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都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历史对它的评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专述外感病的书籍,也有很多人对它学习了很多年而仍然没有进入门径。下面我对我学习伤寒的一点浅见和大家说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伤寒应该对六经的功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大家都熟知有三阴三阳,但三阴三阳的功能都是如何的呢?
1.首先说从太阳经脉说起,太阳为六经之首,认识它首先要了解它的功能,它是主温煦,那么它的邪气既是寒,伤寒的首论既是寒症。我们分析它还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它,从经脉的循行上来说,它主要是指人的项背部,头项主一身之表,居人之至高,故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但寒症就没有热象吗?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寒热的问题,说起来我们不能用完全对立的方式来看问题,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人体是一个阴阳对立的有机体,所说的寒热只是人体中相对明显的一部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们之间互相转化,所以说太阳病,已不仅仅是寒的问题,这就又牵扯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太阳经的论治与八纲辨证的关系。我们学习中医,不能把各种情况都对立开来,当你发觉中医是个有机的整体,你对中医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那么阴阳、寒热和各个脏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就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太阳经,足太阳膀胱之脉正是太阳经的主要部位,太阳经的本证既是膀胱症。另外,各经的兼症,兼肺、脾、肾的症状都说明了其中的关系,另外,很少有疾病是独立发生在一个脏腑的,我们要认真体会它的兼见,互见的症状,那么我们的辨证才能越来越精。
4.我们了解了是哪一经、哪一脏腑的就可以清楚的认识疾病了吗?还不能,我们要了解的更细一些,才能更准确,每一个经都有经症和腑症,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对立的,从粗浅的角度讲,它是疾病表里的两个方面,人体的经、络、脏、腑是不同的,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这方面可以在内经里面更深刻的了解。
一般来说经症是容易治疗的,并且我们应该了解人的的脏腑是由经络来联系的,要更清楚的认识脏腑的关系,还要了解经络的络属与部位,还涉及到引经药的应用,它在治疗中谁然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但没有它,药物就不能直达病所,没有治疗作用。还有活血药的应用,有的时候谁然用药正确,但没有加活血的药物,络脉没有通,同样没有治疗的作用。
5.了解了初步的原理,我们再讲一下太阳的症候分类,其实中医治疗是看症候的,有那一个症用那一个药,例如伤寒表症可以分为伤寒、中风、温病。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伤寒的辩治是包括温病的,它指出了我们临症的思维方法,如何去加减用药。从学习伤寒开始学习中医是从难到易易的过程,从杂病开始学中医是从易到难的过程。伤寒是“脉阴阳俱紧,恶寒体痛”,中风是“脉缓,
发热,汗出恶风”,温病是“发热而渴,不恶寒”。治疗上要抓住纲领。
以上是在学习伤寒论时的简单思维方法,要学习进一步,那就要认证,症状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认识症状并不是我们简单希望的,我们要抓住疾病的病机,叫做“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这样才能治疗准确。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分析的方法:
某某女,56岁,
甲状腺癌术后,口麻为主,伴口内胀,胸刺痛,双下肢麻木,怕冷,恶心。
这个病例以口麻为主要症状,口主要为阳明经的位置,那么我们认为它主要是阳明经的症状,这是根据经络的走行来分析的。确定病位之后,考虑它的阴阳问题,它是阴中阳不足还是阳中阴不足,详问问病人有怕冷的感觉,但稍观察,病人脉数,苔黄,怕冷应为格寒的症状,治疗应以清热为主,以清
胃散治疗为主。胸中刺痛固定不移,为血,加
