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用药有方复有法——名医用药巧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用药有方复有法——名医用药巧法
张存悌
  人参作块显奇效
  徐灵胎曾治毛姓老翁,年届八旬,素有痰喘之疾,因劳大发,俯于几案不能平卧已7日,举家惊惶。徐诊后曰:此上实下虚之证,用清肺消痰饮送下人参小块一钱,2剂而愈。毛翁曰:徐(灵胎)君学问之深固不必言,但人参切块之法,则“以此炫奇耳”。后年余,病又复发,照前方加人参入煎,喘逆愈甚。复请徐氏再诊,告以用去年之方而病加重。徐问:莫非以人参和入药中耶?答:然。徐仍以人参作块煎之,亦2剂而愈。徐解释曰:“盖下虚固当补,但痰火在上,补必增盛。惟作块则参性未发,而清肺之药已得力,过腹中而参性始发,病自获痊”。
  按:此证上实下虚,如单以清肺消痰治其“上实”,必碍肾之“下虚”;若专补下虚,势又壅补助痰,碍之上实。徐氏以清肺消痰之剂,送下人参小块,使消补两种药力接续而发,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真名医章法也。名医赵晴初评曰:清肺消痰饮加人参是方,人参切块吞下是法。大凡名医,不仅“屡用达药” ,而且重视煎法用法,徐灵胎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 足见煎法用法之重要,赵晴初所谓“有方还须有法”。毛翁懂方不懂法,反以为医家故弄玄虚,故而病有增无减也。
  相传“方法”这个词就起源于中医。古时一位皇帝患噎膈症,吃什么都吐,命在旦夕。御医费尽心思,均告无效。一天,侍从禀报说:“百里之外,有位隐居深山的和尚,据说有根治此病之术,不妨请来一试”。和尚来到皇上榻前,切完脉后,随即开好药方。侍从一看,说:“为何尚复此方?” 原来药物、剂量与御医之方分毫不差。和尚仍叫把药取回,亲自煎药,煎到只剩两匙时,用汤匙盛上药汁请皇上用舌舔服,直至把药汁舔完为止。连服数剂后,病竞渐愈。皇上重赏和尚,问:“同样之药,前者医朕无效,而你能起死回生,其中有何奥秘?” 答曰:“医药者,既要有方,又要有法。皇上之病在咽膈,用舌舔汤匙上药,可使缓缓作用于病灶之处,此乃是法。如果仍用饮服方法,难免药过病所,无济于事”。皇上大悟:“方法,方法,光有方不行,服用还要有法,方与法结合才行”。这就是“方法”二字的由来。既或今天,上述用药方法治疗食道癌犹可借鉴。
  药虽同行,施治各异
  宋代成州团练使张锐,以医知名。蔡鲁公之孙媳妊娠,临近产期发病。众医皆以为阳证伤寒,惧怕坠胎而不敢投药。鲁公请张锐诊视。张曰:“胎儿已经十月,将生矣,何药能败之?”如常法给药,半日儿生,病亦获愈。次日,产妇大泄不止,而且喉痹不能入食。众医皆指责张锐之过。因泄利与喉痹两症一寒一热如同冰炭,且处于产褥期,虽扁复生,也无活理。张锐曰:“不必惊扰,我可令即日而愈”。取药丸数十粒,令服之。结果,喉痹即平,泄泻亦止。鲁公问曰:“敢问一药而治两症,何也?”锐曰:“此于经书无所载,特以意处之。方才所用乃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丹。喉痹不通,非至寒药不为用,故外裹以紫雪丹。既已下咽,则消释无余,其得至腹中者,附子力也,故一服而愈两疾”。公大加叹异。
  按:此病上有喉痹属热,下则泄泻属寒,寒热错杂,似两难措手。张锐匠心独具,以理中丸外裹紫雪丹,药入咽部,在外之紫雪丹消释而治喉痹;在里之附子理中丸入得腹中而治泄泻,寒热分治,各不相扰,确实奇巧。此法古亦有之,《伤寒论》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用附子泻心汤,其煎药法度可谓此法先河。考该证心下有热痞,而阳气已虚,故恶寒汗出,形成寒热错杂局面。附子泻心汤煎法不同一般,是以麻沸汤浸渍大黄黄芩黄连诸寒药,取其味薄气轻,以轻泻上部之痞热,不使药过病所;另取附子久煎取汁与前药兑合,因其味厚气重,下行而发挥温阳固表作用。药虽同行而至所不同,施治各异,此仲圣之妙法也。张锐以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丹与此异曲而同工,可谓善学古法者。
