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1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再讲河洛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医的问题。春天到了,经过了秋冬的收藏,春季生发,大家的学习可以重新开始。
前一阶段主要按照黄元御先生的次第,零零散散地将《四圣心源》里面的相关问题讲了一下,探讨地可以说是不深入也不具体,今天我就以前黄元御的讲课帖子录音没有讲到的部分,一一补充完善起来。有人问我前一段写书出来么,还没写完,等写完会给大家讲的。本来书已经写完了,后来U盘丢失,导致我又觉得很多东西再稍微改动一下重新写,所以一来二去地就耽误了时间。
今天主要讲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中医基础:《河图》《洛书》,跟大家再讨论一下。
为什么继续强调河洛的问题呢?因为文化是要讲传承的,咱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发展到现在的百家百类,各种学派都有。有民间的有官方的;有大家知道的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有有传承的还有很多失传的,但总归是有源头的,我们中国的文化源头是什么?可以说是《易经》,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而河图洛书是文化的起源,从河图洛书可以看到中医文化最早的开端和源头。
中医发展到现在,就官方教科书和中医学者来说,中医是怎么缘起的?怎么样流传下来的?实质是什么?大家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认识。为什么呢?大家知道中医是《内经》传下来的,所谓内、难、
伤寒,所谓的岐伯、黄帝、越人、仲景,主要以这几个人流传下来的书本为基础,但是书本归书本,他们流传下来的真正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这里边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大家可以说都是一带而过,就一部《
黄帝内经》,好像基础理论体系就概括了。
我们今天讲中医,就是讲中国医道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象我以前说的:所谓“传”,薪火相传,薪尽火传。就象点火一样,薪就是柴,木烧尽以后化成火,火燃烧化成热量、光,然后传播开去,这就是所谓的一脉相传。实质没变,东西没变,只不过外在形式发生变化,就是传。所谓“统”,就是古今一脉的道统。你不论怎么传怎么变化都是要有规矩的,咱们中国这个一脉相传的道表现形式是有规范的,在这个规范形式内就是道统。为什么《大学》里讲“率性之谓道”,就是我们自己的个性、真性,它是可以随意展现的,从各个不同方面展现。但是“修道之谓教”,道要修,但要符合你待在人群里,处在世界上的规范,某个角度一定要合乎外在,内外如一,所以它就有一定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要合乎这个道,要不断地去修证,合乎内在外在古今一套脉络的发展,。内外相互感应,自己的境界才会不断的扩大。所以没有善恶也没有真假。
我们人生下来以后接触万物也就这样,开始非常局限,然后慢慢体会外面的发展,别人的状况,周围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然后融入其中,心境越来越大,从开始一个小人,境界越来越大,然后内外如一,完全融合在一起,没有任何隔阂的时候,变成大人。与天地相应,叫大人。这是一个修养的过程,也是学问进步的过程。不是说做学问好像书本归书本,自己为人做事心理活动另外一回事。这个不叫做学问了,只能叫书呆子,没有将理事合为一体。如果以这种隔岸观火,不能置身其中来学习中医的话,就如佛经上一句话:“煮沙成饭,虽经百千亿劫,而不可得。”既然讲到这里,我们学习中医呢,就要抱着博极医源的态度,一定要求个根,一定要掌握个最本源最根本的东西,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学到中间学不进去,或者没有最终成,但是我们说出一个话,我们一举一动的味道、方向性,也会有大家的风范,别人来感受也知道这是医学的正脉。要不然一个个獐头鼠目,肥兮兮的,就想学一个好方子;什么东西真传,就想偷,以这种偷心来学习的话,自己内心上处于一个扭曲隔阂的心态,想要调整人天、调整别人的心态、调整自然,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偶尔学到一些小方小术,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待价而沽,终对自己的人生无补,并且只有给别人耻笑。何况这个疾病的过程,大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就知道,对疾病的认识和真正的治疗,它是体验式的,不是你有什么神方就可以,它不断在变化,小方小术只能逞一时之快,就像赵括纸上谈兵一样,再好的兵法战术不能灵活运用,遇到真正的疑难杂症那就无能为力了。
