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蜱螨学 > 正文
医学蜱螨学-授课讲稿:第五章上
来源:皖南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第五章  粉  螨

简介

粉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粉螨亚目(分类地位)。粉螨亚目的螨类为陆栖类群,除少数例外,大多数种类为腐食性的、菌食性的或草食性的,也有若干类群为寄生性的。

第一节  形态特征

粉螨亚目的螨类大小多为120~500μm之间,体壁薄、半透明、光滑,前端背面有一块盾板,无气门及气门沟,通过皮肤进行呼吸,故表皮柔软。体色多样,从乳白色渐深至黄棕色。

    (体躯结构)粉螨体躯以围头沟(cirumcapitular suture)为界分为颚体(gnathosoma)和躯体(idiosoma)二部分。躯体由分颈缝(sejugal furrow)分为足体(podosoma)和末体(opisthosoma)(足后区)。足体又分为前足体(propodosoma)(足Ⅰ, Ⅱ区)和后足体(metapodosoma)(足Ⅲ, Ⅳ区)。有的学者把粉螨体躯分为前半体(proterosoma)和后半体(hysterosoma)。前半体包括颚体和前足体,后半体包括后足体和末体。末体是后足体的后部,以后足缝(postpedal furrow)为界与后足体分开。有的学者把粉螨躯体分颚体、足体(前足体及后足体)和末体;有的只将其分为前体和末体二部分,前体包括颚体和足体。

5-1  体躯区分名称表

口器区

足Ⅰ, Ⅱ区

足Ⅲ, Ⅳ区

足后区

颚体

(gnathosoma)

躯体(idiosoma)

前足体(propodosoma)

后足体(metapodosoma)

末体

(opisthosoma)

足体(podosoma)

前体(prosoma)

前半体(proterosoma)

后半体 (hysterosoma)

(雌雄区别)雄螨有阳茎和肛吸盘,跗节Ⅳ背面有一对跗节吸盘;雌螨有产卵孔,无肛吸盘及跗节吸盘。粉螨口器退化,须肢显著,但很小;螯肢常为具齿的钳状;足基节同腹面愈合,基节区域的位置常被亚表皮内突(subintegumental apodeme)所分隔。转节Ⅰ背面有基节上腺(supercoxal gland),其分泌液流入头足沟(podocephalic canal)。膝节、胫节及跗节Ⅰ上有杆状感觉毛或称感棒。足间无真爪,爪间突爪状或吸盘状。

粉螨各期形态中,第三若螨在原则上除生殖器尚未完全发育外,其余结构均与成螨一样。

一、成  螨

(一)颚体

粉螨的颚体位于躯体前端,由一对螯肢、一对须肢及其下方的口下板组成。颚体背面为螯肢,两侧为须肢,下面为口下板。颚体由关节膜与躯体相连,故活动自如,并可部分缩进到躯体里。为便于取食,活螨的颚体和躯体常保持一定的角度,这样螯肢的顶端容易接触到食物。粉螨的颚体背面多已退化,似一小叶片位于螯肢基部之间,故可从背面看到螯肢。有的颚体可被前足体背面的喙状延长物所覆盖,如脊足螨属;而速生薄口螨的颚体则较小,每一螯肢由长且有锯齿的活动叶组成。

1.螯肢  位于颚体背面,由三节基节和二部分端节构成,与须肢同为取食器官。每一螯肢两侧扁平,后面的部分较大,构成一个大的基区,基区向前延伸的部分为定趾(fixed digit),与其关联的是动趾(movable digit),两者构成剪刀状结构,其内缘常具有刺或锯齿。在定趾的内面为一锥形距(conical spur),上面为上颚刺(mandibular spine)。螯肢的下方为上唇,为一中空结构,形成口器的盖。上唇向后延伸到体躯中,成为一块板,其侧壁与颚体腹面部分一起延长,开咽肌由此发源。

2.须肢及口下板  须肢为一扁平结构,很小。颚体的腹面部分主要由须肢的愈合基节组成,向前形成一对内叶(磨叶),外面有一对由2节组成的须肢。其基部有1对刚毛,端节有一条刚毛和一个偏心的圆柱体状结构,此可能是第3节的痕迹或是一个感觉器官。然而有些螨类,口器可由于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而有些变异。如薄口螨科的口器适于从液体食物中聚集食物的小颗粒。

(二)躯体

大多数粉螨的躯体为卵圆形,有些躯体后缘呈叶状,如狭螨属和尾囊螨属。躯体往往由一条背沟将螨体区分为前足体和后半体,如粉螨科和麦食螨科的螨类;也可有不明显的分节或无分节的痕迹,如食甜螨科和果螨科的的螨类。躯体背腹面都着生各种刚毛,毛的形状和排列因种属而不同,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1. 背毛  粉螨背毛长短及形状多样,但在同一类群中,其背毛排列的位置和形状是固定的,背毛的观察在粉螨分类鉴定方面有重要意义

前足体有4对刚毛,即顶内毛(vi)、顶外毛(ve)、胛内毛(sci)和胛外毛(sce)。顶内毛(vi)位于前足体的前背面中央,并在颚体上方向前延伸;顶外毛(ve)位于螯肢两侧或稍后的位置;胛内毛(sci)和胛外毛(sce)排成横列位于前足体背面后缘。这些刚毛的位置、形状、长短及是否缺如等,是粉螨亚目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如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雌雄体均无顶毛;食甜螨属的前足体背面中线前端,有一狭长的头脊,顶内毛(vi)在头脊上着生的位置是该属分种的依据。

后足体和末体构成后半体。在后半体前侧缘的足Ⅱ、Ⅲ间,有1~3对肩毛,依位置分肩内毛(hi)、肩外毛(he)和肩腹毛(hv)。中线两侧有4对背毛,排列成2纵列,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背毛(d1)、第二背毛(d2)、第三背毛(d3)、第四背毛(d4)。躯体两侧有2对侧毛,依位置分为前侧毛(la)、后侧毛(lp),前侧毛位于侧腹腺开口之前。在后背缘,生有1或2对骶毛,即骶内毛(sai)和骶外毛(sae)。椭圆食粉螨躯体背面刚毛及所在位置较为典型。后半体背毛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也是粉螨类别鉴定的重要依据。粉螨科螨类的背毛多为刚毛状;食粪螨属螨类的背毛为棍棒状,并有很多小刺;果螨科螨类背毛多为短杆状;食甜螨科螨类背毛有刚毛状、栉齿状和羽毛状等。

表5-2  椭圆食粉螨躯体背面刚毛

刚毛名称

英名缩写符号

着生位置

顶  内   毛

vi

前足体前缘中央

顶  外   毛

ve

vi后方侧缘

胛  外   毛

sce

前足体后缘

胛  内   毛

sci

在sce的内侧

肩  外   毛

he

在背沟之后,后半体两侧

肩  内   毛

hi

在he的内侧

第一、二、三、四对背毛

d1~d4

后半体背面,几成二纵行排列

前  侧   毛

la

后半体侧缘中间

后  侧   毛

lp

在la之后

骶  内   毛

sai

后半体背面后缘,近中央线处

骶  外   毛

sae

在sai的外侧

2. 腹面结构  粉螨躯体腹面的刚毛相对较少,构造也较简单。在基节Ⅰ、Ⅲ上各有1对基节毛(cx)。生殖孔周围的3对生殖毛(g),根据位置前后分别称为前、中、后生殖毛(f,h,i)。肛门周围也有两群刚毛,即肛前毛(pra)和肛后毛(pa1~pa3),有时这两群肛毛可连在一起称为肛毛。同种粉螨的基节毛和生殖毛数目和位置是固定的,异种或异性间肛毛的数目和位置变异很大。

举例说明:椭圆食粉螨躯体腹面刚毛及其位置见表5-3。雄螨生殖孔外表有1对生殖瓣及2对生殖盘,中央有阳茎;雌螨相应处是一产卵孔,中央纵裂,两侧具2对生殖盘,外覆生殖瓣,生殖孔两侧有3对生殖毛(f,h,i)。生殖毛与雄螨相同,但在近躯体后缘有一小的隔腔,即交合囊(bursa copulatrix)。

5-3  椭圆食粉螨躯体腹面刚毛

刚毛名称

英名缩写符号

着生位置

基  节  毛

cx

足Ⅰ,Ⅱ的基节上

肩  腹  毛

hv

后半体侧面,在足Ⅰ,Ⅱ之间

前、中、后生殖毛

f,h,i

生殖孔周围

肛  前  毛

pra

肛门前

第一、二、三对肛后毛

pa1,pa2,pa3

肛门后

有些粉螨前足体的前侧缘(足Ⅰ基节前方,颈区,紧贴体侧)可向前形成一个薄膜状呈角状突起的骨质板——格氏器(Grandjean’s organ),环绕在颚体基部。格氏器可很小,如耳螨(Otodectes);也可膨大呈火焰状,如薄粉螨(Acarus gracilis)。格氏器基部有一侧骨片,向前伸展,弯曲地围绕在足Ⅰ基部。侧骨片的后缘为基节上凹陷(或假气门),凹陷上着生有基节上毛(ps),又称为伪气门刚毛。基节上毛可以是简单的杆状,如伯氏嗜木螨;也可有分枝,如食甜螨。许多螨类在侧骨片后端和邻近基节上毛(ps)处有一裂缝或细孔,可能是表皮下方腺体的开口。在前侧毛(la)和后侧毛(lp)之间的躯体边缘有侧腹腺,其在各发育阶段都有,侧腹腺中含有折射率高的无色液体,也可为黄色或棕色,而在膝澳食甜螨则为红色。

3. 足和毛序  粉螨成螨有足4对,前2对向前,后2对向后,幼螨有足3对。所有的足均用于爬行,第一对足也可用以取食。每足由基节(coxa)、转节(trochanter)、腿(股)节(femur)、膝节(genu)、胫节(tibia)和跗节(tasus)组成,其中基节已与体躯腹面愈合而不能活动,其余5节均可活动。基节的前缘变硬并向内部突出而形成表皮内突(apodeme),足和颚体的肌肉附着在表皮内突上。足Ⅰ表皮内突在中线处愈合成胸板(sterum),而足Ⅱ~Ⅳ的表皮内突则常是分开的。每一基节的后缘也可骨化而形成基节内突(epimere),可与相邻的表皮内突相愈合。跗节末端为爪,可在二块骨片间转动,基部被柔软的端跗节(pretasus)包围,如根螨属。在脂螨科脂螨属,雌螨的爪分叉,异型雄螨第3对足的末端有2个大刺;在食甜螨科,爪常附着在柔软的前跗节的顶端,由2个细“腱”连接在跗节末端;根螨属的爪可以在2块骨片中间转动,基部被柔软的前跗节包围。

足上着生许多刚毛状突起,在跗节上的数目最多,并从足Ⅰ~Ⅳ逐渐减少。这些刚毛状突起可分为三种:真刚毛(true setae)、感棒(solenidia)、芥毛(famulus)。真刚毛与躯体上所着生的其它刚毛一样,由辐几丁质组成芯,外面包有附加层,附加层上有梳状物;刚毛的基部膨大,多是封闭的,整个结构着生在表皮的小孔中。感棒(ω)是一薄的几丁质管,基部不膨大,末端有开口;感棒不会有栉齿,但由于有裂缝状的凹陷,故可有条纹。芥毛(ε)一般很微小,仅在第1对足的跗节上有,常为圆锥形,着生在一个凹陷上;芥毛芯子中空,含有原生质,总与第一感棒(ω1)接近。

在粉螨亚目中,足上刚毛和感棒的排列及数目基本相同。某些刚毛或感棒可以缺如或移位,此可作为分类鉴别的重要依据。如拱殖嗜渣螨,跗节Ⅰ上缺少ε;在无爪螨属中,膝节Ⅰ上仅有一条管毛;在麦食螨科中,跗节Ⅰ上的ω1从跗节基部的正常位置移位到前跗节的基部等。在同一种类的两性间也有差异,雄性隆头食甜螨的胫节Ⅰ、Ⅱ上有1条梳状物(hT),雌螨胫节Ⅰ、Ⅱ上的hT为正常刚毛。

粉螨科螨类足的刚毛变异不大,但在食甜螨科螨类足的刚毛变异很大。如嗜鳞螨属,足的每一跗节均被有毛的亚跗鳞片(wa)所包围;米氏嗜鳞螨的膝节Ⅲ上的腹面刚毛(nG)膨大成栉状鳞片。棕脊足螨的膝节和胫节上有明显的脊条。在同一类群中,足的刚毛、感棒的数目及排列非常固定,因此,足的毛序是粉螨亚目螨种鉴别的重要根据。

粉螨足上的刚毛和感棒很多,从足Ⅰ~足Ⅳ逐渐减少,即足Ⅰ跗节上的刚毛和感棒最为复杂,但其着生位置和排列程序是有规则的。椭圆食粉螨在我国孳生范围广,且足上刚毛和感棒齐全,故以其为例,详细阐述。椭圆食粉螨右足Ⅰ上的刚毛见表5-4;该螨跗节Ⅰ上的刚毛分为三群:基部群、中部群和端部群(表5-5)。

举例说明:椭圆食粉螨足Ⅰ的端跗节基部有呈圆周形排列的8条刚毛,以右足为例:第一背端毛(d)位于中间,左、右两侧分别为正中端毛(f)和第二背端毛(e);p、q、u、v和s着生在腹面,为短刺状,腹端刺(s)位于中间,内腹端刺(q, v)位于左面,外腹端刺(p, u)位于右面。椭圆食粉螨所有足的端跗节均有以上这些刚毛和刺,但圆柱状感棒(ω3)仅存在于跗节Ⅰ上,位于该节背面端部,并在最后一个若螨期才开始出现。

足Ⅰ跗节的4条中部群刚毛呈轮状排列,背中毛(ba)位于背面,腹中毛(wa)位于腹面,正中毛(la)和侧中毛(ra)分别位于左面和右面。跗节Ⅱ同样有这些刚毛,但在跗节Ⅲ和Ⅳ仅有2条刚毛,即ra和wa。跗节基部群有刚毛和感棒4条,第一感棒(ω1)着生在背面,为棒状感觉毛,在各发育期的跗节Ⅰ、Ⅱ上均有,跗节Ⅱ的ω1比跗节Ⅰ的第一跗节感棒ω1长;在幼螨期,ω1尤显长。在跗节Ⅰ上,芥毛(ε)为小刺状,常紧靠感棒ω1。第二跗节感棒(ω2)较小,位于较后的位置,在第一若螨期开始出现,其与亚基侧毛(aa)仅在跗节Ⅰ上才有。