丹参饮,最后,热是清了,但为了更进一步让它更好的清除,还要给它一个出路,拟四逆法,通阳道。处方如下:
黄连9 酒
黄芩9 生
石膏15(先下)
当归尾12
升麻9 红
景天12 丹参12
桂枝12
五味子6
天花粉12
知母12
鸡内金12
14剂 1日1剂 日两次水煎服
不足太多,欢迎拍砖
[
本帖最后由 sfg78 于 2010/2/17 13:46 编辑 www.med126.com/hushi/]
-----------今天我们说一下六经的功能:
1.太阳为阳之最旺的部分,为三阳之“关,主一身之表,有温煦,固护的功能,统营卫而应皮毛,是卫外屏障,为诸经之藩篱,所属皮部称“关枢”。所以皮毛,表病,与太阳关系最大。“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表有虚实之不同,故立桂枝、
麻黄二法”。
2.阳明者,两阳合明,阳热多,阳盛。病多燥化,热化。阳明主合,其气主降。故有胃家实的特征。阳明为阳气亢盛,是三阳之“阖”。多气多血,气血旺盛,为五脏六腑之海。所属皮部称“害蜚”,蜚即阳气飞扬的意思。“阳明之病在胃实,当以下为正法矣,然阳明居中,诸病咸臻,故治法悉具”,“以ㄓ髦,发汗是先着,涌吐是要着,清火是稳着,利水是闲着,温补是忿着,攻下是末着”。
3.少阳为胆,内寄相火,主枢机,司开阖,是三阳之“枢”,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职司升降和运转,可出可入如枢机,所属皮部称“枢持” ,“少阳提纲有口苦、咽干、目眩之症,法当清火,而火有虚实,若邪在半表,则制小
柴胡以解虚火之游行,大柴胡以解相火之热结,此治少阳寒热往来之二法;若邪入心腹之半里,则有
半夏、泻心、黄连、黄芩等剂”。
4.太阴主湿,气化在脾,太阴是三阴之“关”,亦为病邪出入门户,寒邪直中,太阴先伤,病从口入,直侵太阴。太阴脾土,喜温恶湿。邪犯太阴,则邪多从寒湿而化。所属的皮部称“关蛰”,蛰即阴盛阳伏的意思。“太阴主内,为阴中至阴,最畏虚寒,用温补以理中,此正法也”。
5.少阴为心肾,发病特征以阴虚化热为特点。水火失调。可见内郁。少阴是三阴之“枢”,所属皮部称“枢儒”(阴枢),与少阳相对。“少阴偏于阴”,“然少阴之阴中有阳,故其表症根于里,热证因于寒,治表虚先顾其里,热病多从寒治,盖阴以阳为主,固肾中之元阳,正以存少阴之真阳也”,“知其虚,得其机矣”。
6.厥阴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喜条达,为病复杂,预后不良。厥阴是三阴之“阖”,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即太阴少阴病发展到尽头即成厥阴病,是六经病证传变的最后阶段。其所属的皮部称“害肩”,肩是经受的意思。“厥阴以
乌梅丸为主,丸者,缓也”,“厥阴之缓,所以制相火之逆也”。
要用六经辨证治疗,首先要了解六经的功能。如经脉功能失常为病,不管有无症状,均可使用六经药物治疗。
举例:某女,57岁,咽痛,咽干,甲状腺肿物,吞咽困难。因咽属少阳,主开阖,固以少阳经论治为主,予
甘草泻心汤加减。
甘草18 半夏15 干
姜6 黄连6
黄芩6
大枣9枚
党参12
厚朴9
焦
山楂12
不足太多,欢迎指正
-----------初学中医,有问题请教先生。感受风寒,一般人
感冒后怕风,发热,
头痛,无汗。这种表现是用
麻黄汤还是
桂枝汤还是麻桂合方?
-----------要看脉,浮才为外感,
看你的症,似
葛根汤,麻黄汤也可
-----------现在还不会切脉。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不出汗,看似像是麻黄汤证,但是没有那种身痛骨节痛的感觉。至于
葛根汤,胡老及日本汉方似乎常用。前不久自己写了个帖子,主要意思是无汗也可用桂枝汤。立时有人指出不对,应该用麻黄汤或
大青龙汤。我现在也觉得当时的看法有些错误,应该是无汗也可以用桂枝汤加减,并非一概用麻黄汤。我是这么想的,葛根汤应该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吧。因为无汗加麻黄,项背强几几加葛根。平时感冒觉得并没有项背强几几的感受,只是觉得脖子和肩膀痛,不知用葛根汤好还是用麻黄汤浩?
-----------那当然是葛根汤症了,其实葛根汤和桂枝汤是一样的,就是加了引经的葛根
项背强几几的感受,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脖子后和肩背痛,那是太阳本经的位置
-----------今天复习一下六经的辨证基础,首先我们要了解经脉,络脉,脏腑,气血,是不同的概念,而经络就是联系脏腑,疏通气血津液的通路,据此我们知道所谓六经,就是我们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来联络起临床的各个证侯,这样,我们知道了经、络、脏、腑、奇经、及其他各方面的基本功能之后,就能通过六经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变化的规律,六经的本质不是静,而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