既然讲到这里就聊聊,我认为传统中医一脉相传,从《河图洛书》来说是个关键,对于《河图洛书》的研究必需要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先谈《河图》,“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这是当时一种说法,其背,背上有点,为河图。下面把图贴出来再看一下。这个东西大家接触的少,一开始学习比较陌生,反复多看多学一学,就能由生转熟,由熟就能学出味道,慢慢你就感觉到非常亲切,很多问题都是从里边转化出来的。
“大禹治水时,有神
龟出于洛水,其背有纹,为洛书。”这是与前面河图相互对应的。“河出图,洛出书”,洛河,当时有很多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经过洛水的时候,看到龟身背上的纹路而产生的感应,成了洛书的来历。
《河图》与《洛书》这两幅图分别代表什么?一般图书馆,图书,就来源于这个,图指河图,书指洛书。《河图》是从先天生化的角度,自然生化,五行顺生的角度阐述问题的。而《洛书》是从后天制化,五行互相克制产生的有为之道,等会我就图和书分别讲一下它们在医学上的运用。
我为什么把它放在《四圣心源》里边讲,就是因为黄元御先生的学问就从《河图洛书》来的。大家回去仔细看,关于《素灵微蕴》的一些章次,还有黄元御先生运用四象枢土,建立理论框架,主要是从河图上体现出来的。以致于他后来治病临证的时候,也是从洛书上体现出来的,我们先谈《河图》。
http://hiphotos.baidu。com/tongxue2599/pic/item/c8102e28fc8664e199250ac7.jpeg
《河图》是由一些点组成的,在这个点里头,因为点的奇数偶数不同,后代又把它画成黑点白点,奇数为阳是白点,偶数为阴是黑点。原始的刚开始的《河图》来说全是黑点。中央是5点,形成一个十字,5点外围有十点,上面排了5点,下面排了5点,这代表中央戊己土。关于对河图的理解,后代基于哪句话呢?孔子在系辞上说过一句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以这种排列下来来讲,然后“天五地六”这样,就把河图的几个点按天地之数分开了。又因为在五行里,十点,点数总共是分为五方,每一方两个数,将从1到10阴阳之数各相分开。用五行的观念来说,十是五的一个倍数,五行各有阴阳而形成十位数,对应的是天干。天干当中呢,中央戊己土,正好是中间5和10,将中央5和10配为中央戊己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大家知道这句话,讲的是《河图》里边,也就是北方,也就是我们讲的《河图》的下方,一点和六点的位置,这和现在地图的方位刚好反过来。
北方是1点、6点,象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东方生风,风生木,东方象征甲乙木,这时候东方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然后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是“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为阳为奇数,地为阴为偶数,大家可能想,就凭这简单的一组数到底能看出什么呢?我现在给大家说一说。
这个图的来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文化的起源?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观察的是什么?观察的是日月轮转,海水的潮汐,日出日落,月亮盈亏,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切实真实的东西。而《河图》《洛书》呢,就是我们祖先居住在中国。北方地势高,南方沿海,然后天气下迫,地理位置比较低,处在这种环境下呢,产生出来的《河图》变化。
中原地带,土气比较中和,温度比较适宜;南方偏于潮湿,湿热;北方寒冷;根据中国这个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观察太阳运行的方式。太阳东升西落,然后由于地球转动、太阳转动、形成自转,然后产生出来太阳的一定的方向,我们不讨论地心说、日心说,如果以日心说的话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在转,以地球为中心的话看着就是太阳围绕着地球在转。我们中国天文学说呢,是以地球为中心,因为宇宙中心是无限的,你可以以太阳为中心,也可以整个银河系为中心,中心点在外的话是无限的,因为世界无边无际的,即使以整个银河系看宇宙来说,也是很局限的,只是在有知有觉的局限的范围内。既然外在事物无穷无尽的探求,如入海探沙不知终极,不如以当下立个根基,这是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古时候伽利略、哥白尼非要以日心说而否定地心说,地心说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以科学探索精神来说,可以说是往外逐渐发展探索,如果以本位学说来研究这个的话,还是以地心,象咱们中国的黄道赤道都是这样的,以当下我们观测点为宇宙的中心。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第一个,天地运转。“
