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转帖)借鉴中国传统医学突破医疗瓶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帖)借鉴中国传统医学突破医疗瓶颈
  医疗的目的就是让人远离病苦,不再生病。但是,老人们常说,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也就是说,生病是常态,不生病才是奇迹。

  要让人不生病,从中国传统医学找答案也许比现在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机械化的方式要更有希望些。
 现代医学的瓶颈有哪些呢?血压只能被控制、血糖只能被控制,感冒连被控制的可能性都没有,爱滋病也是,肿瘤除了开刀手术之外也没有任何办法了。神经的病变,除了机械式的损伤外,根本不知何时、何因而发,内分泌、精神疾病都不是分子医学或分子生物学能解决得了的。到最后,把病治疗好这个部分变得不重要了,检查出生病的病理反而成为主,这成了主客易位了。君不见仪器愈来愈先进,统计数字愈来愈精细,病人却愈来愈多?
 其实,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人有生生世世所积下的业力。人的道德败坏、行为偏离了人的道德规范就容易造下业力。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有“圣人所以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屙没齿终无悔心。”明白指出医师要救的就是人的行为有过而得病的人,但是人却非常固执地在自己认识的框框中,就是终年抱病也不肯改变他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而让道德升华上来。《内经·汤液醪醴论》有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人的思想与行为偏离了道德,就开始有邪气的侵袭了,就得病了。
  现在的病也非常难治,为什么那么难治呢?《内经·汤液醪醴论》已叙述了道德衰败是生病的原因。
  近代的医疗体系就是,谁的医院仪器先进,谁的医院就是比较高档的,就是比较好的。本来没有什么病的,因为广告说,人有病要早些发现,早些治疗,因此总上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要是有病嘛,就吓得半死,要不就是硬要追根究底地非查出病的根源不可,要不就是做个鸵鸟,把头藏在沙堆里不敢面对现实。愈查愈害怕,尤其“现代病”都还没发展出那种治病的药物来呢。要是检查结果说是没病的话,一些人就对亲朋说:“这家医院不好,根本就不够先进,查不出病来。”好像非得找出他有病不可才算是好医院、好医师,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连医师都不肯放过。查出来病了,又没有药医,哭着喊着不行。
  中国古代的病人没有那么先进的检查设备怎么办?找医师把个脉,看看问问,开个处方,如果问是什么病?就说一些病人听不懂的名词,例如什么“血风”啦、“胃火”啦、“肝阳亢”啦、“阴虚火热”啦……等等,照方拿药,也许发个汗,也许泻个肚子,病就好了,哪有追根究底的事?
    其实治病就是这样,看谁的效果好嘛!中国古代的科学实在是很发达的,师父教徒弟看看气色,听听声音,问几个关键的问题,例如出汗、头痛、身痛、发热、口干、口苦等,在何时发、何地发、或做了什么事情后发生,等等,就可以分辨出病情的虚实寒热了,再把个脉,把脏腑经络的资讯探讨一下,就可以开方拿药或解衣宽带做针灸、按摩、或推拿处理了。现代呢?有的时候看似很富丽堂皇的各种现代化仪器,什么CT、MRI、B超,如果用仪器没办法查出病来,就没辄啦。有的病一拖好几天,什么病也没查出来。举个例子,有个病人的小孩昏迷、发高烧,到某大教学医院,就检查不出病来,无名高烧嘛,只好用脑断层检验,三天没检查出来,仍然昏迷高烧,换一家大医院,一模一样地检查,又用了三天,仍然昏迷高烧。
      中医不但能看出人生病的阴阳、虚实、寒热来,病属于什么脏腑的、什么经络的,依照所诊断出来的理,拟定一个处方开出对治的药物来,或者会用针灸的医师,只要分辨出病的经络来,就可以依据五行相生相克方式,而开出针灸处方便能够治好病了。
  因为中医与针灸都是直接以人体为治疗对象,不是在动物上实验后再用于人体的,他直接根据人体而得来的资讯,当然就直接使用在人体就可以了。
    中医又属于道家学术系统的一环,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其他生物机体也都一样。人体一切气血循环流动等,都有与大宇宙互相联系的管道,所以只要把人气与天气顺接起来就可以不生病,所以借诸天然动、植物等的宇宙特性来调整人的气,用针灸的方式,把人的气与宇宙的气相接,病痛就消除了。因此,有的药物在服用法上就需要注意时空的配合,例如:“十枣汤”要平旦(早晨,太阳与我们平视时的眼睛高度,也就是大约五点钟左右)服,“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等补肾的药物,就要在空腹的时候服用。甚至还要注意药物的煎煮法,例如:葛根汤、麻黄汤里面的麻黄要先煎,除去上面的沫,再入余药煎,而葛根也是先煎的。针灸医术的发展中就有“子午流注”、“灵八法”等各种与时间有关的治疗方法。这些针灸方法都与时辰的干支有关系,其实就是时辰的阴阳特性与五行有密切关系。有些病某天可以治,有些日子却不能治,例如针灸处方有:“甲不治头,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胫,癸不治足。”的说法。
