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中药制用经验录-----邓来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按:邓来送先生是我国知名老中药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多年,著有<中药制用经验录>一书,涉及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鉴别,中药保管,外治法应用等方面,内容丰富.现摘录一部份文章以供参考.
                             一.中药炮制的小炒
      小炒就是配方时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对某些药物进行现炒现用的一种炮制方法.需要小炒的药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某些炮制后久贮易走失药效或起变化的药物.2.平时医生多生用,较少炮制的药物.3.不宜大批量炮制的药物.4.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提出特殊炮制的药物.
       小炒工作十分重要,技术性也很强,要做好该项工作,一是靠经验的积累,二是靠实际操作中恰当的运用火候.火候可分文火,中火,武火.运用时应根据药物质地,大小,松实,性味确定火候的大小,同时还要注意用火要均匀,稳定,灵通.均匀就是要使火力四角均匀而上;稳定,灵通就是灶膛的燃材不要塞得大多,要架空通气,捅去燃烬,否则旺不阵熄一阵,火力大上大落不稳定,或焖烟四溢,或侧重一角,造成药物生,焦,炭并存,影响质量.在炒炙时还要做到人不离灶,炒不停铲.
       小炒可分为清炒,辅料拌炒两大类,这里主要介绍清炒法.清炒一般是不加任何辅料置加热锅内炒黄,炒焦,炒炭的方法.(待续)
-----------接上:炒黄:适用于果实子仁类,如谷芽,麦芽,枣仁,苍耳子,白芥子,蔓荆子,莱菔子,牛蒡子以及内金等.操作方法:将要炒的药放置锅内,数量要适当,约占锅的20--40%左右,利于翻铲,不致炒出.火力适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比原色稍为加深或发胖.如炒种子果仁类,应掌握炒到皮壳爆出裂声,水气收尽,并散发出药物本身固有气味,手摸上去有灼手感时,即可铲出,摊开,冷透就可.炒时要注意不断翻铲,要均匀炒透,但不要炒过火,一过火焦气大重,有损药性.清炒鸡内金要根据整碎程度,筛分为大中小三档,分锅而炒,分档分锅炒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大小悬殊,小的已炒成焦炭,大的还未全面受热,仍如生的一样.用文火勤翻炒,炒至出现焦斑,发出香气时,即可铲出放凉.炒黄对药物的作用是易于煎出有效成份,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炒焦:用中火加热,不断铲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有焦香气时即可.炒焦一般用于焦山楂,焦栀等,其作用是山楂炒焦后可增强消食化积作用,因炒焦味苦有化积止泻的功效.山栀炒焦后缓和寒性,以免苦寒伤胃.
       炒炭:用武火或中等火力不断铲翻,炒至表皮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注意不能炒过火,要炒炭存性(即炒成焦炭后,要保持其固有气味),免至炭化或灰化.对炒叶,草,粉(蒲黄)等轻体会燃等物时,注意灭熄火星,在火星出现时,要随时喷洒清水灭火,炒好后取出放凉,在摊凉时要防止火星复燃,随即要喷水灭熄,摊凉的工具宜用铁盘或在干净地上摊凉,一定要冷透彻后才能收藏,这是防燃,防灰化的措施.炒炭是增强收敛或产生止血作用.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08/3/30 17:32 编辑 www.med126.com]
-----------二.辅料拌炒药材经验
          将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之为加辅料炒.辅料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质变酥脆,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减低毒性.现将常用的加辅料拌炒法简介如下:
         一.麸皮炒
         麸皮炒即药物与麦麸拌炒的方法称为麸炒.麸 炒的操作方法,用中火将锅烧热,撒入麸皮(用蜜炙过),用量为药的20%,至冒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铲,铲除至表面呈黄色时取出,筛出麸皮摊凉.采用麸炒,常用于补脾胃,或药性强烈,或有腥气的药物如白术苍术枳壳僵蚕等.
   二.米炒
   米炒即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米炒的操作方法,垂危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大米,占30%,平匀摊于锅内,待米冒烟时,放入药物,轻轻不断炒翻,至适度,(观察米的色泽以定火候,如米已焦黄色,或焦褐色为适度,)取出,去米放凉即可.米炒的作用是利用米的润燥降低药物燥性,增加健脾和中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米炒党参斑蝥
   三.砂炒
   砂炒即药物与热砂同炒的方法称为砂炒.亦称砂烫.砂炒的方法是,取中等粗砂,洗净使干,置锅内加热(用武火)至砂滑利铲翻轻松时,投入药物,不断翻炒至药物起酥,发胖,外表呈黄色时,取出用铁筛筛去砂放凉.砂的用量以能掩盖药物为适度.炒过的砂可以继续再用.但不同的药物最好不用炒用过的同一种砂.此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的动物壳甲类,如甲,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等.
   砂炒时应注意:1.如药物大小相差较大,宜大小分开炒.2.炒穿山甲一定要将砂子炒至发烫后,才可放入山甲片,使它一受高热就卷曲发胖.若砂不热,则任炒也不会发胖了.3.因砂炒均高热急火,要翻炒得勤,色深黄时,及时铲出,筛去砂子,摊凉冷却.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08/3/31 21:43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四.蛤粉
       蛤粉炒即药物与蛤粉同炒的方法称为蛤粉炒.蛤粉炒的操作方法,取一倍于药的煅蛤壳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较小火力加热,炒至蛤粉滑利流畅时,投入要炒药物,不断铲翻,炒至药物胖起,内部疏松时铲出筛去蛤粉即可.蛤粉拌炒主要用于阿胶珠,鱼膘胶.因为阿胶性别滋腻,且有腥气,炒后可达补而不腻,并能除去腥味,产生清热化痰,养阴清肺,止咳止血的作用.炒阿胶珠要注意:1.要将阿胶切成小块.2.炒时火力不宜大,并要急翻快炒,不可间歇,以免粘结,焦化.3.要炒至全部胖起,呈园珠形,内无溏心时取出.4.蛤粉可续用1----2次,变灰褐色时就要更换.
      五.滑石粉炒
      滑石粉炒即将药物加入滑石粉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滑石粉炒的方法:将滑石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药材,不断翻动,至质地变酥松.滑石粉炒主要用于韧性较大的动物类的象皮,水蛭 等物,象皮要切成片或块后才可以入锅炒,一般采用火上烘软,趁热切片或块,也可经温水浸泡后捞起润软切片,干燥后炒.水蛭也要洗净闷软切段,干燥后入锅翻炒.刺猬皮先用碱水浸泡,将污垢洗刷干净,再用清水冼净,润透切成寸方小块干燥,用滑石粉拌炒,至刺尖卷曲焦黄,质地发泡时取出,筛去滑石粉,乘热投入醋液中捞出干燥.
      六.蜜炒
      蜜炒又称蜜炙法,蜜炒法是将选净或切制后药物,加入一定数量的蜂蜜,进行拌炒的方法叫蜜炒.蜜炒有三种方法:1.先拌蜜后炒:先取定量炼蜜(药与蜜的比例一般是2:0.5)加适量水稀释与药拌匀,闷润,使蜜汁渗入后,用文火炒至不粘手,色泽稍加深时取出摊冷及时收藏.(后续)
-----------今年72岁的邓来送老人一生中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爱书。走进老人的家,恍惚间还以为走进了图书馆:整个书房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柜中,都是老人收藏的各种时期的图书。据老人保守统计,仅图书一项就达1.5万册,还不包括报刊等资料。这些书籍,老人用了毕生的精力全部阅读完,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从医经验,出版了200多万字的8部专著,发表了数百万字的科普等文章,还创办了《时珍国药研究》传统中医核心刊物。

