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家荟萃:儿童抽动综合征也要分阴阳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 罗大伦
我在我的第二本书《神医这样看病》里面写了个故事:在北宋的时候,有一年,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文献说是“国医未能治”。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的是瘛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个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文献没有记载清楚,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晕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这时长公主来朝了,文献说:“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她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是草野之人,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的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宋神宗一听:“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于是,钱乙被召进了万众瞩目的皇宫。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这个黄土汤是什么方子呢?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证,是一个温补脾胃的方子,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抽风没有关系啊?于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这抽风时肝经的风动,你怎么开了个温补脾阳的方子?那么,治疗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喝完药后,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还真就停止了发作,然后,这个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这份儿高兴啊,他立刻就把钱乙给再次宣进了宫里,“神宗皇帝召见,褒谕。”把钱乙大大地称赞了一番。高兴之余,宋神宗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绽放出了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宋神宗的言外之意是:给这帮不学无术的御医们听听。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的思路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那么,钱乙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原来,钱乙在这里,就是借用五行的理论,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中医认为,肝在五行是属木的,木的特性是要调达疏畅的,如果不调达,就会出现风动的现象,比如抽风、肢体震颤、屈伸不利等情况,那么如何调达呢?我们在生活中都知道,要有足够的水分,如果水不够,那么木就会出问题了,中医说这就是肝阴不足,会产生肝风内动的现象,所以此时要滋阴熄风。但是,问题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给树浇水浇多了也不行,那就会涝了,此时木也会出现问题,这叫肝木郁陷,钱乙认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现在我们中医注意肝阴不足的居多,但是对水湿重导致的肝木郁陷的情况重视不够,复习这些历史文献,可以开阔我们治病的思路。因为五行理论认为土是克水的,所以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钱乙是个伟大的儿科医生,他一生刻苦专研小儿病,写出了能够见到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确立了儿科的专科地位,是儿科的鼻祖,他对儿童病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又比如:钱乙把小儿惊风分成慢惊风急惊风,这个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西医叫小儿惊厥,临床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导致惊风,中医认为,凡是起病急,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而慢惊风大多是因为身体虚损而导致的,一般来势缓慢,以抽搐为主,但是缠绵难愈。在钱乙之前,是没有急惊风和慢惊风的提法的,正是钱乙,为中医儿科开创了一个新的名词:急惊和慢惊,并且钱乙还对两者的不同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都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我们还使用这两个词,而且钱乙论述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都依然适用。钱乙在分析慢惊风的时候,他尤其提出,很多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抽搐等症状,有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这种情况,不能像对待急症那么治疗,应该调理脾胃,脾胃好了,正气足了,那么这个病就好了。那么,今天这个抽动综合征到底在古代算是什么病啊,我的观点,应该参照瘛瘲、慢惊风来治疗,因为这两个病症都有抽动这个主症存在。而钱乙对这些病,主要是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的。可是现在我们的中医丢了很多古人的经验,大家一看到抽搐,就觉得是肝阴不足,就开始滋阴熄风,有的确实是阴虚的孩子就痊愈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身体虚弱,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结果是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有的长年累月的吃药,各大医院全都走遍,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家长都可以背诵,基本是“钩藤天麻生地、首乌、蜈蚣全蝎龙骨牡蛎……”等等,但是收效都很小,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脸色越来越差,家长无不忧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里。