  有的药物要取其质,有的要取其气,都很讲究的。有的药物不能用煎煮法,却一定要研成细末吞服,例如元胡索就是。制药的剂型也是重要问题:膏、丸、丹、散、汤、液、醪、醴等各有各的作用,就是丸剂有做成蜜丸的、有做成饭团捣作丸的、有做成水丸的、有做成面裹丸的……,中医学上有“汤者汤也,丸者缓也,散者散也……”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汤剂有汤涤的作用,用丸剂就有缓慢作用的目的……。现代医学也认识到这一点,也发展出“肠衣锭”、“胃衣锭”等剂型,是为了让药物在肠道或胃里面崩解,达到最理想的吸收效果。
    现代医疗体系已经出现了许多突破不了的瓶颈,虽然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有许多研究机构、实验室都在发展研究中医、中药,理论性的、实际应用性的,好像很有成就,很多的新药也被发展应用了。针灸麻醉技术开花结果了,可以帮助外科手术了。
  中医有自己已经成形了的、很高、很登峰造极的理论和治病方法,他是更高层次的医疗体系,中医古时从来没有细菌、病毒的想法,他只是用风、火、热……的概念来形容这个病的起因,结果就能把流行性感冒——古时叫“伤寒”、“温病”、“热病”等治好,还不需要一周就好了。现代人因为检查仪器的进步,什么病似乎都能追查到其本源了,可就是不能有效地治疗,更别提预防了。例如曾经在台湾肆虐的“肠病毒”,查出来了,可就是没有一点办法对治。找中医看,同样的病,只要确定它是胃火,就清胃火,确定了是肝火,就泻肝火,确定什么火,就清什么火,药到病除。我自己就遇到多起这类病情,它发病的部位是千变万化的,有的人听觉神经受伤,连走路都不平衡了,最后听力也没了;有的人颜面神经受伤了、有的人目睑生疱疹、有的人耳朵生疱疹、也有的疱疹生在口腔里、手指上,西医看到都头大了的问题,中医只是一个“火”就把病因交代了。再用一些清不同经络脏腑之火的药物,几天就能治愈了。
  科学的发展,都是希望化繁为简,用简单的模式来解释千变万化的一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现象。西方科学发现任何物质的基础是微小的粒子,就是原子,它是物质的基本成份,而原子又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成份构成,用这个模式可以解释不少的物质现象,以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发现更微观、更小的微粒,但对于物质现象的解释却仍停留在表象上,也许在物理、化学等有兴趣的问题上有所成就,可离应用于人体之治病还远去了,难以更向前跨一步。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可以用来解释日月、星辰,用来解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讲得通,在医学上也是一样。五行与五色之关系、五行与五味之关系、五行与五脏之关系、五行与五液、五声等之关系,其实就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它说清楚。
  中医观测病情的方法,就只是从阴阳、五行的概念着手,用最简化的方式,像五脏有五行属性(肝为阴木、心为阴火、脾为阴土、肺为阴金、肾为阴水),五腑也有五行属性(胆为阴木、小肠为阴火、胃为阴土、大肠为阴金、膀胱为阴水),五味、五色、五脉,纪年、月、日用的天干、地支也有它自己的五行属性,季节、时辰、每日、每月、每年都有它的五行属性。不但如此,它们也都有阴阳的属性,这是因为它们与整个大宇宙有相关联之处,那么药物的五色、五味就与我们身体的脏腑形成了一定的联系。中医的诊病与治病都从这个方向去思考。
      中医在用药、采药、合药方面都是很讲究的,举凡季节、时辰都会关系到药物的效能,例如有些药在夏至采,有的药在五月五、六月六或七月七采收(如豨莶草),并且采药、制药也注重人选,不同的人采到的药物效果也不同。例如人参的采收,传说都有某些特定的人在山林里看到小孩跑动,用红丝线绑住,第二天再采收的讲法,其实就是看到了另外空间的人参的样子了。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人参都是培养出来的,没有这种讲究了之后,人参的效用也减了许多。其实,这个特定的采参人,就是个开了天目的人,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的人,要没有高水准德性的,天目不可能开到能看到另外空间小孩跑动的。
    中医在诊病之时,亟需要详细地观察,也注重心理的调治。他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其对于望诊的优先次序,更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观察病人伪病的方法,病人躺卧之时,向着墙壁,当医生到达了也没有盼望、也没有害怕的状况,跟他讲话的时候还会打呵欠,这就是伪病,处方说可以用针数百针,艾灸数十处,把病人吓得不敢装病,详细的诊断与心理的治疗一并做了。
