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一位患者前来就诊的时候,他往往具备多种症状,这些症状将成为我们判断病情的线索和依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症状都有参考价值呢?显然不是!有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如果以之作为推断病情的切入点,则如同站在诸多线路的交汇点上,很容易陷入千头万绪之中,令人无所适从。而有些症状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属性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个性”。若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往往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
脏腑辨证的思维方式是:将所收集到的所有症状,逐个的进行分析、筛选、排除,直到最终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真正能反映病情本质的,只是所有症状中少数几个症状而已!
经方辨证的优点在于:它一开始就确定了一组能够反映病情本质的、由“特定症状”组成的症候群。只要有这些症候群的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就能依此确定病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经方中确定的症候群与病因病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经方辨证用药之所以精准高效,是因为仲景已经为后人完成“沙中淘金”的辨证推理过程 .
何谓主证?答曰:能反映病情本质,与病因、病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一组“特定症状”组成的症候群。《
伤寒论》诸方证中:如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小
柴胡汤证等等。无不是以一组特定症状组成的症候群作为主证的。在主证的症候群中,任何一个单独的症状都是不可以随意替换的。如果用另外一个症状去组合,就有可能与原来的病因、病机不再符合了!
主症的确定,建立在深刻洞察病情的基础之上,是长期临床经验的心血结晶!
一个症状往往难以反映病情的本质,几个不相关的症状也不一定能反映病情的本质,只有几个“特定症状”组成的症候群才有可能反映病情的本质!试观现代中医教学,内、外、妇、儿各科,所讲解的无不是脏腑辨证。相对而言,这种辨证方式孤立的看待各种症状,而没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以至学医者在临症之际,要走许多弯路,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说:聪明的学生都教傻了!
(二)
《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深刻的揭示了某些疾病的演变及治疗规律、开创了最符合特点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与它“示之以法度”,启示后人,垂范千载!
能否按经方辨证的模式,将脏腑辨证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新的方症呢?本人以为,这至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现结合个人临症所得。试举例说明
例:夜半咽干者,肾阴不足也,
熟地主之。
注:咽干有多种原因,但“夜半咽干”多属于肾。何以言此?1、足少阴肾经之脉循喉咙、通舌本故也。2、肾水应与任脉,任脉通于咽喉故也。3、夜半之时应于肾故也!肺
胃阴虚者多口渴,肝胃阴虚者多咽干。可惜许多人往往没有注意到口渴与咽干的区别。临床上,常有患者在半夜因咽干而醒,凡遇此症,大补肾阴无不应手而效!
例:喜热饮食,若食生冷则腹胀
腹泻者,脾阳不足也,
理中丸主之。
注:脾胃居于中焦,主消化饮食。中阳不振,首先会从饮食的好恶上表现出来,且脾主腹。喜热饮食与食生冷则腹胀腹泻“同时并现”者,脾阳不足也,例外者,极为少见。
例:外感咳喘,鼻翼扇动者,邪热迫肺也,可与
麻杏石甘汤。
注:肺开窍与鼻,肺主气,司呼吸。凡邪热迫肺较甚者,必见鼻翼扇动之症。文虽不同于《伤寒论》之原文,但其理相通也!
例:阵发性颜面烘热者,肾水不足也。阵发性周身燥热者,肝火上冲也。
注:肾水不足,水火不济,则君火上浮于颜面;水不涵木,则相火旺行与周身
凡遇主证,无论是何种疾病,只要认证准确,多可舍脉从症,放胆治之!
以上所举之例,虽不敢言百无一失,但至少十之七、八不会有误。在此基础上,知常达度,则中医辨证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三)
气虚主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畏冷怯风,声音低怯,面色恍白,动则汗出,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气虚主症——倦怠乏力:“气”是生的原始动力。气虚者,生理功能难以正常维持。故气虚虽然可以引起诸多症状,但“倦怠乏力”当为要点。
————————————————————————---------------------------------------------------------------------
血虚主证:多梦易醒、肢体麻木、头昏
心悸、双目干涩、爪甲菲薄、毛发细软、月经颜色正常、但量少、推迟,夜半小腿拘痉,舌淡、苔白、脉弦细如按刀刃。
血虚主症——多梦易醒:心藏神、主血脉;肝藏魂、主藏血。心肝失养,神魂不宁,故多梦易醒当为主症。又:
心肾不交者,多难以入睡;阴血不足者,往往可以入睡,但多梦易醒
----------------------------------------
阴虚主证:咽干口渴、
失眠多梦、大
便秘结、心烦
耳鸣、潮热
盗汗、两颧泛红、肢体
震颤、舌红、苔净、脉细数。
阴虚主症——咽干口渴欲冷饮。“阴虚则热”往往在阴虚程度较甚时方才出现。
----------------------------------------
阳虚主证: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夜尿频多、少腹冷、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虚主症——形寒肢冷:“阳虚则寒”故也。
----------------------------------------
心经主症:惊、悸、烦、失眠、多梦。
肝经主症:胸肋苦满,口苦恶呕,烦燥抑郁、惊恐迟疑、夜寝不安、恶梦纷纭、逆气上冲、寒热往来筋脉拘急、麻木震颤、爪甲菲薄、毛发细软、头侧及头顶疼痛。
脾经主症:食少纳呆、脘腹痞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倦乏无力、少气懒言。
肺经主症:咳、喘、痰。鼻塞、流涕、喷嚏。(略)
肾经主症:腰膝酸软、嗜卧懒动、动则
气喘、精神衰萎、
健忘、耳鸣、头昏。
五脏之“主症”与气血阴阳之“主证”相配合,乃辩证之基础。这些症状,习中医者无不知晓,但往往没有将它们作为一个症候群来对待。亦没有分清主症、从症,故辩证之时,没有判断病情的明确指标。
以上所言,乃个人拙见,不足为据。有理则从之,不当则弃之,相信诸君自会取舍。
-----------请教杏林先生:
小柴胡汤的主证是什么?对此汤,各大家论述不一,愿闻先生高见!!
-----------
本帖最后由 杏林箫客 于 2011/4/21 12:44 编辑 小柴胡汤能治上百种病,临床运用极广,因此,各医家之运用心得,已较原著大为丰富。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主证为寒热往来、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等。此确为小柴胡汤主症。但《伤寒论》中讲小柴胡汤时,主要是从外感之邪传娈入里的证候变化。所以,寒热往来为其独有症状之一。
如今,外感之病,十之八九,多打针输液,用中医治疗已较少见。小柴胡汤之运用,主要用于内科病症。其主症为:胸胁胀痛、口苦、脉弦。病虽变化多端,若有此三症,当选柴胡汤类方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