鞭状感棒(φ)也叫背胫刺,或胫节感棒,着生在除胫节Ⅳ以外所有的胫节背面,在生活史各发育阶段都有。胫节Ⅰ、Ⅱ腹面有2条胫节毛,gT位于侧面,hT位于腹面,在胫节Ⅲ、Ⅳ上只有1条胫节毛(kT)。膝节Ⅰ背面有2条感棒,即σ1、σ2,着生在同一个凹陷上,而膝节Ⅱ、Ⅲ上仅有1条感棒。在膝节Ⅰ、Ⅱ上有2条膝节毛,即cG和mG,而膝节Ⅲ上仅有1条刚毛nG。在膝节Ⅳ上,刚毛和感棒都缺如。腿节Ⅰ、Ⅱ和Ⅲ的腹面均有1条腿节毛(vF)。转节Ⅰ、Ⅱ和Ⅳ的腹面均有1条转节毛(sR)。

5-4  椭圆食粉螨右足Ⅰ上的刚毛

刚  毛  名  称

英名缩写符号

着  生  位  置

转节毛

sR

转节腹面前方

腿节毛

vF

腿节腹面中间上方

膝节毛2条

mG,cG

mG在背面,cG在腹面

膝外毛和膝内毛

(膝节感棒)

σ1,σ2

位于膝节背面前端的骨片上:长的为σ1,短的为σ2

胫节毛2条

gT,hT

侧面为gT,腹面为hT

背胫刺(胫节感棒、鞭状感棒)

φ

胫节末端背面

 

5-5  椭圆食粉螨跗节Ⅰ上的刚毛

刚 毛 名 称

英名缩写符号

着生位置及形状

基  部  群

第 一 感 棒

ω1

跗节背面近基部,长杆状

芥 毛

ε

靠近ω1,小刺状

亚 基 侧 毛

aa

ω1右侧,刚毛状

第 二 感 棒

ω2

aa下方,短钉状

中  部  群

背  中  毛

ba

背面

腹  中  毛

wa

腹面

正  中  毛

la

ba上方

侧  中  毛

ra

ba右侧

端  部  群

第一背端毛

d

端部背面,长发状

第二背端毛

e

d的右侧

正 中 端 毛

f

d的左侧

第 三 感 棒

ω3

跗节背面端部,管状

腹   端  刺

s

刺状,位于跗节腹面端部,中间

外 腹 端 刺

p,u

刺状,位于s的左侧

内 腹 端 刺

q,v

刺状,位于s的右侧

4. 生殖孔  雌雄两性的生殖孔位于体躯腹面,在足的基节之间。生殖孔被1对分叉的生殖褶遮盖,其内侧是1对粗直管状结构的生殖“吸盘”(GS )或生殖感觉器。无爪螨属有一个附加的不成对的生殖褶,从后面覆盖生殖孔。雌螨的生殖孔是条纵向的裂缝(多数自营生活的螨类)或是横向的(多数寄生螨类),较大,能使多卵黄的卵排出。麦食螨科螨类雌性的生殖孔为内翻的U形,有一块骨化了的生殖板;食甜螨属雌螨的生殖孔的前缘有一块新月状的细小的前骨片;雌性生殖孔的前缘也可与胸板相愈合,如甜果螨属;也可与围绕在输卵管孔周围的围生殖环相愈合,如脊足螨属。雌螨体躯末端有交配囊,通常为一个圆形的孔,交配囊在螨体内通到受精囊(receptaculua seminis),受精囊与卵巢相连。

雄螨输精管的末端为阳茎(penis),为一几丁质管状结构,其着生在结构复杂的支架上,支架上附有使阳茎活动的肌肉。生殖孔的前端有一块上孔板支持。雄螨有特殊的交配器,可以是位于肛门两侧的1对交尾吸盘或肛门吸盘(AS);或位于跗节Ⅳ的1对小吸盘;或仅在跗节Ⅰ和Ⅱ上有1个吸盘。食甜螨科的雄螨常缺少肛门吸盘和跗节吸盘,但隆头食甜螨足Ⅰ、Ⅱ的形状变异,有辅助交配作用。许多寄生性螨类足Ⅲ、Ⅳ的变异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二、卵

大多为椭圆形,其体积占成螨体躯比例较大。如脂螨卵约100μm×150μm(雌成螨体长约550~600μm),伯氏嗜木螨(Caloglyphus Berlese)的卵大小约为110μm×200μm(雌成螨体大小约400 ~600μm×700 ~1200μm)。多数粉螨的卵壳光滑,少数卵的表面具有特有的花纹,是否具有种类鉴定意义,目前尚未深入研究。如长食螨的卵壳上有刻点。粉螨一般为卵生,卵细胞在雌成螨体内已开始分裂,经常可观察到其4、8、16个细胞的时期。

三、幼螨

幼螨体较小。足3对,由5节构成,其节数已与若螨、成螨相同,跗节上刚毛的排列、爪垫及爪的外形等均已具备种类鉴别意义。因幼螨后半体发育不完全,使躯体上的某些刚毛(d4,lp,生殖毛和肛毛)及足上的某些刚毛和感棒(转节Ⅰ~Ⅲ的转节毛,跗节Ⅰ的第二感棒ω2和第三感棒ω3)缺如,其中足Ⅰ、Ⅱ、Ⅲ转节上无刚毛是与后若螨、成螨有鉴别意义的不同之处,后若螨、成螨Ⅰ、Ⅱ、Ⅲ转节上有1根刚毛。但其骶毛sa特别长,第一感棒ω1与幼螨跗节相比也较大。幼螨有时在基节1区有基节杆(CR),基节杆和感棒基本类似,为较长的中空的管子,其作用不明了。幼螨完全没有相当于生殖器的构造,也无生殖吸盘和生殖刚毛。但粉螨科幼螨腹面Ⅱ基节前方有1对称为胸柄的茎状突出物,为幼螨期所特有。

四、第一若螨

第一若螨又称前若螨,其体较幼螨稍大,而稍小于第三若螨。粉螨自该www.med126.com期起,有足4对,其幼螨的基节杆已经消失。第一若螨的特征是生殖孔不发达,有生殖盘1对和1对生殖感觉器,有生殖毛和侧肛毛各1对;后半体已有d4和1p。除转节Ⅰ~Ⅲ缺转节毛和足Ⅳ有简单的刚毛外,足Ⅰ~Ⅳ的毛序和成螨相同。第一若螨与第三若螨最易区分的特征也是足Ⅰ、Ⅱ、Ⅲ转节上无刚毛,而后若螨则分别有1根。此外,第一若螨的重要特征是腹面中央已有生殖器的原基,1对生殖吸盘为椭圆形,2个生殖吸盘正中有1条单纯的纵沟。有生殖刚毛1对。此外,体躯后缘刚毛及肛门刚毛的数目也常较第三若螨或成螨少。

五、第二若螨

第二若螨又称休眠体或移动若螨,是因外界环境恶劣由第一若螨产生的。休眠体分为2种,一是活动休眠体(active hypopus),适于抱握其它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如脂螨属休眠体的腹面后端有吸盘,有利于其附着于其它昆虫体毛上;二是不活动休眠体(inert hypopus),它们常在第一若螨的皮壳中,消极地等待较好条件的到来,其形状往往易被风吹走。这二种休眠体结构上可以互相转化。

活动休眠体为黄色或棕褐色,并有很硬的表皮,躯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背腹扁平,腹面凹而背面凸,这种形态能使休眠体紧紧地贴附于其它节肢动物身上。躯体背面完全被前足体和后半体背板所蔽盖。口器已退化,颚体则退化成一个不成对的板状物,其前缘呈双叶状,每叶都有1条鞭状毛。躯体腹面的基节板比较明显,其前缘和后缘分别与表皮内突和基节内突相连。后足体有一块明显的吸盘板,为吸附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休眠体的吸盘板多孔,吸盘位置向前突出。吸盘板中央有2个吸盘最明显,称中央吸盘,在休眠体吸附寄主体时,它们起主要作用。在中央吸盘之间有肛门孔。中央吸盘前方有2个小的吸盘(I,K),常有辐射状的条纹;中央吸盘之后,有4个比较小的吸盘(A, B, C, D),这4个吸盘的旁边,各有一个透明区(E, F, G, H),可能为退化的吸盘,称为辅助吸盘。吸盘板的前方,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生殖孔,其两侧有1对吸盘和1对生殖毛。活动休眠体的前2对足比后2对足发达,后2对足几乎完全隐蔽于躯体的下方,有的则可弯向颚体(薄口螨)。某些种类的足Ⅰ、Ⅱ可以在空中作一些搜寻的动作。躯体是由后2对足和吸盘板支撑,足上的毛序,刚毛形状的变化以及某些刚毛和感棒的膨大和萎缩与其它发育阶段不同。

只有少数螨种形成不活动休眠体。如,家食甜螨的休眠体是一个卵圆形的囊状物所构成的,其包裹在第一若螨的干燥皮壳中(图5-25),在其内部,仅有神经系统维持原状,而肌肉和消化系统则退化为无结构的团块。小粗脚粉螨的活动休眠体有肌肉系统控制吸盘和足,但其内部结构与家食甜螨的休眠体却十分相似。

不论属于哪种类型,其颚体都完全退化,不能取食,体形扁平,外被厚的外壳,对干燥、低温及药剂等有强大的抵抗力,同时其背面一般都有奇特的花纹。休眠体只在一些很细小的地方与成螨相似,但是亲缘关系比较近的螨类,常常可有相同类型的休眠体。

六、第三若螨

第三若螨又称后若螨,由第二若螨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发育而成的。体长较成螨稍小。第三若螨除生殖器尚未完全发育外,其它结构均与成螨相似。第三若螨生殖器的构造与第一若螨相似,仍然比较简单,它只有痕迹状的生殖孔,但已有生殖盘2对,生殖刚毛3对,此与成螨相似。第三若螨足上毛序也与成螨相同,Ⅰ、Ⅱ、Ⅲ转节上有刚毛1根,Ⅳ转节上无刚毛,Ⅰ、Ⅱ、Ⅳ股节上有刚毛1根,Ⅲ股节上无刚毛。此外,第三若螨肛毛及后缘刚毛长度比例可能与成螨不同。

第二节    

   本书采用沈兆鹏(1995)、李朝品(1996)的分类意见,即把Hughes的无气门目和Krantz的粉螨亚目统一起来。在粉螨亚目下设7个科:粉螨科(Acaridae)、脂螨科(Lardoglyph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果螨科(Carpoglyphidae)、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和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

   粉螨亚目分科检索表、粉螨科成螨分属检索表描述如下:

一、粉螨亚目分科检索表

1. 须肢有一扁平端节。螯肢的一叶常有锯齿状的边。躯体腹面有4个明显的几

  丁质环…………………………… 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 Scheucher,1957)

  须肢无明显的扁平端节,螯肢钳状,躯体腹面无明显的几丁质环…………2

2. 足Ⅲ跗节具爪且分叉或足Ⅲ跗节末端有2个突起。…………………………

  ………………………………………………………脂螨科(Lardoglyphidae)

  足Ⅲ跗节单爪或缺如。…………………………………………………………3

3. 雌、雄均无顶毛。在跗节Ⅰ,第一感棒(ω1)移位到该节的顶端…………

  ……………………………………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 Cunliffe,1958)

  雌、雄至少有1对顶毛。在跗节Ⅰ,ω1位于该节的基部……………………4

4. 有1条背沟把前足体和后半体分开。由1对短而呈垫状的、被前跗节包围的

  骨片把爪连在跗节末端。若前跗节延长的话,则雌螨的爪为二叉型…………

  ………………………………………粉螨科(Acaridae Ewing & Nesbitt,1942)

  没有背沟把前足体和后半体分开。爪连在跗节的末端,有时有2条细小的腱把爪连在跗节的末端…………………………………………………………………5

5. 足Ⅰ和足Ⅱ的表皮内突,愈合成X形的胸板……………………………………

   ………………………………………果螨科(Carpoglyphidae Oudemans, 1923)

   足Ⅱ的表皮内突分离……………………………………………………………6

6. 雌螨的生殖孔大,并为2块骨化的板所蔽盖,位于基节Ⅱ、Ⅲ之间。雄螨有

   明显的肛门吸盘……………………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 Berlese,1897)

   雌螨生殖孔有1块不明显的生殖板,若明显的话,则生殖孔位于基节Ⅰ~Ⅱ之

   间。雄螨无肛门吸盘…………………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 Berlese,1887)

二、粉螨科成螨分属检索表

1. 躯体背面刚毛光滑,有时略有栉齿,足Ⅰ、Ⅱ背面无褶皱…………………2

   全部背刚毛棍棒状,带有很多小刺,足Ⅰ、Ⅱ背面有褶皱…………………

   ………………………………………………………食粪螨属(Scatoglyphus)

2. 在Ⅰ膝节,σ1比σ2长3倍以上,雄螨的Ⅰ股节膨大,并在Ⅰ股节腹面有锥

   状突起………………………………………………………粉螨属Acarus)

   在Ⅰ膝节,σ1不及σ2 3倍长,雄螨的Ⅰ股节不膨大,Ⅰ股节腹面无锥状突

   起…………………………………………………………………………………3

3. 胛内毛sci与胛外毛sce等长,或长于sce,……………………………………4

   sci缺如,或远短于sce,………………………………………………………7

4. ve比足膝节短,位于vi连线后方………………嗜菌螨属Mycetoglyphus)

   ve与膝节等长,或比膝节长,几位于vi的同一水平上 ……………………5

5. d1毛短,l2毛为d1的2倍以上,约等于l1 ……………向酪螨属Tyrolichus)

   d1和l2短,约等长,远短于l3、d3和d4 …………………………………… 6

6. Ⅰ、Ⅱ跗节背面端部的e毛跗节毛短,针状,跗节末端有5个腹端刺,……

   ………………………………………………………  食酪螨属Tyrophagus)

   Ⅰ、Ⅱ跗节背面端部e毛为粗刺状,跗节末端有3个腹端刺 ………………

   ………………………………………………………… 嗜酪螨属Tyroborus)

7. ve和vi在同一水平线上 ……………………………………………………… 8

   ve和vi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ve缺如 …………………………………… 9

8. 体表有皱纹或鳞片状花纹 ………………………华皱皮螨属(Sinosuidasia)

   体表无皱纹或鳞片状花纹 ………………………食粉螨属(Aleuroglyphus)

