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关于掌握分寸向题----方药中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早年从陈逊斋先生学医时,一次,我的第一个孩子患病,此子平素脾胃很虚弱,经常伤食腹泻。这次又因食凉涝糟后,当天发热,伴腹泻及里急后重,状如痢疾。乃自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并佐人消导之品与之,一剂后,热退,但精神转疲,腹泻如故。以为热退,似属佳兆。因再服一剂。不料小儿服药后精神益疲。后延另一医为之诊治,认为痢疾无疑,以张洁古芍药汤,方中用及槟榔木香之类,药后,非但未减,病情更甚,以致肛门下坠不已。无奈之中,乃请陈老先生为治。陈老看后,认为脾阳衰败,以附子理中汤一剂,肛门下坠好转,精神转佳,腹泻次数亦减。乃再服一剂,但服后出现抽风,另医又以清热熄风法与之,服后未久,病儿死亡。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起初以葛根芩连汤一付热退,但为何腹泻不止呢?嗣后附子理中一剂见效,何故二剂又出现抽风呢?开始心中并不了了,以后读庄在田先生《福幼编》后,心中始觉豁然。《福幼编》指出:小儿脾胃素虚,不可循常法治之,及至形成慢惊风时,必须顾及脾阳,温脾,助胃时,又当虑其稚阴稚阳之体,勿使伤阴,否则,复证多端,其治法系“先用辛热冲开寒痰,再进温补,方为得法”,所用经验方为逐寒荡惊汤及加味理中地黄汤,先服逐寒荡惊汤,服后如症状略见稳定,即停服,另予加味理中地黄汤。庄氏之意在于注意小儿体质易实易虚,故治疗原则为阴阳两补。忽略一方,均可使相对一方受损而病情趋于严重。逐寒荡惊汤即“冲开寒痰”之方,理中地黄才为阴阳并补之剂。根据庄在田先生所论联系前述小儿病情经过,此子素体脾胃虚弱,初起时连用消伐,致脾衰更重,热退而泻痢不止,前此热退属于汤些衰败的表现并非佳兆,以后用附子理中固属对症,但又不注意到中病则止,以致燥热伤阴,土败木贼,虚虚实实,在治疗上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因而致此子病不救。这是就学时的一个很大的教训。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说阴阳两方可随条件变化而转向相反的方面。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尤其易于转化,所以临证用药,绝不能顾此失彼。《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治其王气,是以反也。。。。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也强调在治疗时,使用寒凉或温补之品,必得中病即止,万勿使之太过,过则伤正,可以酿成大错。任何药品,都具有寒热湿凉之不同偏性,即使参芪之辈,其性亦偏。使用稍久,可使其偏性之气渐胜,倘不知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那就容易伤津耗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古人在使用药物时,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等四类。每种药物的使用,均不得过量。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所余注意饮食营养起居,留待正气自然恢复,认为过用反而要损伤正气、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伤寒论》之桂枝汤服法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大承气汤服法谓:“得下余勿服”,均说明前贤在掌握分寸谨防伤正方面的重视。如果临证中对此原则掌握得不好,则可贻误病机。

-------------------
确实是,只顾眼前;我的教训也很多

-------------------
方药中这个案例以前专门贴过。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5011
小儿用伤寒方最怕伤阴。
无论是治咳嗽还是下泄,时时要注意护津液。
特别是用温阳方,一旦出现舌花剥或无苔,就得提高警惕了。

-------------------

-------------------
小孩子稚嫩之体,反应太灵敏,用药稍不注意就容易调过头,楼主的案例太值得记取了!

-------------------
“乃再服一剂,但服后出现抽风”   此时出现抽风该用何方?
相关文章
 脚扭伤,消肿.
 厚朴饮(《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柴胡白虎汤(《幼幼集成》卷二。)
 血箭门主论
 真人养脏汤
 体虚,消瘦,请先生看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