天道左旋”,什么叫左旋,左旋是从左边转,不是向左转,而是从左手开始旋转。所谓天道左旋,讲的就是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生木,然后紧跟着是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木生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火生土,紧跟着到中央了,中央戊己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其实大家看,这个元气不断地轮转,从中央戊己土化生的是什么?土生金,由金气的凝敛开始,一直到金生水,水生木,五行轮转,生气、天气不断地在回还;实际上,从中气生化,然后再回到中气。所以古人说,
五行四象皆一。
大家再来看,这一气运行呢,从水、木、火、土、金这五行顺生,产生不断的变化,行走不同的方位。但是这里边怎么变化,还是一元之气在变化,这一元之气凝缩起来呢,就变成肾气了,升达的时候又成肝气了,炎上的时候变成火气,敛凝的时候变成金气,居中的时候运化万物是土气。一气盈缩不断在变化所以产生了五气,从这个角度讲,五行其实是一行,河图表现的意思就是:五行之气就是一行之气的不断变化,所以五行本是一行。至于具体用河图来对于黄道二十八星宿和五行来进行对应,然后是怎么产生的,有空的话大家再讨论一下。
所以临床上用四逆,用
附子理中,来温化先天元阳,大用附子,确实很多疑难杂症和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疗,有意想不到的收效。这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根本,但是这样用药在临床上有时候有它的弊端,因为元气流通处在生化、浩荡的状态,过用温燥药总是助它在生化,这好像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搞建设,一直在搞建设,而不知蓄积,这样的国家慢慢就耗空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生长化收藏,过度加速这个过程以后,就会像一个运动员一样,不断在锻炼,不断在耗先天元气,造成早衰,气化运行太过了以后,先天的精气会亏耗。对先天之本比较厚的人用一下很好,但是用多了不
管底子厚薄都会亏耗,就像内经里讲的,阴阳气俱亏的病人,寒药热药都用不得,只能用甘味药。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病人,六克附子,吃完就中毒,明显中毒现象,马上就晕倒,出现附子中毒各方面强烈的反应,心脏的反应啊,神经系统的症状啊,非常明显。因为这个病人长期体弱多病,所以体质比较弱的人,用附子就要适量,都得考虑他是否能接受。暂时用的话会出现很多现象,元气比较虚弱,一旦运化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正邪交亢,接受不了的病症,就像一个国家一样,一开始扶助正气,正邪交争,很可能正气先打败仗,会出现一番凌乱不支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医患之间互相沟通理解。
总结一下,就是从河图中看到,天道左旋,五行顺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一元之气,生长化收藏,通过五种形态的变化,而产生这种一元之气的动,一动就产生出来五种变化,五种方位,五种现象,而这五种现象不外乎都是元气的体现。就像我们人一样,走出一步来,就把这一步分成五种姿态,我们一起脚一个姿态,往前迈是一个姿态,还没落地是一个姿态,将落地时是一个姿态,落到地下又是一个姿态,把它分为四段,这是人的四象,而四象向前迈这一步,能稳健迈出这一步子,这一步子不至于过大,也不至于过小,也不至于产生不稳,这个就是中土之气象,土居中央。所以我们平常看人,听声音,听呼吸,分析人的一个动作,就能看出他五行五脏禀赋的有余不足,根据病人迈出这一步,在脉象上也是相对应的。抬步过于急躁的人,肝气比较旺,落步徐缓的人呢,大家知道落步是金水收藏,落步徐缓的时候,这时候看有力无力,根据这个步子来判断他的肺脾之气足,还是不足,肺脾之气不足的话,落步松散迟缓,考虑中焦有寒,因为阳气不能升达到胃中,胃里就寒,上焦还容易有浮热,所以从一步之间,从说话呼吸之间,就能看出五行的变化,能看出一元真气盈缩的变化,这只是我给大家简单讲的例子。大家可以具体的体会一下。至于说是步态不急不缓,若有若无,这个若有若无是没有特别执着,特别专注的意思,这属于最正常的最健康的。但是一般人呢,在五行上都有偏重,所以他的状态,通过他的眼神,通过他的脸色,通过他往那里一坐,显示出的现象,你就能分判出来他属于哪种状态。我们人是怎样生出来的呢,我们人,就是一个现象,不要以为我们有这个人的存在,我们自己以为,哎呀,我存在。我们人就是一股力量,一股流,佛法说的业识之流,一股流动的状态,“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之以息相吹也。”这股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急躁如狂流,如野马一般,有些人如和风细雨,有些人纤若
细草,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就显示每个人的生命之流,力量都不一样,就产生了千差万别。我们学医呢,就是要用一心去感受它,融合它,体会它,这是第一步,取类比象。
