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脉法》谓:“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这条经文颇难理解,但“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可知少阴脉以弦浮之脉为调和之象。少阴当沉,而其谓“浮”似乎正与其生理特性相反。但仔细特会“弦而浮”,可知浮为调脉的理由当结合弦去理解。 为何少阴脉以“弦浮”为调脉?历代注家莫衷一是,张隐庵认为是“少阴脉弦而浮,得春生上达之象”,张令韶认为是“阴柔之气上与阳明相合”,颇得弦脉之神髓。结合起来,脾土左旋,肾水柔升而化肝木,故其弦浮是得春生上达之象;肾水上济中土而阳明得润,胃得和降。以一“弦浮”而概出中土之转枢,自是医圣在“行不言之教”了。 而少阴为脉生发之源始,水火相得、中土上济,则脉气始生。如隐庵曾谓:“血脉始于足少阴肾,生于足阳明胃,主于手少阴心”。而少阴又是一身气化之根本和原动力所在。故在少阴脉处点明弦脉主生,在先天之本处点出生机之象,自是大有深意。 然后,我就突然想起“江湖医侠”老师说的“肝主生发之气,“微弦,濡弱而长”是生机之象。为方便辨识“太过”与“不及”的病脉,我将此“弦”作为基础脉,从“弦”的程度不同中辨其常与变”,这自是对“弦主生机”理论的极妙运用了。弦之不及,自是肝生阳之气不足,当从温生厥阴肝藏之法中求之;弦之太过,则郁滞为甚、气机不达,又当疏郁。所以,弦自可作为基础之脉。
-------------------
'' 弦 ''之脈亦是現代文明病 , 易見到的脈象之一 如: 弦數 弦緊 弦濡 弦大者更為多見
-------------------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浮气躁,不培补根元,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弦脉不少,
高血压的人也多,得的人也早,按之却空空,弦空之象如革脉,此是耗散太过,为升发过度而耗竭肾水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