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坛 | ||||||||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战略失效 http://www。zhongguozhihui。com/discourses/articles/ZhongYiArticle9.html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内容摘要]本文对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和实施《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认为基础性的“知识缺陷”导致该战略整体性失效。建议我国以大力消除“知识缺陷”为契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顺利发展。 当前,“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正在从思想观念转变为全国的实际行动。要真正使“坚定不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除了政策保障措施之外,最重要的是应当采取与这一信念相一致的方法。如果关于方法的知识存在缺陷,那么整个中医药发展战略必将受到基础性的制约。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实施传统医学战略的经验教训所带来的警示。 为什么西红柿有这么大的预防和治疗的能力呢?他们的解释是:西红柿含高量的赖可品,他是属于胡萝卜素群的一种,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品药物,多得更仆难数,为什么就只有番茄能抗制癌症?“解释”并没有真正能说明问题。)。赖可品存在于西瓜,紫葡萄等水果中,唯独西红柿含量最多,所以它具有巨大的抗制疾病的作用。问题就出在这个“解释”。他们为什么不直接了当说“西红柿具有抗制疾病的效力”,而非要说是赖可品呢?这是西方医药学近两百年来,一成不变的思想和方法论。明明就是吃西红柿这么简单的命题,却偏偏非说是赖可品不可。因为如果只说:番茄或番茄酱,就太土,太不值钱了,如果说是番茄里的“有效成分”,它的名字叫:赖可品,就比较有学术气味,给人的感觉是科学的,现代的,而且是值钱的。他们提出了赖可品这个名词后,制药公司就马上灵敏的作出反应,立即从事分离、抽取的工作。把红通通的番茄,变成了白色的粉末。 一、世界卫生组织未能从理论上认识 为了顺应全球健康观念的转变与潜在的医疗需求,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并实施了《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这份历史性文献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及评价方法磋商会(2000年4月11-14日)的讨论并在更广泛磋商的基础上起草和形成的,是该组织首次制定的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该战略肯定了中医学等其它传统医学(TM)的作用,认为在主流医学不能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情况下,中医药以及其它传统医学能够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CAM)起到相应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识到,要“成功地发掘这些因素的潜力”,必须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 这些“重要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传统医学“盲目的热情和无知的怀疑”;二是“这种卫生保健形式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获得程度及其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就性质来说,“盲目的热情”和“无知的怀疑”表现为教育和认知的缺位,只要能够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教化,这个问题将不再是大问题。事实证明,真正的问题来源于那些“理性的热情”和“有知的怀疑”。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基于理性已经承认这种医学形式对促进人类健康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找到一种有效方式解决“基于理性的怀疑”。这主要表现在对于什么是传统医学,该组织只是给出了一个“工作定义”,认为“显然,在全球水平,传统医学没有精确的定义或描述,它包含了各式各样,有时相互矛盾的特性和观点。”也就是说,该组织无法在理论上把握传统医学,仅把它看成“数以千年的经验”和“高度保密、神秘和极端地区化,仅口头传授”的“知识”。这种模糊认识反映了世界卫生组织在理论上并没有准确概括出传统医学的独特性,其后果则是使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成效受到损害,其基本表现之一就是没有促进主流医学和传统医学之间的互信关系。 二、“怀疑”造成了世界卫生组织 阻碍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因素不是来自于传统医学,而是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本身,并表现为一种潜在的知识缺陷。例如,在总结发达国家卫生服务的替代方法时,我们从其描述的语气中就能够体会到不信任,其中说“对许多病人来说,补充和替代医学似乎提供了比对抗疗法更为温和的对付上述疾病的办法。” “似乎”一词非常具有代表性,本身就表示对补充和替代医学的怀疑态度。事实上,正是这种思想上的疑虑使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人类健康的努力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没有真正担负起对公众健康的责任。或者说,作为国际卫生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在自身需要变革的时候做到恰如其分,“责任”被“怀疑”挡住了。在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和文化多样性价值受到重视的时代,这种“怀疑”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全球卫生事业的重大损失,使世界卫生组织未能“成功地发掘”传统医学的“潜力”。也就是说,传统医学战略的实施没有达到既定目标。 举例来说,在传染病的防治领域,传统医学的作用被“怀疑”屏蔽在应用之外。在发生“非典”的2003年,我国应用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的疗效是确定的,世界卫生组织本来应该适时借助于实施《传统医学战略》,将“中国经验”在全世界推广。但是,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詹姆斯博士在实地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限于知识背景不能真正理解中医对非典采取的“常规治疗”。同样,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组织全球抗击禽流感的事务中,仍然将传统医学排除在外。戴维纳?巴罗博士在2005年9月29日以联合国人禽流感事务协调员的身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致死的人数可能在500万到1.5亿。”在这种来自基于对抗疗法的预测里看不到传统医学的任何影响。由于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以其不熟悉的方式而有效,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造成了对传统医学的“隔离”,在根本上难以促进传统医学在各国的应用。 三、“知识缺陷”在根本上导致战略失效 我们不怀疑世界卫生组织的社会使命及其付出的真诚,但是,如果不具备理解传统医学的能力,存在“知识缺陷”,做不到“坚定不移”,他们如何真正完成世界所赋予的使命?对各国政府来说,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实际上,这里所指的“知识缺陷”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缺少对传统医学的真正修养和理解,仍然把它看成仅仅是“经验”而不是“理论”,降低了对传统医学的评价,属于一种“理论缺陷”;另一方面是不能在哲学上认识传统医学的知识性质,并以客观化为特征的明晰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来理解与个人体验相关的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从而造成不可通约的“怀疑”,属于一种“哲学缺陷”。这两种“知识缺陷”事实上根源于“方法缺陷”,即以分析还原为主的方法论无力处理“整体”,反而到头来认为“整体”不是“整体”,而是“问题”。由此看来,建立新的整体科学研究方法是避免未来战略再次失效的当务之急。 我们追溯“知识缺陷”产生的历史根源,发现弗朗西丝?培根在其晚年已经意识到有待后人克服的“知识的全部缺陷”,认为不克服这个缺陷,“知识就是力量”将变成“知识没有力量”。要克服这个缺陷,就需要产生“在哲学方面给以指导和启示的科学”。研究者认为,培根关于“知识的缺陷”就在于这些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人工”的或“非自然的”的实验。“这种对‘自然的触犯’……对西方科学而言,它却是根本性的。”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失效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来看,这种“根本性”仍然是根深蒂固。 四、发展中医药事业应首先消除“知识缺陷” 这种根深蒂固在我国表现为“取消中医”的极端主张,充分反映出“知识缺陷”亟待消除。我国政府对此主张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并成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有关规划和措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认为,要真正释放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做到“坚定不移”,应当借鉴和吸取世界卫生组织的经验教训,以新的没有“知识缺陷”的方法论指导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避免中医药发展新战略的失效。 Copyright Since 2007 张超中 杜艳艳 傅俊英 仲海亮 | ||||||||
| ||||||||
Copyright Since 2006 Tao Longevity LL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