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授课讲稿:第二十四章 人类疱疹病毒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二十四章  人类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是一类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现已发现11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等动物中。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分为α疱疹病毒、β疱疹病毒、γ疱疹病毒三个亚科。

HHV共同特性:

1.病毒颗粒呈球形,核心由双股线形DNA组成,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粒组成。

2.除EBV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3.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起多种类型的感染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HSV基因组是由两个互相接连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的双股线状DNA组成,可以形成4种异构体。

HSV有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两型病毒的DNA有50%同源性。

HSV对动物的感染范围较广。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豚鼠、小鼠等。由于接种途径不同,感染类型也不一样。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群中HSV感染较为普遍。病人及健康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一)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常引起齿龈口炎,在牙龈、咽颊部黏膜产生成群疱疹,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病灶内含大量病毒。

(二) 潜伏感染和复发  HSV原发感染后,未被清除的少数病毒可长期存留于神经细胞内而不引起临床症状,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刺激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并重新增殖,借助于神经轴突,通过轴索下行到感觉神经末梢支配的上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

(三)先天性感染及新生www.med126.com/Article/儿感染   妊娠期妇女因HSV-1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HS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胎儿畸形、智力低下流产等。孕妇如有生殖道疱疹病损,分娩时可感染婴儿,发生新生儿疱疹。

(四)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HSV-II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有6点证据。

三、实验室检查

(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取水疱液、唾液、角膜试子或刮取物、阴道棉拭子等标本,接种于兔肾、人胚肾等易感细胞,一般培养2~3d后,即可出现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CPE特征,据此可初步判定。然后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或DNA酶切分析法等进行鉴定或分型。

(二)快速诊断  测定特异性抗原和HSV核酸。

四、防治原则

目前没有成功的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孕妇感染可进行剖腹产或新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

在治疗方面,用5-碘脱氧尿嘧啶核苷(疱疹净)、阿糖胞苷(Ara-A)等治疗疱疹性角膜炎有较好疗效。此外,无环鸟苷(acyclovir,ACV)及其衍生物脱氧鸟苷(VACV)有一定效果。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VZV的基本生物学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实验动物及鸡胚对本病毒均不敏感。VZV只在人或猴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地引起局灶性CPE,受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形成多核巨细胞。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VZV的主要靶细胞。该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并可发展为脓疱疹。水痘一般病情较轻,偶有并发病毒性脑炎肺炎。但在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可表现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成人首次感染VZV时,常并发病毒性肺炎,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亦较高。孕妇患水痘的表现亦较严重,并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病后免疫力持久。

三、实验室检查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疱疹基底部取材涂片染色,检查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亦可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查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应用VZV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成人,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痘感染和流行。应用含特异性抗体的人免疫球蛋白预防VZV感染有一定效果。临床使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泛昔洛韦及大剂量干扰素,可限制水痘和带状庖疹的发展和缓解局部症状。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的形态及基因结构,与HSV极为相似,但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和细胞范围均狭窄。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轮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CMV在人群中的感染极为普遍,病毒在唾液腺、乳腺、肾脏、白细胞及其他腺体等部位潜伏,可长期或间歇地从尿、唾液、泪液、乳汁、精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中排出,通过口腔、产道、胎盘、哺乳、输血和器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一)先天性感染  孕妇发生原发性或复发性感染时,CMV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引起子宫内感染。

(二)新生儿感染  指分娩经产道感染或出生后数周由母体的病毒(尿或乳汁中的病毒)或护理人员排出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

(三)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  器官移植、AIDS、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致使体内潜伏的CMV被激活,易发生肺炎、视网膜炎食管炎、结肠炎和脑膜脑炎。

(四)输血感染  输入大量含有CMV的新鲜血液,可发生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肝炎等病症。

(五)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有些实验表明,CMV基因组的DNA片段,在体外可以转化地鼠胚及人胚成纤维细胞。用其接种裸鼠可形成肿瘤。近年在宫颈癌、结肠癌、Kaposi肉瘤及前列腺癌等组织中也检出了CMV的DNA序列。