今天我还要讲,内经里所谓学医者必须具备的两个因素。第一点,必须学会取类比象,大家在相关的章节,可以仔细阅读。第二点是取类比象必须合于道,不能瞎取。你取出来可能感受也对,但不合于道也不行,就像刚才说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道是什么道,这个道是先贤先圣之道,你自己能领会到与自然合为一体,这时候再看古人是怎么融合的,这时候根据他们的融合来和自己相互对应,是一个东西,但表现形式不一样,他们为什么表现得那么中庸和缓,能合中和之道啊。我们要融入到他们的状态里,这样才行,所以说学医就这两点。不会取类比象,不可以为医,学会取类比象,可以当医生了,但真正想当一个继承先圣先贤绝学的人,那就不容易。
在河图里面呢,关于这十数,合起来就叫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5,代表天地万物生成的一个总数,在这个总数里面,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就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现象,不同的事物,所以古人用
蓍草来算命,和河图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面呢,我们中医利用河图,在理论上,关于一气盈缩,关于五行的轮转,还有一个是疾病的发展,一个是时间的变化。从一到十的变化,是以十为周期的,它可以推断脏腑的生化,疾病的恢复,有时候是具体的现象和时间。比如北方壬癸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是说事物处于萌芽状态,内在因素已经产生了,但是大家看不见,地六成之呢,就代表在地面上已经显现了,真正成长起来了,具备起来了,这件事情彻底发生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代表什么呢?代表事物从萌芽状态发展成一个已成的事实。在我们临床上,肾是重阴之中含有一点真阳,天一为用,地六为体。在疾病恢复之中,天一肾阳的恢复是最初的,地六成之,是五脏之气生化,周遍了以后,地六成之。大家再对应具体的日子来说,一跟六它可以代表一天,也可以代表五五二十五天,这样不断地扩大。古人说,无形之阳可以速回,有形之阴难以速生,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温阳吧,一天不行五天,然后阴气要长成,地六成之呢,相反它需要的时间要长,阳道无忌温,无形之阳你可以不要,但是有形之阴你不能充分展现的话,这个病就没有达到痊愈的状态。
下面讲洛书,河图分五方,洛书分九宫,五方各有阴阳,五方阴五行阳五行十位,九宫只有九位,少了一个什么,少了一个中间,十没有了,这个十代表什么呢?中央戊己土,阳为戊土,阴为己土。大家都是学黄元御学说过来的,中央戊己土,己土代表什么呢,代表脾土。这个图大家回去要反复看,经常想,一看到东方甲乙木,天三生木是什么,胆。地八成之是什么,肝。就按这样的对应,这样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这样的对应关系不是死对应,你脑子里初步有这个概念,万物不离阴阳,取类比象怎么取,靠阴阳来取,天三生木,三为阳数,阳为腑,气流动,地八成之,八为阴数,代表阴,可以这样类比。而中央呢,戊土,戊土之数为阳,十呢,己土,己土没了,己土跑哪里去了呢,己土没了,外在的四行位置就发生错乱,就打开了,打开了以后顺序排列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人刚生下来时,一个小孩,睁开眼来看世界,没有什么好恶,对很多外在东西都很新奇,刚开始也分不出来喜好善恶排斥,那种固有的成见和认识,都没有。但是随着知识逐渐认识清楚了以后,是我们家自己人,自己人就亲,见外面人就生疏,就害怕,这样家里人就放心,就出现了这种远近亲疏这种现象,这是靠什么来分别呢,就靠这个己土。大家知道,五脏者,分藏五神,心肝脾胃肾,脾藏什么?脾藏意。中土呢,己土外溃了以后,代表我们分别意识以前能够藏在里面,就像一面镜子,去映照外物,这个长什么样,那个长什么样,都是不带一丝一毫有色眼睛的。见了大便,小孩会吃大便,因为不知道这个香,也不知道这个臭,他不会去分析,看见大便,他不会感觉恶心,等到他认识了以后,一见到这些污浊的东西,就感觉厌烦,这种厌烦心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这种脾的分别意识不断在用,一看到外物,意识马上先溃散,先来认识它,但这也是人类的一用。修道的时候,大家讲究百日筑基,完了以后,练己,如果看过道家的书就知道了,这个己就是中央戊己土,己土,就是要把分别意识收回来,就像吕洞宾作得一首诗一样,“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抱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不问禅。”我讲的是最后一句,最关键,你能对境无心,不是白痴傻瓜,不是我看什么事物都傻,而是我看到事物没有妄心,没有妄念,如明镜一般,而事物真实,这时候你的思维是最敏锐的,事物有一点异样,有一点异常都会察觉,我们很多时候大家为什么会受骗,就是因为沿用固有的意识,固有了意识。己土外溃,就是分别意识。大家可以想像,从开始的好恶到现在,我们交通信息发达了,每天上网,看电视,各种电话,手机,各种信息交流,总感觉外在压力大,总感觉这个也不适应,那个也需要自己来应对,应酬,很多事情都是勉强的,这样意识不断在扭曲,意不能藏于脾中,这就叫脾气不藏,脾的精气不能藏,就会导致后天之本不得藏。白天生活紧张,晚上又要熬夜,熬夜过了十二点,又要来个夜生活,本来白天阳气就烦劳,办事和工作时不能以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来做事。白天已经非常烦躁了,晚上呢,又继续烦躁,一直延续这种状态,古人的情况好些,像丹溪、河间他们怎么来治病,大家都说丹溪、河间那个时候战乱,人到处奔波,再加上外在的五运六气天行火气,所以他们用的是寒凉派,这就是瞎说,何必为丹溪、河间他们遮羞呢,脾意不能收就导致什么?己土不得升,戊土就不得降,戊土不降,影响就是三阳不降,三阳在外是什么,火气在外,现在社会上流行的