9. 有sci毛,有d1、d2、l1、l2毛 ………………………………………………10

   无sci毛,无d1、d2、l2毛 ………………………………………………… 12

10. sci微小,表皮有皱纹 …………………………………皱皮螨属(Suidasia)

   sci微小或长,表皮光滑,无皱纹 ………………………………………… 11

11. 在Ⅰ、Ⅱ跗节,ba膨大形成粗壮的锥状刺,并与ω1接近 ………………

   ……………………………………………………… 根螨属(Rhizoglyphus)

   在Ⅰ、Ⅱ跗节,ba为简单的细长刚毛 …………嗜木螨属(Caloglyphus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12. 在Ⅰ跗节ω1和ω2无刺状毛 …………………… 狭螨属(Thyreophagus)

    在Ⅰ跗节ω1和ω2有刺状毛 ………………………………………………13

13. 跗节Ⅰ长为宽的2倍以上…………………………尾囊螨属(Histiogaster)

跗节Ⅰ粗短,长约等于宽……………………………士维螨属(Schwiebia)

第二次课

第三节   生物学

粉螨分布广泛,怕光、畏热,喜欢栖息于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不引人注目。但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粉螨可大量孳生,曾在1kg饲料中发现各种粉螨几万只、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

一、生活史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的粉螨是卵生的,其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即卵、幼虫、第一若螨(前若螨)、第三若螨(后若螨)、成螨;但在第一若螨和第三若螨之间可以有一个第二若螨(deutonymph)(移动若螨),它在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休眠体(hypopus),有时可完全消失。

由于粉螨卵有卵黄,故卵比较大,产下的卵都是聚集成堆,偶有孤立的小堆。亦有少数种卵在雌螨内可延迟至幼螨和第一若螨后产出。卵产出后,因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其卵发育期所需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25℃、相对湿度80%左右时,对粉螨卵孵化出幼虫比较适宜。

粉螨幼螨经过一段活动时期后开始静息, 此期为一完全不活动时期,其静息期约为24h。静息期的幼螨躯体膨大呈囊状、半透明、晶亮而有珍珠样的光泽,3对足向躯体紧缩,易与幼螨相区别。幼螨经过静息期后蜕化而成第一若螨(Protonymph)。第一若螨发育一段时间后进入第一若螨静息期,第一若螨静息期时间很短暂,约24h。第一若螨经过静息期蜕皮后即变为第三若螨。第三若螨经一段时间的活动期,也会经过约24h的静息时期(第三若螨静息期),蜕皮后发育为成螨。成螨有雌螨和雄螨两性。雄螨又可分为常型雄螨和异型雄螨二型。与卵发育期一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粉螨各期发育时间不同,腐食酪螨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见表5-6。

休眠体期是粉螨的生活史中一个很特殊的发育阶段,介于第一若螨和第三若螨之间。粉螨在休眠体期不进食,其腹面末端有吸盘(sucker, clasper),可以此附着昆虫、其他动物体、食品、工具等得以传播,甚至附着于尘土中借助气流来传播,休眠体不仅有利于传播,还可以使其在不良环境下生存,所以一般认为休眠体是一种适于传播及抵抗不良环境的原始形式。一旦遇到适宜环境时,即能蜕去硬皮恢复活动。大多数粉螨形成活动休眠体,只有少数一些粉螨形成不活动休眠体,如粉螨属、食甜螨属等。

产生休眠体的原因十分的复杂;有些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而这种遗传功能很可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这些环境的条件可以包括食物的性质、温度、相对湿度、食物的pH值、拥挤度、废物的积聚以及食物的质量等等,上述各因素均是诱导粉螨形成休眠体的重要因素,但是其中食物的性质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如粗脚粉螨遇到低湿空气和含水量低的食料时,为适应不良环境,其前若螨脱皮,变成休眠体。粉螨的休眠体在动物界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对粉螨的发育和繁殖起到促进作用。

二、繁殖

卵生(大多数)

n产后代方式

卵胎生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雌螨多于交配后1~3d开始产卵,且喜将卵产于离食物近、湿度较大的地方。产卵量及产卵期持续时间随螨种不同有所差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食料种类等均对粉螨产卵能力有较大影响。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的粉螨是卵生的,有些种类还可行卵胎生,即雌螨直接产出幼螨,有时也可产出若螨。粉螨雌雄异体,主要为两性生殖,粉螨科有些种类有两种类型的雄螨,任何一种类型的雄螨都能与雌螨交配。此外,也有少数螨种可行孤雌生殖。如粗脚粉螨的繁殖方式即可为两性生殖,也能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后代为雄性。

两性生殖

n繁殖方式

孤雌生殖(后代为雄性)

粉螨亚目多数螨种是以直接方式进行交配,雄螨阳茎直接将精子导入雌螨受精囊内。在同一世代中,往往雄螨比雌螨提前成熟,当雌螨发育成熟后,雄螨即开始追逐雌螨,一旦追到后,即行交配。雄螨多用足先接触雌螨末端,然后爬上雌螨体背,再缓慢地倒转体躯与雌螨成相反方向,再用吸盘或足紧紧地吸附或抱住雌螨体躯末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中,螨体可以活动、取食,但以雌螨活动为主,一旦遇惊扰或有外物阻拦,多立即停止交配。多数雌雄粉螨可多次交配,交配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0~60min。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雌螨多于交配后1~3d开始产卵,且喜将卵产于离食物近、湿度较大的地方。产卵量及产卵期持续时间随螨种不同有所差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食料种类等均对粉螨产卵能力有较大影响。

三、粉螨的食性

粉螨作为自由生活的螨类,以食物碎屑、腐败有机物以及霉菌等为食。许多粉螨可以在储藏粮食及食物中生活,以其粗短齿状螯肢刮食、凿食其孳生场所的各种仓贮食品和谷物。如某些根螨属的螨类以植物的球茎为食;土壤及土壤表面的阔食酪螨以腐烂植物的残余物为食;椭圆食粉螨可以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为食;粗脚粉螨喜食谷物的胚芽部分,主要危害稻谷、大米、小米、小麦、面粉、黄豆、玉米、玉米粉、向日葵、中药材、香肠、水果干及各种干杂食品等,其还喜食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amstelodami)、匍匐散囊菌(E.repens)和赤散囊菌(E.ruber),并能消化这些真菌的大部分孢子。

有些粉螨的食性极杂,于晓、范青海(2002)对腐食酪螨的食性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寄主有稻谷、大米、大麦、小麦、面粉、麸皮、米糠、棉籽、花生仁、瓜子仁、火腿、肉干、杏干、肠衣、白糖、红糖、奶粉、红枣黑枣、黑木耳、薯干、糕点、酒糟、苷草、鱼粉、红参、三七茶叶、果胚、中成药蜜丸等,还兼食霉菌和腐败物。作为危害食用菌的大害螨之一,腐食酪螨喜蛀蚀麦麸、米糠、棉籽壳等食用菌栽培料,严重危害时,栽培料可被其蛀蚀一空。陆云华(2002)发现腐食酪螨可直接危害银耳、猴头菇、木耳、平菇等的菌丝,于上述食用菌的菌种和菌床上均可查到该螨的为害状。已有研究表明,腐食酪螨常发生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储藏食品中,如蛋粉、火腿、鱼干、干酪、坚果、花生等,也可在小麦、大麦、烟草等中被发现。

四、粉螨的生境

粉螨孳生场所多样,由于螨体小,表皮柔软,故许多螨类是家栖的,谷物、农副产品、棉花、中药材及人们的居住场所、灰尘等,均是粉螨理想的栖息场所。粮食仓库保管员、粮食加工厂工人、纺织工人、中药材仓库保管员、搬运工人等等,长期在有粉螨的环境中工作,可被粉螨侵寄而致人体螨病,因此,粉螨不仅是储藏物的害螨,也是人体疾病的病原或媒介。

1. 粮食和食物  许多种粉螨可以在储藏粮食及食物中生活,以真菌和食物碎屑为食。死亡的螨体及其碎片、裂解产物,活螨蜕下的皮、排泄物、代谢产物以及由于粉螨传播的真菌及其它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粮食和食物。粉螨危害食物,先把谷物的胚芽吃掉,使受害谷物的营养价值和发芽率明显下降。而且粉螨严重污染的面粉制作的食物,不论是外观和食用味道均明显变差,影响食物的品质。粉螨在储粮中大量繁殖,有时可见谷物表面像地毯一样铺地一层,可见数目之多;消除后不久又是一层,可见虫荷之多、繁殖速度之快。据报道,密闭储藏的大米(无害螨)启封后1月左右,就有粉螨的大量发生。在河南、贵州等省储藏的大米,每千克大米中粉螨多者可达15 000只。仓库储藏的食品如干果(红枣、桂圆荔枝干、柿饼等)、蜜饯、食糖、干菜、海味、肉干、鱼干、奶粉、茶叶、火腿、糕点等同样也可受粉螨的侵害。在台湾,各种储藏的粮食受到粉螨的危害率高达61%~100%。

粉螨对储藏粮食和食品的污染,既使经济上遭受严重损失,又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卫生产生严重危害。粉螨污染严重的面粉制作的食品,不仅外观色泽不佳,而且、严重影响食品的口感、味道。腐食酪螨严重危害火腿,使其表面似重霜一层密布;还有干果、蜜饯、食糖等可致甜果螨大量繁殖,这样,都能严重影响这些储藏食品的品质(表5-7)。据报导,台湾南部地区,储藏红糖的受染率达91%,每kg红糖中有螨1 914只;白糖的受染率71%,每kg白糖中有螨1 412只。在食品卫生方面,有些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如蜜饯、糕点、茶叶和奶粉等,也有大量粉螨孳生,若有粉螨污染,可随食物直接进入人体内部,而导致人体螨病。

2.动物饲料  动物饲料也和人的食物一样,经常受到粉螨的严重危害,并且普遍发生,是家畜养殖和饲料业的主要危害之一。比较常见的粉螨是粗脚粉螨、腐食酪螨、椭圆食粉螨等。

5-7  部分储藏粮食及食物孳生的粉螨

样  本

螨数/g

孳  生  螨

大  米

10.37

粗脚粉螨、腐食酪螨、干向酪螨、小粗脚粉螨、长食酪螨、纳氏皱皮螨、家食甜螨

面  粉

400.14

拱殖嗜渣螨、弗氏无爪螨、家食甜螨、伯氏嗜木螨、食虫狭螨、腐食酪螨

糯  米

20.31

腐食酪螨、粗脚粉螨、粉尘螨

米  糠

45.13

粗脚粉螨、腐食酪螨、静粉螨、菌食嗜菌螨、屋尘螨、梅氏嗜霉螨:椭圆食粉螨

碎  米

169.31

腐食酪螨、弗氏无爪螨、米氏嗜鳞螨、纳氏皱皮螨、梅氏嗜霉螨

稻  谷

12.18

腐食酪螨、伯氏嗜木螨、食菌嗜木螨、害嗜鳞螨

小  麦

18.14

粗脚粉螨、长食酪螨、害嗜鳞螨、拱殖嗜渣螨、椭圆食粉螨

花  生

24.19

水芋根螨、河野脂螨、梅氏嗜霉螨

玉  米

217.69

膝澳食甜螨、腐食酪螨、米氏嗜鳞螨

奶  粉

459.56

菌食嗜菌螨、腐食酪螨

蛋  糕

487.75

长食酪螨、腐食酪螨、小粗脚粉螨

豆  饼

48.38

腐食酪螨

菜籽饼

72.56

隆头食甜螨、腐食酪螨

饲   料

266.38

粉尘螨、食虫狭螨、粗脚粉螨、腐食酪螨、小粗脚粉螨

麸   皮

193.31

粉尘螨、粗脚粉螨、水芋根螨、腐食酪螨、纳氏皱皮螨、椭圆食粉螨

地脚米

124.19

粉尘螨、腐食酪螨、弗氏无爪螨

地脚粉

983.37

粗脚粉螨、弗氏无爪螨、粉尘螨、腐食酪螨

红  枣

48.90

家食甜螨、甜果螨

红砂糖

589.19

甜果螨

121.0

甜果螨

96.81

甜果螨、腐食酪螨、隆头食甜螨、纳氏皱皮螨

柿  饼

66.45

腐食酪螨、粗脚粉螨

杏  干

163.37

甜果螨

桔  饼

18.94

家食甜螨

白砂糖

92.65

家食甜螨;甜果螨

桂圆肉

215.33

腐食酪螨、隆头食甜螨

蜜  枣

362.14

家食甜螨、甜果螨

鱼  片

122.40

河野脂螨、腐食酪螨

牛肉

64.19

河野脂螨、腐食酪螨

猪肉

98.35

河野脂螨、腐食酪螨

葡萄

18.72

家食甜螨、甜果螨、食菌嗜木螨

瓜子肉

192.69

腐食酪螨、食虫狭螨

枸杞

72.50

腐食酪螨、伯氏嗜木螨

月  饼

438.06

家食甜螨、纳氏皱皮螨、菌食嗜菌螨

山  楂

341.57

食菌嗜木螨、梅氏嗜霉螨

桃  脯

33.81

甜果螨、隆头食甜螨、粗脚粉螨

李  脯

36.90

家食甜螨、甜果螨

核桃

62.65

干向酪螨、菌食嗜菌螨

花生饼

59.94

膝澳食甜螨、粗脚粉螨、腐食酪螨

麦乳精

407.80

腐食酪螨、长食酪螨、拱殖嗜渣螨

麦仓尘

14.06

粉尘螨、腐食酪螨、食虫狭螨

居室尘

2.75

屋尘螨、梅氏嗜霉螨

脆  饼

169.40

腐食酪螨

黑木耳

18.19

伯氏嗜木螨、腐食酪螨

银  耳

24.75

伯氏嗜木螨、梅氏嗜霉螨

凤尾菇

9.94

速生薄口螨

苔  干

14.11

家食甜螨

肉  松

12.96

河野脂螨、腐食酪螨

香  菇

48.36

腐食酪螨、速生薄口螨

近年来,国外对动物饲料调查发现,90%的饲料不同程度的受到螨类的危害,严重者每千克饲料中有各种储藏螨类(主要是粉螨)达150万只。英国曾对位于西南部的114个奶牛场使用的浓缩饲料进行调查,并人为地把螨类污染程度分为6个等级(表5-8),在所调查的114个奶牛场中,只有4个奶牛场的饲料样品没有发现螨类。动物饲料的严重螨害,使饲料的适口性差,减少了家禽的产量和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了动物的繁殖率;此外,各类动物还常出现维生素A、B、C、D缺乏等营养不良症状,动物抗病能力减弱,并可导致腹泻呕吐等。用污染螨类的饲料长期喂养动物,易于产生肝、肾、肾上腺和睾丸机能的衰退。

