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我们消迹好久的金庸先生被媒体抬上了“头条”。为什么扯上金庸,是因为今天的文章让我想到了金庸小说中常常在故事结尾一位老人家会这么总结自己:“老夫穷其一生,都没弄明白的道理,原来是这么的简单。”等等类似这样恍然大悟的话。学习中医需要悟性,有人能够一言而终,有人却一直流散无穷。
【一言而终VS流散无穷 看王正山中医学习次第视频有感】
开篇之前还是先介绍一下这位牛人王正山。
王正山硕士期间在北大学习计算机,期间创办北大中医学社。毕业后就职于百度(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之一,毕业生最美梦以求的工作地之一),工作三年后,出于对中医的热爱,辞职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专业。这是怎样的热爱和魄力,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注于中医。不管多少人对中医不明白不理解甚至抨击,像王正山这样的优秀学子越来越多,中医之传承再艰巨,终是有望的。
一个多小时的视频,主要讲了北大中医学社创始人王正山的学习中医的道路,以及对学习中医的建议、方法。
今天的笔记抓其中一点来写吧。王正山讲到中医学习之法,有两条不同的道路:
易行道:跟师,从四小经典入四大经典,终融汇诸家。
难行道:从四大经典入手,结合跟师,最后融汇诸家。
王正山提到他个人更倾向于难行道。
我特别常引用的一句话是,黄帝内经的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常做的一个比喻是:要理解或说清楚任何事情,好比我们要描述一颗树。一棵枝叶繁茂的树通常有主干,主干上有分支,分支又有再分支,每个分支上有树叶,再分支上又有树叶若干。知其要者通常把主干抓住,就知道了树的大致高矮、情况。而流散无穷者往往抓了一堆树叶拼命描述,却不理解这片树叶对于整棵树的意义,流散无穷的同道听众滋滋有味于没片树叶的颜色形状,终于把整棵树的百分之一甚或千分之一的树叶给讨论一番后,一生已走完大半,尚不知树有多高,在何方。
当然,任何规律都有例外,有一些高人会通过一些树叶,把整棵树给弄得很清楚,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些高人。
我很赞同王正山的难行道的学习方法。黄帝内经等经典,是树干。当把树干理顺后,再去逐步完善树叶,事半功倍。我也赞同王正山整篇视频的观点,他对跟师是持客观辨证态度的。如果中医是一颗树,跟师就类似于随机摘取了一根树枝,这个树枝碰巧是粗壮的接近主干和主干类似的,你对真相就碰巧更接近,而如果这个树枝本身就是一个细枝末节,你可能反而原理本质。又或,再好的老师,终是中医博大精深的浩瀚大洋之中的一瓢,学习但不被局限,才是得当的。
联想起2012年2月份在雪球演讲消费品投资方法论,当时那篇演讲稿在行业内转得很多,我后来在博客反驳过一个朋友转来的看上去是一位消费品研究员的对我演讲稿的质疑邮件。同样的案例是2011年我和某研究员打赌某个上市公司未来两年的净利润增长率的高低。这两次案例中,和我站在对立方的人都有一定专业素养,跟踪公司也很勤奋,对消费品有理解,他们对我争论的所有论据都是对的,只是,他们争论的都是一棵大树上一堆在旁枝末节生长的树叶罢了。
对,但是不重要,于是,就到了错的地方。跟着一些正确的叶子,终于摸到了一些旁枝罢了。
不能知其要者,在长篇大论之前,定会折服。因为,每片叶子描述得绘声绘色,而且都是对的,你根本无从反驳。然,知其要者,一个行业的投资机会,一个公司的投资机会,三言两语即可解决。品牌可选消费品的投资机会,80%的投资机会用三个指标就可以解决。这就是主干。主干讲清楚了,其他的,我甚至可以不用特别关注,很少的时间就能达到目的。
经典理解了最主要的地方,再进入跟师,可以避免直接跟师进入过多树叶的搜集。
投资、中医、物理,万事万物皆如是。跟师之前,投资决策之前,先问,这是主干吗?我知其要了吗?还是在流散无穷?
当然,正道似乎更难行。要避免每片树叶的诱惑,因为研究树叶是简单、迅捷、可以偷懒的方式。而自己独立思考,不盲从任何人,坚持抓主干,是坚定、痛苦、自律的自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