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硅 肺(silicosis)
硅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小于5μm的硅尘。尤以1~2μm的硅尘微粒引起的病变最为严重。
2、机理:巨噬细胞“自杀”学说;免疫学说
二、基本病变:
(一)硅结节形成:
1、细胞性结节,巨噬结胞局灶性聚积;
2、纤维性结节,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3、玻璃样结节,镜下,典型的硅结节是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结节中央往往可见内膜增厚的血管。
(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胸膜广泛增厚。
三、硅肺的分期和病变特点:
1、Ⅰ期矽肺:硅结节主要局限在淋巴系统。
2、Ⅱ期矽肺:硅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散于全肺,但仍以肺门周围中、下肺叶较密集,总的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
3、Ⅲ期硅肺(重症硅肺):硅结节密集融合成块。新鲜肺标本可竖立不倒,切开有砂粒感。入水下沉。
四、合并症:
1、硅肺结核病:硅肺合并结核病时称为硅肺结核病
2、肺感染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一、肺癌(lung cancer)
(一)发病概况
(二)病因:肺癌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2、大气污染
3、职业因素
4、电离辐射
(三)肺癌的组织发生:
绝大多数肺癌均起源于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源于支气管腺体或肺泡上皮细胞者较少。因而肺癌实为支气管源性癌。
(四)病理变化:
1、肉眼类型:
(1)中央型:癌块位于肺门部,形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肺组织的界限不清,有时比较清晰。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有时癌块内也可见坏死空腔。
(2)周围型:癌发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往往在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内形成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的癌块,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较清晰,而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
(3)弥漫型:此型罕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呈肺炎样外观,或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
2、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小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腺内Kultschitzky细胞,是一种具有异源性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3)腺癌:发生率在肺癌中占第三位。医 学 全 在线 www.med126.com
(4)大细胞癌:主由胞浆丰富的大细胞组成,癌细胞高度异型。此型恶性程度颇高,生长快,容易侵入血管形成广泛转移。
(五)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2、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六)临床病理联系:
1、肺部症状
2、转移症状:胸腔血性积液、上腔综合征、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上肢疼痛及手部肌肉萎缩。
3、神经内分泌症状:类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c syndrome)
二、鼻咽癌:
(一)病因:可能与环境、病毒、遗传等方面因素有关。
(二)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前壁最少见。
2、肉眼:早期为局部粘膜粗糙或稍隆起;后为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溃疡型。
3、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
(三)扩散途径: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三、喉癌(carcinoma of the larynx)
(一)病理变化:分为喉内癌、喉外癌,多发生于声带。组织学类型有:鳞状细胞癌(最多见)、腺癌。
(二)扩散途径:直接蔓延多见、淋巴道转移(较晚)、血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