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猩红热 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宋某某,男,25岁

【初诊】

发热2~3天,今晨面部、胸腹、四肢皮肤斑疹红晕,咽痛喉肿,扁腺肿大化脓,有白腐,今日体温39.5℃,口周围苍白,舌红尖部起刺,状似杨梅,根部黄厚,质绛且干,自觉头晕心烦急躁,不能入睡,唇焦破裂流血,大便二日耒行,小便赤短深红。此温邪蕴热,气营两燔,烂喉(疒丹)痧重证。姑以凉营透斑,清气泄热,防其逆传昏厥或高烧,忌食荤腥甜黏油重之品。

连翘1 5克,冬花30克,紫草9克,生石膏24克,知母9克,元参45克,生草10克,地丁9克,花粉9克,僵蚕9克,杏仁9克,鲜茅芦根各45克,香犀角O 6克(冲),二付

【二诊】

药后胸腹四肢皮肤(疒丹)痧已透,神志清楚,身热www.med126.com/hushi/渐减,体温38℃,咽痛喉肿皆减,扁桃腺肿见轻,仍有白腐,舌绛起刺,状如杨梅,根部黄厚,两日来,夜寐尚安,心烦也减,唇仍焦破,大便已通不多日,小便短红,烂喉(疒丹)痧重证,热毒壅滞,窜扰营分,今日已见转机,再以清透热毒,凉营育阴,病势虽见好转,然毒热甚重,防其逆传。

蝉衣4.5克,生石膏24克,元参45克,山栀6克,连翘30克,银花30克,丹皮9克,黄芩9克,竹叶6克,鲜茅芦根各45克 活犀角0.3克(冲),二付

【三诊】

身热渐退,神志也清,体温37.4℃,皮肤痹痧已透齐,咽痛止而喉肿也退,大便每日一次小便黄少,心烦已除,夜寐甚安,舌苔渐化,红刺已退,唇仍色深紫,www.med126.com/jianyan/病势已减,余热未清,再以甘寒育阴,凉营解毒。病已向愈,防其反复,饮食寒暖诸应适宜。

生地30克,肥知母9克,淡竹叶3克,连翘24克,银花24克,丹皮9克,元参30克,赤芍9克,北沙参30克,冬瓜皮30克,三付

【四诊】

身热退净,皮肤已渐脱屑,神志甚清,精神好,饮食如常,二便自调,舌苔化净,舌质略红,两脉细弱力差,烂糇瘪痧已愈,再以调理肠胃,以后天补先天之法。

北沙参24克,细生地24克,赤白芍各9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24克,焦麦芽9克,内金9克,四付

【五诊】

烂喉(疒丹)痧已愈,皮肤脱屑未齐,诸恙皆平,胃纳甚佳,夜寐安稳,病已愈,用散剂调理。

焦三仙各150克,鸡内金150克,砂仁3克,共研细末,每早晚各服9克,加糖9克,开水冲服,其味酸甜,又助消化,病后最宜。

【按】:中医所谓烂喉(疒丹)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猩红热。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属温毒之类。其临床特征以遍体痧疹如丹,并见咽喉红肿腐烂,故名烂喉(疒丹)痧。舌质红绛如杨梅,名杨梅舌,一身皮肤潮红,唯环口唇四周苍白,名口唇苍白圈。此二者具有诊断意义。中医认为本病为感受时气温毒,热毒入于营血,极易痉厥动风。故治疗必须用重剂清热凉血解毒,方克有济。切不可掺入风药发表。此例患者即典型的烂喉(疒丹)痧重症,故药诊即重用清热凉血解毒,随着热毒渐消,于原法中逐渐增加育阴之药如玄参、生地黄、北沙参等,终以调理肠胃为善后之法。虽有以后天补先天之语,而用药却以疏调肠胃为主,可见本病恢复期也不宜补。

相关文章
 牵牛子散(《圣惠》卷七十二。)
 校上内经素问表
 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转贴]严若森:全民反腐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金石部
 木香分气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