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味酸而带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并入血分。药用有南、北山植两种,以南山楂为佳。最早重视山楂之功效者,是元代医家
朱丹溪,在《本草衍义补遗》中,他记载山楂“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其后李时珍更指出:山楂可“化饮食,消肉积”,治疗因食肉类过多引起的疾患。明·李士材亦赞山楂疗疾之功效,谓本品可治“小儿乳食停留”,“理偏坠疝气,发痘疹不快”(《本草图解》)。清·王士雄亦谓山楂可“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疾,止泻痢”(《随息居饮食谱》)。
一,消食积。清·黄宫绣认为:“脾有食积,用此(山楂)酸味,以为消磨(《本草求真》)。”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含有山楂酸、
柠檬酸、酒石酸、
苹果酸、
维生素C等成分,食之皆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功能。本品还含有一种解脂酶,亦能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故山楂可消油腻肉食之积滞,治小儿乳食停留,又除疳疾。至于胃酸少而食后腹胀者,最有效的治法是:于饭后嚼山楂2-3颗,则能健胃消食而除胀。此外,中成药中的
保和丸、大
山楂丸均以山楂配伍为主。
二,祛瘀滞。前人较早便已认识山楂具有“消瘀血”、“祛瘀滞”之效能。现今已证明,山楂能使血管扩张,有助于解除局部瘀血状态,还发现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临床已用山楂与其他药配伍,治疗由于心脉瘀阻引起的胸部不适,因血瘀气滞而导致的肝脾肿大,以及妇人之月经痛等。老中医焦树德氏亦谓:“我对
胸痹疼痛者,常在汤药中加用生山楂15克左右以活血止痛。”近来许多医家都在治疗
心绞痛的方药中配伍山植。
明·李中梓谓山楂可“理下血肠风”。明·缪希雍亦称可“治水痢”。经现代研究,山楂对
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而焦山楂对绿脓杆菌亦有抑制作用。酸味能收敛,焦山楂又含活性炭,可增强收敛与吸附作用。
除上述外,古今医家用山楂疗疾的范围甚广,单方复方都有,不胜枚举。如《丹溪心法》的积疝方,便是以山楂为主;又如用山楂配
槟榔治
绦虫病;用焦山楂煎汁治
声带息肉;用干山楂治小儿痘疹等。山楂能破气,行结气,对于服
人参过量而致胸满
气闭者,山楂可解。
然而,用药必须对症,因山楂破气通瘀,故不宜多食,多食则耗气,损齿易饥,病后体虚者及孕妇尤忌之,胃酸过多或消化道溃疡病者亦不宜选用。
-----------学习了!
-----------谢谢梁老师
-----------也听说山楂可以降低血脂,为何文中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