牛黄解毒,牛黄清心,牛黄清胃清火,乱七八糟的,和牛黄有关系的,就是同仁堂在这儿害人!很多人都在吃,为什么,因为他的三阳火气上来了,吃这些药一清,他就舒服了。河间那个时候农民穷啊,再加上他们要奔波的事情少,但是那时候战乱非常紧张,已经容易有虚火啦,病人一吃完就舒服,舒服了以后他就说你这个大夫好,他也不去深究。所以说苦寒学说,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真正治疗疾病,指导养生,治未病之法,河间丹溪全都不行。丹溪呢,不懂五脏的生化,不知道一元真气的流动,而只知道心清寡欲,只知道滋阴含藏,这的确也是一道,对于现在伤精的人来说,确实能安藏一下,像丹溪养阴,像河间清热,来清敛三阳之气。河间丹溪的这种理论呢,我们可以不用管它。但是河间丹溪的书要不要看呢,还要看,因为对于河间丹溪这种大医家来说,对于治疗疾病来说,很多方法,很多药物的利用,是很高明的,但是他总结出来的理论,大家可以不用看,因为他理论指导可能有偏颇。但是他用药很多医案来说,应该是还是丝丝入扣的。要不然不会有神奇的这种效果。我们是取其实用的角度,然后来分析它就行。为什么河间、丹溪那个时候崇尚滋阴苦寒的药,在现在这个社会越走路越窄呢,现在人哪,晚上夜生活很差,每天都吃好的,大家全都是
高粱之辈,脾土已经疲惫了,然后又每天熬夜、房事。这些种种外在的应酬导致很多慢性病,很多老人说过去为什么没有这些
糖尿病乱七八糟的,这些病为什么没有这么多呢?这跟现在的生活有关系,这个时候呢,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冠心病治不了,糖尿病治不了,
高血压等等病都治不了,中医已经被引入歧途了。己土外溃了以后第一点是什么?大家知道五行之中是阴克阳,阴阳相辅相成,相克相制的这样,己土克的是什么?克的就是阳水,本来在中医里面土克水是什么?是阳土来克这阴水,是戊土要克制癸水,现在反过来了,现在反成这个己土来克制阳水。导致结果是什么?导致结果是己土一溃散以后,土势泛滥,全身的湿气泛滥,很多人到中年以后体质也发胖了,然后呢是全身的湿气弥漫,然后就出现了西医所谓的各种代谢疾病。
高脂血症、糖尿病然后是
脂肪肝,等等现象就出来了。这个时候湿气泛在外,己土克伐的是壬水,壬水就是阳水。肾中一点阳气封藏不了,因为己土是水性()、散漫于外的,导致己土阴极弥漫了以后,阳气不得升动,因为在我们临床上,根据这一点来看,黄元御郑寿全学说为什么讲究,从养生从医理的最根本的角度,这个温化元阳是首物,常使阳能制阴,这是治病的一个前提。阴气中一阳来复,这个时候阴气被制住了以后,才能够一阳来复,这就是在治疗急性病和治疗许多疑难杂症中的关键点,当然回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对于
虚劳之病呢,又有不同点。怎么温化元阳呢?既然己土克伐的是壬水,要治疗是怎么治疗?要治疗的话,第一点,病人己土能不能不外溃,就是说,病人能不能清心寡欲这是关键。但病人如果做不到的话,我们怎么来治?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内经》上已经有提示,戊癸合化为火,这个火气是什么?戊癸,戊土为阳土,阳土再来制约癸水,叫肾中癸水封藏,用的方法就是什么?就是附子理中汤,用附子理中汤来体现这个趺阳负少阴,来暖水燥土,当然我提这个附子理中汤你不一定用附子理中汤,很多方子,
黄芽汤,天魂汤都可以用。
《洛书》有五无十啊,这是一个关键点。我在这里面给你们讲,你们不要当做儿戏,这是一个文化传承,这是一个奥秘,有五无十代表着我们这一脉,就是说,黄元御郑寿全先生,尤其是黄元御先生这个治病的观念。虽然黄元御先生没这样讲过,我给大家这样讲,这也不是我这样讲,这是有高人理解的,当然就是说他们通过易经中这么阐述出来的,我通过看他们的书然后理解了,然后再运用到医学上给你们讲出来。可能有人说你这讲的对不对呢?我说没有对也没不对,这就是一个现实。即使仲景来了,我也这么讲。大家再来看,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洛书》代表成,代表后天的阴,它讲的是地道右旋的道理,己土外溃了以后克阳水,就是说阴土克阳水。阴水呢?水克火,阴水克阳火。阴火,火克金。在这里面呢,大家看《洛书》啊,它都是以相克,水克火,火克金。天一生水,这个六位数,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你看这个土克水,这克的是阳位的水。水克火,这个是阴水,这个天一与地六这两个都分别代表水,一个代表阳水,一个代表阴水,这个水气呢?就是阴水来克化阳火,整个阳火后面跟的是什么?跟的是阴火,阴火呢又来克阳金,阳金后面跟着阴金,阴金又克阳木,阳木后面跟着什么?阴木。就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这个阴木呢,又克伐中土的阳土。这里面它关于疾病的克化与治疗,对于很多高血压、糖尿病,都可以从里面得到理论性的指导,但实践上的东西呢,你必须结合实践。可以得到启示,但不能完全依靠这个。这样大家看完一周了以后你就会发现,《河图》是五行顺生,《洛书》是以阴制阳。就是说以阴气来压制阳气,这个阳气就会逐渐消伐的,这代表了后天生成,这个成啊,后天我们这个身体,逐渐在长逐渐成,阳气是逐渐在消退,这个形质逐渐在长成,然后随着这个形质逐渐长成,逐渐用坏掉,这就是人从生到死这个过程。