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蚊子也许是人类宿仇(内附多首驱蚊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13/4/30 14:59 编辑 www.med126.com

□杨 峰

  蚊子也许是人类的千古宿仇。被蚊子骚扰那种感觉,你懂的。

    两千多年前,先贤就在《庄子·天运篇》中痛苦地说:“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唐代“诗豪”刘禹锡,曾挠着浑身痒痒的蚊子疙瘩,奋书《怒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响起初骇听,殷殷若有南山来。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即便是大宋的兵部尚书欧阳修,也难敌这千古宿仇,因而作《憎蚊》、《和圣俞聚蚊》诗。众多的文豪,也都用出众的文彩,描绘了无尽的蚊虫之苦:

    孟郊《蚊范》,范仲淹《咏蚊》,刘克庄《冬蚊》,秦观《冬蚊》,贺铸《诅蚊》,范成大《次韵温伯苦蚊》、《次韵蚤蚊》,梅尧臣《聚蚊》、《蚊》……蚊子的凶恶,罄竹难书,古人便采用种种招数,向蚊子开战。
    人们常在庭院种一些驱蚊草、食虫草、猪笼草藿香、逐蝇梅、紫罗兰、凤仙花七里香薰衣草、夜来香……夏夜乘凉,既能享受沁人肺腑的花香,又能防蚊子的侵扰。

    民间也常用艾草等草药点燃后熏杀蚊子。南宋诗人陆游的《熏蚊效宛陵先生体》:“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

    而古民谣《蚊烟》中的“薄暮蚊雷震耳聋,火攻不用用烟攻。脚炉提起团团走,烧着清香路路通”,让我们看到儿童提着香炉熏蚊子的画面。唐代的《千金月令》则记载:“浮萍阴干加雄黄少许烧烟去蚊。”
    宋代温革在《琐碎录》中辑有灭蚊歌:“木别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虫不相侵。”“夜明砂海金沙,二味合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一粒,蚊虫飞去到天涯。”
    北宋初年的《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种“蚊香”的产生,可能受中医“硫磺艾炙”的启发,《本草衍义》记载:“艾叶干捣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
    而《灵奇方》则记载着:“苦楝叶屑、桂屑、菖蒲,以粉扑身避蚊。”人们也将艾叶、丁香佩兰、川芎、白芷樟树叶檀香苍术冰片、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茴香除虫菊等制成精美的香袋,佩于身上,以护身防蚊。
    除了驱蚊,古代防蚊主要是靠帐幔了。帐幔,古代也称“帱”。南朝梁元帝萧绎撰的《金楼子·立言篇九》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清代诗人袁枚《秋蚊》说:“白鸟(蚊子)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回首日,刺客暮年心。附燰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诗虽以蚊讽赃官,但躲蚊子还需用蚊帐。
    《金瓶梅》里还记载着一种灭蚊的“蚊子灯”。清代已制出精巧的铜制吸蚊灯,锥形的灯身上张开一个喇叭形的“大口”,灯捻被点燃后,气流从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呜呼哀哉。
    没钱弄“蚊子灯”的人家,会在院子里放口大缸,盛着水和石头,养着青。爱阴凉的蚊子,一飞进来就被青蛙的长舌卷入口中,成为美餐。

来源:羊城晚报

-----------驱蚊防病诗话

作者:单健民

蚊,是害人虫,吸吮人血,传染疾病,扰人睡眠,危害健康,可谓作恶多端。明代李时珍说:“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有人统计过,在人类历史上,死于蚊虫传播疾病的人数,大大超过死于战争人数的总和。蚊,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历代人民憎恨它,厌恶它,着意要消灭它。

  我国人民对蚊的危害早有认识,《庄子·天运篇》有“蚊虻着肤则通昔不寐。”《论衡》也提到:“案虫害人者,莫如蚊虻……蚊虻食人,尤以为灾。”《说文解字》释为:“蚊,啮人飞虫。”同时,对蚊的形成、分类、习性也作了阐述。《淮南子》说:“孑孓为蚊。”肯定了蚊是由孑孓蜕变而成。唐代元稹《长庆集》说:“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又黑为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为浮尘子……能透入人肌肤,啮成疮毒,人极苦之。”

  西汉名臣东方朔说:“长喙细身,昼匿夜行。戮肉吮血,常遭拍扪。臣虽愚憨,亦识斯蚊。”寥寥数语,道出了蚊的丑形劣迹和作恶的下场。晋代文学家傅咸,用他那雄健的笔触写了一篇讨伐蚊的《蚊赋》:“众繁炽而无数,动聚众而成雷。肆惨毒于众生,乃餐肤以疗饥。妨男工于农田,废女红于杼机。”罗列了蚊的罪行,恨不能亲手诛之而后快。其后,不少诗人墨客,吟诗作赋,对蚊子危害人们健康的罪恶,进行了口诛笔伐,以唤起人民大众对灭蚊防病的认识。唐代孟郊诗曰:“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已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橱,一使夜景清。”白居易诗曰:“巴地炎毒早,二月蚊蟆生,咂肤拂不去,绕耳甍甍声。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疾成。”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泰州为官时,见蚊肆虐,造成疾病流行,怒而赋诗曰:“饥若轻柳絮,吮成红樱红。但知求日暮,何须问前程。”

