱。在“要发财,倒药材”的口号下,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办中药材交易市场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于是,国务院下达了(1994)第53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药材市场整顿。国务院有关领导多次召开有卫生、医药、工商、中医药等多个部门参加的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国务院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到一些省市去检查指导,经近三年时间的整顿,将全国137个中药材市场缩减到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个体经营户摊位约2.7万个,年中药材销售额约150亿元,占全国中药总销售60%~70%左右,市场开始进入规范管理。但是,在国家药监局成立以后,领导们出国考察如过江之鲫,有的领导往往是一个国家未回,下一个国家已作安排。于是有的领导就讲国外都没有中药材市场,认为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一种落后的经营方式,迟早要被新型的经营方式所替代。由于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懂得中药,固此视中药材专业市场为负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采取视而不见,见而不闻,让其自生自灭的消极态度。请问:国际上哪个国家有中药?当然只有中国才有,这是中国医药的特色。作为一个管药的最高部门的领导,连这一点都不懂,怎么能管理好中药?在进行GSP改造中,他们把具有农副产品特点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搞成公司化管理。在各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内把大户扶植起来成立公司。但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没有仓库,就是在市场内挂一个牌子,给药厂组织原料或是代药厂销一些成药,两不开票,互相以物抵账,以此逃避税收。而一些小的经营户不少已经离开专业市场,自行在市场周围或乡村走村串户,收购和销售中药材及中成药,其产品质量根本无法监控,整个中药材的管理基本上恢复到1994年整顿中药材市场以前的状况。最近半年,我跑了大部分中药材市场,市场管理人员普遍对药品监督局这样做十分反感。当地有些行政领导讲:中药材专业市场怎么办好,反正是国家药品监督局一句话,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出了问题我们不承担责任,全部由药品监督局承担。在整顿中药材市场过程中,政府出面组织公安、工商、医药、卫生等部门成立了统一的管理领导小组,并且各自分工明确,市场也在逐渐兴旺和扩大。而你们现在不依靠地方政府,自搞一套,有的人来检查市场也不找政府和有关部门,而是直接同公司化的个体户联系,有吃有喝有玩,比我们政府接待好多了。政府接待只能是安排一下食宿,而个体户接待吃喝玩乐、洗澡、上歌舞厅、异性按摩等,下来检查的人都能享受到,何乐而不为呢!现在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国原有经营户4000多家,而今只有2000多家,减少了一半,市场十分冷清。今年五一节期间,原来市场上交易热闹非凡的营业大厅对外开放跳脱衣舞。市场内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要我最好在五一节这几天去安国开开眼界,以了解目前中药材市场的真实情况。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亳州,过去有经营户6000余家,而现在不到4000家,其经营也很惨淡,品种减少,不少摊位空着,货架堆积。重庆中药材市场原有经营户400多家,现搞公司化大部分被纳入重庆中药股份公司管理,现在经营户约100户左右,生意十分冷清。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被出售给福建一个体户,由个体户出资易地新建出售,收钱后便逃之夭夭,不知去向,有关部门通缉一年多也未抓到。昆明
菊花园市场也是出售给福建一个体户,由他易地新建按每个摊位25万元左右出售,不管懂不懂药,给钱就卖。结果是有些经营户从来没搞过中药,而过去搞过中药懂得中药的一下子拿不了那么多的钱就被拒之市场之外,而国家药监局主要和主管局领导把2005年市场工作会议安排在昆明,其意显然是要各地向昆明学习。这哪里是在办市场,而是有意的把市场搞乱搞垮,变相的搞房地产开发,从中牟利。其它的,河南禹州、湖北蕲春、湖南岳阳、西安康复路、兰州黄河等也不成为市场。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广州清平、湖南邵阳还在苦苦挣扎,但境况已大不如从前。当地市场管理部门怨声载道!较好一点的就只有广东普宁,基本上还能维持,且中草药经营户还有些增加。搞公司化管理后,又出现了农民卖药难的问题。比如安徽金寨县是科技部扶贫县,科技部在该县推广人工种天麻成功。今年鲜天麻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按三斤加工一斤干货算,商品可达700吨左右,但药农收获后无法销售,到一些中药材市场想租摊位,但市场上不给,要他们低价售给公司,由公司再去销售。于是,部分药农就把天麻运到广州,以每公斤30元钱出售给天福中药有限公司,被南海区药监局没收,理由是该公司不能经营中药材。而天麻在广州普遍用于食品炖品之中,原为药食两用品种,但南海区药监局仍不同意,便强行把天麻拉走扣押。由于保管不善,几十吨天麻出现发黑和霉烂,这便激怒了金寨的药农,他们便把南海区药监局包围起来讲理,并发动大家签名告状。南海区药监局怕事态闹大不好收拾,于是便把天福公司经理左天福找来,强行要他把天麻拉回去,并由他把钱付给金寨农民。事情就这样算解决了。但左天福损失50余万元由谁负责,至今还悬在那里。而安徽金寨农民再也不敢把天麻 运到南方推销,只好放在家里等待机会。农民自己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种药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商品不能转化为钱,扶贫不能脱贫增收,这哪里体现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民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要关注“三农”的指示精神呢?
