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百草婆婆”一生情系中国植物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 她致力于中国植物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她被誉为“会走路的植物百科全书”。

  ● 她有“凉茶专家”和“百草婆婆”之称。

  胡秀英小传

  胡秀英,1908年生,江苏徐州人。植物学家,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士,广州岭南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至今仍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胡秀英是国际著名的冬青专家,在国际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全美冬青学会荣誉奖。数十年致力研究撰写《中华食用植物》;1970年代促成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建立,成功研制“三冬茶”;创建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采得香港植物标本2.4万份。曾获美国科学成就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奖等。

  逼着自己说英文

  1908年农历正月元宵,胡秀英生于江苏省北部徐州农村,兄姐中已有三人死于脐风(即伤风),父亲从没有行人足迹的雪地跑到外面的村镇,买了防脐风的中草药给她服用,使她健康成长。胡秀英四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下田耕作,她则送饭到田,边读书,边劳作,过着农村姑娘的生活。母亲不识字,但很开通,不让她束脚。胡秀英在基督教会办的正心女子学校表现出色,取得助学金,1926年到南京入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修化学及物理学学位,后转读生物学,并跟随金陵大学施德蔚教授(Dr.Albert Steward)学习植物分类学(Taxanomy of Higher Plants)。两年后回乡任体育教师,以报学校助学金之恩。1930年又重返金陵继续学业,1933年正式毕业。这样的教育背景使她培养出了优良的英语水平。

  南方都市报:你家里是信奉基督教的,在家乡读的是教会学校?

  胡秀英:我在洪泽湖畔出生,我是湖边人,不是山里人。我的家里在农村,我的祖先都不认得字,到我的父亲这一代,我的父亲是农夫,父亲的弟弟读了中学,我家就从我的叔父起头读书。我4岁时,我的父亲推一个土车从乡下送一个小米秆做的床垫到城里给我的叔父,当天夜里得了霍乱,活人推着土车进城,死人抬回家。这样,我4岁就没有父亲,跟着妈妈在乡下,我的妈妈又贤慧又能干,全村第一号能干人。我6岁进学校,在乡下,是美国教会学校。我的祖母信教。

  南方都市报: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胡秀英:我在基督教小学读书,在家里吃饭、睡觉,不花多少钱。读完4年班,我跟着邻村一家进城读书,我一个小孩要走50里路,从早上走到下午才到,累得不得了。一到晚上找妈妈,妈妈不在,就哭了,所以我在那一所学校的名誉是“哭的小孩”。哎呀,真苦!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呢?一直过了两个多礼拜,稍为习惯了一点。妈妈在农村织棉花,不能进城,等棉花收完了以后,才能进城。

  南方都市报:当时接受的已经是新式的教育了?

  胡秀英:都是新式的教育,已经用英文上课了。后来金陵女大和岭南大学都是用英文上课,没有用中文的。不然我的英文不会这么好,不可能到哈佛大学去念书的。

  南方都市报:在中学的时候,你已经对植物学感兴趣了吗?

  胡秀英:我是乡下人,在中学什么都读的,没有兴趣不兴趣的。

  到金陵女大我才读生物系,我本来进去是要读物理学,因为中学老师教物理学,我去读以后,生物系的老师教得很有趣,我就换了。老师吸引学生。

  南方都市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老师呢?

  胡秀英:老师都是外国人,(大笑)因为是教会学校。所以我逼着自己说英文,我不说英文我就没有话说了。

  南方都市报:课余有什么活动?

  胡秀英:我的活动很多。每个礼拜六我都不读书(笑),到城墙上、山坡上到处走,得走三个钟头,就是不读书(大笑)。所以现在身体还是蛮好。

  南方都市报:年轻的时候很喜欢锻炼?

  胡秀英:体育场上都有我。打baseball(棒球)我接球,打棍球我是captain(领队),凡是玩的都有我。

  留学哈佛没花一分钱

  1933年大学毕业后,胡秀英本打算回乡下的中学执教,但大学的植物学老师向她推荐当时拥有全国最大标本室的广州岭南大学。

  在岭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胡秀英师从莫古礼(F.A.McClure),同时担任助教。由于她一直希望能找出是什么中草药,使她没有像三位兄姐一样死于脐风,所以在岭南大学的第一项研究及毕业论文就是《中国之补品》。胡秀英取得硕士学位时,正值抗战,1938年与母亲到四川成都,任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讲师(后升为副教授)。在成都教学期间,胡秀英多次带学生上川西雪山采药。

  有一天,她在重庆九峰山发现一棵小红果,绿叶高3丈的植物,疑是冬青(后证实非冬青)。结果她带着标本到重庆中国科学院标本馆做了3个月研究,并发现南京农学院标本馆所展示的冬青标本,均无定名,于是按冬青权威专著一一鉴定。其后胡秀英写下300篇有关冬青的论文并发表了《成都植物名录》和《成都生草药用植物之研究》,受到哈佛大学E.D.Merrill博士(在美国有“植物分类之父”之称)赞赏。抗战胜利后,胡秀英取得奖学金,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南方都市报:读完金陵女大,你就到广州岭南大学读书了?