人感染CMV后,虽能诱导产生特异性IgM、IgG、IgA抗体,但并不能有效地防御CMV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

(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将患者尿、唾液、阴道分泌物、肝活检组织、白细胞等标本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培养4~6周,出现典型CPE时,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巨大细胞及核内典型包涵体。用离心法使病毒吸附于单层细胞,结合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MV的早期抗原,可于培养后第2天得到阳性结果。

(二)核酸杂交和PCR法检测病毒DNA  用标记DNA探针核酸杂交法及CMV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PCR法检测CMV的DNA。该法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三)抗原检测  应用人CMV编码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活检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的人CMV的晚期结构抗原(pp65),用于人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四)血清学诊断  应用ELISA法检测CMV的IgM抗体,可帮助诊断CMV的近期感染。由于IgM不能从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若从新生儿血清中检测出CMV的IgM抗体,表示胎儿在子宫内即有CMV感染。

四、防治原则

若婴儿室发现CMV感染时,患儿应予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孕妇要避免接触CMV感染者。目前已有减毒活疫苗问世。

临床试用碘苷、阿糖腺苷、阿糖胞苷、无环鸟苷以及干扰素等治疗CMV感染,无明显效果。最近应用丙氧鸟苷及膦甲酸治疗免疫抑制病人发生的CMV感染有效,尤其适用于骨髓移植和肾移植病人。

第四节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pstein和Barr于1964年最先用电镜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病毒,并命名为EB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EBV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由于EBV缺乏良好的体外培养系统,故不能用常规方法培养。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从外周血分离的B淋巴细胞培养。EBV基因组可编码多种抗原,包括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EBV抗原和病毒增殖性感染的相关抗原两类。

(一)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EBV抗原

1.EBV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EBNA) 所有EBV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该抗原。EBNA共有6种。

2.潜伏感染膜蛋白(latent membraneprotein,LMP)  是潜伏感染B细胞出现的膜抗原。其中LMP-1具有诱导B细胞转化的作用;LMP-2是细胞氨酸激酶的底物,在潜伏感染和细胞恶变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二)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

1. 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 是病毒增殖早期诱导的非结构蛋白,分为EA/R和EA/D,后者具有EBV特异的DNA多聚酶活性。EA出现是EBV活跃增殖,感染细胞进入溶解性周期的标志。

2. EBV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  是病毒增殖后期合成的结构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VCA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在核膜出芽时获得包膜装配成完整病毒体。

3. EBV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  是EBV的中和抗原,其中糖蛋白gp320/220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EBV的传染源是EBV抗体阳性而仍排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偶见经输血传播。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我国3-5岁儿童的EBVIgG/VCA抗体的阳性率达90%以上,多为隐性感染。病毒原发感染后,感染者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能阻止外源性病毒再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EBV。病毒可以非增殖或底度增殖形式长期潜伏于人体少数B淋巴细胞中,与宿主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在体内的EBV活化,形成再发感染。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3种:

(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急性全身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脾肿大、肝功能紊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一般预后良好。

(二)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又称Burkitt淋巴瘤(BL),发生在非洲中部、新几内亚、南美洲某些热带雨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6岁左右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儿童在Burkitt淋巴瘤发生前,已受到EBV感染,所有BL病儿的血清中EBV抗体均高于正常儿童。

(三)鼻咽癌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淅江和台湾等七省为鼻咽癌高发区,其中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EB V与鼻咽癌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依据是:①从所有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均可检出EBV的DNA和EBNA;②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V相关抗原(EV、VCA、MA、EBNA)的抗体效价高于正常人。

三、实验室检查

一般用血清学方法作辅助诊断,可用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查标本中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中的EBV–DNA,或用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内的EBV核抗原(EBNA)。

四、防治原则

国外研制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的EBV疫苗。对EB病毒没有疗效肯定的药物,一般是对症治疗。

 

第五节其它病毒(略)

 (刘  劼)

 

相关文章
 妇产科学习题集:正常分娩
 外科护理教学方法
 病原生物学教研成果:教学课题基于网络的寄
 护理管理学授课教案:护理法规与医疗纠纷防
 内科学授课教案与课件:血液内科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138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