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刘涓子鬼遗方 教程:◎卷四
来源:◎卷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卷四

黄父一疽论

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注溪谷而燥经脉,津液和调而变化赤为血,血和则乘脉先满,乃注经络,经络皆盈,乃注于经络(句有脱误)。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约,不得休止,切而谓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留,去虚补实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平与不平,未知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知闻乎。

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故大宿失度,日月薄蚀也。经始纪冰道流溢,草薷不成,五谷不植,经路不通,民不往来,庵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则言其故。夫血脉荣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泣则不通,不通则归之不得复,及故痈肿与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水髓消不当骨肉不泻,筋枯空虚,筋骨肌肉不得相亲,经脉败漏,熏于五脏,五脏伤故死矣。

黄父曰∶愿闻于痈疽之形与其期日。

岐伯曰∶略说痈疽极者一十八种。痈发于嗌,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则化为脓,脓塞其咽半日死。其为者写则已,含豕膏无冷,写三日而已(一方无冷食)。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状痈大而赤黑,不急则热气不入渊脉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脉十余日死,阳气大发,消脑,名曰脑漯,其色不乐,项痛如 ,以藏头乘心者,不治(本作留字)。发于肩及者名曰雌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大汗出至足,不害五脏。

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石欲细长疏,或云涂豕六膏,日以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马刀夹缨乃治之。

发于胸者名曰并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十日死。
发于臆者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萎瓜,常寒热,急治之去其寒,十岁(似误)死,死后脓自出。
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疾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陵翘草、陵根各一
升,水六升,煮之竭为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发于股阳明名曰股瓮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发于股阴名曰赤施疽,不急治六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六日死(一方云十六日死)。发于尻名曰兑疽,其状赤坚大急,急治之,不速治三十日死。
发于膝名曰雌疽,其状痈色不寒热而坚,勿破,破之死。须以手缓柔之,乃破。诸疽发于节而相应之者,不可治之也。
发于阳者百日死。
发于阴者四十日死。
发于脑名曰菟啮,其状疾赤至胃,急治之,不治煞人。
发于踝名曰走援,其状痈也,急不变,灸而止其寒热,不死。
发于足上名曰四yin,其状如痈,不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名曰疠疽,其状初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辄益不治,百日死。
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渐去之,治不去,必死矣。
夫痈疽者,初发始微,多不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之,急治不苦速,成病难救,以此致祸能不痛哉!具述所怀,以悟后贤。谨按∶黄父痈疽论所著缓急之处,生死之期,如有别痈之形色、难易之治如左僧纳私撰是用,非是先贤恐后高雅,故记之名字,令惑之耳。
发皮肉,浅肿,高之赤即消,不治亦愈。
发筋肉,深肿,下之坚其色,或青或黄白黑,或复微热而赤,宜急治之。成消中半发附骨者,或未觉肉色,肉色已殃者,痈疽之甚也。
凡发背,外皮薄为痈,皮坚为疽,如此者多现先兆,宜急治之。皮坚甚,大多致祸矣。
夫痈坏后有恶肉当者,以猪蹄汤洗其秽,次敷饮肉膏散恶肉尽,乃敷生肌膏散,乃摩四边令善HT速生,当须绝房室、慎风冷,勿自劳动,须筋脉复常,乃可自劳耳。不尔,新肉易伤则重发,便益溃烂,慎之慎之。

相痈疽知是非可灸法

痈疽之甚,未发之兆,肥渴为始,始发之始,或发日疽KT 似若小,或复大痛,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处,是便隐复。按四边比方得失审定之后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壮,又灸四边一二百炷,小者灸四边,中者灸六处,大者灸八处,壮数处所不患多也。亦应即贴即敷令得所即消,内服补暖汤散,不已,服冷药,外即冷敷。不已,用热贴贴之法,开其口泄热气。

相痈知有脓可破法

痈大坚者未有脓,半坚薄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便可破之。所破之法,应在下逆上破之,令脓得易出,用排针脓深难见,肉浓而生者用火针,若外不别有脓,可当其上数按之,内便隐痛者,殃坚者未有脓也。按更痛于前者,内脓已熟也。脓泄去,热气不尔长速,速即不良。治痈疽肿松脂帖方。