创办《时珍国药研究》
   
邓来送老人是市二医院的一名退休主任药师,5岁跟从祖父在私塾里学习四书五经和古文观止等老书。8年后,他又跟从表叔学习老子、庄子和孟子等哲学书籍,并开始学习传统的中医学。解放后,邓来送在当时的黄石港阳开泰药店当店员的同时,又在湖北中医学院函授班学习,后分别在市一医院、二医院从事中医工作,并因业务上的突出成绩而成为一名主任中药师,直至1995年退休。
   
老人一生与书有缘,在那个年代,他惟一的嗜好就是买书、藏书和看书,还喜欢动笔写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传统中医学的探讨,不少文章还发表在《黄石日报》等报刊上。1986年,邓来送参加全国科委、科协在京召开的李时珍中药草研讨会,会间,他突然萌发了要创办一种国药研究的刊物。回家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向院方反映,在得到医院和科委的支持后,1989年,由他主编的《时珍国药研究》杂志创刊,并向国内外发行。该刊主要研究李时珍药物的药理、临床、制剂和验方等,还填补了国家研究李时珍学术的空白。作为中南地区惟一一份国家公开发行的中药期刊,杂志从当初的季刊48页码小16开本,发展到今天的《时珍国医国药》月刊,大16开本,200多个页码,成为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中医学核心刊物杂志,深受国内外中医专家的好评。
四十载藏书1.5万册
   
