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养生书辨识 没有一种方式能治所有病
尽管张悟本、马悦凌的养生神话已经破灭,但是养生热却依然未消退。养生书的市场规模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那些打着中医理论旗号的各种养生书籍,在书店和网络上依然比比皆是。一些未获得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将其图书类别换为“科普”,继续在书架上出现。如何去伪存真,选择真正有价值的养生书?
■ 背景
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出版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养生保健类出版物专项检查,实施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出版资质准入制度。
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出手整治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公布了张悟本、曲黎敏、马悦凌等24种养生保健类畅销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以及首批53家具备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名单。
在书店的中医养生书籍区,一位中年妇女购买了4本不同的养生书籍。她对养生书籍、养生电视节目等都如数家珍,并对其中的各种做法津津乐道,比如坚持每天吃
茄子和
黄瓜等“食疗”,还和同伴积极讨论吃哪种
萝卜好。她表示,自己现在最关心的是应该如何度过更年期,减少潮热、
失眠、情绪波动大等症状,但她并不知道更年期的生理原理和
雌激素调节的原理。
“翻看市场上的众多养生保健书籍,大多是针对中青年白领人群这一高压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所谓的亚健康问题,使得更多人在身体锻炼和食材疗养上有了保健知识的需求。”一位出版过养生书籍的人士说。但他表示,在目前的养生书籍中,虽然有一些严谨、科学的养生书,但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随意杜撰的垃圾养生书,让人们无所依从。
科学养生应有系统理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研究所副所长刘长喜认为,养生是在文化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力,“我们要经营健康,享受生命,就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用其‘术’。没有理论基础,错用‘术’会适得其反。”
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华养生学》作者杨玉辉说,真正科学的养生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应具有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而不是仅仅依赖个别实例的经验之谈;二是在技术方法上,应全面多样、协调不偏;三是在实际效果上,应是实用、有效、不过、无害。
他表示,中华传统养生在理论上是有其完整系统的科学合理思想理论和有效的技术方法的,养生书作者需要做的是将这种理论和方法,用符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学术规范的方式进行梳理和阐述。而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养生学书,没有系统、逻辑的理论阐述,只有零散的碎片状的“有术无学”的阐述。这也是导致先进养生领域显得庞杂混乱,中医成为骗人幌子的重要原因。
提防养生书“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医古籍出版社副社长杜杰慧也认为,现代养生学是在以中医为主的传统养生学基础上,融合西医、心理学等学科的一项综合内容。这种综合很容易产生一些听起来新颖的论断。
“如果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话,就要当心。”杜杰慧说,刘太医、林光常们惯常使用的方法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颠覆人们以往的健康常识和理念,靠此搏出位。并极力推荐某种特殊的食疗,将个体经验推广、夸耀至普适程度。严谨的养生书,不应涉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所有出现的数据都应该是通过科学统计方法得出的,不能用“迄今为止治愈上万人”这样模糊的表述替代。
一些出版界人士还表示,个别比较有名气和地位的作者的书,是根据专家讲课内容整理的,由学生来写,会有许多措辞上的不准确和偏差,甚至出现“乱抄一通”的现象。而不少书籍是由民营的图书公司策划,再从出版社找书号出版。这两种情况均可能造成书中内容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
“实际上,人们应该清楚,不管是吃茄子或是泥鳅,没有任何一种简单方式就能治疗所有病,适合所有人。”杜杰慧说。
■ 选择
具有副高职称才能写养生书
●杜杰慧,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医古籍出版社副社长
按照对具备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的专业出版社的规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士才能成为养生书的作者,严格的三审制度能帮助把好养生书的第一道关。
消费者在选择养生书籍时,应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要选作者,看作者的背景资质,是否出自正规大专院校、临床机构,有无医学专业背景;而不是自己搭戏台子自己唱戏的那种,冠以“XX传人”、“XX协会顾问”,或者是“方鸿渐”这种看似来头很大的“洋博士”;
二是看出版社是否正规有资质的出版社,每一个正规的出版社都有专业编审;
三是对于书内的知识点的验证,拿到一本书,可以找到书目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翻看内容是否翔实、能看懂。
另外,正规养生书应该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如果书籍印刷粗糙或错字连篇,那书的内容肯定没有保证。
人们普遍关注养生学,是因为人们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养生在大部分人眼里只是“尽可能延长自己的寿命”,如果人们价值观里将死亡当做是有限的,生命是无限的,价值观高于生命的话,对养生的
盲目热就会自然消退。——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好的养生书的标准是“可以放心拿给自己的父母看的”。目前的养生书,要么写得太学究气,晦涩难懂;要么是按照畅销书策略包装出来的,往往书名吓死人,里面内容漏洞百出。少有像法布尔《昆虫记》那样的充满人情味、令人感到亲切的语言。——某出版社编辑
记者:潘波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