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中医解开出汗背后的秘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杨小红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中医汗帖”,称身上不同部位出汗,说明有不同的体质问题,比如额头多汗——肝阳上亢;鼻头出汗——肺气不足;胸口出汗——脾胃失和。这些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转发。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专家称,单凭出汗部位这一个症状就做判断有失偏颇。在中医看来,流汗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出汗可排毒,又能调节体温,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此外,有五种出汗状况说明身体有异常,应该引起重视。
  A盗汗
  ——(1)阴虚内热;(2)气血亏虚
  天热流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但如果你睡着时出汗,醒来汗却停止,中医称为“盗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杨小红说,盗汗说明身体有两种状况,其一阴虚内热;其二气血亏虚。
  中医建议:
  阴虚内热的话则应该滋阴清热,而气血亏虚则应该补益养血敛汗。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服用西洋参,但可能对某一些人效果会不太明显,因为西洋参滋阴清热的力度还不够,而补益气血也不够力,因而单纯使用一味药还不能完全解决盗汗的问题。
  杨小红说,通常出现盗汗的人多数都是体质较为虚弱,可能同时还存在一些基础病。因而,盗汗不可妄补,建议找中医辨证论治,并且使用中药调理才可以解决。
  B自汗
  ——(1)气虚;(2)肺气不足
  通常人们出汗是因为天气热,或自己活动大,身体温度升高,因而为了降温而出汗。但有一种出汗是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或全身出汗,白天汗津津,一活动的话出汗更多。
  杨小红说,一般来说,自汗主要有三大原因引起,其一与外感有关,比如外感风寒后,微微发热、周身酸痛、冒虚汗。其二是肺气不足,这样的患者平时身体就比较虚弱,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因而需要补气健脾。其三是内热蒸腾,也就是肠胃有里热,这类人群喜欢喝冷饮,面色偏红,常常烦躁不安,有时还会出现低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时不时也会冒汗出来。
  中医建议:
  ①对于外感引起的自汗,治宜调和营卫,常用桂枝汤。
  ②肺气不足,面色少华。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黄芪党参、淮山等加上麻黄根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干、牡蛎等固涩之品,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③里热炽盛,应该清里泄热。在中医看来,泄里热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服用番泻叶,清里热,通大便泄热。
中医解开出汗背后的秘密
2013-11-29 07:23 来源:搜健康  我有话说有10人参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杨小红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中医汗帖”,称身上不同部位出汗,说明有不同的体质问题,比如额头多汗——肝阳上亢;鼻头出汗——肺气不足;胸口出汗——脾胃失和。这些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转发。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专家称,单凭出汗部位这一个症状就做判断有失偏颇。在中医看来,流汗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出汗可排毒,又能调节体温,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此外,有五种出汗状况说明身体有异常,应该引起重视。
  A盗汗
  ——(1)阴虚内热;(2)气血亏虚
  天热流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但如果你睡着时出汗,醒来汗却停止,中医称为“盗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杨小红说,盗汗说明身体有两种状况,其一阴虚内热;其二气血亏虚。
  中医建议:
  阴虚内热的话则应该滋阴清热,而气血亏虚则应该补益养血敛汗。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服用西洋参,但可能对某一些人效果会不太明显,因为西洋参滋阴清热的力度还不够,而补益气血也不够力,因而单纯使用一味药还不能完全解决盗汗的问题。
  杨小红说,通常出现盗汗的人多数都是体质较为虚弱,可能同时还存在一些基础病。因而,盗汗不可妄补,建议找中医辨证论治,并且使用中药调理才可以解决。
  B自汗
  ——(1)气虚;(2)肺气不足
  通常人们出汗是因为天气热,或自己活动大,身体温度升高,因而为了降温而出汗。但有一种出汗是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或全身出汗,白天汗津津,一活动的话出汗更多。
  杨小红说,一般来说,自汗主要有三大原因引起,其一与外感有关,比如外感风寒后,微微发热、周身酸痛、冒虚汗。其二是肺气不足,这样的患者平时身体就比较虚弱,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因而需要补气健脾。其三是内热蒸腾,也就是肠胃有里热,这类人群喜欢喝冷饮,面色偏红,常常烦躁不安,有时还会出现低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时不时也会冒汗出来。
  中医建议:
  ①对于外感引起的自汗,治宜调和营卫,常用桂枝汤
  ②肺气不足,面色少华。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或黄芪、党参、淮山等加上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之品,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③里热炽盛,应该清里泄热。在中医看来,泄里热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服用番泻叶,清里热,通大便泄热。

-----------出汗的好处很多 有些病出汗就能好 有些病出汗反而严重 都要靠医生掌握方向
相关文章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
 请问孕妇能否艾灸
 巴豆丹砂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再生障碍性贫血
 《伤寒论》“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
 生汁兑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