这边是讲究五行顺生先天的道理,先天无为啊,后天有为呢,以已继承的东西来克伐先天的变化,以阴五行来克伐阳五行,逐渐地这个由生到灭的状态。先天无为生化,后天由生到灭。在这里面啊,关于《洛书》里面复杂的运用,我在这里面关于土跟水之间的道理讲,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讲一讲这个金木关系。大家看这里面就是阴金克伐的是阳木,在我们的脏腑里面,阴金配金,阳木是胆气胆火,所以说是少阳之气,少阳升达之气,这个阴金肃杀之气来制约少阳升腾之气,既然阴金克伐阳木,怎么样治疗呢?在我们这个临床之中呢,《内经》里面讲了一句话,就是说,乙庚合化为木。肝气受制约了以后,肝气不治,怎样使肝气来又回到升发这个道呢?这个时候一个方面就是说,从乙庚合化为木的角度,乙是乙木,庚是庚金,阳金,从这两个角度,来治疗的话,临床来指导这个,对于高血压,肝气不治,来指导,我们临床来治疗高血压很多人就是什么,养肝,养土木,比如说用一些归芍
枸杞,
山茱萸之类的药,然后再配合上阳金一些药,参芪啊,这些益肺气的,益阳明之气的几味药,来补庚金之气,这样乙庚合化为木来治疗高血压,在临床还是有一定的效果。这个事我在临床上体会到的一些,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至于说关于水土,己土外溃克伐壬水,这是一个关键点。这是慢性疾病很多虚损疾病的一个根,这点是一个必须要把握的,其它的变化在这之上,所以黄元御先生谆谆教导我们,暖水燥土,在治疗之中十有八九的病人的治疗,暖水燥土是根本。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的这个理论基础,一看就说:“阴阳不是各半嘛,为什么温阳占这么多,养阴占这么少,阴阳一定是各半。黄元御提出这样的理论肯定是错的。”所以例代对黄元御先生,评判和批判的人很多,但是大家仔细看哪,都不值一提。这是我今天从《河图洛书》一个讲生化,一个讲制化。黄元御先生所讲的理论,从《河图洛书》上,给大家反映出来。为什么必须要套在《河图洛书》上讲,因为《河洛》是我们文化的起源,我今天所能理解的,也是非常不全面的一点点,把这一点点知识,投射到《河图洛书》上反映出来,就是要叫大家,博极医源,从《河图洛书》中能体会出来更丰富更深刻的道理,这个时候中医学理论才能够有本有源,才能造就真正的一个个医学大家出来。大家对于今天这轮讲课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题仅限于今天讲的这个《河图洛书》,其他不相关的问题,这个到行者精舍或者到咨询室里面回答,或者短消息里面。这里不讲。
所谓天道左旋,这个位置是怎么讲的呢?我们这个人啊,古人观象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位呢,是面南背北,为什么要面南呢?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北半球,是不是?然后沿着这个赤道的运行呢,我们是有角度的。所以说面南背北,然后是左东右西这样,我们观察的是什么?太阳是从左边升起,在右边落下,左升右暮,这个时候呢就产生了这个,周天在观察星象的时候,周天28星宿,也会产生穿插的排列,排列的现象,这个时候黄道产生了,然后是太阴,根据太阳升降方向产生了由左向右,左旋就是讲的东升西落。这个方位要搞清楚,古人一旦讲方位,中医一旦讲方位,就是面南背北、东升西落,搞清楚了。这个要体会,这个方位要是分不清楚,“内经”里面很多关于左右前后的内容就无从谈起。左旋右转,这个右转呢,还要根据这个月亮,月亮在每一月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它产生不同的排列现象,根据这个月亮由月初,然后到月末,他不断转移位置,看这走向,然后产生右转这种现象。
黄道啊,是周天运行的这个角度,赤道啊,是我们在这个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个角度,大家学地理就知道,地球运转的这个方向,自转的角度是有倾斜的,这个倾斜正好产生出来黄道跟赤道的夹角。
阴五行克制阳五行吗?
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没有什么克什么,就如我跟大家讲的道理一样,金克木,金能克木么?在临床上到处都是木克金。就是木火刑金,木气克金,肝木盗泄,四处伐逆,这个五行啊没有什么克什么,只有他们之间相互制约,为什么阴五行要制约阳五行啊,这是因为我们后天由于阴土一溃乏了以后,阴气用事,他很多成见,很多继承的东西来克伐灵动不变的,就是说,克制限制先天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用后天阴五行来克制阳五行,是我们在用。它本来是互相制约的,就是阴阳之气,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呢?本来这个世间没有阴阳,对不对?我们迈了一步子,这一动,产生了阴阳,朝一个方向去迈呢,我迈去的方向是阳,我们背离的方向叫阴,就产生了向背,产生了阴阳,我们这一步又抬起来,抬起来走入屋的方向呢就叫阳,有背离的方向和落下去的叫阴,根据这一动一静一势,体用阴阳就都产生出来了。不能说用阴五行来克制阳五行,阴阳是没有对立存在的,只能是共同存在的,就是说,提起阴就有阳,就像我们人一样,就是说我们一跳,跳到高处落下来,落下来是属阴跳起来就是属阳,你不能说,落下来的时候克跳起来的时候,这不对,不管是说他往下走还是往上走,都是代表的是我们这个人,先建立在一元之气上,这个阴是说的谁阴,阳是说的谁阳,他们代表什么状态,然后在合一的状况下,来体现各种状况。