黄柏白芷 白蔹 黄耆 黄芩 防风 芍药白蜡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细辛(二分) 脂(三两) 松脂(二斤)
上十六味切,曝干极燥,微火煎三上下,手不得离,布绵绞去滓贴之。

治痈疽肿松脂帖方

当归 黄耆 黄连 芍药 黄芩 大黄 腊蜜 芎 (各一两) 松脂(一斤半) 陈 脂(各一合半)
上十味细切,合煎,微火三上下,膏成绵绞去滓,向火涂纸上贴之。

治痈疽松脂帖肿方

松脂(一斤) 大黄(三分) 脂(一两) 细辛(半分) 黄芩(一分半) 防风(半分) 白芷 白蔹 芎 当归 芍药 草 黄连 白蜡 黄柏(各一分)
上一十五味细切,曝令极燥,先煎脂蜡下松脂烊尽,内诸药三上下,候色足绞以绵布,水中以新竹片上火炙之,施纸上贴之。此药大秘,实有奇效,不妄传之。

治痈疽,升麻薄极冷方

升麻(一两) 大黄(一两) 白蔹(六分) 黄耆(一两) 黄芩(六分) 白芨(一分,干者) 牡蛎(二分,粉) 龙骨(一两) 甘草(二分,炙) 芎 (一两)
上十味筛,和以猪胆,调涂布敷之痈上,燥易之。

治痈,白蔹薄方

白蔹 大黄 黄芩(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和鸡子白涂布上,敷痈上,一燥辄易之,亦可治。又以三指撮置三升水中,煮三沸,绵注汁拭肿上数十过,以寒水石沫涂肿上,纸覆之,燥复易,一易辄以煮汁拭之,昼夜二十易之。

治痈疽始一二日,痛微,内薄令消,猪胆薄方

黄耆 龙骨 青木香 栀子羊角地黄 升麻 白蔹 大黄 黄柏 黄芩 芎 赤小豆 麻黄(去节) 黄连 犀角(一两)
上十六味各等分捣筛,以猪胆调令如泥,以故布开口如小豆大,以泄热气。

治痈肿热盛,口燥患渴,除热止渴,黄耆汤方

黄耆 栝蒌 干地黄 升麻(各二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栀子(二十枚) 芍药 黄芩(一两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客热郁积在内,或生疖,黄耆汤方

黄耆(二两) 人参(一两) 芎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远志(去心)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生(五两) 麦门冬(去心,五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痈未溃,黄耆汤方

黄耆(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三两) 芍药 半夏 生姜(各八两) 饴(一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饴化分三服。

治痈,内补竹叶黄耆汤方

竹叶(切,一升) 黄耆(四两) 甘草(二两) 芍药(四两) 黄芩(一两) 人参(二两) 桂心(一两,如冷用半两) 大枣(十二枚) 干地黄(二两) 升麻(三两) 茯医学招聘网苓 生姜(各一两)
上十二味以水二斗,煮竹叶澄清,取九升,内诸药,更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补度冷下,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二两) 龙骨(一两,碎) 附子(大者,一枚,炮)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十里进一服。

治取冷过寒,下蚀见出,温中汤

甘草(六分,炙) 干姜(六分) 附子(炮,去皮破,六分) 蜀椒(二百四十粒,去口者出汗)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治断下补骨,附子汤方

附子(二分,炮) 当归 人参 黄连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 桂心 芍药(各二分) 蜀椒(去汗目闭口,半分)
上九味以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合,去滓分温二服。

治痈疮及恶疮,有恶○,猪蹄汤洗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蔹(二两) 白芷(二两) 黄连(一两) 野狼牙(二两) 芍药(二两) 黄芩 独活 大黄(各一两)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猪蹄一斗五升,去蹄内诸药煮,煮五升洗疮,日四次,甚良。

治痈疽肿坏多汁,猪蹄汤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芎 甘草(炙) 大黄 黄芩(各二两)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上七味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蹄取八升,去蹄,内诸药,更煮取三升,去滓及温洗疮上,日三。亦可布内汤中,敷疮肿上,燥复之。