邓来送与书结缘后,就开始大量收藏书籍。他的藏书中有近一半的中医学书籍,其中明清时期的古中医学书籍达200多册,包括明清时期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民间中医书籍,还有目前国家图书馆也没有收藏到的两本清代民间流传的《医方一盘珠全集》和《重校医宗说约》孤本。
   
在老人的书柜中,还有民国时期的《中国医药大词典》、弘一大师《金刚经》和《阿弥陀经》、《华严经》等手抄孤本等,十分珍贵。此外,老人还坚持收藏解放后1955年元月创刊的《中医杂志》,至今未断。其它还包括当时发行的《草药手册》和《丸散膏丹集成》等。这些书籍都是中医学精华,是集前人的经验用心血而写成的,算得上是中医国粹。
   
老人回忆,文革期间,他还收藏了其他许多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但因常常遭到抄家,每次抄家,都有很多古书被烧毁,比如当时的四书五经等。而这些保存下来的中医学古书,一部分是他历经多次,将古书转移到农村老家的鄂州太和镇,一部分转移到潜江广华舅舅家中,才最终得以保全。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他弟弟当年加入了红卫兵,每次抄家时提前通风报信,才使得许多古书幸免于难。
   
老人除了收藏这些古书外,还每年坚持自费订阅报刊杂志10多种以上。40年来,他收藏的图书多达1.5万册,占了家中整整一间房子。

著书200多万字
   
邓来送老人喜欢莎士比亚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是鸟儿没有翅膀。所以,他爱书如命。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写作,利用学到的知识作进一步钻研和探讨。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向当时的《黄石日报》投稿。几十年来,他在全国各种报刊共发表科普小品和文学作品300多篇。到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专攻学术论文,已在全国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他撰写的《中风片与中风脐带研制与临床》1996年获得中华儿女传统医学华陀杯铜奖;他根据民间偏方研制的“儿宝足疗带”,1999年10月在香港获得“20世纪中国发明家”金奖,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1990年,邓来送开始倾情写学术专著,他根据自己的中医药经验,撰写了《中药制用经验录》《实用中药炮制学》,该书由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之后,他又撰写了《采种中草药技术》《名贵中草药开发技术》和《实用中草药验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这5本书发行后,由于得到国内许多专家的好评,几年后均重印数万册发行。其中《中药制用经验录》被评为中国传统中医学优秀图书,《实用中药炮制学》被全国许多中药院校作为教材,并获得优秀成果奖,《采种中草药技术》同时获得优秀图书奖和优秀成果奖。
   
1995年,邓来送从医院退休下来后,笔耕不辍,撰写了《实用中草药验方》和《采种中草药技术》增订本,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书籍高产“专业户”,字数达200多万。近几年来,他还被《中医外治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和《美国中华医药》等杂志聘为编委和特约编辑。
   