己土外溃克壬水这个,非常常见,就像现在我们临床上很多病人,中焦脾土寒湿,为什么寒湿,脾土寒湿的病人,己土肯定少,你来看一些农村那些劳碌的人,光劳力不劳心的人,他己土不会外溃,他往往是阳土与戊土用势化燥的比较多,脾主意,这意不能少,五脏又叫五藏,藏匿精气,现在己土不能藏精气了,这个精气外耗,就产生湿土弥漫,土克水。土不单是克水,土也养水,这个怎么讲,土能堤水,就像堤,堤坝的堤。就是防着水,防着水就是养着水,就是要相辅相成,为什么呢?就像我们挖个坑蓄个湖一样,你堤坝不把这个水好好地护住,这些水一流开了,你就没湖了,是不是?你想在这个湖里头养鱼,湖里头水气想凝聚,想成势的话,成不了了,水气已经弥漫了,所以呢土能堤水,这个肾气要足肾气要丰富起来,靠什么靠土来制约它,当然土气不能太过,土气太过呢?这个肾气就被压制住了,这个时候也会产生压制太过就是
肾气虚,土气适当的话精气就会收藏,就是说,脾土啊,化生水谷精微,一身的水谷精微。五脏收藏全身的精气,然后肾气又把五脏的精气全部收藏了,然后又靠土把这些精气固住,不使它外散。这个己土一外溃,精气就外散,精气一外散,这个水气泛滥了以后,大家知道这个水中一点真阳是怎么来的?是阴胜则生阳,这个水呢收,到极点,它阴中生一点真阳,现在水气呢不能收,它泛在外面到处都是虚火,三阳也不降了,都是虚火,
上热下寒,外热内寒,这里面也就没有真阳了。它讲的是阴五行克阳五行,这以前有人问过,这个需要体会,需要不断去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今天还是跟大家讲,就是取类比象,取类比象的功夫怎样练习呢?要达到一种排斥掉固有的成见,排斥掉攀援心,以一个特别宁静放松的心态去体会,大家听过音乐吗?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大家能否听到音乐的欢快,听出音乐的压抑,听出音乐的这种宣透感觉,当然我建议还是听东方的音乐,西方的音乐走的是攀援的路子,而东方音乐走的路子是明静清脆的,听东方的音乐合乎东方的文化。最简单的,大家听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也分悲哀的这种感觉,也分欢快的,当然这种比较粗糙,但也能感觉到。所以,听音乐时我们肯定是以放松的心态来听的,这种以放松的心态去感应体会,这和我们看事物一样。有些人过来,哎,这个人很和气,看他非常放松,有些人你看着非常压抑,有城府,深不可测,这种人吧,就是说封藏比较足,就是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有的人若无其事,这种人秉性中和,五行制胜之气非常淡。有的人城府比较深,比较压抑,这种人属水,容易寒湿。有些人感觉特别欢快,像麻
雀一样,蹦蹦跳跳的,这种人容易气虚,为什么呢?金气不敛,金气容易浮在上,心肺之气浮的话,这个
肺脏精气想敛不能敛,所以容易气虚。举个例子,西方人色白,色白属金,金主气,金主敛,所以西方人气比较盛,比较高大,就是气质比较好,是其他种族不能比的,然后呢,金气容易化燥,所以他们比较喜欢喝水,讲究代谢快,所以,现在咱们中国人不要跟他们学,不要讲究每天喝八杯水,不要听电视上那些无知的西医讲,这个每个人应适可而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养生环境。你看我们东方人,中国人是黄种人,为什么历来叫中国呢?不是我们自己以为自己“中”,咱们黄种人,这套文化传承下来,我们就有中土的这种秉性,我们通过锻炼,通过修养,就是固土、燥土,就像高山一样,有自己淳厚的秉性。但是呢,我们如果己土盛的话,走阴的的一面而不走阳的一面,就会出现己土流下,比较卑下,为什么说中国人的汉奸也多呢,各种文化的弊病也多,就是因为这样。再说湿土主要流于下,土能容万物,外来的文化只要一进中原,立刻消失,这就是土藏万物,土能解百毒,可以含藏一切。泰国、印度所谓的红种,还有靠正南方那些火气比较盛的,它们那些人短矮,心气比较浮躁一些,心肺之气比较浮,然后他们的脑子比较快,反应也快,然后思维东西敏捷,耳目比较聪明,但是他们的秉性是流动,不善于形成特定的道德品德。你遇到北方人,都说北方人比较讲义气,北方人是阴精所奉,精气含藏厚重,就是有根。南方北方有他的区别,讲秉性涵养,要崇尚北方,讲思维文化,就是文化外在的,要崇尚南方,所以说是一个是在内的修养,一个是表现在外面,都要具备。刚才就是取类比象,但前提是“学医之道,虚静为宝。”这点靠大家仔细体会,能够不攀援外物,能够仔细沉浸在个人的天地之中,这样的话,假以时日,才能有所成、有所学。要不然的话,暂时感觉好像能看好几个病,时间长了,连自己都会迷路。合乎道,怎么合乎道,要合乎岐黄秦张之道,岐伯、黄帝、秦越人、张仲景,他们的书还在,我们可以学,古人的书还在,我们可以根据这上面来学习,领会天地自然的道理,去跟自然相互参照印证,这叫法象。但是古人的书并不一定对,有时候古人的东西过于陈旧。有时候在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框架,自己没有领悟到的时候,因为都是自己的妄解、错解,要跟当代现在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来讨论,直到自己建立起不疑之见,这时候你感觉,学问学到今天,已经不可能再前进了。有哪一天,有人学到这里,跟我说一声,这个时侯,证明你开始学习道,不是因为你不需要前进,而是你领会了,我们学习什么呢?学习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就摆在这里,你自己去领会吧,你领会到了你会发现,你不需要去前进,也没有路去后退,也没有什么可以得到,也没有什么可以丢失,只需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成见,慢慢地抛弃,放松下来,仔细体会,这是学医的根本。得到这个以后,大家的精力不断集中,医学才能出来一大批真正的能明医道的人,不会流
