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烂喉咙有2个月了,喝真武汤没效果,大家有啥建议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今年太阴湿土在泉,我这个脾湿阳虚的人就难过得很,先是感冒引起水停,之后喉咙就一直烂着,为了治疗水停,喝了2周真武汤,水停好多了,但是肝有虚火了,就停止了。现在喉咙还是很严重,烂到舌头都可以触及的上颚部位了,而且上颚感觉上是凉凉的。

现在看舌头有虚火,还有齿痕,舌尖和舌尖两侧有红点;左手关脉是浮脉。

请大家指点。

-----------古时有一种叫烂喉痧的病,楼主可以查一下.
-----------阴虚用真武汤你真行。火只能往上走了。水干枯阴阳不能相互制约!
-----------我是阳虚,标准的阳虚,经常感觉关元附近有寒气
-----------浊气不降,则上热,楼主当降浊气才是,你可参考四圣心源中的篇章:

咽喉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
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
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
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
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
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
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
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
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
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气浊,
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
喉咙也。



-----------理中汤
-----------还真是用附子理中汤和小建中汤
-----------试用过《伤寒论》的桔梗汤、苦酒汤没有?
-----------提供一单方:醋泡(具体做法可百度)
本人及家人常用,母亲用来止咳,我用来治咽炎、胃炎,皆是脾湿所引起,效果很好,感觉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考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痛甚加桔梗,后期用甘草泻心汤
相关文章
 我中华天人合一之绝学------黄元吉道法指要
 脊柱在尾椎骨的位置噗噗的跳,是什么?
 2013年《本草求真》何去何从?(民调通知)
 请教
 附子丸(《外台》卷七引《集验方》。)
 霍乱呕吐不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