-----------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10)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7:53 新浪读书
连载: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家药监局在开展GSP整顿前,全国有批发企业1.28万家,零售企业15.6万家,而通过这个GSP改造后是多少家,他们至今不敢正式公布。但据我们调查了解,批发企业约有3.5万家,零售企业约30万家。比如广东省一个县级市就有70余家批发企业,300多家零售企业。湖南一个县,县城人口约12万,就有药店43家之多,平均每个药店供药不足3000人。因此,不少药店出现亏损。医药行业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特殊行业,旧社会开药店必须先拜师学习三年,出师后才能开业。而国家药监局对进入医药领域不设任何门槛,不分工商企业,只要有钱就批,给钱就办证,同老百姓卖
萝卜白菜一样。一次我去成都荷花池市场检查,发现一小伙过去同其父杀猪,碰上成都查处注水
猪肉而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于是便去药市找了一个摊位经营起中药材来,所出售的人参真假都分不出,更说不上分等级规格。广东的一个非医药企业投资办了一个医药生产企业,没有一家经营门市,而国家药监局就给发了一个“连锁企业”的红头文件,可以在全国办店,可当地主管部门却不知道此事。而该企业至今也没有能力搞“连锁”经营。在开展市场整顿时,各地强烈要求对进入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发放经营合格证,懂药的才能经营药品,而且发证后便于管理,出了问题也便于查处。但国家药监局主管领导坚持一己之见,坚决不予同意,以致于现在不少医药企业都涌进了不少不懂专业的人员,造成医药行业人员素质比历史任何时期都低,假冒伪劣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非典时期,安徽亳州药市把
茄子根、
辣椒杆当藿香高价出售,市场上也不了解,而是新闻媒体报道后,国家药监局才引起重视,派人去查处。非典结束后,国务院进行先进表彰时,国家药监局负责市场监管的部门和领导因查处有功而受到表彰,这在行业内成为一个笑谈,连茄子杆、辣椒杆和藿香都分不清楚,可见其业务技术水平之高!凡是一个假药案件出现,基本上都是新闻媒体曝光在先,然后国家药监局才派人去查处或摆平,很少是由国家药监部门发现和查出来的。由此可见其监管水平之高!有些地区的领导利用企业改革之机,安插亲信,把从来没在医药行业干过的人从彼地调入此地任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或部门、单位领导等要职。这些人上任后又从其它行业调入大量中层干部以供驱使,形成一个不懂专业的利益群体。他们只知道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捞钱向主子表“忠心”,成为一些领导的“赶山狗”和企业腐败的带头人。而其中不少人是在原部门原单位无法呆下去或无法安排的人员,是花了“代价”才进入医药行业的,这在行业内外影响极坏,医药行业管理也因此而越来越乱,越整越乱,越来越不好管。
中药材市场管理第一是要抓好对现有中药材市场的整顿,要根据中药材的特点,组织具有实际经验的中药经营管理人员制定出中药材整顿方案,规定一定时限,到时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和取缔;第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商品经济区流向要求,在主要药材产地省、市、区和主要销区建立一批新的中药材市场,市场选址应在交通方便,便于中药材流通的地区,一般不应设在城市中心,而应在城郊结合部较好;第三是市场一律是封闭式,仓库、运输都建在市场内,不许场外交易,进出商品都要有完整的手续和符合质量要求凭据,以便一旦出现假冒伪劣能立即进行查处;第四是扩大市场经营范围,中药材种子、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都可在市场内分设经营区进行经营,以实现中药产品市场的统一经营管理,方便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降低管理成本;第五是中药工商企业都可进市场经营,把市场办成具有各类经营体都能进行中药商品经营的主体市场;第六是坚持政府管市场的原则,各市场都要建立由政府牵头,设立有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药监、税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市场管理机构,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定,统一对市场进行监管,禁止由企业去管理和开办市场;第七是选配好市场内的管理人员,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到位,能做到市场内规范经营,无假冒伪劣商品,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第八,市场内主要是搞批发,直接向县以上医药企业和医疗单位进行供货送货,而零售由县级的医药经营部门负责。市场建成后,所在的省、地、县设立区域性配送总店,由总店负责向所在地的中药经营门店配送商品。这样就可以做到精减医药批发和经营机构,减少经营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能,增加经济效益,有效降低药价,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国家对医药费用的支出,推进医药行业和卫生医疗机构的深化改革。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8/12 08:46 编辑 www.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