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成为可能和现实,结核病的防治从医疗水平上来说,已不成为问题,尽管我国对该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投入更大的精力,踏实工作,实现在我国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目标。 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慢阻肺、肺心病的病例迅速增加,各种慢性和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都要求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呼吸衰竭的病理、发病机理、生命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和重点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愈后的目的。
另外,一些原因不明或尚无明确归属的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肉芽肿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即使一些熟悉的常见病如肺部感染、哮喘等,如何合理使用有效的药物,避免并发症及副作用的发生,仍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总之,在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这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领域。
二、学科特点及实习方法
㈠、学科的特点
从生理上来说,呼吸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试验表明,成人平静呼吸仅用肺活量的六分之一,即使一侧肺切除后,病人在安静情况下仍然可保持肺动脉压在正常的范围内,因此,肺赃肺脏的病理改变及其严重程度,往往不能在临床表现上得到如实的反应,甚至被良好的代偿功能所掩盖。由于呼吸器官的良好代偿功能,往往致使病人甚至是临床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病变程度的错误判断,最后导致不可逆的改变而失去或延误治疗机会。如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时发时愈,反复数年甚至是数十年,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发展到肺气肿、呼吸衰竭时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改变。因此,作为呼吸科的医生,不能仅靠病人的感觉或临床症状的轻重来判断病情,应该认识到呼吸系统强大的代偿能力这一特点,对病人作出正确的争端和适宜的治疗。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学呼吸系统疾病时同学们也许会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对于初学呼吸系统疾病的同学来说,往往感到呼吸系统疾病繁多,而不好掌握。这主要是由于同学们没有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总结和归纳,事实上,尽管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同学了解的疾病。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归类,就会发现每一类疾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在把握住这些共同的特点的基础上,然后再学习每一具体的疾病,找出每一疾病的的特殊性,这样不仅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每一具体的疾病,而且能够较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找“共性”,抓“个性”的学习认识疾病的方法,不仅适应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适应于其它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