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25岁,体重50kg,Ⅱ°以上烧伤面积40%,其第l个24小时的前8小时内补液量为
A.1000ml
B.l500ml
C.2000m1
D.2500ml
E.3000ml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第1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50×40×1.5=3000
+基础液量2000
————————————————-
=5000(注:这是第1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前8小时先补1/2)
故为2500ml。
相关内容
第一个24小时内 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晶体液:胶体液 中、重度2:1;特重 1:1 ;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 儿童60—80ml/kg 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另加水2000ml。
第2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胶体及电解质均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另加水2000ml。
成人烧伤面积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为便于掌握记忆,全身各部位按上述顺序可编写成一个口诀,即:3(头)、3(面)、3(颈),5(双手)、6(双前臂)、7(双上臂),13(前躯干)、13(后躯干)、1(会阴),5(臀部)、21(双侧大腿)、13(双侧小腿)、7(双足)。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小儿的特点即小儿头大、腿短而制定的。
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6-(12-年龄)(%)
小儿双上肢及躯干体表面积的计算和成人相同。
2.诊断慢性阑尾炎,下列哪一项最重要
A.慢性右下腹隐痛史
B.有过典型的急性发作病史
C.右下腹有轻度压痛
D.X线钡餐检查阑尾未显影
E.排除阑尾以外疾病的可能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X线钡剂灌肠透视脸查,如见阑尾不显影或充盈不全,阑尾腔不规则、有狭窄、72小时后透视复查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充盈的阑尾走行僵硬、位置不易移动,压痛点相当于阑尾部位时,即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相关内容
沿盲肠前面的结肠带向下端追踪可寻到阑尾根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l/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人,由于其传人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与其它急性腹症非常相似,而有些疾病也酷似阑尾炎。但相比之下,症状和体征的进展特征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部,逐步移向脐部,最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其主要特征如下:疼痛一旦移至右下腹,初始腹痛部位(上腹及脐部)的疼痛消失,也就是说腹痛不是扩散而是转移。因此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过程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快则不能少于约2小时,慢则可以1天或更长时间,但如果数分钟腹痛便转移,阑尾炎的可能性不大。腹痛转移,以转移到右下腹最为常见。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也有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腹痛一般呈持续性,病初可能很轻微,容易被病人所忽视。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因阑尾的位置变异较大可以不在右下腹,所以并不是痛最后都要转移到右下腹。如盲肠后位阑尾炎疼痛在侧腰部,盆位阑尾炎腹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引起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下腹痛部阑尾炎呈左下腹痛。
原则上阑尾炎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切除。因早期手术既安全、简单,又可减少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发展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即使非手术治疗可使急性炎症消退,日后约有3/4的病人还会复发。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后,或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尚未确定,以有发病已超过72小时或已形成炎性肿块等手术禁忌证者。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等。应选用抑制厌氧菌及需氧菌的广谱抗生素,临床上以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应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