  名家治病,并未多用奇方,方药还是原来方药,前医用之不效,名医用之则效,其差别往往就在于煎法用法不同,此亦名医圆机活法使然。
  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
  宁波郑松家有一男佣,病咳久不能愈,声闷不畅,多医治之未效。邀请名医范文甫诊视。范诊后说:此病应该用小青龙汤。郑松说,已经服过3剂,无效。范文甫说:请以冰水煎之。郑松嘱如法煎之,果然收效。原来,范曾见过病人于烈日下饮用冰水,询其咳起之日发自热天,故用冰水为引以治之。
  按:此乃“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之法,似有同气相求,反佐用药之意。源出宋•杨吉老治宋徽宗的案例。宋徽宗因食冰过甚而致下利,太医以理中汤治之不效。杨吉老仍以理中汤治之,不同的是以冰水煎药,徽宗之病竟获痊愈。范文甫显然受此案启发,也算“博涉知病”一例,毕竟不同凡医手眼。
  露水煎药建奇功
   一位绍兴人,患秋温大热,百药不能退。延宁波名医范文甫诊治。范至后,查阅前医所处方药皆为白虎、苇茎汤之类,方颇切当,亦无别法可用。适当地多栽荷花,叶上露珠可爱。范见后即令其晚上取干净毛巾四条,蒸透,拧极干,于稻田中收取露水,用以煎药;二日热退病安。范称:此从气候悟出,医方中所无。说明其用露水煎药,乃权宜之法。与滑伯仁立秋遇难产病例,见梧桐叶落下,遂加用之以催产相类,同属于随机应用之例。
  按:露水味甘、性凉,具润燥、涤暑、除烦作用。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说:“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菜上露,凉血止噎;荷叶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本例病程较长,肺胃阴津为邪热灼伤,采用稻头上露水煎药,用以发挥清润肺胃阴津的功效,辅佐白虎、苇茎等方药而获效。
  药枣巧治病孩
  清名医王旭高(1798~1862年),号“退思居士”。曾治一幼龄病孩,形瘦面黄,痰多食少,昼日咳嗽,夜卧则喉中喘吼有声,病已半年,“而性畏服药”。诊为脾虚而湿热痰蒸,阻之于肺。因病儿不肯服药,遂用药枣法。取参、苓、术、草、二陈、苍、朴、川贝、榧子,共研细末。另取大枣100枚,去核,将上药末纳入枣中,用线扎好,每枚大枣约入药末2分为准。再用葶苈子30克,煎汤煮枣,待枣软熟,不可大烂,取出晒干,患儿饥时将枣细嚼咽下一枚,每日可用五六枚,竟收佳效。
按:病孩畏药,王旭高巧用药枣,变药治为食治,实变通之法,独具匠心。其法首见于元代名医葛可久,其擅治虚劳,所创“白凤膏”,即以大枣去核,纳入参苓白术散,置于黑嘴白鸭肚中,加酒用火煨烤,吃枣食鸭,药食同用,而无苦药之累,实为巧法,即在今日,以上诸法犹有参考价值。
《中国中医药报》2004/2/9
-----------:“医药者,既要有方,又要有法。
-----------受教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谢谢了!
相关文章
 甘肃:中医养生市场不规范 卫生部门监管难
 炮制
 点眼黄连煎(《圣惠》卷三十二。)
 青麻饮子(《医方类聚》卷二二八引《王岳产
 官桂丸(《妇科玉尺》卷三。)
 与网友切磋病例:高血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