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1607-1684),名
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傅青主出生于医学世家,祖辈通晓医学。明末清初,连年战乱,致使疫病流行,民间缺医少药,死人难以计数。他亲睹了这样的悲惨情景,决心做一个治病救人的良医。由于他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又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经过几年的潜心研修,就精通了医理。在外出游历期间,他还向许多医家和懂医的道士学习,并广泛搜集药方,以医济世。他曾在太原三桥街设立“卫生馆”,医名远扬四方。傅青主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贫穷病人请他看病,哪怕是山高路远,他也立即出诊,而且不要酬金,还免费送药。
在傅青主留下的遗著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为知名。《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其内容体例及所用方药,与其它妇科书都大不相同。全书分为:
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
难产、正产、产后等。每一病分为几个类型,每一类型先有理论,后列方药。在论述中,先叙述一般人对这个病症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辨析。例如对血崩后昏晕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夫人有一时血崩,两目昏暗,昏晕在地,不醒人事者,人莫不为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
书中的方剂,大多由他自己创制。譬如,将带下病分为5种类型,脾虚湿重的用
完带汤,
肝经湿热的用加减
逍遥散,肾火盛而脾虚形成下焦湿热的用易黄汤,肝经脾湿而下溢的用清肝止淋汤。纵观全书,书中主要抓住了肝、肾、脾的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进行调治,处方较为切合临床实用,因而颇受后世医家推崇。傅青主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实际上,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并非只精于妇科。故有“医圣”之称。
傅青主集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于一身,但他自己对医学方面的造诣更为看重。他曾对友人说:“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其实,傅青主的书法造诣极高,他为晋祠“齐年古柏”所作的“晋源之柏第一章”的书题,风格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傅青主也很擅长绘画,他画的山水画“丘壑磊落,以骨胜”,画的墨竹也气势不凡。傅青主之所以称“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一方面当是对自己书法与绘画水平的自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医学的偏重。
明朝末年,官场腐败丛生。傅青主为人正直,不愿阿谀权贵。他愤然放弃举业,专心研究学问,博览群书,终日手不释卷。1644年,明朝灭亡。傅青主信守民族气节,换上道士服,隐居在深山土穴之中,和母亲、儿子一起,过着坎樵采药的生活。外出时,他总是身穿朱红色的外衣,以示不忘“朱”明之意。他曾写过一副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金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此联首字为“日”、“月”,合为“明”字,表达了傅青主反清复明的思想。这副对联至今仍挂在晋祠云陶洞的洞门上。
傅青主与儿子傅眉感情深厚,令人感动。傅青主27岁时,其妻不幸去世。当时,他的儿子年仅5岁。他发誓不再娶妻,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他时常与儿子同乘一车,外出采药卖药。晚上,父子二人围坐在灯下,父亲就为儿子讲授文学、医理。后来,傅眉也精通了文学和医学。在傅青主流离在外和隐居的生涯中,傅眉一直相伴在他的身边。在隐居晋祠期间,傅青主与傅眉都喜欢在晋祠的“齐年古柏”之下散步。傅青主为齐年古柏书写了“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字,表达了他对古柏的喜爱。傅眉则写了一首《古柏歌》:“左柏右柏幽影寒,客子徘徊于其间;右柏左柏幽影淡,客子歌罢高云散。”傅青主对之颇为欣赏。
傅青主在年近80岁时,与其相依为命的爱子傅眉竟先他而逝。经受不住晚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和打击,傅青主在数月后也溘然辞世。傅青主下葬时,仍然身穿朱衣。有数千
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傅青主辞世距今已有300多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医学家、文学家。在傅青主曾隐居过的山西晋祠,修建了傅山(青主)纪念馆,馆内有傅青主的雕像。他隐居的云陶洞(又称茶烟洞),也依然在供游人观瞻,并被命名为“石洞茶烟”而成为晋祠的八景之一。
-----------感动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31 22:58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最关键一点没写出来,将傅山儒化了。
崇祯十六年(1643年),傅青主出山讲学;次年,明亡。于是,傅青主弃学出家,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
红花石道人”。
傅青主还是道学家,精通阴阳术数之理。
-----------想深入了解傅青主,可以看罗大伦的《古代的中医》。傅青主,绝对的大医,绝对的人才。
-----------大家之中的大家
-----------高人。
-----------琴棋书画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和元有一道药膳,头脑,也是他发明的(为了照顾母亲)至今在山西地区很流行
-----------想看懂他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