  胡秀英:是的。因为读完大学成绩还不错(笑),他们说你来,有个研究院,可以一边教书一边读书。那就去做助教,读学位,三年才念完。

  南方都市报:当时的岭南大学学风非常好?

  胡秀英:是的。抗战以前大陆的教会大学是顶呱呱的,读完大学可以直接到美国去。

  南方都市报:你本来有没有打算读完就去美国留学的?

  胡秀英:我没有想,读完就打仗了,我就逃难了,逃到四川成都,那里有个教会大学需要人教植物学,我刚拿到植物学的硕士学位,正合适。教了八年,在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

  南方都市报:在华西协和大学的时候,要不要经常跑警报?

  胡秀英:当然。我的房子完全被炸毁,到朋友家里住三个月。成都有条大河围着城,那炸弹掉到河边的房子上,把房子炸得干干净净。我带着三个学生回家,想介绍给我的母亲,我母亲出来没一会,我在当中,三个学生在后边,炸弹来了,看一看一个学生死在旁边。三个学生死一个,我母亲天保佑,没有受伤。

  南方都市报:那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吧?

  胡秀英:艰苦得很。房子坏了,我自己找个梯子爬上去修,把瓦搬一搬弄好让它不漏雨。什么都做。我母亲喂鸡生鸡蛋,我们就不必买鸡蛋了。本来一百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慢慢薪水不值钱,买九袋米,我一个人怎么办,请一个包车推到家,什么事都辛苦。香港人不懂那个辛苦。

  南方都市报:抗战胜利以后,你是怎么会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

  胡秀英:我英文好(大笑)。受英文好的福气,在成都,很多国家的人都集中在这里,有个国际妇女会,他们找我做会长,因为我既懂中文又会说英文,我成了成都国际妇女会的会长。有美国的军队来联合中国打仗,我们妇女会的人就联合起来,请美国的军官到家里吃一顿饭,明白中国人的习俗,做一种交流。我就很忙,要联合中国的家庭和外国的军官。但是认识的人很多,就认识一个人回国到哈佛大学去,他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我请他把我的成绩表、报名单带到哈佛大学去报名。哎呀,真是神的恩典!整个的奖学金,所以我念哈佛大学没花一分钱。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念了三年,没花一分钱!

  致力研究中国植物

  胡秀英在哈佛大学女子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致力中国冬青的研究,是当时在美国唯一研究中国冬青的研究员。1949年获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优秀学生奖,从此成为冬青专家,在国际植物学界有“Holly Hu”之称(Holly是冬青的英文名)。毕业后,胡秀英留在美国哈佛大学安诺树木园从事研究工作,包括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及植物资源的利用。胡秀英为当时全球仅有的7位从事野外采摘女植物学家之一,每天背着背囊,跋山涉水,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还访问了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大植物标本馆,查看中国植物标本。由于自己从中国农村到世界最优秀的学府工作,胡秀英深知求学机会难得,因此屡屡提携后进,尤其是中国有志于植物学的年轻学者,不但自资安置多名年轻中国植物学者在哈佛大学深造,更热心栽培中国植物学者,悉心倾囊相授。1957年,胡秀英受太平洋科学研究会的邀请,开始撰写《中华食用植物》,同年获得美国科学成就奖。

  南方都市报:在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活很愉快吧?

  胡秀英:我年岁也不小了,那时我三十几岁了,我想回中国做点事,所以书念得相当快。在哈佛大学三年拿到一个博士,哈佛大学以前没有这个纪录(笑)。

  南方都市报:本想念完书回国,后来为什么还留在哈佛大学?

  胡秀英:当然想回国,但是那时候回不来。中国的学生在美国,他们不准你回国。念完书,哈佛有一个植物园,他们给我一个工作,都是做中国的植物。1900年到1910年,他们到中国采了很多标本。我是一个中国人,他们叫我做,我只做中国的东西,不做外国东西。

  南方都市报: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是怎么样的?

  胡秀英:我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做研究,写几本书,所以忙得很。我的老师看我没有回家,第二天到我的研究室看我,忙得很,做整夜的工作。在哈佛大学工作也不容易,找到工作不比他做得好,他看不起你,比他做得好,他妒忌你。在外国工作还是不容易。

  南方都市报:你在哈佛大学一直都是研究中国的植物?

