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为中医药号脉: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办公室主任王凤岐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学科技,是古代先哲们在充分总结与疾病斗争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通过成熟的哲学与文化而建构起来的医疗科学体系。它讲究整体和变化,推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标本兼治,并以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即如今之预防医学)为基本特色。由于在理论建构时就准确抓住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和变化,中医药不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简便廉验的优势。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为世界科学的多元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原创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代表。

       近日,有人在网上联名要取缔中医药,难道中医药也“病”了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办公室主任、著名老中医王凤岐教授,他首先气愤地说,“取缔中医药”,是“欺世灭祖”的言论,不值一驳,同时他非常诚恳地从中医药的教育、医疗、科研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请看他如何——

    “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探讨中医药时,一定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王凤岐教授激动地对记者说。

    中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学以中国文化整体思维为导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升华,形成比较系统的医学体系,属于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

    解放前,中医教育大部分是家传与师带徒,也有部分靠自学成才,即使有一些所谓的学校,基本上也是传统教育方式,像私塾一样。

    解放以后,我国成立了中医高等学府——中医药大学,有了自己的教材,把中医药学纳入了国家的正规教育系统,这对于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医药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医药教育与普教课程基本割裂。现在中医药院校划归教育部管理,教育部门完全按照一般的普通教育进行,没有考虑中医教育的特殊情况。学生们进入大学学习中医普遍感觉很困难。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接触中医药,对中医的古文化了解很少,而学习西医的学生,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都能用上。学中医完全是重新开始,前十几年学习的知识与中医药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等,让学生感觉虚无飘渺,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是迷信。
    王凤岐教授说:“进行中医药教育,不要忘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的。”他建议: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增加一些中医药的历史典故、加一些医案医话,介绍一些中医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医学的,也是文化的,学生既了解了一些历史,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这样,学生上大学就会有一点中医药知识,不会出现普通教育培养了十几年,跟中医药没有一点关系的现象。

    其次是中医药院校使用的教材要改革,教材基本来源于古代的医学经典,理解这些经典必须有良好的古文功底。不然,好多字都不认识,虽然现在都使用简化字,也有一些白话文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不一定是本意,也不一定很准确。很多老中医说,学习中医药没有一定的模式,学好中医必须修炼文化底蕴,同样一句话,谁悟性好,理解得好,就能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中医药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从古书里摘编的,组合起来很困难,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文化底蕴,学习起来也很难理解。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都是同样的学习内容,拉不开档次,导致培养的人才参差不齐,可能中专的学生比大学生学得还好。王凤岐教授建议:中专就学实用基础,高研班就学高深的理论,这样培养的人才就不会乱,现在有中专生不服本科生,师带徒不服大学生,难免形成中医队伍学术层次紊乱,矛盾也比较多。

    王凤岐教授还气愤地讲了一件事情,他说:“中医药院校的骨科教材是以西医的骨科知识为主,而忽视中医骨科的精髓。”中医的骨伤科是中医的特点,也是最容易和西医结合的。西医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手法、夹板固定、内服外用药物的治法。现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只学习西医骨科的特点,那么中医药的特点在哪里?中医药院校怎么体现自己骨科的特色?

    别把中医这朵鲜花插在西医这个树干上

    “我认为中医临床最大的问题是分科。”王凤岐教授说。

    古时候中医主要分为大方脉、小方脉;后来发展到分为内、外、妇、儿,没有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科。因为中医是按脏腑来辨证的,以前中医内科的医生什么内科病都能看。现在按照西医的方式,内科分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神经科等。很多中医就专门看心血管病或肝病。其实像一些老中医,什么病都能看。比如治疗肝病的著名大师、已故老中医关幼波先生,他不但对肝病有研究,对很多内科疑难杂症都有建树。

    按照这样分科,肝病科来的都是肝病患者,而中医治疗时常用健脾胃、治肾、活血排毒等办法来治疗肝病,而不是仅仅治肝,中医是整体观的治疗原则。“中医按照西医的理论来分科,是中医在临床上的一个重大失误。”王凤岐教授说,“中医的治疗不能按照西医的理论,而分科却按西医的理论,那中医还有什么特点,怎么发挥特长呢?”