这是我们现在中医界的问题,看到抽搐等症状,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这是对的,但是所有的人立刻就想到,这是肝阴不足,需要滋阴,这就错了!每个疾病都有阴阳两种情况,有的是阴虚,有的病就是阳虚,从来没有只有一个证候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黑夜就有白天,有女人就有男人,有阴就有阳。其实,我们的古代医家对这些问题早就思考过,钱乙治疗过那么多的患者,连皇帝的儿子都治疗了,为什么他们的思路我们不能继承呢?如果我们现在的医生觉得科技发达了,我们现代人自己聪明,不看古代的医书了,那么,我们会成为丢弃祖宗的宝贝的败家子的。所以我总是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否则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个小儿抽动综合征,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伤过正气,有的是在出生时就出现了状况,大多数是后来不断患病,被治疗过度造成的,很多孩子现在还伴有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是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那么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镇肝熄风,不能一味地滋阴,因为此类孩子往往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振,这个和钱乙治疗皇子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是肝木被水湿给困住了,这叫肝木郁陷,难以伸展,所以才风动,此时应该滋补脾阳,就是增加土的含量,这样水湿被控制了,那么肝木就正常了,也就是钱乙说的:“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朋友的小孩,患此病多年,脸部经常不停地抽动,我看上去觉得犹如孙悟空的动作,挤眼,挤鼻子,总是坐不住,到处活动,脾气急躁,孩子身体偏瘦,脸色黄。这个孩子曾经找过名医很多,是北京一个著名的中医院的常客,家长为了孩子到处看病,我以前只知道这个朋友在带着孩子总是看病,但是到底是看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朋友的心中认为中医师分科的,我也不是看小儿病的,所以他一直在找小儿名医来着,见过我几面,但是都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实在是无奈了,就问我对小儿病有心得吗?我说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人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够人为地分科呢?于是他就带着孩子来找我了,我看孩子以前吃的药物,真是很很痛心:药量重,味数多,苦寒为主、服用的时间长。小小的孩子,身体哪里受得了呢?我在看了孩子的舌头后,认为孩子是脾胃不足,所以我就对家长说:我们先忘记孩子是什么病,我就来调理孩子的身体,等身体好了,你会看到,孩子自己会恢复的。所以我就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看了方子,基本是食疗的东西,山药莲子肉、薏米芡实等的,孩子的家长看了很高兴,就坚持给孩子吃。这个孩子据说很爱吃这些东西,因为家长也加入了自己的智慧,给做成了什么糕点的样子。这个食疗的东西,经过几次加减,前后吃了大约四个月,后来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我暗地观察,觉得孩子已经没有此类毛病了,但是我怕当着孩子的面说有损孩子的自尊,就私下对问家长,这个毛病如何了,家长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没有问题了。其实这不是我高明,只是因为我曾经仔细地看过钱乙的书,在写《神医这样看病》中钱乙的故事的时候,还整理过钱乙治病的经验,所以一看到患儿,就想到了这些。而具体的用药,其实就是乾隆吃的八珍糕的思路(我在博客和书里都写过),只是随时增减太子参白术而已。其实很多治病的思路,古人都想到过,我们中国的古人经历过无数的疾病,古代的医生们为了治病救人,曾经总结了各种治疗思路,但是现在看古书的风气淡了,大家都忙着搞科研,发论文,所以,很多宝贝也丢了。可是,患儿是无辜的,家长是痛苦的,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免受痛苦,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把祖宗的经验都继承了,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后代啊。否则我们死了以后,会被钱乙老先生打屁股的:我把经验都写了,为什么你们还不好好学?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儿科大师刘弼臣先生也指出过,他说这个病有“脾虚肝亢”的证型,患病原因就是脾虚导致的,此时应该扶土抑木,以平肝亢。这就是真正的大家,治病绝对从各个角度都考虑到,不仅仅只是滋阴熄风一个思路,可惜的是,老人前不久去世了,令人唏嘘。我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这几天有很多的家长,来邮件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建立了一个群,说全国有很多家长都在为这个病痛苦,言辞恳切,让人心酸。所以,我在这里写出这个思路,其实并不一定要我亲自开方子了,只要思路清楚了,其实每个医生都知道怎么治疗的。另外,提醒这些家长,家长的痛苦要掩饰一下,不要经常泄露给孩子,我觉得这个病和情志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都是压力大,如果家长又把这个病看得很重,整天表现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的,这样对病情没有好处,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好漠视这个病,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恢复的空间,我在看这个病的时候,很多话我基本都不当着孩子说,面对孩子的时候,我都是逗他们玩。然后背后问家长,孩子的病情。此事不可不慎。总之,此病有阴阳之分,对于阴虚者,就要滋阴熄风,对于阳虚者,就要考虑从脾胃的方面来温阳气。
相关文章
 没中医师资格不允配中药 马来西亚6000中药
 小儿咳嗽求助
 乌神散(《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我是不是卫气虚了?
 丁公藤碱Ⅱ
 经络证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