治肘疽方

黄连 皂荚(各等分,炙去皮子)
上二味捣下,和以淳苦酒,调令如泥,涂满肘,以绵浓敷之,日三易,良。

治痈疽最脓,增损散方

黄耆(五分,脓多倍之) 小豆(一分,热口干倍之) 芎 (二分,肉未生倍之) 白蔹(三分,有脓疮不合倍之) 栝蒌(三分,若小便利倍之)
上六味捣筛,令细酒调温服方寸匕,日三。

治痈消脓,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桂心 人参 细辛 败 干姜 浓朴 甘草(炙) 防风 桔梗(以上各一两)
上十味捣筛,酒服方寸匕,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及疽之不能发坏者,可服。疮未坏,去败酱。已发脓,纳入败酱,此药时有化痈疽成水者,方正桂为异,故两存焉(案∶正桂句似误)

治发背及妇人发房并肠痈,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浓朴(炙) 甘草(炙) 细辛 栝蒌 防风 干姜 人参 桔梗 败酱(以上各一两)
上十味捣筛,清酒服方寸匕,日七夜四。以多为善。败酱,草名也。病在上者当吐,在下者当下脓血,此谓肠痈之属也。诸病在里,惟服此药,即觉有力。及痈疽便即腹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疮已溃,便即早愈。凡俗流医不知用此药,发背有不善而渴,便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心,便消散。若虽服坏,终无苦,但昼夜服勿懈也。发此药消散不觉,肿去时即愈。或长服即去败酱,偏治妇人乳肿诸产,疵速愈良。又云惟服有异,始觉背有不善之也。

治诸痈疽已溃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瞿麦散方

瞿麦 白芷 黄耆 当归 细辛 芍药 薏苡仁 芎 赤小豆(末,各一两)
上九www.med126.com/yishi/味先以清酒小豆出于铜器中,熬令干后,渍渍后复熬五过止。然后治末,合捣筛,温酒服方寸匕,昼夜各五。三日后痛痒者,肌肉也。又方∶用苦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疮口未开倍白芷,多脓倍黄耆、薏苡仁、芍药等。

治痈食恶,○散方

芦(一分半) 真珠(一分半) 石硫黄 雌黄 麝香(各三分) 马齿 矾石(熬) 漆头 芦茹(各三分)
上九味筛捣,粉疮上,亦可为膏和敷疮上。

治痈疽食恶,○散方

雄黄(一两) 矾石(一分,熬) 芦茹(一两)
上三味捣筛,稍着之,随用多少,不限一两。

治痈疽,兑膏方

当归 芎 白芷 松脂(各二两) 乌头(一两) 猪脂(二升) 巴豆(十枚,去心皮)
上七味 咀,纳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纳松脂搅合相得,以绵布绞之去滓,以膏着绵絮兑头丈作兑,兑之疮虽深浅,兑之脓就,兑尽即善。肉疮浅者不起,兑着疮中日三,恶肉尽则止。

治食○,青龙膏方

白矾(二两,火炼末之) 熟梅(二升,去核) 盐(三合) 大钱(二十七枚)
上四味于铜器中猛火投之,摩灭成末,乃和猪脂捣一千杵,以涂疮上,甚痛勿怪。此膏食恶○尽 复着,可敷蛇衔膏涂之,令善○复生。

治痈疽金疮,生肉膏方

大黄 芍药 黄耆 独活 白芷 芎 (各一两) 当归(一两) 薤白(二两) 生地黄(三两)
上九味 咀,以盛煎猪膏三升,煎三上下,以绵布绞去滓,用兑摩,多少随意,常用之。

治丹痈疽始发, 热浸yin长成, 汤方

升麻 黄芩(各三两) 黄连 大黄(各二两)当归(一两)甘草(一两,炙) 芎(二两) 芒硝(三两)羚羊角屑(各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绞去滓,铛中纳芒硝,上火搅令成沸,尽滓,稍分适冷热贴帛, 肿上数过,其热随手消散。王练甘林所秘,不传此方。

相关文章
 拒绝奶粉,用豆浆给宝宝喝会怎么样呢?
 瘰门(附汤火 金疮)
 嘴唇容易脱皮
 (血清脂类测定)参考文献
 神仙一块气(《良朋汇集》卷一。)
 橘皮粥(《圣惠》卷九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