表5-8  英国西南部114个奶牛场浓缩饲料样品中螨类污染的等级

螨数/kg

奶牛场数

占总数的%

0~500

28

24.6

501~2000

14

12.3

2001~10000

22

19.3

10001~20000

8

7.0

20001~50000

17

14.9

>50000

25

21.9

用被粉螨污染的饲料喂养动物,往往会出现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但食量却增加,这也说明饲料中营养价值减少了。据Cusak等报导,粉螨的危害可致动物饲料的损失达50%。Wilkin等人曾用9对同胎仔猪(体重约20kg)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喂养实验,实验组给粉螨污染的饲料,对照组给无粉螨污染的饲料。结果是实验组比对照组喂养的饲料多,但实验组比对照组猪生长慢,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差异会随试验的进展而增大。一般动物饲料中粉螨的危害,可造成10%重量的损失。

英国曾用污染粉螨的饲料喂养怀孕的小白鼠,结果表明:小白鼠的食量增加,但鼠胎的死亡率增高且重量减轻。因此可认为,粉螨不但可造成食量增加,重量减轻,而且使动物繁殖率下降。

3.中西成药和中药材  近年来,由于发现了粉螨污染中西成药,且在我国陆续发现了长期从事中药材工作的保管员和工作人员患“肺螨病”,对于中西成药及中药材的染螨问题,逐渐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据有关部门对中成药的调查发现,在1 123批次中成药和中药蜜丸中有110批次,计51个品种有粉螨污染,平均染螨率达10%左右。有些中成药蜜丸,蜡壳完好无损,但蜡壳内却发现粉螨,显然是在加工时就已被粉螨污染。另对1 456个中成药品种的调查发现,有59个品种有粉螨污染、平均染螨率为4.1%。也曾在生产青霉素针剂的车间里发现粉螨。据重庆商业储运公司报导,在储存土霉素片健胃片的地面上发现大量粗脚粉螨。人们食入污染有粉螨的中西成药或干果等,可导致人体肠螨病。

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中药材的染螨也很严重,以粉螨为主。在一些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高的中药材,如党参、全虫、僵蚕川芎黄芪桔梗地鳖虫等,螨类污染更为严重。揭李朝品等调查,在400多种中药材中,约有70%被粉螨污染,污染严重者已不可再作药用。

4.房舍、地毯及床垫灰尘  粉螨不仅栖息于食物、饲料、中药材等仓库中,而且喜欢栖息于人们的房舍灰尘中。在房舍灰尘中的许多螨类都是粮食、食品仓库中常见的种类。房舍螨类主要是粉螨,以屋尘螨、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较为常见,其次为腐食酪螨、粗脚粉螨、纳氏皱皮螨、水芋根螨、拱殖嗜渣螨、家食甜螨、害嗜鳞螨、无爪螨属螨类和薄口螨属螨类等,还有少数捕食性螨类,如马六甲肉食螨、普通肉食螨和鳞翅触足螨等,这些肉食螨科(Cheyletidae)螨类以粉螨为食。

房屋灰尘中,铺有地毯的灰尘中尘螨数目大大高于不铺地毯灰尘中的尘螨数,国外许多调查和报导也证实了该论点。一年中的8月份(25℃,相对湿度66%),螨类检出数最多,在铺有地毯的房屋采集灰尘200mg,从中可检出尘螨近300只,肉食螨科螨类10只,其它螨类6只;不铺地毯的房屋灰尘中检出尘螨39只,肉食螨科螨类1只,其它螨类5只(李朝品,1996)。在毛毯、床垫和地板灰尘中,也有许多尘螨。181份毛毯、床垫和地板灰尘中,有47份毛毯灰尘检出粉螨(主要是尘螨)114只,47份床垫灰尘检出粉螨91只,32份地板灰尘检出粉螨46只(孟阳春,1995)。

广州市曾对居民家庭进行尘螨定点、定量调查、选择长期居住的床位、枕头、室内的桌面或蚊帐顶面共34个固定点,每月收集灰尘样品2次并进行检查。共收集样品572份,检查后在其中的531份灰尘样品中检出尘螨,检出率高达92.83%。一份床上的灰尖(1g)中,尘螨数高达11 849只;一份枕头灰尘(1g)中,尘螨数达11 471只。

前捷克对该国床垫灰尘进行调查后表明,在床垫灰尘中,屋尘螨和粉尘螨的种群数目大致相同,或者屋尘螨的数目稍多,并且在每年7、8两月,尘螨的数目最多。方宗君(2000)调查了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居室一年四季尘螨密度与发病关系,结果显示居室内一年四季间尘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秋季尘螨密度最高。

五、越冬

多数螨类以雌成螨越冬,也有的以雄成螨、若螨或卵越冬。越冬雌螨有很强的抗寒性和抗水性,其抗寒性与湿度相关,低湿时即使温度不很低,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因低湿时,越冬雌螨体内水分不断蒸发,致其脱水而死。越冬雌螨能在水中存活100h左右。水体、枯枝落叶、杂草和各种植物等是粉螨常见的越冬场所。

第四节   生态学

粉螨生态学是研究粉螨生活状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对于粉螨生态的研究,是了解粉螨消长规律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粉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粉螨生态学通常包括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等研究内容。

种群生态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因素对粉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群落生态研究对象为孳生于相同地区内不同种螨的总体。研究内容包括种间关系和人为作用下的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生活在同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种螨虫,由于彼此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竞争、捕食以及其他对抗性的生物学关系,因而在个体数量上也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所以群落中各成员之间往往保持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虽然这种关系也在不断地改变,但总是符合各个种的要求。所以粉螨的群落生态和种群生态是粉螨生态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

一、种群生态

(一)温度和相对湿度

任何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不外乎吸取体外的太阳辐射能和有机体自身在物质代谢中的热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中,温度是影响粉螨生活的最为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粉螨的身体微小,又是变温动物,吸热和散热都比较快,所需热能主要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温度。粉螨保持和调节体内温度的能力有限,自身无稳定的体温,因此,气温的影响就更加直接和明显。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常会引起粉螨发育的停顿,甚至死亡。粉螨对温度的一般反应可划成几个范围,能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范围称为适温区,有的称为有效温度区。在有效温度区内还分最适温区,低温停育区,高温停育区。在最适温区内,粉螨生长发育最快,繁殖力最强。

湿度是影响粉螨的又一重要气象因素。对于身体微小,体壁很薄,用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的粉螨而言,湿度似乎比温度更为重要。因为湿度不但直接影响粉螨的直接发育,而且还能影响粉螨的寿命、生殖力、行为,甚至影响到粉螨的存活。

在自然环境里,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并综合作用于粉螨;也即温度和湿度对于粉螨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椭圆食粉螨的研究发现,不同粉螨喜欢栖息在含水量高的谷物中,若温度和湿度的条件适宜,它们就能很快地繁殖起来。国内外学者对腐食酪螨的生态和生活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腐食酪螨发育的最低温度极限是7~10℃,最高温度极限为35~37℃。在温度32℃和湿度98%~100%的条件下,以啤酒酵母作饲料,腐食酪螨的最快发育期为21d;其中60%是雌螨。在温度32℃和湿度87%的条件下,以麦胚作饲料,完成其生活周需2~3个星期。腐食酪螨与大多数粉螨一样,相对湿度高时(甚至高达100%)其发育速度最快。Zdarkova试验了腐食酪螨在相对湿度14.3%~89%的范围内,对一系列湿度变化的反应。当湿度低于22%时,该螨对湿度的变化似乎是无反应;但湿度在22%~78%之间,它们就选择较高的湿度,在此相对湿度范围内,它们能区分出1%的湿度变化。研究指出腐食酪螨能忍受的最低相对湿度为60%。Krzeczkowski就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对腐食酪螨各发育阶段个体大小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在温度41℃、22℃、27℃、31℃和相对湿度66%、85%、94%、100%条件下饲养的腐食酪螨进行个体大小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幼螨和若螨的体重增加,温度升高则体重减轻。Kunell就空气中相对湿度对粗脚粉螨的生物学进行研究,发现75%~80%相对湿度是最适宜的湿度。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粉螨则要丢失水分;当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大于75%时,粉螨则可自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二)光照

光照对于粉螨而言,似乎是不重要的。因为粉螨怕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之处。通常,储藏物仓库一般很少有光照,只要在一定的湿、温度条件下,粉螨便可大量繁殖,这说明粉螨的生长发育是不需要光照的。因此,人们根据粉螨畏光(负趋光性)这一生物学特点设计了采集、分离粉螨的方法,并且还根据此特点制作了螨类分离器,或称贝氏漏斗。人们还利用这一生物学特点来防治和消灭粉螨,如:有粉螨危害的储存粮食,可在日光下暴晒2~3h;家庭中的螨类,特别是生活于地毯灰尘和床上用品灰尘中的螨类,可采取日晒衣物、勤洗勤换的措施来消灭这些螨类。

(三)季节消长

粉螨喜欢栖息于含水量高的谷物中,若温度、湿度适宜,能很快繁殖,其数量与季节有一定关系。

上海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粉螨发生高峰在4~5月,也就是“黄梅天气”,这时候,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大,气温也较高,比较适合粉螨的繁殖;而到了7~9月,上海的气温可高达30℃以上,甚至可达35℃,由于温度较高,加之空气干燥,粉螨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但到10月之后,温度、湿度又适宜于粉螨的生长发育,它们又大量繁殖起来。

    四川省的气候温和潮湿,无霜期短,特别是在4~10月,可经常保持80%的相对湿度,这样的温、湿度为粉螨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是梅雨季节的开始,此时,粉螨便逐渐活动;7~8月为旺盛期;12月到下年2月,由于天气寒冷,粉螨的活动也随之减弱。

东北地区虽然气温较低,但由于相对湿度大,粉螨的发生也是比较普遍的。

(四)生物因素

粉螨的生长还受到肉食螨等生物因素的制约。基于肉食螨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国外学者于20世纪初便开始研究肉食螨对粉螨的防治作用。Pulpan和Verner(1965)研究了普通肉食螨在仓库中防螨的潜能,Solomon(1969)报道了普通肉食螨能防治粗脚粉螨的研究成果。于晓、范青海(2002)指出,马六甲肉食螨对腐食酪螨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每一成螨一昼夜能捕食腐食酪螨10只左右,整个生育期(约19d)能捕食100只左右。因此,在腐食酪螨发生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马六甲肉食螨可控制腐食酪螨数量的增长。夏斌(2003)经实验研究发现,普通肉食螨各螨态对腐食酪螨都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其功能反应都为Holling Ⅱ型,其中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雄螨和幼若螨。温度对肉食螨捕食(粉螨的)效能有较大影响,普通肉食螨在24~28℃的温区范围内,对粉螨具有较高的捕食效能,能够较好地控制贮粮中粉螨的危害,起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已有研究表明,肉食螨对粉螨具有很强的生物防治作用,为影响粉螨孳生的重要生物因素。除肉食螨外,目前已用于实际生物防治中的捕食螨主要为植绥螨和纯绥螨,近年自国外引进的西方走螨在防治果园害螨上也取得显著成效。此外,深点食螨瓢虫、小花蝽、黑顶小花蝽、六点蓟马等螨类天敌昆虫在粉螨防治中也有重要意义。

粉螨科中的有些螨因以其它昆虫卵、虫体为食,可用于生物防治其它害虫。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玉米及花生田中的腐食酪螨为瓜十一星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 howardi Berber)[鞘翅目(Coleoptera):金子科(Scarabaeidae)]的重要致死因子。据报道,腐食酪螨可捕食叶甲卵,在土壤中它能很快找到甲虫卵,并且对卵的嗜好程度超过真菌、有机质残渣和节肢动物尸体。将该螨与叶甲卵一起装入含土壤的容器中内,从卵中孵育出的叶甲成虫数量远比无螨的对照组少。国外学者Rack和Rilling(1978)发现,腐食酪螨可取食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i,Fitch)[同翅目(Homoptera):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的活的、死的成虫和卵。若在室内供给活虫,在85%相对湿度和23℃条件下,腐食酪螨可在2~3周内完成一代,表明这种活虫是其适宜食物。Walter等(1986)成功地用多种线虫饲养食酪螨属的种类(包括腐食酪螨)。以上这些资料表明,食酪螨属的种类可作为土壤害虫的天敌,其应用前景应得到我们的进一步关注。Sturhan和Hampel(1977)观察到刺足根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Fumouze & Robin)]捕食植物寄生线虫,其中包括根结线虫(Heterodera)、茎线虫(Ditylenchus)和长线虫(Longidorus)。小线虫可被整条吞食,较大线虫则可被撕成小块吞食,对于线虫包囊(cysts)则经过一番犹豫后也会袭击。Sturhan和Hampel认为刺足根螨在土壤中有调节线虫种群密度的作用。与腐食酪螨一样,刺足根螨有时也可用于生物防治。

(五)其他因素

除以上主要因素外,还有气味等其它因素也可对粉螨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腐食酪螨能被干酪气味和含有1%~5%的乳酸溶液所吸引。具有特别气味的其他物质,如肉桂醛和茴香醛,当浓度低时对腐食酪螨也有吸引力,但当浓度高时,却使它们感到厌恶(??árková, 1971)。

粉螨对气味的趋性作用还可用于害螨防治。如,把骨头烤香后,置于生产蘑菇的菇床各处,由于螨的趋性作用而聚集在骨头上,再将骨头投入开水中杀死害螨。

二、群落生态

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称为群落生态学,它是现代生态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群落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有相同自然资源需求,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着的几个或多个种群的集合体。一般所说群落多为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包括全部共同生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这些种群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有生命的部分。群落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相对概念,群落与区系有相近及重叠的成分,两者的研究对象都与多种生物有关,但区系研究往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且侧重于一定地域内各物种的组成、名称及分布范围,而群落则更侧重于结构特征(如多样性、稳定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特征等)、群落数量分类、群落食物网联系及群落演替等内容。随着数学的发展,信息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涉透,群落生态学已逐渐成为一门多学科结合的发展潜力很大的学科。