  胡秀英:哈佛有很多中国的植物,我只做中国植物。

  南方都市报:什么时候发现冬青的?

  胡秀英:我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冬青,我拿给你看一看。(在书柜中取出博士论文)我1948年完成的,1950年成书。冬青这种植物很有用,中国用来做药,做成“三冬茶”,含三种冬青。

  南方都市报:你在哈佛大学时交的中国朋友多不多?

  胡秀英:不多,没有什么中国朋友。忙得很,哪有交朋友?礼拜天做礼拜。

  南方都市报:你跟你先生徐明远是在哈佛大学认识的?

  胡秀英:对,我们在哈佛结婚的。他是医生。他留学英国,后来到哈佛医学院。

  南方都市报:你有孩子吗?

  胡秀英:我没有小孩。我结婚很晚,三十几岁才结婚。

  南方都市报:在美国还有什么亲戚?

  胡秀英:我有一个哥哥,哥哥有两个儿子,有五个孙子,都在美国。都是到我家里读书,读中学、读大学,读完以后他们就找了工作,做了美国公民。我的家现在是在美国,我也是美国公民。

  南方都市报:你在美国生活习惯吗?

  胡秀英:美国不是我们中国人住的地方。在美国,家在乡下,家里有三部汽车,两夫妇一人一部汽车,去工作的时候,把汽车开到火车站,放在那里,坐火车去上班,回来到火车站把汽车开回家,忙得很。大家吃了饭,睡觉了,见不到人,所以我不回美国了。美国不是我们养老的人住的地方。

  “三冬茶”突破凉茶传统

  1967年时,香港政局不稳,很多教育界人士离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生物系正值闹教授荒,纽约基督教大学基金总会代表芮陶庵博士夫妇(Dr.Andrew T.  Roy)写信力聘胡秀英出任植物学高级讲师,她毫不犹豫便答应下来。1968年,胡秀英正式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任高级讲师,教授普通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并做野外采集考察。胡秀英积极推动中文大学的中药研究与发展,在1970年代促成“中药研究中心”的建立,其中“三冬茶”研究计划,用茶内含有的三种冬青科植物对抗传染病感染,突破凉茶传统。胡秀英课余踏遍香港山头,采得标本2.4万份,分送北京、哈佛、密苏里及丘园。其间往返哈佛大学六次,鉴定收录了9000种香港标本。1971年,胡秀英一手建立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标本大部分由她亲自采集而成,又与内地和世界各地的标本室或植物研究所进行交换计划,彼此交换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标本或发表的植物研究书籍。同年,胡秀英获得美国生物学优秀工作奖。

  南方都市报:在哈佛大学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怎么会到香港来?

  胡秀英:1968年,香港的形势不好,很多老师离开香港到欧洲、美洲去,崇基学院教植物的老师离开了。学生又没有念完,崇基学院的外国教授问我能不能来帮忙,我给我哈佛的上司说谎:“我要去香港。”“你去香港做什么?”“我采标本。”(大笑)香港那时候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到香港采标本,容易,我是中国人,合适。我就到了这里,礼拜一二三四教书,礼拜五六日采标本。我采了24000套标本,建设这个标本馆。我没有来,没有这个标本馆,所有的书籍都是我本人的,给了中文大学。这个标本馆就是我的实验室。

  南方都市报:来了香港中文大学之后,你在哈佛大学那边还有教职吗?

  胡秀英:我采的标本给哈佛。(大笑)我没有离开哈佛,我的办公室仍然在哈佛。

  南方都市报:香港每一个有植物的地方你都走过了?

  胡秀英:高山,海边,湖边。香港我没有没走过的地方。年轻的时候有力气,运动家。

  南方都市报:发明“三冬茶”是怎么回事呢?

  胡秀英:因为只有冬青在冬天可以生活,所以大家相信能在寒冷的天气生活的植物就可以治病。我研究用三种冬青做凉茶,把研究的结果做出来,向政府注册,只有从政府拿到执照才能做,所以这“三冬茶”就出名了,这个“三冬茶”的执照卖了一百万元,这一百万元给崇基学院做奖学金,我心里舒服(笑)。

  南方都市报:“三冬茶”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胡秀英:它是凉茶,中国人喜欢喝凉茶,身体健康,是保健的东西。香港人到处都喝啊。你想看看冬青吗?

  南方都市报:当然想看看。

  胡秀英:(带记者到实验室)所有的香港冬青,我都可以给你看看。这里面的标本凡是绿色封面的都是香港的,红色的都是内地的,黄色的是世界别的地方的。这是冬青,这个在香港的,冬青绿的,果子红的,好看。

  南方都市报:冬青在欧洲是做什么用的?

