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教程:伤寒传变
来源:伤寒传变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伤寒传变次序

《内经.热论》论伤寒云∶太阳为诸阳主气,伤寒必先自太阳始。至汉诸师,凡外所因,皆曰太阳病,未为了义。足太阳寒水,其位居辰,辰为六气化原,故丙辛遁起戊子,至辰为壬辰水,而太阳正化居焉。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寒喜归水,故寒必首伤太阳。以此例推,寒既自太阳入,风当自少阳入,湿当自阳明入。《经》曰∶阴为之主,阳与之正。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此之谓也。或问传变次序,当如何耶?然阴阳流行,出入次序,固有定说,及其中病,或喜入,或成虚,或成两感,或守一经,其可拘也?但当以脉证分别阴阳表里盛衰为治,尤不可以日数期也。

料简

论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切忌不得误。若寒证见风脉,风证见寒脉,却以麻黄桂枝各半汤。古人治伤风,热多寒少,恶风,脉浮紧,无汗,用青龙汤,盖先伤风而后伤寒,风证尚在,而寒脉已行,故有是备也。若先伤寒而后伤风,寒多热少,不烦躁,微厥,脉当浮缓弱而自汗,即伤寒见风脉;但青龙紧暴,不若各半汤平和无悔吝也。诸经皆 仿此。

六经伤寒用药格法

夫伤寒,始自太阳,逆传阳明,至于厥阴而止。六经既别,治法不同,太阳属膀胱,非发汗则不愈,必用麻黄者,以麻黄生于中牟,雪积五尺,有麻黄处,雪则不聚,盖此药能通 内阳气,却外寒也。阳明属胃,非通泄则不愈,必用大黄芒硝以利之。少阳属胆,无出入道,柴胡半夏能利能汗,佐以子芩,非此不解。太阴属脾,中州土也,性恶寒湿,非干白术,不能温燥。少阴属肾,性畏寒燥,非附子则不能温。厥阴属肝,藏血养筋,非温平之药,不能润养。此经常之道也。后学不知伦类,妄意进饵,遂致错乱,诸证蜂起,夭伤人命,www.med126.com/kuaiji/可不究辨。且三阳病,汗下和解,人心知之;至太阴脾经,温燥不行,亦www.med126.com当温利自阳明出,如温脾丸用大黄者是也。少阴肾经,虽用附子,复使麻黄,则知少阴亦自太阳出。厥阴用桂,自少阳出明矣。及其二阳郁闭,皆当自阳明出。故三阴皆有下证,如少阴口燥咽干,下利清水;太阴腹满时痛;厥阴舌卷囊缩,皆当下之。学人宜审详,不可率易投也。

温脾丸

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噎。 黄柏 大麦 (炒) 吴茱萸 桂心 干姜(炮)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 大 黄(蒸) 神曲(炒) 黄连(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酒饮任下。


三阳合病脉证治

三阳有合病,三阴无合病。所谓三阳合者,有太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自太阳传至阳明,头疼腰痛者,太阳也;肌热目痛鼻干者,阳明也。尚恶寒,脉必浮大而长。浮者,太阳脉 也;长者,阳明脉也,当随证调之。本太阳证,因发汗多则谵语,属阳明,故有太阳阳明也。少阳证未罢,犹当和解,不可便作阳明下之。

葛根

治太阳病,项背强□□然,无汗恶寒。并治三阳合病自利方。

葛根(一两) 麻黄(去节,三分) 桂心(半两) 甘草(炙) 芍药(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三阳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加半夏六钱。


两感证论并治法

两感伤寒者,表里俱病也。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咽满而渴;二日阳明与太 阴俱病,腹满身热,不食谵语;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耳聋囊缩而厥。两病俱作,治有先后,先宜救里,脏气内正,急宜攻表,救内固宜急,而表亦不可缓也。救里解表,各随诸证而 善用之,自非精妙甄别,其孰能与于此也。

四逆汤

治少阴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不利;或汗出过多,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冷;及一切虚寒厥冷。凡病伤寒,有此证候,皆由阳气虚有寒,虽更觉头痛体疼,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表里悉具者,未可攻表,宜先服此药以助阳救里。

甘草(炙,一分) 干姜(二钱,炮)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强人,加干姜一钱;
或恶寒 脉微而利,利止仍亡血者,加人参半两;
或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能解,烦躁者,仍加茯苓半两;
面赤者,加连须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一两;
呕者,加生姜一两;咽痛者 ,去芍药,加桔梗半两。

两感治法料简

桂枝、麻黄,皆攻太阳经表药,方各见太阳经,其如阳明、太阴、少阳、厥阴,并可于风寒二方论中,随证施治。

相关文章
 四圣散(《卫生总微》卷五)
 请问《本草纲目》中一升是多少克啊
 咳逆证十一
 芍药汤(《外台》卷四引《深师方》)
 第四节 女性生殖器官淋巴分布
 美国科学院士谈:“科学”可能并不是对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