虽然在现代生态学研究中应包括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但实际上,生态学工作人员往往只研究与其自身有关的那些群落。因此,群落又经常根据生物类群划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昆虫群落、仓库群落等,还可以再细分为爬行类群落、鸟类群落、蛾类群落、粉螨群落等。Krantz GW把整个储粮螨类分为三种食物嗜好群落:第一种螨类为粉螨,它直接破坏谷物,并以谷物的碎屑为食,这些螨类可独立生存,也可与捕食性螨类并存于储粮中;第二种螨类是捕食性或寄生性螨类,它们捕食第一种螨类或寄生于仓库其它动物身上,此类螨主要为革螨亚目及辐螨亚目的一些螨类;第三种螨类是由菌食性及腐食性的螨类组成,主要属于甲螨亚目的的螨类,主要存在于含水量很高的谷物中。粉螨亚目中的家食甜螨是仓库群落中属于第三种螨类的重要成员,也是粉螨亚目中唯一属于第三种螨类的种类。在储粮仓库、粮食工厂及人们的居所的大多数螨类属于粉螨,构成了粉螨群落,其中有很多种粉螨,但总有其优势种群,我们要想采取有效的有目的性的防治措施,就必须了解该粉螨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因此,掌握粉螨群落及其优势种群,对粉螨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是群落数量分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系统聚类、动态聚类(逐步聚类)、模糊聚类、有序样品聚类(最优分割法)、图论聚类、信息聚类及概率聚类等多种类型,目前以前四类较为常用。在群落数量分类中,模糊聚类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采用具体生态指标对食粮生境中的粉螨进行模糊分类比较符合实际,由于粉螨在食粮中孳生分布存在优势种以及多样性的特征,若进一步结合其他生态学指标如螨密度与环境因子以及储存时间等,有望建立预警指标体系,以评价储粮储食的粉螨污染状况。

第三次课
第五章  粉  螨

我国粉螨种类约有000种,大部分孳生在房舍和储藏物内,为害储藏物。其中部分种类可危害人类健康,即所谓重要医学粉螨。但这类粉螨的种类颇多,现选其中若干具有代表性螨种(代表种)介绍如下。

一、粗脚粉螨  (Acarus siro L.,1758)

n  粗脚粉螨是世界性的最重要的储藏螨类。常孳生于稻谷、大米、碎米、小麦和其它粮食制品中,也可在存放中药材及西药的仓库、养殖场的深草堆、废弃的蜂箱中以及在轧花厂的灰尘中。其尸体、排泄物、蜕下的皮壳等严重污染粮食和食品。该螨能使人产生皮炎、皮疹,并可引起人体内螨病。

雄 螨前足体背板宽,向后延伸几达胛毛,vi延伸几达螯肢顶端,顶外毛(ve)很短,不到vi的1/4长;格氏器(G)为一无色的表皮皱褶。骶内毛(sai)和肛后毛Pa2为长刚毛,且弯曲拖地。生殖孔位于基节Ⅳ之间,阳茎为弓形管状物。肛门后缘两侧有1对肛门吸盘,肛门吸盘前方有1对肛前毛(pra)。足Ⅰ的膝节和股节增大,股节腹面有一刺状突起,突起上有股节毛(vF);膝节Ⅰ腹面有2对由表皮形成的小钝刺。跗节顶端的刺u和v愈合成一大刺,膝节Ⅰ上的膝外毛(σ1)比膝内毛(σ2)长3倍以上。跗节Ⅳ的1对交配吸盘位于靠近该节的基部,吸盘之间的间距与吸盘的直径相等。

   雌 螨形状与雄螨相似。腹面,肛门周围有肛毛5对。生殖孔位于基节Ⅲ和Ⅳ之间,交配囊开口于易膨胀的狭长管,与骨化的球状构造相通并与受精囊相连,受精囊有2个开口与输卵管相连。跗节Ⅰ的端刺u和v是分开的,且比腹端刺(s)小。

二、腐食酪螨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

又称卡氏长螨,是世界性广泛分布的储藏物害螨,最经常大量发生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储藏食品中,如蛋粉、火腿、鱼干、干酪等,也可在小麦、大麦、烟草等中发现。 在无尘螨的场合下,与尘螨具交叉反应,是主要的过敏原。

雄螨躯体比其它种类细长,刚毛长而不硬直。后缘几乎挺直。前足体板的前侧缘有一对角膜。顶内毛(vi)延伸且超出螯肢顶端,有稀疏的栉齿;顶外毛(ve)位于vi稍后,比足的膝节长。胛毛(sc)比前足体长,胛内毛(Sci)比胛外毛(Sce)长。基节上毛(ps)扁平且基部膨大,有侧突,膨大的基部向前延伸为细长的尖端。格氏器有2个分枝,一枝为杆状,另一枝外形不规则。后半体背面,第1背毛(d1)、前侧毛(1a)和肩腹毛(hv)均短,几乎等长,约为躯体长的1/10;d2为d1长度的2~3.5倍;肩内毛(hi)比肩外毛(he)长,且与体侧成直角;其余刚毛均较长。腹面,圆盖状的肛门吸盘稍超出肛门后端,着生在躯体末端的肛后毛pal比pa2和pa3短而细。每一螯肢均有齿,有一距状突起和上颚刺。各足末端的爪为柄状,有较发达的前跗节。跗节Ⅰ的长度不超过膝、胫节之和,其上的感棒ω1,在顶端稍膨大且与芥毛(ε)接近,亚基侧毛(aa)的着生点在ω1的前端;ω3和背毛(d)比第二背端毛(e)长,且明显超出爪的末端;跗节腹端刺u、v及s均为刺状,两侧为细长刚毛p和q。膝节Ⅰ的膝外毛(σ1)比膝内毛(σ2)稍长。跗节Ⅳ上的1对吸盘位于该节的中间。刚毛r接近基部,w远离基部。支持阳茎的侧骨片向外弯曲,阳茎较短且弯曲呈“S”形。

   雌螨躯体长约320~415μm,躯体形状和刚毛与雄螨相似。不同点:肛门达躯体后端,周围有5对肛毛,其中a2较a1长,a4较a2长;肛后毛pa1和pa2也较长。卵稍有刻点。

三、椭圆食粉螨 (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1878)

分布范围较广泛,是储藏物中较常见的一种害螨,可在麦子、面粉、饲料、米糠中大量发生,亦可在鼠洞及养鸡场中发现。

雄螨 躯体长约480~550μm,其大小和一般形状与线嗜酪螨相似,但足和螯肢为深棕色,与躯体的其余白而发亮的部分呈明显对比,易于识别。前足体板长方形,两侧略凹,表面有刻点;基节上毛(ps)呈叶状;胛内毛(sci)约为胛外毛(sce)长度的1/3。骶外毛(sae)、骶内毛(sai)和2对肛后毛(pa)为长刚毛;所有刚毛均有小栉齿。足短粗,跗节Ⅰ、Ⅱ的感棒ω1较长,尖端渐细,末端圆钝且与芥毛(ε)着生在同一凹陷;跗节端部有p+u、q+v和s三个粗大的腹端刺,末端2个腹刺顶端呈钩状;第二背端毛(e)为毛发状;跗节Ⅳ的1对吸盘在其中间。生殖褶和生殖感觉器淡黄色,阳茎的支架挺直,后端分叉,阳茎为直管状。躯体腹面3对肛后毛(pa)排列在一直线上。

雌螨:躯体长约580~670μm。与雄螨相似,不同点:肛门孔周围有肛毛(a)4对,其中a2较长,超过躯体后缘;2对肛后毛(pa)也较长,且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四、伯氏嗜木螨 (Caloglyphus berlesei  Michael,1903)

又称罗氏大螨,性喜潮湿,可在潮湿发霉的小麦上发现,也可在极湿条件下的表面带有水膜的花生和亚麻籽上发现,分布较广泛。曾在肺螨病患者的痰中检出该螨。

同型雄螨:颚体狭长,顶端逐渐变细。躯体长约600~900μm,无色,表皮光滑有光泽,附肢淡棕色;在潮湿环境躯体呈纺锤形,以足Ⅲ,Ⅳ间为最宽。前足体板长方形,后缘稍凹或不规则。除顶内毛(vi)外,所有躯体背面刚毛几乎完全光滑并在基部加粗。格氏器为一断刺,表面有小突起。后半体背面,背毛d1短,d2为d1长度的2~3倍,前侧毛(1a)和肩内毛(hi)为d1长度的1.5~2倍;背毛d3、d4和后侧毛(1p)较长,d4超出躯体末端很多。腹面,肛后毛pa2比pal长3~5倍,pa3比pa2长。有明显的圆形肛门吸盘。各足较细长,末端为柄状的爪和发达的前跗节。跗节Ⅰ的第一感棒(ω1)顶端膨大;亚基侧毛(aa)的着生点远离感棒ω1和ω2,顶端的第三感(ω3)为一均匀圆柱体。腹面,正中毛(1a)和腹中毛(wa)粗刺状,趾节基部有5个明显的刺状突起。胫节毛gT和hT刺状,hT比gT粗大。跗节Ⅳ的交配吸盘明显,位于该节端部的1/2处,正中端毛(f)细长,r和w为刺状。阳茎为一条挺直管状物,骨化明显。

异型雄螨:躯体长约800~1000μm,刚毛较同型雄螨的长,刚毛基部明显加粗。足Ⅲ明显加粗,各足的末端表皮内突粗壮。

 雌螨:躯体长约800~1 000μm,比雄螨圆且明显膨胀。背毛(d)较同型雄螨短,背毛d4比d3短,有小栉齿,末端不尖。6对肛毛(a)微小,2对在肛门前端两侧,4对围绕在肛门后端。生殖感觉器大且明显。足的毛序与同型雄螨相同,末端的交配囊被一小骨化板包围,有一细管与受精囊相通。

五、罗宾根螨 (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e,1869)

   罗宾根螨呈世界性分布,为重要的农业害螨,可在植物的球茎和马铃薯上发现。

同型雄螨:躯体长约450~720μm,表面光滑无色,有光亮,附肢淡红棕色。前足体板长方形。背刚毛光滑,胛外毛(sce)、肩外毛(he)、背毛d4和骶内毛(sai)较长,超过躯体长度的1/4;其余刚毛为d4长度的1/3左右;d4、后侧毛(1p)和骶外毛(sac)比背毛d1长且常存在。足粗短,各足末端的爪和柄粗壮;前跗节退化并包裹柄的基部,腹面的p、q、s、u、v为刺状,把柄的基部包围。跗节Ⅰ的第一背端毛(d)、正中端毛(f)和侧中毛(ra)弯曲,顶端稍膨大;第二背端毛(e)和腹中毛(wa)为刺状,背中毛(ba)为粗刺,位于芥毛(ε)之前。跗节Ⅳ有1对吸盘,位于该节端部的1/2处。

异型雄螨:躯体长约600~780μm。与同型雄螨的不同点:体形较大,足、颚体和表皮内突的颜色明显加深。背刚毛均较长。足Ⅰ、Ⅱ和Ⅲ的侧中毛(ra),正中端毛(f),第一背端毛(d)顶端膨大为叶状;足Ⅲ的末端有一弯曲的突起,这种变异仅发生于躯体的一侧。

雌螨:躯体长约500~1 100μm。与雄螨相似,不同点:生殖孔位于Ⅲ、Ⅳ基节间。肛门孔周围有肛毛6对,位于外侧方的1对肛毛较其余5对明显长。交配囊孔位于末端,被一块稍骨化的板包围,交配囊与受精囊由一条管子相连,受精囊由1对管子与卵巢相通。

六、食虫狭螨 (Thyreophagus entomophagus Laboulbène,1852)

食虫狭螨普遍地存在于面粉中,有时可引起严重危害,也可在稻谷、大米、碎米及草堆中发现,还可造成动物标本损害。

雄螨躯体长约300~450μm,长卵形,表皮无色有光泽;足粗短,淡红色。末体瓣扁平,腹面凹,肛门吸盘位于一个凹陷中。胛外毛(sce)为躯体最长刚毛。背毛d4在末体瓣的基部,胛内毛(sci)、顶外毛(ve)、前侧毛(la)和背毛d1、d2缺如。末体瓣腹面的肛后毛pa1和pa2为微毛,pa3较长,超出躯体后缘;骶外毛(sae)在肛后毛pa2水平的外方。发达的侧板与表皮内突愈合。生殖孔位于基节Ⅳ间。螯肢带齿,须肢端节的小感觉杆长。足:末端的爪为柄状,前跗节发达,将爪基部包裹。跗节Ⅰ的第—感棒(ω1)顶部逐渐变细,第二感棒(ω2)粗杆状,位于ω1之前;跗节Ⅰ端部,第一背端毛(d)超出爪的末端,正中端毛(f)、腹中毛(wa)和侧中毛(ra)为细长刚毛。第三感棒(ω3)位于正常位置。跗节Ⅳ短,故交配吸盘相邻近。

雌螨:躯体长约450~600μm,外形比雄螨细长,后缘稍尖,不延长成末体瓣。生殖孔位于基节Ⅲ和Ⅳ之间,距肛门较远。肛门伸至躯体后缘,肛门孔两侧有2对长的肛毛。交配囊孔位于末端,经一环形管与交配囊相通。

七、纳氏皱皮螨 (Suidasia nesbitti Hughes,1948)

纳氏皱皮螨分布广泛,可在大米、碎米、麦子及其它一些储藏粮食中发现,是我国常见的储藏物螨类。也曾在青霉素粉剂中发现。可引起人类皮炎。

雄螨:躯体长约269~300μm,扁平,呈阔卵形,表皮有纵纹,有时有鳞状花纹,并伸展到末体腹面。前足体板光滑,向后伸展至后半体。躯体刚毛完全,顶外毛(ve)微小,着生在前足体板侧缘中央,顶内毛(vi)前伸至颚体上方。基节上毛(ps)扁平,有针状突起,格氏器为有齿状缘的表皮皱褶。胛内毛(sci)很短,在前足体板后缘两侧,胛外毛(sce)为sci长度的4倍以上,两者相邻近。腹面表皮内突短。足粗短,跗节Ⅰ的第一背端毛(d)超出爪的末端,第二背端毛(e)和正中端毛(f)为短刚毛,跗节Ⅰ的感棒ω1,向前盖在背中毛(ba)的基部,跗节Ⅱ的感棒ω1较短。跗节的芥毛(ε)弯向胫节,常被ω1蔽盖;亚基侧毛(aa)、背中毛 (ba)、侧中毛(ra)、腹中毛(wa)和正中毛(1a)为细小刚毛,第二感棒(ω2)与ba相近。膝节Ⅰ的膝内毛(σ2)比膝外毛(σ1)长3倍以上。阳茎位于基节Ⅳ间,为一条长而弯曲的管状物。