于术,流于术的话,像明清后期,虽然百家齐鸣,但那是一种文化要衰败的现象。
以下内容为行者老师答听者提问:
1¡¢ 关于净空法师说每天早晨喝一杯凉水的问题从两方面来讲一下,第一个就是在我们做学问时,不要崇拜名人,净空法师作为佛教的知名人士,他以他很好的道德心,就是说他的道德为人、阅历方面,但这并不代表他关于佛学的见解,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这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至于他关于医学上的东西,可以说不懂。既然他不懂,就不要把它拿来作为即定成事实的东西来讨论。你像南怀瑾先生,他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还有一些关于易学的基础理论,但是谈到医学具体的理论的时候,他还是不懂,他只能勉强谈一些,至于勉强谈的部分,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也不必认为他说的话就非得怎么怎么,不必要的。早晨起来是阳气生长的时候,这时候人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以后,肠胃之气、内在五脏之气有滞气,这是肯定的,这时候如果喝一点水,然后对着太阳数息,进行数的方法,默念来喝这个水,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平常人本来脾土就湿,早上阳气不容易升动,早上很多人就不容易起来,对这类人早上喝凉水绝对不适应。对于你说的出家人平常心境淡泊,早上起来的话,他自然就醒了,阳气自然升动,喝一些水利用阳气升的力量把六腑的浊气涤荡涤荡,这是好的。
2¡¢ 五行生化体现在气血阴阳怎么理解?
首先你要知道五行是什么,五行代表一元之气运行的五种方式,五行,行者,运行也,代表五种方式。气血又是什么?你不要把一个名词互相揉在一起,在我们人体五行对应五脏,五脏的精气又藏于五神,由于五脏精气对应着五行,代表着五种精气含藏的方式,心脏藏的是火精,火精是升腾之源,还有肾精,肝的精气,怎样谈气血呢?气血是由五脏的精气,由精气化生气血,由气血表达为周流于人体经络中的营卫之气,气血本来就是两方面的,气以煦之,血以濡之,血液就代表着阳气迟缓盈缩的状态,气代表着浮散的状态,气血本来就是自成体系,它是阴阳在人体的一种体现,你不能直接拿来五行化生,阴阳如何体现气血的阴阳,这个词被你搞乱了,生长化生藏,是一元真气的盈缩,那体现在气血上,你问的这个问题,在我这没办法给你解释,作为我们人体来说,这个胃,中土是气血化生之源,饮食精微,游溢精气,入于胃以后,上奉心神,化赤为血,然后是血气周流一身,这个时侯,血气周流一身,藏于五脏为精,精传于肾,肾气满而溢泻,归于奇经八脉,这是气血运行的道路。至于在《内经》上关于三阴三阳经血气的多少,这种分判方法对于现在临床黄元御这套思路的辨证来说,没有太实际的意义。你说的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有疑问,就是思维方式不能这么小,你现在突然把它两个概念拿在一块,融合在一起的话,首先是理论基础上融合,而且要有对应性的,对应着哪个病证上。在我们人体,你看很多人,有血虚的病人,有气虚的病人,对于一元盈缩来说,凡是不管血虚还是气虚,只要谈到一个虚字,就代表一元真气已经亏了,一元真气亏了以后,盈缩必然受损,所以说在气血的亏耗上,一元真气就不能谈盈缩了,只能谈一元真气的盛衰。但是一元真气弱了,为什么很多人虽然体质弱,但是具体又看不出来什么病,这是因为一元真气弱了,它的盈缩还能正常,但是元气弱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他熬夜也行,他怎么折腾也行,他不生病,他一元之气比较足,但是损耗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容易出现六气运行的异常。
今天就讲到这里,关于怎样取类比象,下节课我再给大家讲一下,怎样取类比象,就是说关于阴阳类比的问题,因为取类比象怎样取,像我们临床当中观察病人的时候,讲的是脉合阴阳,怎样合阴阳,最简单的现象就是说,任何病治病都应求本,本于阴阳,怎样以阴阳去类比,所以说下节课主要还是讲阴阳,今天就到这里,再见!
本篇由 光生、弘毅生、挠挠就开心、大头 整理,弘毅生统稿校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谢行者老师带给我们如此开阔磅礴的视角。
-----------古河图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8/31 21:05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洛书
-----------河洛合图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8/31 21:10 编辑 www.med126.co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