    虽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这种分科,但是谁都不愿意讲。王凤岐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因为明确分科,他就能成“专家”了,什么肿瘤专家、不孕症专家、肾病专家等。其实,中医内科医生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的理论,什么病都能辨治,只是根据不同的经验更擅长于某种病而已。

    一个真正的中医,他应该懂得中医的各种技能,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比如扁,他到的地方什么病人多,他就是什么科的大夫。他走的这个地方儿科病人多,他就是儿科大夫,走到那个地方妇科病人多,他就是妇科大夫。需要开药就开药,需要扎针就扎针。药、针、灸、内服药、外敷药、外用药是中医大夫应该掌握的技艺,而不应该割裂开来,古代中医没有这么分科,在学习时,大夫就全面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技艺,并不断运用于实践,不管什么病,中医大夫都能提出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治法。

    “中医分科一定要改变,如果不改变,中医临床效果将越来越差。中医临证的路会越来越窄。”

    中医在临床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化验指标的处理。现在中医治疗,大部分是想找一个方药,想办法把化验不正常的指标治疗正常。王凤岐教授给了一个例子,很多病人头晕、失眠、血压高,有些人通过治疗,症状消失了,可是血压表读数还是比较高。有的中医为了让血压达标,就继续开降压药,甚至有的加西药骗人,这样做怎能客观体现中医的疗效?中医药理论中没有治疗化验指标的方和药,只有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去辨证、探讨、摸索使其病愈而达到化验指标正常。
现在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除了大夫医疗技术原因之外,还与药物有关,例如:很多治疗急症的药是动物性的药,如虎骨、犀牛角,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更好的替代品;有的药品十分稀缺,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另外,地道药材少,药品的质地差,都会影响临床疗效。

    中医药科研不能脱离自身的理论基础

    几千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扩大以及医疗疗效的提高,中医药学一直沿着自身规律在临床上进行科研,推动了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然而在当前,中医药科研走上了一条“中医西化”的不归路,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践研究中医发展,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药,用西医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误以为中医理论就是从实验室里产生的,导致中医科研严重脱离临床实践,作为国粹的中医药日渐式微。

    现在大部分对中药的研究是分析单味药的化学作用,基本是用西药研究的办法去研究中药,而不是组方研究,这种用现代技术研究、分析和证实中医药的正确性,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医药学的基本规律,抹杀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的本质区别,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导致纯正的中医药科研很难拿到国家科研课题。在2005年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173个中医、中药项目中,某理论的实证研究占24%、某法(方、药)治疗某种疾病的研究占57%,某药有效成分研究占18%,其它不到1%。 

    王凤岐教授说:单味药黄连肉桂都没有安眠的作用,但是放在一起能治失眠。这是在深刻理解中医药、掌握深厚中医理论,产生出的优秀方药,这就是中医的精华,这就是中医药需要发展、发掘的方向。如果仅仅研究单味药,怎么能把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医药研究要彻底摆脱“唯科学主义”的束缚,尽量减少证明性和有效成分的研究,尽量在发扬中医整体思想、推广中医技术上进行研究,减少中医药科研对药物的研究,增加中医药理论研究,特别是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研究;要继承、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对中医体系进行正本清源的清理、继承式的研究要摆上重要位置,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

    我们很多传统的方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为人类治疗了许多疾病,这么多年的时间证明是有效的,但是要申报药品批文时,必须从头做药理试验、毒理试验、动物试验,否则就不能通过。王凤岐教授说:“用机械的办法研究中医,只会走入死胡同。”

    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很好,但是从根本上结合很难,因为理论基础不一样,关键是看怎么让各方发挥特长,形成优势互补。”王凤岐教授说。

    例如:对西医来讲,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是几种不同的病,治疗时方法各不相同。已故名老中医秦伯未先生把这几种病的突出症状、共同特点总结为:贫血、发烧、出血等症,把这几种症状进行了比较,他就用中医的理论去处理这几种症状,中医不是白血病用什么方子,再生障碍性贫血用什么方子,而是这几种病有出血时,我们中医有多少种办法,出现贫血时我们中医有多少种方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才是高水平、有价值、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用中医的方法突破医学上的难题。中医界的先贤们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思考。
“现在不是中西医结合,而是中西药结合。”王凤岐教授说,对于一种疾病,中西药同时上,而且一些中医不辨证,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很多时候是在西医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考虑吃中药,到这个时候,中医一方面怕承担责任,不敢放开手脚治疗,另一方面有的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结果失去了临床创新发挥的机会。

    在夜幕悄悄降临之时,我结束了采访,王老的话却依然如洪钟一般响在耳边。当中医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之时,而在自己的故乡却慢慢被人遗忘。一些无知的人,还觉得中医衰落慢,竟然要取缔中医药,令人可悲,更令人可憎。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中医药是真理,也是黄金。有些人难以一下子发现它,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中医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去传承,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我们的后人将以高昂的代价,从外国人那里去赎回原本由中华民族发明的中医中药。

    为了不致发生这样历史性的悲剧,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复兴中医中药的重任。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先辈是智慧和理性的,中华民族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卓越的贡献,中医药将再创辉煌。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相关文章
 芦姜汤(《辨证录》卷十。)
 玉髓药性赋
 山药扁豆糕
 外科启玄附痘科序
 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西药--西药中药化  !
 百部治咳临证心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