  明代散文学家方孝孺,把夜卧被蚊侵忧、叮啮的情况写成绘声绘色的《蚊对》:“天台生困暑,夜卧希帷中。久之,其音如雷,以为风且至也。俄尔,耳畔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朴股啮面。利嘴饫腹,充赤园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呼?”发出了老天为什么要产这种微小的生物来毒害人的呼声。

  清代诗人诸人荻,对蚊害痛恨入骨,作《黄儿》词斥之:“名贱身且轻,遇炎凉,起爱憎。尖细小口如锋刃,叮得痛人,叮得痒人,娇声夜布迷魂阵。好无情,偷精吮血,犹自假惺惺。”此词短小精悍,幽默风趣,把蚊的贪得无厌,醉生梦死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清代龚自珍有首讨蚊诗,通畅明白,富于科学内涵。诗曰:“天热雨淋蚊很多,吮血播病逞凶恶,众生祈有绝蚊法,除尽蚊虫人快活。”说出了人们灭蚊防病的共同心愿。

历代对灭蚊防病曾采用不少方法。如蚊帐、纱窗、细竹帘、药物等。唐代元稹诗曰:“蚊幌雨来卷,蛾烛灯上稀。”记述了当时已有类似现在蚊帐的御蚊蚊幌。刘禹锡的《聚蚊谣》曰:“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欲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露花滴沥月天上,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将我伤。”“请商一束秋日晓,羞尔宵小饲丹鸟。”要用烟熏火燎的方法来对付这帮害人虫,更希望秋风寒冬早日到来,把蚊虫一扫而尽。汉代郭舍人采用拍打的方法来自卫反击:“性命搏膏血,人间尔最愚。吮肤凭利喙,反掌殒微躯。”清代袁枚则用纱橱以避蚊,其《碧纱橱避蚊诗》曰:“蚊虻疑贼化,日落胆尽壮。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其他如药物灭蚊,花草灭蚊也屡见典籍。《千金月令》:“浮萍阴干加雄黄少许烧烟去蚊。”《灵奇方》:“苦楝叶屑、桂屑、菖蒲,以粉扑身避蚊。”《海上方》和《琐碎录》辑有灭蚊歌,“木别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虫不相侵。”“夜明砂与海金沙,二味合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一粒,蚊虫飞去到天涯。”

  研究发现,能传染疾病的蚊子主要有三类,一是按蚊,俗称疟蚊,主要传播疟疾;二是库蚊,主要传播血丝虫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三是伊蚊,即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格热。实验研究证明,经蚊传播的疾病目前已达80余种。

  蚊,啮人吸血时,先分泌唾液以稀释血液,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血丝虫、黄热病毒等吸到自己的胃肠里,它再去叮健康人的时候,就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从而使人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引起疾病,危害健康。

  蚊叮人时不一定有偏好。昆虫专家们指出:蚊爱叮什么人,与血型、性别等并无直接关系,而主要看人体向蚊子发出“信号”能力的强弱与否。强烈的信号通过空气传播,能够引导它便捷地找到食物。人体排出含二氧化碳的汗液,是它找到猎物的有效信息。它寻找目标主要依靠嗅觉器,也就是头上的一对角来感知空气中传来的人体信息并寻踪而去。蚊触角的搜索能力很强,最远的距离可达40~60公里。在此范围内,信号越强的目标,自然也就越容易被它锁定。故出汗多的人、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临产期,最容易招惹蚊啮。喜用某些含有硬脂酸、胆固醇的洗面奶、护肤霜和喜饮酒吃羊肉的人,都易招惹蚊的叮咬。

  夏秋季节是蚊的活动旺季,又是蚊的繁殖高峰时期,蚊滋生场所是死水潭、浅水沟,故灭蚊的首要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其滋生条件。其次是药械、香花、草药。蝙蝠、青蛙、壁虎等亦是食蚊的动物,宜保护利用。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新的灭蚊法,如以声灭蚊、以光灭蚊、遗传灭蚊、以蚊灭蚊等。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定会找到一种最好的灭蚊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3/4/30 20:40 编辑 www.med126.com/job/
梁知行 发表于 2013/4/30 15:01
驱蚊防病诗话

作者:单健民

既然是宿仇,預防和超度才是根本辦法。殺只能在宿仇之上再添新仇,仇上加仇,蚊子可以再投胎,再以蚊子或別的形狀的生物來找人類報仇。
相关文章
 泡脚竟用穿山甲!拿什么遏制畸形的中药“大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讲座整理文稿 
 悬钟穴的位置?
 圣白丸(《卫生总微》卷十)
 桑耳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伤寒九十论》医案下法探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