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泻下法治疗厥证二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4 07:18 编辑 www.med126.com

                          泻下法治疗厥证二例


厥证是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来势急暴、病情凶险,往往需针药并施方能转危为安。姚止庵谓厥有逆意,多由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食痰瘀血等上冲神明所致。治疗当使之顺降,用泻下法实有釜底抽薪之妙,现举二例以飧读者。

一、食厥

大儿子邢义,5岁,2009年8月3日,我正在用粉碎机粉中药,忽然听到妻子尖叫。急忙跑过去,只见邢义头歪在肩膀上,双眼紧闭、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奇臭无比,手脚冰冷。立即掐人中,邢义睁睁眼,复又闭上,又针刺人中、素髎、内关,令妻捻针,我持三棱针十宣放血。放血后眼睛仍时睁时闭,恰好炉子上正煎着一付核承气汤,急忙喂服,尚能吞咽;喂了一会儿,呈喷射状呕吐出药汁和不消化食物,酸馊异常。眼睛已睁开,我说:“你给我挺住,要什么我给你买什么”,邢义小嘴张了张,但说不出话。又灌了小半碗药,夜里9:00多泻下几次稀烂便,污秽如淤泥,已能开口说话,精神尚可,基本脱险,后用半夏泻心汤丹参善后。

按:此患儿发病前几天曾饮凉牛奶过度,发热,口臭,但因其体素壮实,加之笔者事务繁忙,一度忽略了。只到意识到儿子已几天没大便且有时候说话很不对劲(谵语),才给他抓了付药煎上,谁想药没煎好凶危立见,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为人父母粗枝大叶者戒。

患儿过度饮冷损伤胃阳,胃肠传导失司,阳明浊阴不降反而上冲神明,神明失守卒然晕厥。针刺人中、素髎、内关开窍醒神,十宣放血釜底抽薪,减轻大脑压力,更用桃核承气汤加味。生大黄30克、芒硝15克、桃仁15克、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制附子15克、冬瓜仁10克、生内金10克。方中大黄、芒硝伍鸡内金、冬瓜仁泻下食痰积滞;伍桃仁、桂枝、炙甘草、制附子温下瘀血。诸药合用,开阳明下行之道路,阳明顺降则不上冲而病愈。本拟用大承气汤,因儿子系瘀血体质,所以改用桃核承气汤,意在食瘀同治,思路当否,祈请同行指教。

邻村于某,夫妻二人在外地打工,儿子患病与邢义症状相似,住西医某教学医院月余出院,谁料俩月后前证复作,两口子欲哭无泪。耳食之辈人云亦云西医快、中医慢,观此案该醒醒了!



二、血厥

同村史某,女,39岁,2009年5月15日子时突发晕厥、两手颤抖、四肢厥冷、脉搏微弱,眼球对光尚能缓慢转动。急忙针刺人中、素髎、内关,5分钟后长出一口气慢慢舒醒,手足转温,脉搏恢复正常。

5月16日上午,其夫陪同来诊,刻诊面萎黄无泽,有少许黎黑斑,口唇青紫;胃脘痞满,少气乏力,四肢不安;月经淋漓不净20多天,色紫黑,量少,有蚕豆大血块;19岁时曾嗜食生冷寒凉致闭经,经治疗后月汛复潮,但经量有所减少;在前夫家时即偶发晕厥,多方治疗未能治本。舌淡红稍紫,苔白腻,脉寸、尺微,关弦。

处方:生大黄60克、桃仁20克、芒硝30克(冲)、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水两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口服,以下为度。

服后未见泻下,5月17日黎明致电述前阴胀满难忍,时笔者尚未起床,告知其是欲排瘀血,不必惊慌,先喝点红糖水缓一缓,10分钟后致电述不适感消失。上午9:00多从前阴排出一血块,足有半个馒头大。后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善后,续服半年,月经正常,脸色红润,黎黑斑褐去,晕厥、胃脘痞满诸证未再发作。

按:此病例面萎黄无泽、少气乏力、时发晕厥、胃脘痞满似是气虚气陷气滞诸证,但其曾有闭经史,且此后月经一直排泄不畅,量少有大血块,结合口唇青紫,其为瘀血证也无疑。瘀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瘀血上冲神明则晕厥;中焦升降失常则胃脘痞满,少气乏力,四肢不安,正是经云“大实有羸状”。方用桃核承气汤泻下瘀血,加黄芪补气能助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润肠能助泻下瘀血,两药合用为当归补血汤,东垣老人用治产后血晕,用之能预防下伤气血以成有制之师。原方剂量似嫌过大,但服法为三次分服,得下即止,读者且需留意。

厥证轻者移时方舒,重者立时丧命,中医针灸救急,汤药继之,前赴后继,标本同治,实能救危亡于顷刻。时下有人诬中医为慢郎中,为中医者且不可妄自菲薄自乱阵脚。



-----------谁说中医不能治危证、险证、急证?
-----------医案不错~生大黄60克后下还是同煎?
-----------有此医为邻真是幸事!
-----------回复 励杏老人 的帖子

我和先生想得一样,看来我还真有当您徒弟的先决条件,嘿嘿,赖上您了
-----------回复 atlale 的帖子

同煎,照仲师的用法。宜其缓缓泻下,方能除瘀务尽,太速则泻下燥屎,通肠行气而已。
-----------
乡野村夫 发表于 2011/10/11 08:47
回复 励杏老人 的帖子

我和先生想得一样,看来我还真有当您徒弟的先决条件,嘿嘿,赖上您了

取笑了,鄙人与您抄方只怕尚不够格。
-----------回复 乐无忧 的帖子

我在家乡并不被人信服:1性格随和,衣着随便,“没有个医生样”(家乡人语);2纯中医,不会用西医的理论向患者解释病情。有几个西医经常找我看病,但他们的生意却比我好得多,
-----------回复 励杏老人 的帖子

我仰视许久了,您对黄帝内经的理解,我此生恐怕都难以望其项背!
-----------回复 乡野村夫 的帖子

西医能找你看病,足以说明中西医的差距。只可惜如今的民众心态浮躁,看病自然也求表,求省事,不求去根。西医的治疗方法非常符合他们的心态。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相关文章
 黄耆散(《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想问一下,风引汤中的白石脂是什么药??
 腹痛病
 红花酒(《医方考》卷六)
 全真丸(《施圆端效方》引银青它传燕山名效
 菖蒲膏(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