    中医在诊治当中,也很注重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动,《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有一段:对于生病为什么不好治?为什么“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答案是因为“神不使”。那么什么是“神不使”呢?因为针灸与砭石就是“道”的体现,如果“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而现在呢,就因为多数人都“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以致于“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精坏神去”所以“营卫不可复收”病就难治了。在替人针灸治疗时,注重“本神朝”,意思就是病人与医师都聚精会神,才能达到效果,所以说“本神不朝而勿治”。
    中医不只是用来治病的,它的内涵也包括了养生。《黄帝内经》基本上就是一本谈医病、养生与修炼的书。可是这三者又都是不能分的,因为讲修炼,带着一个病恹恹的身体,根本不能修炼,一个人的病被治好了,但是常生病那也不行,所以讲究养生。以下就是《黄帝内经》有关生病、养生、修炼的看法:
    一、避免生病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教人们要知天命,可以活到、享受到人的天年;最早期的人类对于懂得道法的人,都知道要让自己同化于阴阳,要知道自己的天命是有定数的,所以吃住都有一定的节制,并且不会勉强过度地劳动,因此,他们的形体与神气都不失道法,所以都能达到最终的寿算,活到百岁的天年才离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养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也教人们为了避免生病,就要谨慎风寒,要淡泊名利等欲望,也不会有情的执着,又要适度地劳动,这样就可享天年,而且虽然年纪大了,动作仍然俐落。(“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yin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违也。”)
三、修炼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古时候有“真人”、“至人”、“圣人”以及“贤人”,基本上都是修炼的人,也就是修道的人,他们都懂得养生,并且知道除了形体的保养之外,也有一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改变,例如淡泊人间的欲望、执着。“真人”就是能掌握、能把握天地阴阳定数的人;“至人”就是能同化于阴阳定数的人;“圣人”能同于天地人间之理的人,也就是好人中的好人,能保养精气神的人;“贤人”则是能合同天地人间道的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要保养还得同化于季节的变化,劳动与休息也配合当季的天时变化。《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假如不能照着做,就会伤到脏腑之气,而下一个季节就又会有其他的病变发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从观测病情,治疗病情到预防病情,中医的方法都是简约至极的,只要“和于阴阳”、“顺化五行”就可达到目的。尤其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观察研究,更是非常简约朴素的,但又极有效率、又可应用于人的,例如神农尝百草,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官尝草本植物的酸苦等五味,即知它能入人之何脏、何腑、何经络,至少不必花费大笔钞票,使用大量的人力去发展仪器。古时候的许多大医学家,都是有特异的技能的,用现代化语言说就是“特异功能”。例如扁看齐桓公的病,知道齐桓公的病程发展;张仲景看王粲的病,知道王粲大约四十岁时会有大难,发眉堕落之后,血脉受损……;华佗看曹操的脑风,知道他脑中长有瘤子,要开刀做手术;葛洪治疗犬咬伤,用犬脑涂抹伤口能解毒,与千年后的巴斯德治法相似,而且也合于现代医学所云之免疫疗法;古时的大医学家如何能得获这种超常的“特异功能”?答案是修炼。

  另外,保养、养生、修炼,都是让人不生病而且能享天年之法。中国医学的先辈们早就替我们提供了实践的途径。欲望、执着去除得愈多,就愈能达到。


相关文章
 马氏温灸法PDF电子版
 葳蕤饮(《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
 气极
 [原创中  药  漫  谈
 如果要当洗脚工,又何须去读大学,为中医丢脸
 双乌散(《朱氏集验方》卷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