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儒门事亲:五虚五实攻补悬绝法二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虽三尺之童,皆知之矣。至于五实五虚,岂可以泛泛虚实用药哉?《内经》明言其状,如俗工不识何?此二证所以见杀于委靡之手也。坐视人之死,犹相夸曰∶“吾药稳。”以诳病家。天下士大夫亦诚以为然,以诳天下后世,岂不怪哉!夫一身犹一国也。如寻邑百万围昆阳,此五实证也,故萧王亲犯中原而笃战。如河内饥,而又经火灾,此五虚证也,故汲黯不避矫诏而发仓。此可与达权知变者论,不可与贪常嗜琐者说也。

故曰∶庸人误天下,庸工误病患,正一理也。

《内经》曰∶五实者死,五虚者亦死。夫五实者,谓五脏皆实也;五虚者,谓五脏皆虚也。腑病为阳,易治而鲜死;脏病为阴,难治而多死。

《经》明言∶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者,五实也。脉盛为心,皮热为肺,腹胀为脾,前后不通为肾,闷瞀为肝,五脏皆实之证也。五虚者反是∶脉细,皮寒,气少,泻利前后,饮食不入者,五虚也。脉细为心,皮寒为肺,气少为肝,泄利前后为肾,饮食不入为脾,此五脏皆虚之证也。夫五实为五脏俱太过,五虚为五脏俱不及。《内经》言此二证皆死,非谓必死也,谓不救则死,救之不得其道,亦死也。其下复言∶将粥入胃则虚者活,身汗后利则实者活,此两证自是前二证之治法也。后人不知是治法,只作辨验生死之断句,直谓病患有此则生,无此则死。虚者听其浆粥自入胃,实者听其自汗自利,便委之死地,岂不谬哉?夫浆粥入胃而不注泄,则胃气和,胃气和则五虚皆实也,是以生也;汗以泄其表,利以泄其里,并泄则上下通,上下通则五实皆启矣,是以生也。此二证异常,却不宜用。班氏所谓有病不服药之言,盖其病大且笃故也。

余向日从军于江淮之上。一舟子病,予诊之,乃www.med126.com/Article/五实也。余自幼读医经,尝记此五实之证,竟未之遇也。既见其人,窃私料之,此不可以常法治,乃可大作剂而下之。殊不动摇,计竭智穷,无如之何。忽忆花萼丸,顿下七、八十丸,连泻二百余行,与前药相兼而下,其人昏困,数日方已。盖大疾之已去,自然卧憩,不如此,则病气无由衰也。徐以调和胃气之药, 粥日加,自尔平复。

又尝过鸣鹿邸中,闻有人呻吟声息,瘦削痿然无力。余视之,乃五虚也,余急以圣散子,二服作一服。此证非三钱、二钱可塞也。续以胃风汤、五苓散等药,各大作剂,使顿服,注泻方止,而浆粥入www.med126.com/kuaiji/胃,不数日,而其人起矣。

故五虚之受,不加峻塞,不可得而实也。彼庸工治此二证,草草补泻,如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竟无成功,反曰∶虚者不可补,实者不可泻。此何语也?吁!不虚者强补,不实者强攻,此自是庸工不识虚实之罪也。岂有虚者不可补,实者不可泄之理哉?予他日又思之∶五实证,汗、下、吐三法俱行更快;五虚证,一补足矣!今人见五实证,犹有塞之者,见五虚证,虽补之而非其药。本当生者,反钝滞迁延,竟至于死耳!夫圣散子有干,寻常泻利勿用,各有标本;胃风、五苓有桂,所以温经散表,而分水道。圣散子之涩燥,胃风、五苓之能分,皆辛热辛温之剂也,俗工往往聚讪,以予好用寒凉,然予岂不用温补?但不遇可用之证也。

谤喙。咸欲夸己以标名,从谁断之?悲夫!

相关文章
 忆黄耀 教授
 万物的形成是由阴阳所造
 原创  针治肱骨上髁炎
 羚羊角煎(《圣济总录》卷八。)
 从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肺癌去世想起【
 消毒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