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微 信 搜 索
临床技能
科目
临床技能 外科技能 中医临床
病例病案 影像与技术 综合信息
辅助检查 护理技能 医学论文
 医学全在线 > 临床技能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正文
针刺对老年痴呆患者AchE的影响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6/9 字体:

 

论文关键词:老年痴呆 针刺疗法 乙酰胆碱脂酶
内容摘要:
Abstract:To  study   the  affection  on AchE activity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acupuncture .We  choose   such   acupoints   as 
         sishengcong(Extra 6),  shenmen(HT7)   and  taixi(KI3)  in 
         clinic .After  one  months  treatment ,  the   result   shows  no   
         remarkerabl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  treatment. 


论文内容:
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即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首先表现早期出现记忆力障碍,以后逐渐各种认知功能受损,晚期则智能严重衰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该病已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目前全世界有1700-2500万AD患者,而据我国1993年流行病调查显示,60岁及其以上人群患病率为0.21%,65岁及其以上为0.35%,且8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AD目前病因未明,治疗上亦缺少疗效理想的药物,因此,深入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是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摆在我国医学界特别是老年医学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对8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初步观察了针刺对乙酰胆碱脂酶活性(AchE)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75.13±
     10.45岁。8例均为符合ICD-10诊断标准之轻、中度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选择
          四神聪 sishengcong(Extra 6), 神门 shenmen(HT7)   and 太溪
       taixi(KI3)  
2.2 穴位定位
     根据国家经穴部颁标准(GB12346-90)进行定位。A. 四神聪:位于头顶部位,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B.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C.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3 针刺手法
四神聪,向百会透刺、平刺0.5寸;神门,直刺0.5寸;太溪,直刺0.8寸。
2.4 补泻手法
均采用捻转补法加小幅度震颤,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2.5 留针及行针
留针30分钟,行针时间为:A. 针全部刺入得气后,即全部行针1次;B. 留针10分钟时;C.留针20分钟时;D.留针至30分钟时,给予行针1次,行针完毕后即出针。共行针4次。
2.6 疗程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均采用自身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对老年痴呆患者血中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为20.645±22.567 U/ml,治疗后为23.356±17.998 U/ml P>0.05,表明其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4.讨论
   已有的神经解剖研究表明,皮层所有区域及杏仁核的胆碱能神经支配来自梅奈特基底核(nucleus  basalis  of  Meynet,nbM)。海马接受来自中隔核(medial  septal nucleus)胆碱能神经支配。皮层胆碱能神经支配构成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和在学习、记忆等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关AD患者的病理资料证实:海马及新皮层胆碱能神经存在神经炎斑(neuritic  plaques),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胆碱能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皮层胆碱能神经轴突严重退化,nbM胆碱能神经细胞退化、死亡,chAT活力及AchE活力降低,Ach合成、释放及突触前N-AChR减少等。基于此,胆碱能补偿策略在众多AD的研究中备受关注。而我们在早期动物模型的研究也证实,针刺能够明显提高胆碱脂酶活性。虽然,在本组临床试验中没有得到统计学差异,但我们认为,也许可以作如下解释:
1. 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理的差异:在我们过去所做的动物模型实验中,针刺确实能够提高AChE活性,但为什么在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理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呢?我们认为,动物模型一般情况下,均不能完全显示该病的所有病理特征,而且在给予损害使模型成功以后,伤害因素即行停止,所造成的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病理损害似和临床上的进行性进展大为不同;而在临床上所面对的病人,不仅病理情况复杂,且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疾病的进行性发展。也许这是影响临床指标改善和动物实验不同步的原因之一。
2. 生化指标与行为学改善在针刺治疗中的不同步性:我们的行为学指标(MMSE评分)显示,针刺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为什么与行为学功能关联很大的AchE活性却无统计学意义呢?一则可能是生化指标的改善1个月的治疗时间是远远不够,要达到改变的程度还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效应积累;二则也许是在针刺改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机制中,AchE活性不一定是主要的因素。
   从上述两点可以得到提示:即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一是要解决治疗时间问题,即应当延长并找到一个理想的治疗时间,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应;二是要进一步探索临床疗效与各种生化指标(包括AchE等)之间的同步性,以明确针刺疗效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在眼科结膜缺损中的
动物清创缝合术
超声在糖尿病致玻璃体积血中的诊断价值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