雌螨:躯体长约300~340μm。与雄螨相似,不同点:肛门孔伸达躯体末端,有肛毛5对,第3对肛毛远离肛门。生殖孔位于基节Ⅲ和Ⅳ间。

八、扎氏脂螨 (Lardoglyphus zacheri Oudemans,1927)

扎氏脂螨主要生活于蛋白质含量高的储藏食物中,可在碎肉、皮革、肠衣、骨头等中发现。缺少食物时,可产生大量休眠体并能迅速地附着在白腹皮蠹的幼虫体上。

异型雄螨:躯体长约430~550μm,后缘圆钝;表皮光滑,乳白色,足、表皮内突和螯肢的颜色较深。螯肢细长,剪状齿软弱无力;前足体无背板。顶内毛(vi)前伸达颚体上方,顶外毛(ve)在颚体两侧,均有明显栉齿。基节上毛(ps)小而弯曲,有锯齿。后半体肩内毛(hi)和肩腹毛(hv)短,不超过肩外毛(he)长度的1/4;背毛d1、d2、d3、前侧毛(1a)、后侧毛(1p)与sci等长。肛门孔两侧1对圆形吸盘,一弯曲骨片包围吸盘后缘,各吸盘前有1条肛前毛(pra);3对肛后毛(pa)长,远超出躯体后缘,以pa3最长。足细长,各足前跗节很发达,其包盖细长的梗节,与分叉的爪相关连。足Ⅰ的端部刚毛群感棒ω3达前跗节的顶端,亚基侧毛(aa)、背中毛(ba)、正中毛(1a)、侧中毛(ra)和腹中毛(wa)包围在前跗节中部;跗节基部着生有感棒ω1、ω2和芥毛(ε),ω1为一稍弯曲的管状物,与ε相近。胫节和膝节的刚毛有小栉齿,背胫刺(φ)是一鞭状感棒;膝内毛(σ2)为膝外毛(σ1)长度的2倍以上。躯体长约450~600μm,后端逐渐变细,后缘凹形,表皮内突和基节内突的颜色浅。躯体毛序与雄螨相同,不同点:生殖孔为一纵向裂缝,位于基节Ⅲ和Ⅳ间。肛门未达躯体后缘,周围有短肛毛(a)5对;2对肛后毛(pa)较长,超过躯体末端,其中pa2超过躯体长度的一半。在躯体后端,交配囊开口为一小缝隙;交配囊与受精囊相通。各足均有爪且分叉,刚毛排列与雄螨相同。

九、家食甜螨 (Glycyphagus domesticus  De Geer,1778)

家食甜螨呈世界性广泛分布,经常大量发生于房屋及牲畜棚草屑中,也见于大米、面粉、小麦麸皮、花生、亚麻籽、芝麻、烟草、红糖、红枣、干牛肚等储藏物中;也可大量发生于麻类纤维上,以生长在纤维上的霉菌为食。可引起人类皮炎,在某些情况下与人类哮喘性疾病有关。

雄螨:躯体长约320~400μm,圆形,表皮模糊,有微小乳突。前足体背板或头脊狭长,中央变阔并包围顶内毛(vi),其前半部的骨化较后半部不明显。躯体刚毛均为细栉齿状并硬直,呈辐射状排列在体表。基节上毛(ps)叉状且有分枝;2对胛毛在一条线上,胛内毛(sci)较胛外毛(sce)长。背毛d2短,不及d1长度的1/2,位于d3内侧;d3的基部有作为肌肉附着点的内突起,可能能活动。有侧毛3对(l1, l2, l3)。躯体后缘肛后毛3对(pa1, pa2, pa3)及骶毛2对(sai和sae)。腹面,足Ⅰ表内突相连成短胸板,Ⅱ表皮内突也较发达,Ⅲ和Ⅳ表皮内突细长,且在Ⅲ表皮内突有一向前的突起。生殖孔在基节Ⅱ、Ⅲ间。足均长并渐细,各足末端为前跗节和小爪。各足亚跗鳞片位于跗节中央的栉状刚毛wa所代替,正中毛(1a)、背中毛(ba)和侧中毛(ra)在腹中毛(wa)基部和跗节顶端间,跗节Ⅰ的第一感棒(ω1)细杆状,为跗节Ⅱ的ω2长度的2倍;芥毛(ε)较短。膝节Ⅰ的膝外毛(σ1)与ω1等长,膝内毛(σ2)为σ1长度的2倍。胫节Ⅲ和Ⅳ的胫节毛kT远离该节端部。

雌螨:躯体长约400~750μm。与雄螨相似,不同点:生殖孔伸展到Ⅲ基节臼的后缘,长度较肛门孔前端至生殖孔后端的距离短,一小新月形生殖板覆盖在生殖褶的前端。后1对生殖毛在生殖孔的后缘水平外侧。肛门孔的前端有肛毛2对。管状交配囊在躯体后缘突出。

十、害嗜鳞螨  (Lepidoglyphus destructor Schrank,1781)

害嗜鳞螨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是最常见的储藏物螨类之一,常与粗脚粉螨、普通肉食螨和马六甲肉食螨一起发现,在草地、土壤、谷物、毛皮、潮湿床垫中均可发现此螨。

雄螨;躯体长约350~500μm,长梨形,足Ⅳ以后紧缩。表皮灰白色,模糊。背毛硬直,栉齿密。顶内毛(vi)较长,明显超出螯肢顶端,顶外毛(ve)在vi较后的位置。2对胛毛(sc)在足Ⅱ后方排成一横列,胛内毛(sci)与vi等长。基节上毛(ps)呈叉状,且有很多分枝。肩毛(h)2对。背毛d1长度大于d2、d3位于d2后外侧;d2、d1和d4位于一直线上。背毛d3、d4、侧毛l3和骶内毛(sai)为躯体最长的刚毛。腹面,足Ⅰ的表皮内突相连成短胸板,Ⅱ表皮内突较发达,Ⅲ、Ⅳ表皮内突退化。各足均细长(尤足Ⅲ,Ⅳ),末端为前跗节和小爪。胫、膝、股节无膨大,在端部形成薄框。各跗节被一有栉齿的位于跗节基部的亚跗鳞片wa包裹;跗节顶端的第一背端毛(d)、第二背端毛(e)、正中端毛(f),3个端刺和第三感棒(ω3)把前跗节包绕;其后是正中毛(1a)、背中毛(ba)、侧中毛(ra);跗节基部的感棒ω1、ω2和芥毛(ε)相近,ω1弯杆状,长度为ω2长度的2倍,ε短小。膝节Ⅰ的膝内毛(σ2)比膝外毛(σ1)长4倍以上,σ1的顶端膨大。

雌螨:躯体长约400~560μm。刚毛与雄螨相似,不同点:生殖褶大部相连,前端有一新月形的生殖板覆盖;第3对生殖毛(i)在生殖孔后缘水平,在Ⅲ、Ⅳ表皮内突间。短管状的交配囊的部分边缘为叶状。肛门伸展到躯体后缘,前端两侧有肛毛2对。

十一、羽栉毛螨  (Ctenoglyphus plumiger Koch,1835)

羽栉毛螨分布广泛,可在麦子、稻谷等储藏物中发现,有时可在草堆中大量发生。

雄螨:躯体长约190~200μm,呈梨形,淡红色或棕色,无肩状突起。有些表皮光滑,有些有微小的乳突。腹面骨化较完全,长而弯的阳茎围在足Ⅰ、Ⅱ、Ⅲ、Ⅳ的表皮内突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阳茎被Ⅳ表皮内突间的三角形基片支持。背刚毛均为双栉状,刚毛主干有微小的突起;背毛d3和d4特别长,并有栉齿,背毛d1与d2等长。足粗长,跗节Ⅰ、Ⅱ背面有明显的骨;足的末端有前跗节和爪,前跗节位于跗节末端,腹部凹陷。跗节的第一感棒(ω1)着生在脊基部的细沟上,第二感棒(ω2)和芥毛(ε)在其两侧,第三感棒(ω3)在前跗节基部;其它跗节刚毛均细短。胫节Ⅰ的感棒φ粗长,着生在一侧的裂缝上;胫节Ⅳ的φ为一小杆状。膝节Ⅰ的膝内毛(σ2)比膝外毛(σ1)长许多,σ1顶端膨大。胫节Ⅰ、Ⅱ有1条腹毛,膝节Ⅰ、Ⅱ有腹毛2条。

雌螨:躯体长约280~300μm,几呈五角形。背面有不规则的粗糙状突,腹面有细微颗粒。生殖孔长且大,有一发达的生殖扳,生殖孔后伸至Ⅲ基节臼的后缘。肛门孔伸展到躯体后缘,其前端两侧有肛毛(a)2对。躯体刚毛较雄螨长,周缘刚毛的主干有明显的直刺,且与主干成锐角。足较雄螨细,胫节的感棒φ不发达。

十二、拱殖嗜渣螨  (Chortoglyphus arcuatus  Troupeau,1879)

拱殖嗜渣螨是世界性的储藏物螨类,分布广泛,常在储藏食品、面粉、麦子、夫米、稻子等粮食以及动物饲料中发现,也可在面粉厂、纺织厂、仓库以及房屋的尘埃中发现。常与棕脊足螨和粗脚粉螨在一起,对红苜蓿种子的危害严重。 

雄螨:躯体长约250~300μm,卵圆形,很拱,颜色不一。躯体前缘凸出在颚体之上;螯肢大,形成剪刀状结构。无前足体背板。腹面,生殖孔位于Ⅰ、Ⅱ基节间,Ⅰ、Ⅱ表皮内突分离并形成透明生殖褶的一部分。无胸板。肛门距躯体后缘有一段距离,其两侧有1对明显的肛门吸盘;吸盘前有1对肛前毛(pra),吸盘后有1对肛后毛(pa)。足细长,末端为前跗节,端跗节明显并有小爪。跗节Ⅰ的第一感棒(ω1)长弯杆状,与较小的感棒(ω2)相近;腹中毛(wa)粗刺状,背中毛(ba)为细刚毛。各足的胫节感棒φ特长,大大超过跗节末端。膝节Ⅰ的前缘有1条感棒(σ);膝节的腹面刚毛(cG,mG)和胫节的腹面刚毛(gT,hT)有明显栉齿。跗节Ⅳ的基部膨大,2吸盘相近,位于跗节中央附近。阳茎大,呈弯曲管状且基部分叉。

雌螨:躯体长约350~400μm。背面刚毛与雄螨相似。腹面,Ⅰ表皮内突愈合成短胸板;Ⅱ表皮内突横贯躯体,与位于Ⅲ、Ⅳ基节间的长骨片平行;Ⅲ、Ⅳ表皮内突不发达。生殖褶为一宽板,后缘骨化明显且弯曲,生殖褶内无生殖感觉器。肛门孔近躯体后缘,周围有肛毛5对。躯体后端背面为小圆孔状的交配囊。足Ⅰ、Ⅱ较雄螨短,但足Ⅳ较雄螨的长;跗节Ⅳ特长,超过前2节长度之和。

十三、甜果螨  (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1758)

甜果螨分布广泛,几乎在含糖食物中都可发现甜果螨,也可在干果、蜂巢、干酪、陈面粉、可可豆和花生上发现。亦可导致人体肺螨病。

雄螨:躯体长约380~400μm,卵圆形,稍扁平,表皮半透明。腹面,表皮内突骨化,Ⅰ表皮内突在中线处愈合成的胸板,后端分叉状;且与Ⅱ表皮内突相关联。生殖孔位于Ⅲ、Ⅳ基节间;阳茎弯管状,顶端向前挺直;生殖毛2对,几乎等长。肛门伸达身体后缘。顶外毛(ve),肛后毛pa1和骶外毛(sae)为长刚毛,其余刚毛均短,末端圆。颚体圆锥形,活动度大;螯肢剪刀状。各足末端的前跗节发达,由2条从跗节末端到镰状爪附近的细“腱”加强。跗节Ⅰ中部群和端部群的刚毛刺状;第一感棒(ω1)杆状,向外弯曲,盖在第二感棒(ω2)的基部。胫节Ⅰ、Ⅱ的感棒φ长,着生在中区,有2条腹面刚毛(gT,hT)。

雌螨:躯体长约380~420μm。与雄螨相似,不同点:躯体腹面胸板和Ⅱ表皮内突愈合成生殖板,覆盖在生殖孔前端。生殖褶骨化不完全,位于Ⅱ、Ⅲ基节间。肛门孔几达躯体后缘,有肛毛1对。位于躯体后端背面的交配囊为一圆孔。足较细长,前跗节不甚发达。

十四、梅氏嗜霉螨(Euroglyphus maynei Cooreman,1950)

梅氏嗜霉螨又名宇尘螨,可在谷物尘屑、棉子饼、粮食加工厂、棉花加工厂和房屋中的灰尘中发现。

雄螨:躯体长约200μm,表皮的表面和背板似非洲麦食螨。前足体背板较小,呈梨形;2条长的纵脊延伸到前缘。后半体背板前伸到d2水平,且不明显;躯体后缘有切割状凹陷。腹面Ⅰ表皮内突在近中线处分离。阳茎短直管状,有小生殖感觉器。肛门吸盘明显,被骨化的环包围。各足的前跗节为球状,缺爪;足Ⅳ较足Ⅲ略短窄。胫节Ⅳ和转节Ⅰ、Ⅱ、Ⅲ缺刚毛。跗节Ⅲ有刚毛5条,末端有1粗壮突起;跗节Ⅳ有刚毛3条,其中位于跗节末端的1条为短钉状结构,相当于退化的吸盘。

雌螨:躯体长约280μm。前足体背板没有雄螨的明显,前缘为光滑的弧形。后半体背板很不明显,但该区域的表皮无皱褶,表皮具有刻点。生殖孔部分被生殖板掩盖生殖板前缘尖。受精囊球形,由1对导管与卵巢相通,1条细管与交配囊相通;交配囊靠近肛门后端。躯体刚毛似雄螨,但2对肛后毛(pa)等长。足细长,足Ⅳ较足Ⅲ长。

十五、粉尘螨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Hughes,1961)

粉尘螨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世界。可在动物饲料、面粉、食品、废棉花、仓库及房舍灰尘中发现,而且是引起人类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过敏原。

