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8月30日):大便每天仍10余次,但脓血及里急后重再减,汗复止,夜间最高体温39C°,遍身皮肤出现红疹,无明显搔痒,食纳尚可,小便黄,白细胞已渐增至2100/立方毫米,中性56%。诊其脉沉数,舌淡,苔黄腻。病减而疹见者,乃伏热外出之象也,治宜续清湿热。
处方:
茯苓皮2钱,
扁豆衣2钱,茵陈2钱,豆卷3线,
黄芩1钱,杏仁1钱5分,
银花叶2钱,淡
竹叶1钱5分,苡仁4钱,滑石3钱,通草1钱,荷叶2钱。服1剂。
五诊(8月31日):体温已降至36.8~37.lC°,大便次数大为减少,脓血基本消失,无里急后重,精神较佳,遍身微汗续出,全身红疹仍露。诊其脉沉数,舌苔灰腻。此为表里渐和,湿热未尽,宜续清余热,兼调理脾胃。
处方:
原方去竹叶、黄芩,加甘草5分,
麦芽1钱5分。服2剂。
六诊(9月2日):体温已正常,大便日3次,无脓血,黄粘不成形,红疹已消失,腹满亦平,精神转佳,食欲增进。诊其脉和缓,舌淡,惟苔仍秽腻而厚。仍宜调脾胃,通阳利湿为治。
处方:
茵陈1钱5分,藿香梗1钱,扁豆衣2钱,厚朴1钱,广
陈皮1钱,炒麦芽2钱,
薤白1钱,滑石3钱,
神曲1钱5分,通草1钱,荷叶2钱。服2剂。忌食油腻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
药后舌苔退净,诸症消失,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总数8150/立方毫米,中性66%),痊愈出院。
按:本案所患系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而昏迷抽搐,每天10~20多次脓血便,每日上午面发白,肢凉,恶寒、战栗、无汗,午后高热至42~43C°,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未效,并有白细胞减少。此谓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凡痢疾多属里证,治当从里,但每日午前恶寒肢冷,战栗无汗,可见其卫阳闭阻,热不得越;午后高热无汗,呼吸迫促,下利腹满,乃邪陷于里,不能外达,病情至此,殊难措手,幸胃气尚存,津液未竭。急救之法,宜借用桂枝汤和营卫以开闭,加葛根升提阳明以举陷。盖开肌表之闭,即可解里急之危,使内陷之邪,由表而出。又如桂枝汤法以粳米、荷叶为粥,助胃达邪。服后表气略通,得微汗未彻,而寒战消失,肢凉转温,高热稍减,里急略缓,呼吸仍促。再改用治暑湿之品,表里合治,扶正祛邪,药后全身微汗,高热再降,下利渐减,此时内陷营分之伏热又由疹出而消散。后以生津益胃,通阳利湿。邪去正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由此可知中医治疗急性热病,重在先解其表,不使邪气深入和内陷。表里和,营卫通,则邪有外出之路。本案此治痢之常法,乃治变救逆而施,但宗达邪外出之旨,是谓知常达变矣。
2011年度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细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