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医碥:恶寒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轻则畏怯,重则战栗)

恶寒分内伤、外感。

外感恶寒有四

一伤感初感

伤风恶风,伤寒恶寒,犹伤酒恶酒,伤食恶食也。盖表阳被邪所郁,方欲就温暖以宣通。故恶寒之遏闭,未发热时固恶,即发热时亦恶,不欲去衣被,甚而近火犹凛,当暑亦恶,不论有风无风,皆生畏怯,(恶寒与恶风稍异,恶风者有风乃恶,无风则否,不若恶寒之有风无风皆恶也。)必待表解方罢。症必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脉浮紧。(所谓发热恶寒,发于阳也。)若不发热而恶风蜷卧,则为直中阴症矣。(所谓无热恶寒,发于阴也。按《伤寒论》少阴、厥阴篇,俱言恶寒,而太阴篇无之,阙文耳。盖六经皆有恶寒,妄生分别便非。)

一为伤寒阳邪深入

传经阳邪,深入阴分,热郁于内,表气不通,手足厥逆,恶寒,www.med126.com状若阴症,所谓恶寒非寒,明是热症者此也。

一为伤寒将解

按《伤寒论·辨脉篇》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

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盖伤寒欲解,正气实者,邪不能争,则汗出而解,不发战。若正气本虚,邪与正争,则先战而后汗。若但内栗而汗不出,则正气虚极,无以托邪,为危候。

一为疟疾发作

疟邪与卫气相争,正为邪滞,内郁不通,不达于表则表寒,不行于里则里亦寒,故外战而内栗也。

内伤恶寒有五

一为阳衰表虚

此《经》所谓阳虚则恶寒也。治宜、附、参 之类,助阳固表。又有痹气一症。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指脏腑言)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寒湿之气凝闭于肌体。)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此则阳衰而兼寒实者也。

一为阴乘阳位

上焦阳虚,下焦素有阴寒之气,发动乘虚上干,故恶寒也。

一为阳气郁陷

或酒食、痰血、水湿、疮毒,郁抑阳气于里,不达于表;或劳倦郁抑,中气下陷,不能升发,则表虚而怯寒也。或发之,或吐之。(产后血瘀、乳胀皆能致之。)观邪塞上焦不通,抑遏阳气,东垣用升阳益胃汤,丹溪用吐法,吐出湿痰,使阳气随吐升发,可见矣。

一为热盛气散

热盛于里,火能生风,冲突元气,气从火散,故凛凛而寒,甚则振颤,鼓颔咬牙,战栗如伤神守,有以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下之而愈者。此外假寒,而内真热之症也。(此为阳盛格阴,与阴盛格阳相反。阳,指内热言;阴,指外寒言。内热外寒,两相格拒,所谓阳盛格阴也。)

一为肺被火刑

肺主皮毛,热则www.med126.com气张汗越,失其敛肃之权,腠理虚疏,不任风寒,故恶之。

上明恶寒之理。至内伤外感之辨,昼夜之分,详后。

一内外之辨

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则解。

一昼夜之分

夜寒者,阴气(即寒邪)。旺于阴分;(为里、为脏、为血。)昼寒者,阴邪加于阳分;昼夜俱寒者,重阴也。(与《发热篇》热分昼夜条对看,更详味下条自明。)按阳虚则畏寒而恶阴,故旦安而暮乱;(至夜则寒也。)阴虚则畏热而恶阳,故夜宁而朝争;(昼则热也。)此正虚之候也。阳邪实者,遇阳而愈旺,故朝热而暮轻;阴邪实者,逢阴而更强,故夜寒而昼减;此邪实之候也。阳虚而阴邪乘于阳分,则气行阳二十五度而病发,故日寒而夜息;阴虚而阳邪陷于阴分(即血分也),则气行阴二十五度而病发,故夜热而昼凉;(观疟疾或日发,或夜发,可见矣。)此正虚挟邪之候也。其有昼夜俱热甚者,为重阳无阴;昼夜俱寒甚者,为重阴无阳;昼寒夜热者,为阴阳交错也。其有久病虚弱,无分昼夜,作止不时者,以正气不能主持,而阴阳相乘,胜复无常也。(若壮实人初病见此,又为邪正相攻,不时扰动之故。

观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初无定期可见矣。)

相关文章
 久病又多病.如何辨治
 (拼音G)第五篇
 阴黄
 小便淋沥第十三
 金针赋针法
 程氏云鹏《慈幼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