雄螨:躯体长约260~360μm,长圆形,背沟不明显。前足体背板的形状多样,后缘可向侧面伸展并包围胛毛;后半体背板未前伸到背毛d2处。基节区骨化并有细微刻点;Ⅰ表皮内突可分离或在中线愈合成短胸板;Ⅲ表皮内突长,并弯曲成直角。生殖孔在Ⅲ、Ⅳ基节间。肛门被一圆形围肛环包围,环内有明显的肛门吸盘和肛前毛(pra)1对。着生在三角形基板上的阳茎细长。躯体刚毛光滑,胛外毛(sce)比胛内毛(sci)长4倍以上,有基节上毛(ps);肩毛2对(he, hv),肩腹毛(hv)位于基节Ⅲ水平的躯体侧面,与sce等长;4对背毛(d1, d2, d3, d4)等长,排成两纵列,并在躯体后缘相互靠近,与前侧毛(la)、后侧毛(lp)、骶外毛(sae)和肛后毛pa2等长;肛后毛pa1和骶内毛(sai)为长刚毛。腹面,基节Ⅰ,Ⅲ有基节毛(cx);生殖孔周围有生殖毛3对(f, h, i),后生殖毛(i)较前、中生殖毛(f, h)短。

各足末端前跗节发达,有小爪;足Ⅰ明显加粗,但两侧紧压。股节I腹面有一粗钝突起。跗节Ⅰ的第一感棒(ω1)在前跗节的基部,与感棒ω3在同一水平;芥毛(ε)很小,接近顶端;跗节Ⅰ的侧面顶端有一粗大突起;跗节Ⅲ末端分叉,相对位置有一小突起;跗节Ⅱ的感棒ω1,在该节基部。胫节Ⅰ、Ⅱ有腹面刚毛1条。膝节Ⅰ有感棒2条(σ1, σ2),1条很长,1条较短。足Ⅲ较足Ⅳ粗长,足Ⅳ的跗节末端有l对小吸盘。

雌螨:躯体长约360~400μm。一般形状与雄螨相似,不同点:无后半体背板,背面表皮有横纹。骨化不完全,足Ⅰ表皮内突分离的较远,Ⅲ表皮内突不弯曲成直角。生殖孔呈“人”形,前端有一新月形的生殖板,后生殖板侧缘骨化较完全。交配囊孔在肛门区背面,由一细管与受精囊相通。足Ⅰ不膨大,与足Ⅱ的长短、粗细相同;足Ⅳ较足Ⅲ长。跗节Ⅳ上的2条短刚毛取代了雄螨的1对退化的吸盘。

十六、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Trouessart,1897)

屋尘螨可在房屋尘土和被褥表面的灰屑中发现,较湿的房屋尘螨较多,是家庭螨类的主要成员,也是人类过敏性哮喘病的重要过敏原,曾在肺螨病患者的痰中检出此螨。

雄螨:躯体长约285μm。与粉尘螨的主要区别为:后半体背板较大,向前伸展至背毛d1和d2间,Ⅰ表皮内突分离,不愈合成胸板。足Ⅰ~Ⅳ基节区的骨化程度弱,后生殖毛退化。足Ⅰ、Ⅱ的长、宽度一样,跗节Ⅰ末端的粗大突起不明显。

雌螨:躯体长约350μm。形态特征与雄螨相似,不同点:无后半体背板;背毛d2和d3着生处的表皮有纵条纹。交配囊孔在肛门后缘一侧,由一条细长管与受精囊连接。

十七、速生薄口螨  (Histiostoma feroniarum Dufour,1839)

速生薄口螨分布广泛,可在各种腐败植物上发现,是栽培蘑菇的重要害螨。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可以在5天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生活史。

雌螨:躯体长约400~700μm,苍白色。与躯体相比,颚体较小。螯肢长,有锯齿,且能在宽大的前口槽前后活动;前口槽侧壁为须肢基节,须肢端节为一块二叶状的几丁质板,板上有刺1对;几丁质板能自由活动。躯体表面有微小突起,有一背沟把前足体和后半体分开,躯体后缘略凹。腹面,有2对圆形或近圆形的几丁质环,前1对环在基节Ⅱ、Ⅲ间,在生殖孔两侧;后1对环相近,在基节Ⅳ水平。Ⅰ表皮内突在中线处愈合,Ⅱ、Ⅲ、Ⅳ表皮内突短,相距较远。肛门小并远离躯体后缘。

背毛较短,约与胫节Ⅰ等长;顶内毛(vi)彼此分离,顶外毛(ve)在vi后方;胛毛(sc)远离ve且分散,而肩外毛(he)和肩内毛(hi)靠得很近;背毛d2间的距离较d1、d3和d4间的距离明显的短,d4靠近躯体的后缘;2对侧毛(l1, l2)位于侧腹腺之前。基节Ⅰ、Ⅲ上有基节毛,后面的几丁质环前、后各有2对生殖毛;肛门周围有刚毛4对。

n足粗短,各足末端的爪粗壮,并有成对的杆状物支持,柔软的前跗节将其包围。足上的刚毛加粗成刺。跗节Ⅰ、Ⅱ的背中毛(ba)位于第一感棒(ω1)之前;跗节Ⅰ的ω1着生在基部,并向后弯曲覆盖在胫节Ⅰ的前端,芥毛(ε)与ω1着生在同一深凹中;跗节Ⅱ的感棒ω1位置正常,稍弯曲;各跗节末端的腹刺都很发达。胫节Ⅰ、Ⅱ的感棒φ较短。膝节Ⅰ的膝外毛(σ1)和膝内毛(σ2)等长,膝节Ⅲ无感棒(σ)。

雄螨:躯体长约250~500μm,足Ⅱ较粗大,跗节Ⅱ的刺较发达。足的表皮内突较雌螨发达,Ⅰ表皮内突愈合成发达的胸板;Ⅱ表皮内突几乎伸达中线,但未连接,并向后弯曲。位于生殖孔前的2对圆形的几丁质环靠的很近;生殖褶不明显,位于基节Ⅳ间,生殖褶后有2块可能作交配吸盘的叶状瓣。躯体背面刚毛的排列似雌螨。

第四次课

第六节   粉螨与疾病的关系

    粉螨的孳生场所多种多样,但主要孳生于房舍、粮食仓库、粮食加工厂、饲料库、中草药库以及养殖场等人们生产、生活经常接触的地方。它们不仅污染和破坏了粮食等储藏物,而且对某些农作物的根茎、蘑菇及中药材造成损害,有些生存能力强的,还能在人体内生存,引起人体内螨病。

粉螨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有三大类,即皮肤螨病、人体内螨病、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螨种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毒性作用,可污染人们的食物或动物饲料,造成人畜急性中毒。此外,粉螨还可传播黄曲霉菌等。因此,有些粉螨不仅危害储藏物,而且还是重要的医学螨类。

一、粉螨性皮炎、皮疹

引起粉螨性皮炎(acarodermatitis)、皮疹(acarian eruption)的粉螨种类很多,包括粉螨科、麦食螨科、食甜螨科、果螨科等,较常见种类有粗脚粉螨、腐食酪螨、纳氏皱皮螨、粉尘螨、屋尘螨、家食甜螨、甜果螨等数十种。

粉螨过敏性皮炎是人体接触到粉螨的分泌物、排泄物、碎屑及死亡螨体裂解产物等强烈变应原,引起以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变应性皮肤病。

皮疹的发生部位与接触粉螨机会有关,以手、前臂、面、颈、胸、背部为多见,重者可遍及全身;尘螨性皮炎多见于婴儿期,表现为面部湿疹,成人多见于四肢屈侧、肘窝、腋窝和腘窝等皮肤细嫩处。粉螨性皮疹于发疹的同时可伴有发热、不适,背痛及胃肠道症状,可出现表皮剥脱、局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不同螨种引起的皮疹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粉螨、食甜螨和果螨等引起的皮疹俗称杂货痒疹(grocery itch),发疹部位先出现红色斑点,每个斑点上有3-4个咬迹,几个小斑点聚集成直径约3~10mm大小的丘疹或疱疹,皮疹可局部成堆,也可播散融成一片;患者因剧痒而常常抓破皮肤,出现脓疱、湿疹化、表皮脱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皮症(pyoderma)。屋尘螨、粉尘螨、长嗜霉螨、梅氏嗜霉螨等房舍中最常见的粉螨引起的皮疹则属过敏性皮疹,该类皮疹往往局限于某一部位或呈对称性分布,甚至可全身泛发。该类皮疹常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彼些可融合为环状、片状、地图状;抓破后可引起糜烂、溢液、结痂、脱屑等。 粉螨过敏性皮疹还可影响心脏。

治疗粉螨性皮炎可将外用药物与口服药物结合使用。常用的外用药物有氧化洗剂、炉甘石洗剂、氟氢可的松霜、红花油、抗敏止痒水、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乳剂等。同时口服阿司咪唑、扑尔敏等。因搔痒抓破皮肤继发感染者,应配合抗感染治疗。对于粉螨过敏性荨麻疹合并心脏症状者的治疗,主要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和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适量应用抗组胺药物及钙制剂,尤以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效果为佳。

二、粉螨与人体内螨病

(一)肺螨病

人体肺螨病(human pulmonary acariasis)是由螨类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呼吸系统引起的一种疾病。

1. 病原学  引起人体肺螨病的螨种主要为粉螨和跗线螨类,其中粉螨主要包括粗脚粉螨、腐食酪螨、椭圆食粉螨、伯氏嗜木螨、食菌嗜木螨、刺足根螨、家食甜螨、粉尘螨、屋尘螨、梅氏嗜霉螨、甜果螨和纳氏皱皮螨等10余种。从患者痰内检出的螨种均是自由生活的螨。

2. 流行病学  关于螨侵入肺部的途径是由呼吸道侵入肺部的见解,因为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均在空间粉尘含量大的环境中工作,又无良好的除尘设备,因此环境里存在的大量螨可能随粉尘一起悬浮于空气中,被人们吸人呼吸道而感染。

3. 病理学和致病机制

(1)大体病变:圆锥形结节病灶内可见金黄色物质和寄生的螨类 

(2)镜下病变: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的肺实质病变。肺部表现为广泛的实变,尤以胸膜下最明显。

(3)致病机制:

① 螨类在移行过程中及寄生于肺部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② 螨的分泌物、代谢产物、螨体及死螨的分解物等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4. 临床表现

Ⅰ型(似感冒型):患者仅表现为咳嗽、咳痰、乏力、周身不适。多为轻型感染或许是吸入死螨及其碎片所致。

Ⅱ型(支气管炎型):患者除Ⅰ型症状外,还伴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多为中度感染。

Ⅲ型(过敏哮喘型):病人除Ⅰ、Ⅱ型的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哮喘、阵发性咳嗽、痰带血丝、背痛等症状。

Ⅳ型(似肺结核型):患者除Ⅰ~Ⅲ型表现的症状外,常常胸闷严重,干咳或多痰,痰有奇臭味,咯血、盗汗、低热、全身乏力或无力。

5. 实验室检查

肺螨病患者血液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多数明显增高,个别减少。肺螨病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均较正常明显增高。 

 6. 胸部X线检查

肺门阴影增强,肺纹理增深,紊乱。肺门及两肺野显示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直径2~50mm大小的结节样病灶阴影。

7. 诊断

① 肺螨病的发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如从事粮食和中草药材加工、贮藏的人群发生率高。

②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经治疗后原发病已愈,而其症状不消失或时轻时重,经久下愈,应考虑肺螨病存在的可能。

③ 本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④ 患者X线胸片显示肺门阴影增浓,肺纹理增深,常可见结节状阴影。

⑤ 患者痰内查见寄生螨类是确诊本病最可靠依据。

 8. 鉴别诊断

本病应当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吸虫病等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主要借助X线胸片、血液学检查、痰液检查等;询问既往病史及其职业、工作环境亦有参考意义。

9. 治疗 

卡巴胂(Carbarsone),乙酰砷胺(Acetarsol)等砷剂治疗,也可采用枸椽酸乙胺嗪(Hetrazan)、硫代二苯胺(Thiodipheny1amine)、依米丁(Emetine)等。

(二) 肠螨病

 肠螨病(intestinal  acariasis)是由某些粉螨随其污染的食物被人吞食后,寄生在肠腔或肠壁所引起的一系列以胃肠道症状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1. 病原学  引起人体肠螨病的种类主要是粉螨,其次是跗线螨,其中粉螨包括粗脚粉螨、腐食酪螨、长食酪螨、甜果螨、家食甜螨、河野脂螨、害嗜鳞螨、隐秘食甜螨、粉尘螨和屋尘螨等10余种,隶属于粉螨科、果螨科、食甜螨科和麦食螨科等。

 2. 流行病学

肠螨病与工作环境(贮藏食物中螨的孳生密度)和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而与年龄、性别似无明显关系。

3. 病理学

机械性的刺激,引起相应部位损伤,

侵入肠粘膜或更深的肠组织中,引起炎症、坏死和溃疡,

螨的排泄物、代谢产物和死亡螨体的裂解物等,引起人体变态反应。

粉螨的代谢产物对人还具有毒素作用。

 4. 临床表现 

人体感染粉螨后,轻者可无症状,亦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可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乏力和精神不振等临床症状。

 5. 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 肠镜检查

直肠、结肠镜检可见肠壁苍白,粘膜呈颗粒状,且有少量点状淤斑、出血点和溃疡,溃疡直径1~2mm,彼此不融合。损害严重部位可见肠壁组织脱落,直肠组织活检时,可发现螨和成簇的螨卵,尤其在溃疡边缘可取得活螨及卵。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浓集法,若为肠螨病患者,粪检可查见活螨、死螨、螨卵及其残体等。本病临床上常误诊为过敏性肠炎、神经性肠炎、阿米巴痢疾或肠道其他寄生虫病,应结合病原检查与之相鉴别。

 8. 治疗 

目前治疗肠螨病尚无特效药物,六氯对二甲苯、甲硝咪唑、伊维菌素氯喹和驱虫净治疗本病有效。

(三)泌尿系螨病

1.病原学 

引起尿螨病的常见螨种,主要是粉螨和跗线螨,包括粗脚粉螨、长食酪螨、家食甜螨、粉尘螨、谷跗线螨和赫氏蒲螨。

2. 流行病学

 尿螨病的发生与职业和环境有一定关系。

3. 病理学 

机械损伤引起尿道上皮的破坏外,还可侵犯尿道的疏松结缔组织,甚至小血管,引起受损局部的小溃疡。螨类的代谢产物和排泄物还可引起组织的炎性反应。

4. 临床表现 

尿螨病的主要症状是夜间遗尿和尿频,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脓尿、尿痛、发热、浮肿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5. 实验室检查

尿螨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血清总IgE水平和螨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升高。

