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低热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低热——取法甘温,别辟蹊径低热,此指原因不明而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证。中医书籍中,多见甘温除大热一法,而这种方法尚未载入教科书。已故蒲辅周先生曾有甘温治热之经验谈,也就在那个年代,医者治低热也取法甘温,别辟蹊径,同此思路。
  20世纪40年代以前,肺结核病流行,那时还无有效的抗痨药问世,结核病人表现出的中毒症状大都有阴虚火旺表现,两颧潮红,日晡潮热,自汗盗汗者甚多,当时用的滋阴清热等法,其中有些药味经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有抗结核杆菌作用,所以有效。医者从伯父侍诊习医3年,看到伯父治低热,用养阴清热法;对无阴虚症状的,用和解营卫法。
  后来又在伯父给病人所开的处方中,见到用“补法”来治低热。他从医10年以后,在1944年,链霉素发明了,结核病有了特效药。以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相继有了新的、有效的抗生素问世。西医的抗感染治疗进展很快,一般不明原因的低热病人,不再是表现为阴虚火旺或骨蒸潮热,而表现为疲劳烦闷。对于这一类低热病人,王任之认为是阳、气之不足,而采用了甘温除热法。这类病人大多是在暑热天气时低热明显,恰是“暑伤气”的表现,热天用温热药而有效,恰又佐证了病机在气血之虚,属于“虚热”,从而为虚热的治法添具一格。
  [案一]丁某男 33岁 8月21日 出现低热37.3℃一37.7~C已经两月余,自觉头昏,大便微溏,日或二登圃,遇风毛耸,脉濡弦。姑以调和营卫为治。
  绵黄芪10克全当归10克生白术6克茯苓9克川桂枝4.5克 炒白芍6克 青蒿10克 炒香白薇6克白扁豆9克炒陈建曲9克甘草6克淮小麦30克小红枣lO枚二诊9月4日 药后低热时有时无,大便仍日二登圃,时有便溏。守原方加减。
  绵黄芪lO克全当归10克生白术6克茯苓9克川桂枝4.5克炒白芍6克甘草6克淮小麦30克小红枣lO枚桑螵蛸9克苏芡实lO克金樱子10克煅龙骨牡蛎各12克(先煎[案二侄某1978年6月11日 近年来低热缠绵。自初夏起迄至秋深,上午轻下午重,人夜亦难退,遇风形寒,汗出不扬,掌跖内热,形瘦神倦,肤色萎黄,少食懒言,口中无味,脘胀便溏,舌苔白而微腻,脉濡弦而数。血压.7/6.7kPa(80/50mmHg)。治以养心安神,甘温除热。
  制黄精30克淡附片10克 绵黄芪lO克 全当归克北五味子3克 陈皮6克炙内金10克川厚朴花克甘草3克淮小麦15克小红枣5枚佩兰叶9克本方服30剂,低热告平,神倦改善,胃纳见增。以后年初夏起,仍照本方略作加减再服,低热未再出现,体质亦渐形增强。
  [案三盛某女成年 1980年12月20日 低热缠绵已久,曾住院治疗。现午后仍有低热,一直在37.2℃。
  。5℃之间,先觉形寒,继而发热,肢骸略感酸楚,纳谷尚可,但不知馨,大便欠调,或先硬后溏,或数日一更衣,面黄欠泽,神烦易怒,脉濡缓。营卫失调,姑从养心脾、和营卫为治。
  绵黄芪10克全当归10克生白术6克茯苓9克川桂枝4.5克炒白芍6克 炒淮山药lO克炙鸡内金克炒谷芽12克 炒陈神曲10克 甘草9克 淮小麦克小红枣10枚二诊12月27日 服药3帖后体温即趋正常,迄今未再出现低热,食略知味,精神较振,惟面黄不泽,脉濡缓。
  守原方加减。
  绵黄芪10克全当归lO克 生白术6克 茯苓lO克川桂枝4.5克炒白芍6克甘枸杞子10克 女贞子克甘草9克 淮小麦30克 小红枣lO枚 炙鸡内金克炒谷芽12克按:低热,临床上较多见。以往从阴虚低热为治的较多,盖与过去的肺痨病人多,肺痨病人又多表现为阴虚火旺征象有关,因为那时还没有有效的抗痨药。后来的患者,因有了抗痨的特效药,所以就很少有包括“潮热”症状在内的阴虚火旺表现。
  有因营卫不和而产生的低热,用调和营卫法往往短期可已,不会持久缠绵。营卫不和的患者,又经常挟有卫阳与中气皆虚的表现。所以,在调和营卫的药之中,亦常伍有甘温之品,如黄芪、当归。
  医者观察到,低热病人多因过度疲劳,中气损伤,或素体脾、肾不足,脾阳下陷,以致消化不良,大便不实,气虚不固;或以肝失条达,而致肝、脾不和,脾虚失运,纳呆昧淡,夜难安寐,寐又多梦;或因营养不良,营血不足,表卫藩篱失固,而致遇风毛耸,鼻塞骸楚,神倦懒言。西医检查,不少低热病人,“求因”就是困难。病因找不出,甚至一拖就是几年,一到气候炎热辄即发作,或虽非夏季,一旦劳累也会出现低热,病虽小恙,然病人确实痛苦。
  医者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气者,烦劳则张”,根据《内经》的原文,这个“烦劳则张”,实在就是阳虚,而且这个阳,主要是指中焦脾、胃之阳,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中气、中阳,病程久而体质素弱者,还可以有肾阳虚的症状出现。他常选的方剂是: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甘麦大枣汤,间亦参入青蒿、白薇、糯稻根须等清热药。脾虚纳呆,苔腻便溏的,常加用自扁豆和中健脾化湿,建神曲消食健脾,鸡内金健脾胃消食滞,佩兰叶醒脾化湿,川厚朴花理气宽中、芳香化浊等以增强调运中焦的功效。侄某一案,用了制黄精、制附块,既因为阳虚表现较甚,还因为血压偏低,这是当时有人提出的“稳压汤”。这几则案中,没有用升麻柴胡,并非医者不用这二味,侄某案以后的加昧中就曾出现,其他治阳虚低热案中亦常有伍用。
  医者治低热,多用甘温一法,除上举方药外,还常加葛根一味,实是升麻葛根汤化裁而出,还有葛根汤的点拨。至于低热退后的调理,偏重于气虚者,可温之以气,偏重于血虚者,可补之以昧。并嘱患者需注意劳逸结合,冬令调理,以免耗气伤真,来年再发。
相关文章
 人参莲心散(《金匮翼》卷二)
 养肝汤(《幼科直言》卷五。)
 目上纲
 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班即将开幕
 一有时间我就在看医案寻找知识和答案
 可有黄师未言或有误之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