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外科理例:头面赤肿一百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时毒发于面鼻耳项者是)

里实而不利者。下之。

表实而不解者。散之。

表里俱实而不解者。解表攻里。

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

肿甚 痛者。砭去恶血。更用消毒之剂。

不作脓或不溃者。托之。

饥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当审而治之。

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面、鼻、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有根。令人增寒。发热头痛。或肢体痛。恍惚不宁。咽喉闭塞。人不识者将为伤寒。便服解药。一二日肿气益增。方悟。始求疮医。原夫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切恐传染。考之经曰。人身忽经变赤。状如涂丹。谓之丹毒。此风热恶毒所为。与时毒特不同耳。盖时毒初状如伤寒。五七日间乃能杀人。治者宜精辨之。先论其脉、滑、数、浮、洪、沉、紧、弦、涩、皆其候。盖浮数者邪在表也。沉涩者邪气深也。气实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热实不利。大黄汤下之。有表证者。解毒升麻汤以发之。年高气软者。五香连翘主之。又于鼻内搐。通气散。取十余嚏作效。若搐药不嚏者。不可治。如嚏出脓者。治之必愈。左右之人。每日用嚏药搐之。必不传染。其病患亦每日用嚏药三五次以泄热毒。此治时毒之良法也。经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犹宜和解之。犀角连翘散之类。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头面肿起高赤者。可服托里散。黄 散。宜针镰出血。泄其毒瓦斯。十日外不治自愈也。

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闭塞。语声不出。头面不肿。食不知味者必死。治之无功矣。然而此疾有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粗工但云热毒。就用寒药。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从。不可不审也。

一人头面肿痛。服硝黄败毒之剂愈甚。诊之脉浮数。邪在表尚未解。用荆防败毒散二剂。势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痊。(此凭脉发表。)

经云。身半以上肿。天之气也。身半以下肿。地之气也。乃邪客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而。此感四时不正之气也。与膏粱积热之症不同。硝黄之剂。非大便秘实不可用。若不审其因。及辨其虚实表里。概用攻之。必致有误。常见饥馑之际。刍荛之人多患之。乃是胃气有损。邪气从之。不可不察。予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牛蒡子汤。人参败毒散。或普济消毒饮子。邪在里者。五利大黄汤。栀子仁汤。表里俱不解者。防风通圣散。表里俱解而肿不退者。犀角升麻汤。肿甚者砭患处。出恶血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脓血即愈。欲其作脓者。用托里消毒散。欲其收敛者。用托里散。此法最为稳当。五七日咽喉不闭。言语不出。头面不肿。食不知味者。不治。

一人患此。肿痛发热。作渴。脉实便闭。以五利大黄汤下之。诸症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痊。(此凭脉攻里。)

一人表里俱解。肿痛尚不退。以葛根升麻汤二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肿痛发寒热。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少愈。再人参败毒散二剂。势减半。又二剂而瘥。(此凭脉发表。)

一人耳面赤肿作痛。咽干发热。脉浮数。先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势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痊。(凭脉发表)

一妇表邪已解。肿尚不消。诊之脉滑而数。乃瘀血作脓也。以托里消毒散溃之而愈。(此凭脉也。)

一人 肿胀痛。作渴烦热。便秘脉数。按之尤实。用防风通圣散一剂。诸症顿退。以荆防败毒散加玄参牛蒡黄芩。二剂而瘥。(此凭症凭脉。发表攻里。)

一老冬月头面耳项俱肿。痛甚。便秘脉实。此表里俱实也。饮防风通圣散不应。遂砭患出黑血。仍投前药。即应。又以荆防败毒散而瘳。盖前药不应者。毒血凝聚上部经络。药力难达故也。恶血既去。其药自效。或拘用寒远寒。及年高畏用硝黄。而用托里与夫寻常消毒之剂。或不砭泄其毒。专假药力。鲜不危矣、(此舍时从症。)

一人表里俱解。惟肿不消。以托里消毒散四剂。脓成。针之而愈。(此凭症而治。)

一妇肿痛。用硝黄之剂攻之。稍缓。翌日复痛。诊。之外邪已退。此瘀血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溃之而愈。(此凭脉与症也。)

一人表散药愈炽。发热便秘。诊脉沉实。此邪在里也。以大黄汤下之。里症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汤。浮肿亦消。惟赤肿尚存。更以托里药溃之而愈。(此凭脉与症也。)