 6. 膀胱镜检查

7. 诊断

①患者尿内查见螨类是确诊本病的最可靠依据。

②尿螨病的发生似与职业有一定关系,如从事粮食和中药材加工、贮藏的人群发生率较高。

③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螨特异性IgE水平明显增高,螨抗原皮试阳性。

④本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⑤膀胱镜检查可见特异性病变。活组织镜检可见膀胱三角区粘膜上皮增生、肥厚,固有膜内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组织活检可查见螨等。

⑥患者有泌尿系统疾病经治疗后,原发病已愈而其症状不消失或时轻时重、应考虑有尿螨病存在的可能。

8. 治疗

尿螨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理想药物,也用氯喹、甲硝哒唑会有良好的效果。

(四)其他人体内螨病

螨引起输卵管及子宫充血,肝脏出血,全身中毒等症状(Henryk,1958)。

三、粉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与人类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三种,即尘螨亚科尘螨属中的屋尘螨和粉尘螨、麦食螨属中的梅氏嗜霉螨(宇尘螨)。 粉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尘螨的抗原性、尘螨过敏性哮喘、尘螨过敏性鼻炎

(一)尘螨的抗原性

螨抗原主要为螨排泄物及死螨碎屑。屋尘螨和粉尘螨的重要过敏原一组是DerⅠ,MW25K的Der p 1/Der f 1,另一组是MWl5K的Der p 2/Der f 2四种过敏原。

(二)尘螨过敏性哮喘
1.流行病学

在尘螨过敏性疾病中以哮喘危害性最大。尘螨的生长发育与空气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故尘螨性哮喘多发生于春、秋两季节,但也有全年发病者。

 2.发病机制  尘螨性哮喘的发病被认为是Ⅰ型变态反应代表疾病。尘螨乃至粉螨性变态应性哮喘发病过程:

①致敏期或称感应期

②攻击期或称反应期

③发作期或称效应期

3.临床表现 

发作前常有先驱症状,表现为干咳或连续打喷嚏,咳出大量白色泡沫液。继而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缺氧,出现口唇、指甲紫绀,胸部听诊有哮鸣音。哮喘发作时亦可伴有心悸心律失常,早搏等心脏表现。

4.临床分型 

根据吸入抗原后发作情况分为速发型哮喘(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和迟发型哮喘 (late asthmatic reaction)。

(三)尘螨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与尘螨有关,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与花粉有关。

1.发病机制  尘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理与尘螨过敏性哮喘有相似的免疫功能异常和变态反应过程,为IgE所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过程,并与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有关。

2.尘螨过敏性鼻炎与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关系

临床上常互为诱因,相继或同时发病。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减轻哮喘的症状,甚至能预防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3.临床表现 

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表现为连续打喷嚏不止,鼻流清涕、鼻塞等三大主要症状。急性期眼部有羞明流泪,也有咳嗽,有时伴有全身发烧感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鼻腔粘膜苍白肿胀。

(四)尘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1.询问病史

询问每次发病前的可疑诱因、季节、时间规律、发作与职业的关系、服药史、特殊食物史、特殊生活变异、个人健康状况及首次发病的诱因及地点等个人变态反应史与家族变态反应史等。

2.查体

尘螨性哮喘患者要进行肺部听诊,观察呼吸状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口唇、指甲紫绀。听诊,肺部有哮鸣音;尘螨过敏性鼻炎要进行鼻镜检查,鼻腔粘膜呈苍白浮肿状态,分泌物呈浆液性,进而检查眼部有否流泪症状及周身发热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2)鼻汁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4.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内检查

用病人皮肤粘膜做特异性过敏原检查:贴斑试验、划痕试验、皮肤点刺或挑刺试验、皮内试验、鼻粘膜诱发实验、气管内激发试验

5.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外试验

特异性沉淀反应——琼脂扩散试验、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特异性荧光抗体反应、特异性抗原酶标吸附试验、特异性体外白细胞组织胺释放试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特异性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6.特异性过敏原的环境调查

病人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调查,对确定特异过敏原有重要意义

(五)尘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两种。特异性治疗包括解除特异性过敏原和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非特异性疗法有抗组织胺疗法。

1.尘螨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治疗

对过敏诱因的避免疗法和尘螨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疗法。

2. 尘螨过敏性疾病的非特异性治疗

一方面解除病因,另一方面应根据发作程度采取解痉、给氧、祛痰、维持体液及酸碱平衡等相应对症治疗措施。

第七节 粉螨控制

一、干燥、通风

  粉螨对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很敏感。

二、使用谷物保护剂

  粮磷(杀螟松和溴氰菊酯复配而成)、马拉硫磷、虫螨磷、杀螟硫磷、毒死蜱、除虫菊酯、灭螨猛等 。

三、应用熏蒸剂

丙烯腈、四氯化碳、溴乙烷、甲酸乙酯、二溴化乙烯等熏蒸剂可迅速杀死粉螨的活动期,但粉螨的不活动期对熏蒸剂有很强的耐受力。

四、其它方法

立法防制、物理防制、机械防制、生物防制、环境防制等

第八节   粉螨研究技术

一、饲养

1.集体饲养

集体饲养是为了获得大量的试验对象而需采取的一种饲养方法。集体饲养的方法简单,只需把温湿度调节适宜,其它如饲养的容器如何则关系不大。

一般是将干燥器底部加入过饱和食盐水,保持约75%的相对湿度,上面放一玻璃瓶,瓶中放人新鲜饲料;将粉螨接种于饲料上,然后用滤纸封闭瓶口;将干燥器置于25±1℃的条件下(使用恒温箱或放在可保持25℃左右的室内),使其繁殖。养螨饲料可用麦胚、酵母、心肌(肉)干粉、面粉、大米等;放人饲养器前,最好先灭菌(酵母除外),以防发霉,然后按适当的比例搭配混合使用。

2.个体饲养

(1)一块厚3mm,载玻片大小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其上钻有1小孔,孔上方直径6mm,下方直径3mm,孔壁呈45°斜面;孔壁周围用氯化乙烯涂沫光滑,去除幼螨及各静息期粉螨隐匿场所。

(2)一块涂黑的15mm2的滤纸,用胶水将其粘贴在小孔下方,以作饲养器底部。

(3)一块普通盖玻片,充当饲养器盖,先在上孔边缘用凡士林涂抹一薄层,然后将盖玻片盖在上孔上压紧,防止粉螨逃逸。饲养时,先在孔内放人少量饲料,然后接种入需饲养的粉螨;置于25℃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养殖。

二、 采集、分离和保存

(一)采集、分离

采集场所主要包括:

①面粉厂的地脚粉,米厂的地脚米及其细糠,中药厂剁药车间的灰尘及碎药材渣、沫,中药材柜灰尘等;

②谷物(小麦、玉米、大豆等),饲料,面粉等;

③过期糕点,干果、蜜饯、干酪,鱼、肉干,鱼粉等;

④砂糖,柠檬粉、酸梅粉、桔子粉等;

⑤骨制品,兽皮,皮毛织物,棉麻及人造纤维织物等;

⑥室内墙壁和窗台上的灰尘,床尘、地尘等;

⑦小型哺乳动物的巢穴,家禽的屋舍,鸟巢,蝙蝠窝等;

⑧油坊、烤房、糕点作坊下脚料、垃圾等;

⑨植物根及围根土,植物茎、叶,草堆、牧场,草编制等;

⑩商品货仓,储藏商品,粮仓,药库等等。

分离方法

1. 直接镜检法 2. 水膜镜检法3. 振筛分离法 4. 电热集螨法 5. 光照驱螨法

6. 避光爬附法7. 背光钻孔法 8. 食料诱捕法 9. 其它方法

(二)保存

将采集到的粉螨直接制成玻片标本,或放在保存液中留待以后制作。

常用的两种保存液为:

① 70%~80%乙醇

② 奥氏保存液(Oudemans fluid)。

保存前,用零号毛笔(较小的粉螨可应用毛发针,毛发针即是在解剖针的针尖上粘l~2根毛发而成)“挑取”粉螨,放人浓度为50%~70%的热酒精(70~80℃)中固定,使其肢体伸展,姿势正常;再放入盛有奥氏保存液的指形管中,用脱脂棉塞塞口后,放人盛有同样保存液的广口瓶中,软木塞塞口(图5-101)。 

三、标本制作

1.临时标本  将粉螨直接封入50%~100%乳酸中,放在约60℃的板上加热,冷却后即可。用乳酸苯酚易使体软的螨类皱缩;乳酸木桃红常用于骨化不明显的粉螨,可使表皮被木桃红染色。

2.永久标本

四、粉螨标本的显微摄影

通过摄像头、图象采集卡、摄像头配显微镜专用光学接口和专用的视频图象软件包同计算机连接,这样既可以采集动态图像,也可抓拍静态图像,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五、粉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1. 选定标本

2. 振荡清洗  将选定的标本振荡清洗。用0.lmoI/L的磷酸缓冲液(pH7.4)或生理盐水将标本洗净。

3. 双固定  对清洗干净的标本作双固定。前固定是将标本置于0.1mol/L的磷酸缓冲液配成的1%戊二醛液(pH7.4)中固定12~24h;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洗净后,置磷酸缓冲液中1~24h;取出置1%的锇酸溶液(pH7.4)中固定1~2h,此固定为后后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标本发脆(锇酸极毒,应倍加小心!锇酸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浆角膜均有固定作用)。

4. 蒸馏水清洗  样本固定后要用蒸馏水再清洗,一般换洗2~3次。

5. 脱水  清洗后的样本用酒精或丙酮脱水,选40%、70%、90%、100%各级酒精或丙酮,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脱水,每级脱水时间为15min。

6. 置换  脱水后的样本中含有酒精或丙酮,需用醋酸戊酯或醋酸异戊酯置换。将标本先移入1:1的醋酸戊酯或醋酸异戊酯液中,再移入100%的醋酸戊酯或醋酸异戊酯液中置换,时间为10~15min。

7. 干燥  将样本取出后,置于滤纸上,移入干燥器内密闭,使样本溶液挥发掉,以干燥样本。

 8. 镀金  将样本置真空镀膜机内,喷上一层金膜,即可扫描观察。

 9. 标本观察  依研究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标本,重要的细微结构应调节亮度、景深、放大倍数、分辨率等之后,使图象清晰,拍摄电镜照片

六、粉螨变应原浸液的制备

1. 粉螨的收集与分离  螨浸液多用屋尘螨、粉尘螨及腐食酪螨等制成。可在粮仓、粮店等处收集地脚粉尘等,取回后用粗、细筛依次筛选,去除杂质,获取粉螨<详见粉螨的分离)。应用丙酮清洗、灭活、脱脂三次,然后置37℃恒温干燥,三次称重为同等重量时,密闭储存备用。

2. 粉螨变应原提取液的配制  常用碳酸氢盐-盐水提取液(Coca碱性提取液。配方:氯化钠5.0g,碳酸氢钠2.75g,石炭酸4.0g,水1 000m1)。

3. 粉螨变应原浸液的制备 

其具体制备步骤为:

① 取粉螨干粉1.0g浸泡在提取液100ml中,放人4℃冰箱内提取48~72h。在提取过程中应每日用振荡器或磁力搅拌器搅拌2h以上。

② 提取过程完成后,用多层纱布粗滤,再用滤纸过滤。如过滤液不澄清,应再行脱脂。

③ 过滤液倒入透析囊,将透析囊放入提取液中,置冰箱内。4h更换一次提取液,至提取液不变色止。

④ 浓缩浸液,可将浸液袋装入赛璐珞管内挂起并用电扇吹。

⑤ 用试纸溅定pH值,并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校正到7.0。

⑥ 将浸液倒入已消毒的Seitz滤器中,用负压将浸液滤入消毒容器中,分装于无菌疫苗瓶内。

⑦ 抽取样品进行细菌和霉菌检查,临床应用前先做动物毒力试验。

⑧ 抽取无菌样品,测定蛋白质含量。⑨ 贴好瓶签,填好制备记录单,置4℃冰箱中备用。

七、人体粉螨侵染的分离方法

(一)呼吸系统粉螨侵染的分离方法(痰螨分离)

1.痰液消化  收集24小时痰或清晨第一口痰,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等量的5%氢氧化钾溶液并充分搅匀,静置3~4h;按每100ml痰液加l滴的比例加入吕弗勒氏亚甲基蓝(标本不足100ml的加1滴)后再次搅匀;再按每100ml痰液加入10ml的比例加入40%甲醛液后,搅匀,放置12~24h,使痰液充分消化。

2.痰螨分离方法有两种。

① 将已充分消化的痰液倒入三角烧瓶中,补足量的饱和盐水至瓶颈处,搅匀后静置约15min;将预先塞入三角烧瓶内且一端固定有尼龙绳的橡皮塞拉至瓶颈处,使饱和盐水分成上下两都分;把上部液体倒出,用80目/口寸铜筛网过滤,然后取滤网直接镜检。

② 将已消化的痰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后按1 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吸取沉渣涂片镜检。

(二)消化系统粉螨侵染的分离方法(粪螨分离)

收集新鲜粪便(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4h)盛放于洁净容器中;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或挑取半个蚕豆大小的粪便置于漂浮瓶(高3.5cm,直径约2cm)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后调匀;再缓慢加入饱和盐水,至液面略高于瓶口而不溢出为止;在瓶口覆盖一载玻片,一般静置约15min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镜检。

(三)泌尿系统粉螨侵染的分离方法

收集24h尿液或清晨第一次尿液,置于洁净的容器中,然后取尿液离心沉淀,倒去上清液,取沉渣镜检。或将尿液用80目/口寸铜丝网过滤,然后把铜丝网置镜下观察检螨。

此外,粪便中活螨和卵的分离,可采用沉淀浓集法检获活螨及卵。直肠肠壁溃疡中活螨和卵的分离,可采用直肠镜检查肠壁溃疡,查见溃疡后可行肠壁组织活检,尤在溃疡边缘可取得活螨及卵。十二指肠液中活螨及卵的分离,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法,或浮聚法分离活螨及卵。

八、其他

毒力测定、杀螨试验、季节分布研究较多。而在各种粉螨的染色体及其分带、同工酶、蛋白、脂、糖及游离氨基酸分析、电镜技术、电生理技术、示踪原子法、基因组序列及蛋白质组、群落生态、与疾病关系等诸多方面均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病理生理学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肺功能不全
 人体解剖学授课教案:实验授课教案上下肢骨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狂犬病毒包涵体
 儿科学授课教案:儿科学总论及生长发育
 中医学电子教材:第八章  防治原则
 作业习题:第二十章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