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皮外五官与经方:中医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帖:中医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 蒲志孝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个春秋,受我的父亲蒲辅周的影响,对中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目前中医面临的问题使我忧心忡忡,后继乏人乏术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我的家乡梓潼县,号称“中医之乡”,但是在县以下,现在几乎找不到纯操中医业务的了,医生治病多用西药,兼用一点中药,这些人对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都不甚了了。在县级中医院,能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者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开个中药方又另开一个西药方。比如对一个感冒发烧病人,中药方开个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加减之类,另外开个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或注射或输液。为什么这么做?一是对中医学术不自信,运用中医手段治病没有把握,为了保险,二是为了增加收入——中药处方最多不过几十元钱,难以维持生计。
  一位县人民医院院长曾对我说:“我们西医比你们中医强,我们不要什么政策扶持,而你们中医要靠政策来扶持。”的确,中医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中医的关怀,但中医为什么仍每况愈下?这里面有多种因素。
  2000年以来我多次赴京,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青年中医有些接触。这些青年都非常热爱中医事业,但是都感到搞中医前途渺茫,有的打算改行挣了钱,有了经济基础再来学习中医、发展中医。
  近几年,接触北京的青年中医,看到基层的中医状况,感到中医的路越走越窄,中医力量在萎缩,真正技术过硬、能挑重担的中医越来越少。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年来,政府为振兴中医也做了不少工作,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导致中医队伍离心、萎缩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一个简单答案是:搞中医挣不到钱。
  在市场经济社会,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记得2003年健康报曾登过一篇名为《土鸡蛋为何卖不出好价钱?》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广大中医人员的强烈共鸣,抓住了要害。可是,后面就没有下文了。目前的情况是药贵、医贱,西医靠设备、靠新技术和药品的不断更新,虽然医疗收费偏低,但化验费、检查费和西药的价格高,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医则不一样,中医一直定位于简便验廉,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药疗效可靠,配方固定,且价格常年稳定。而一个好中医并不需要很多额外的检查,主要依靠望、闻、问、切来诊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能大量为科室、为医院创造效益,造成中医科室的萎缩。从事传统中医的人员收入远低于同等水平西医,也远低于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开中药处方是既费力又不讨好,于是很多人转头多开些成药和检查以提高收入。
  有些人把中医今天的困难局面归结为中医教育的失败,我个人认为中医教育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根本的原因却不在教育。由于教育是为社会需求服务,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以销定产”,而不是“以产定销”,经济是基础,在现行政策下,中医不能创造很多的经济效益,在这里经济杠杆就起到无形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医院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更多的需求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西医为主,因此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转为以西医为主。对于现代人,中医理论难以理解,学好中医不比学好西医省力,而且学成后难以见到经济效益,造成学习中医的学生转而重视学习西医基础,从而变成一个开中药的西医,造成中医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以致流失。

  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发展中医

  医疗技术卖不上价,医疗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这样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临床中医的积极性,并且危及到中医的生存。在收费中体现临床医生的劳动价值,对中医显得更为重要。以前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草,用得好是宝。”没有了好的中医,再好的中药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发展中药产业而不注重真正的中医的培养,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废医存药,久而久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的经验最后体现就是一张处方,一个医生也许要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真正研究出疗效较好的处方,用于临床可以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可是个人得到的却微乎其微,这极大地挫伤了真正潜心研究中医者的积极性,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大行其道。认定有真才实学的医生,给予相应的社会承认及适当的经济上的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进步,而惟学历论、惟科研论,忽视中医临床能力的评价,只能多出一些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这种导向无疑对中医队伍的损害是巨大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临床医生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把临床医生的点滴经验集中起来,再在有条件的院校加以整理、提高、升华,再用于指导实践,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这些年来,为了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入与产出是不相应的,这与某种程度上违背中医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不同于其他现代科学,很难用发展其他学科的方法来发展中医。有人形容现在用西医的规矩来管理中医,就像让神甫来管和尚一样。中医来源于民间,是个体诊疗,应当在具备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鼓励用纯中医的方法个体开业,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中医。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一切有利于中医保持临床疗效的行为均应得到鼓励,如师徒传承制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医人才,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允许中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制药,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等等。

  如何发展中医理论

  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无数实践证明中医是科学的。然而中医发展却十分缓慢,症结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中医侧重于个人的经验积累,理论比较宏观,学派之间交流不够,是一种小生产的形式。中医发展中应当打破学派间的门户之见,加强交流,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根本又是最直接的认证方法,但是在临床中遇到无证可辨时,适当参考现代医学的检验数据可以帮助认病,提高疗效。如果还是一味强调纯、传统,再在故纸堆里找老祖宗的只言片语,将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不是说不遵经,相反要重视经典。应当以学习经典的原则精神为主,更要与临床实践结合。即一切的理论学习、发展必须以能够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疗效为惟一的目的。
  内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医经典,是因为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从而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从《内经》、《伤寒》到民国,中医的理论都在不断地充实、发展。有些医家如叶天士、吴鞠通不是曾经也被指责背离了《内经》、《伤寒》,而今的结论如何?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医也应当与时俱进,与时代 同步发展。

-------------------
蒲老认识的很深刻!

-------------------
补充一点:没有太多的名医“老爹”所以青年中医都饿死啦。社会的无奈。

-------------------
这是中医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无能

-------------------
自己开业,政府愿意吗
相关文章
 中寒
 有老中医说,月经期间或刚过感冒,应用小柴胡
 复煎散(《杂病治例》。)
 赤小豆汤(《奇正方》。)
 面对核辐射,中医有没有办法?
 固本健脾丸(《活人方》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