  胡秀英:没有食用的,只有香港把它做茶。外国人圣诞节的圣诞树就是冬青(笑)。美国有从中国运去的冬青,所以美国南部冬青会,年年聚会,请我去演讲。

  南方都市报:除了研究冬青之外,你还研究了很多香港的植物。

  胡秀英:所有的标本都是我亲手采集的,都是我研究的。研究发明是很小的地方,扩大是很大的地方。整个的标本馆,所有的书籍,大都是我慢慢从哈佛搬过来的。

  南方都市报:你写了很多关于香港植物的书。

  胡秀英:那多了,你看一看。(走到书架前,取出书)各种不同的论文,差不多两百种。这是一个专著,是在哈佛时写的。这是美国的杂志,我是advisor(顾问)。这是植物学的论文。这是云南的一个画家,他在那里画,后来到哈佛,他提供的图,我写的文字。

  入选“杰出华人系列”

  1975年,胡秀英在香港中文大学荣休之后,除担任哈佛大学荣休高级研究员外,还担任中文大学生物系名誉高级研究员、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荣誉讲座教授等职。退休后,胡秀英以不支薪的方式继续研究工作,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野外采集、压标本、写作等,行踪遍及世界各地。多次回内地讲学访问,走遍全国东南西北一万六千多里路。她还特别购买了60万粒西洋参种子,送给黑龙江省植物园,成为中国引种西洋参的开端。1984年,香港名中医陈存仁邀请胡秀英为其鉴定中药。她利用哈佛大学植物资料和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书籍,为陈存仁的著作《中国药学大典》中七百余种中药鉴定名称,依中文拼音排成有科学名称后和中英对照的药物词语,编成案头常用词汇。而后,胡秀英把二千余种药物用中文、拉丁文和英文编成《中药词汇》一书,被视为对中医药界重大贡献,拓展了中医药界迈进世界之路。1992年,全美冬青学会以“胡秀英”命名一个卓越贡献奖。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将胡秀英编著中国植物志所搜集得来的资料文献,制成158,844张卡片,称为Hu Card,并放在互联网上,让全球学者参考。2001年,胡秀英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奖,为香港电视节目“杰出华人系列”中唯一女性。

  南方都市报:在香港做研究之外,你在内地的仙湖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等都有任顾问和教学?

  胡秀英:仙湖的开园我是顾问,现在我老了,我不做了。

  南方都市报: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你去得多吗?

  胡秀英:我是honor professor(荣誉教授),我在那里教过书。

  南方都市报:你在中文大学的学生现在教书的多不多?

  胡秀英:以前的学生,现在代替我教书的,毕培曦比我聪明,是全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是生物系教授,教植物学。

  南方都市报:今年春天中文大学给你做一个庆祝活动。

  胡秀英:100岁的时候,做一个大的party,所有来的人签名。生日的聚会,有两百多人。在图书馆做一个图片的展览,但是图书馆的事,我没有负责。他们把我的书拿去。

  南方都市报:你经常在学校组织学生去考察森林吗?

  胡秀英:学生有功课,他们的功课不是我决定的,是政府决定的,学生忙得很,所以不能带太多学生出去。一学期出去一两次差不多了。

  南方都市报:你去山里采集植物标本时的习惯是怎样的?

  胡秀英:我不带水,吃的带一点,也不带多少,吃饱喝足做一天,要到山上去。工作累了就回来。回来还不能玩,采标本后要压起来,压起来后要封起来,要烘干,订起来放在标本馆里。所以回来还是有很多事,生活不容易啊。不能很多人过这种生活。

  南方都市报:现在你去森林还多吗?

  胡秀英:我现在什么都不做,就闷在屋子里做研究。

  南方都市报:你现在主要研究什么?

  胡秀英:我在写中文大学的棕树。你看见好多地方有一行棕树。

  香港没有棕树,中国没有棕树。所有的棕树都是从外地运来的。

  南方都市报:你在国际上发表了很多论文,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影响的。

  胡秀英:我去意大利开会。开完会,我的朋友说我们去吃中国餐,我说好。到中国店子里,点菜的人说:“你姓胡。”“你怎么知道我姓胡?”对方说我在电视看过你,“杰出华人系列”。可以做“杰出华人”也是一个荣誉。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李怀宇
相关文章
 石韦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桃仁丸(方出《外台》卷十三引《救急》,名见
 跟师学习讨论系列---今之民病,肝阴不足者十
 身柱
 茺蔚散(《医方类聚》卷一七九引《新效方》
 橘半胃苓汤(《痈疽神秘验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