书籍,除了给老人带来学术上的成就外,老人在身体上同样也受益。据老人讲,1995年,他患有甲状腺肿大和肺气肿纵隔肿瘤等多种疾病,去了3家医院仍未愈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回家潜心读书,利用收藏的古医书籍中的医学知识上山挖草药,不仅将病治愈,而且“近十年来,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如今,老人70多岁了,仍能吃能睡,耳聪目明。
-----------先谢谢梁知行版主!
       (接上)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用文火炒至色加深时再加入定量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拌匀至不粘手时,铲出摊冷及时收藏.3.边炼蜜,边拌炒:小量炙炒一般采用这个方法根据用蜜比重,将所需蜂蜜,倒入锅内先将蜜炼好,炼蜜适度与否,关系到期炙炒的质量,过嫩过老都会有粘手现象.炼蜜应掌握用中火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随即去除泡沫及上浮杂质死蜂,直至起网眼状泡泡,手捻之比生蜜粘度略强时,酌加小量清水再沸后即将备好要炙的药倒入炼蜜中边拌边铲,如看去蜜的湿性还大,可随炒随增拌药物,加时可一把一把用手抓,以利掌握至适度为止,炒至捏之能成团,摔之能散开,又不粘手时就可铲出放凉,及时收贮.
       蜜炒炙还要注意:蜜的用量一般虽为药的20%----30%,然要视药物的体质而有所增减,如质地松疏吸蜜量大的冬花,紫菀,双皮,黄芪等用量可在30%左右,特别是冬花可增大到30%----40%,如百部,桔梗等质地坚实,不大会吸蜜的用量可少点,约在10%----15%,麻黄,枇杷叶等表面光泽,可掌握在20%,具体按<标准>定量为准.火力一定要小,炙的时间宁可稍长点,要尽量将水份炒干,这是为防止炒焦和存在水份易转潮发霉.炼蜜不可过老,否则粘性过大,炙时要注意拌炒不匀和粘手等情况.
       七.酒炒
     将药物加定量酒拌炒称之酒制法.酒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宜行药势,活血通络.故酒炙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的药物.
-----------酒炒操作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拌酒后炒药,即将定量酒与药拌均匀,经闷润,使酒渗入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质地较坚实的根块均用此法.一种是先炒买炒卖药后加酒,即将药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定量的酒炒,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
         炒时注意:1.拌匀后闷润过程中,应加盖,以免酒气挥发.2.火力不宜过大,待炒至近干度时取出摊凉.3.酒的用量小,不够与药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拌匀.4.酒的用量一般掌握在10%----20%,是以药质松实酌定用量.
       酒炒后的作用:1.引药上行,一些苦寒药,其性本沉降,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症,如黄连,大黄等,就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川断,白芍等,炙后能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3.矫味,对一些具有腥气的,如乌蛇,祈蛇等经过酒炙后可除腥或减弱腥气.
         八.醋炒
         醋酸炒的操作方法与酒炒相同,有先拌醋后炒和先炒药后喷醋二种.但是在先炒后喷醋的操作时,炒至什么程度时可喷醋,则与酒炒有所不同,而要根据药的性质来掌握分寸.如对树脂类的乳香,没药,在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时,动物的粪粒,如灵脂,在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就可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炒,然后放凉收贮.乳香,没药炒至表面起小点熔化发亮时取出放凉,不洒酒称为炒制乳香,此法较为普遍.
       醋炒对药物的作用:醋酸性味酸苦微温,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故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等药.如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柴胡,香附,青皮,玄胡等均用醋炒.又如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缓和峻下作用的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等,也都要用醋炒.
       九.盐水炒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08/4/3 21:50 编辑 www.med126.com/jianyan/]
-----------盐水炒,食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通便作用.因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治疝,利尿和泻火的药物.
     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将定量(盐的用量通常是药的2---3%)食盐加适量水溶化,与药物拌匀,闷润,待盐水渗透后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放凉使干.2.先炒药后放盐水,即炒至一定程度,要喷淋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1.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可.如加水过多,盐水不能被药吸尽,有过湿不易炒干的缺点.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拌匀.2.粘性重的药物,遇水容易发粘,(如车前子,知母等),炒时又易粘锅,所以宜先将药物炒热,除去部份水份,可使药物质地变松,以利于盐水渗入.3.火力宜小,采用先炒后喷的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份随即蒸发,食盐会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要求.
       盐炒的作用: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般补药如杜仲,巴戟,补骨脂,等,经盐炙后能增强补肾作用.如小茴,橘核,荔核等盐炙后,可增强疗疝止痛功效.益智仁性燥,盐炙后可缓和辛味,引药入肾,增强缩尿涩精作用.3.知母,黄柏等经盐水炒后可以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之效.
      十.汁炒
       用姜汁炒药谓之姜炙法.生姜可以捣烂榨汁,也可水煮取汁,应保持水和姜的比例为1:1.
       姜汁炒操作法;将备用姜汁按定量(一般为药的10%)与药拌匀,闷润,,然后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放凉.
       姜汁炒多用于祛 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如黄边姜炙后可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哎.草果,竹茹,经姜炒后可增强温胃或止咳的作用.
-----------对不起,上面贴子有二个错字:黄(边)应是黄连,止(哎)为止咳之错.见笑了!
-----------很好,这也是中医的一部分哦。
相关文章
 中医临床资料.伤寒论,膏药,骨伤
 乌龙胆(《串雅外编》卷三)
 京城出了个冶多囊的好中医?没有听说的就进
 风火蔽窍证
 诃黎勒散(《圣惠》卷四十五)
 求治疗后背湿疹的办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