一人冬月病头面赤肿。耳前后尤甚。痛不可忍。发热恶寒。牙关紧急。涕唾稠粘。饮食。不得安卧。医砭肿上四五十针。肿赤不减。痛益甚。予诊其脉浮紧。按之洪缓。知为寒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不得升。聚而赤肿。且夫天冷寒凛之时。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善用针者不得取四厥。必待天温。又云。冬月闭脏。用药多。少针石也。宜以苦温之剂。温经散寒。所谓寒致腠理。以苦发之。以辛散之。方名托里温经汤麻黄(苦温发之为君去根节二钱) 防风(辛温散之去芦二分) 升麻(苦辛四钱) 葛根(解肌出汗专治阳明经邪故以为臣) 白芷归身(血流不行则痛白芷归身辛温以和血散滞各二钱)苍术(湿热则肿苍术甘温体轻浮力雄壮能泄肤腠间温热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甘草(甘温) 白芍药(酸微寒调中益气使托其里为佐各钱半)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下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渣。大温。以薄衣覆首。浓被覆身。卧暖处。使经血温。腠理开。寒乃散。阳气升。大汗出。肿减七八分。再服去麻黄、防风。加连翘、鼠粘子。肿痛悉愈。经言汗之则。疮已。信哉。

或曰。仲景言疮家虽身痛不可汗。何也。予曰。此言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主肿而痛。非外感寒邪作痛。故戒不可汗。汗之则成 。又问。仲景言鼻衄者不可汗。复言脉浮紧者以麻黄汤发之。衄血自止。何也。予曰。血与汗异名同类。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今血妄行。为热所逼。更发其汗。反助邪热。重竭津液。必变凶www.med126.com症。故不可汗。若脉浮为在表。紧则为寒。寒邪郁遏。阳不得伸。热伏荣中。迫血妄行。上出于鼻。故用麻黄汤散其寒邪。阳气得舒。其衄自止。洁古之学。可谓知其要矣。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增寒体重。次传头目。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通。染之多殆。

一人病此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困笃。予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不知适其至所为。故遂用黄连 黄芩(味苦寒各半两泄心肺间热为君) 橘红(苦平) 玄参(苦寒) 生甘草(甘寒)人参(三钱泄火补气为臣) 连翘 鼠粘子 薄荷叶(苦辛平) 板蓝根(苦寒) 马勃(各一钱) 白僵蚕(炒七分) 升麻 柴胡(苦平各二钱行少阳阳明二经气不得伸) 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使下行)

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

凡他处有病此者。书方贴之。名曰普济消毒饮。或加川芎、归身。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食后稍热时时服。如大便硬。加大黄(酒煨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势甚。宜砭刺之。

按时行疫疾。虽由热毒所染。有气实人下之可愈。气虚者概下之。鲜不危矣。故东垣制此方救斯人。其惠www.med126.com博哉。

一人年逾三十。肩患毒。服人参败毒散一剂。更服十宣散去参、桂。加银花天花粉而溃。因怒动肝火。风热上壅。头面赤肿。 痛。饮冷。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薄荷。

二剂不应。急砭患处。出黑血盏许。仍以一剂。势退大半。再服人参败毒散四剂而愈。

夫病有表里、上下之殊。治有缓急攻补之异。若不砭刺。气血结为肉理。药不能及。肿日盛。使峻利之药。则上热未除。中寒已作。必伤命矣。

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疮发头面胸膈。脉浮洪在表者。

升麻 牛蒡 甘草 桔梗 葛根 玄参 麻黄 连翘(各一钱) 锉。作一服。三片。

水二盏煎。一黄门腮赤肿痛。此胃经风热上攻。以犀角升麻汤(三八)二剂而平。

又一大理患此。用前汤为人所惑。谓汤内附子性温故也。另用荆防败毒散愈盛。后用此汤尚去白附子。不应。再用全方。三剂而愈。

本草云。白附子。味甘辛。气温。无毒。主面上百病。及一切风疮。乃风热之主药。经曰。有是病。用是药。苟不用主病之药。安得而愈。

一人腮颊肿 至于牙龈。右关脉数。此胃经风热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汤(三八)而消。

相关文章
 是谁导演了中药材历史最猛上涨?
 不要滥用清天河水给孩子退烧!
 用药讲义——焦老师
 牛黄镇惊丸(《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丹毒之候
 责毒汤(《普济方》卷一四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