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案:外科休克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外科休克shock)

 

第一节  概论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遭到强烈损害性刺激后,产生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综合征。 不是独立疾病。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1.充足的血容量

2.有效的心搏出量  

3.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  三个因素。

中医认为:休克在中医属“厥证”“脱证”范畴,合称“厥脱”。厥为急症,脱为危症。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曰:“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湿冷是也”

《灵枢·通天》曰: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属厥证、脱证。

 

二、病因与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脱、液脱)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心厥)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气厥)

三、中医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外科以热毒炽盛或阴阳虚极多见

1.外感火热毒邪或脏腑蕴热,火毒结聚,伤阴耗气,气血两燔,上扰神明。

2.久病真阴耗损,阳气衰微

3.外伤失血、吐泻、禁食等,导致阴阳俱虚,致病。

(二)病机

1.阳厥: 久病、暴病,阳气大衰,气化失司,阴血化生无权,脏腑失养;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滞血瘀、四肢厥逆,阴不附阳,危及生命。

如:真心痛(心梗)——心源性休克

2.阴厥:

久病阴亏、失血、失液,脏腑失养,阴不制阳,阳无以附,阴损及阳。如血厥、液厥。

3.热厥

外感六yin之邪入里化热,热度炽盛,伤津耗气,阴亏阳损,脏腑失养。

4.脱证:久病、暴病,阴血、阳气亡失。

阳厥—阳气耗散、脱失—真阳耗损——虚阳外越、脱失。

阴厥—阴液耗竭——真阴欲脱

阴阳互根互存,阴脱最终导阳随阴脱;阳脱致固摄失权,阴液脱失,最终阴阳离绝。

四、病理生理
   主要有1.微循环变化   2.代谢改变 3.内脏器官继发损害

(一)微循环改变

   休克早期(缺血期)

   休克中期(淤血期)

休克晚期(凝血期)

  微循环占总循环量的20%

1、缺血期 (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加压反射   交感和肾上腺素轴兴奋产生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引起:①心跳加快   交感兴奋引起

②选择性作用于小血管和微血管的平滑肌收缩:以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为主,毛细血管后括约肌相对开放,微循环“只出不进”,回心血量有所增加。但对心、脑影响不大。

③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开放

结果:周围组织处于低灌注、低缺氧状态,但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如:心、脑。

2、淤滞期(休克中期、休克失代偿期):
   微循环收缩,组织持续缺氧,酸性代谢产物、组胺、缓激肽产生增多;

   微动脉扩张,微静脉仍收缩;微循环“只进不出”

   血液淤积在微循环,血流缓慢;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微血管扩张;

   液体渗出到组织间,

   使血压进一步下降,组织缺血进一步加重。

3、 DIC期(凝血期、休克晚期)

微循环内滞留血液粘稠度升高,在酸性环境中 ——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DIC——组织细胞缺氧严重——细胞、组织、器官损害 ,甚至因凝血因子消耗增多,严重出血倾向。

(二)代谢改变

1、尿量减少

   血 容 量、肾血流量减少——尿少——代谢废物排除障碍。

2、能量代谢异常:

   无氧时:1分子的葡萄糖产生2分子的ATP;有氧时:1分子的葡萄糖产生38分子ATP;故休克时,因缺氧机体的能量极度缺乏。

3.细胞代谢障碍

缺血、ATP不足、代谢产物积聚,使线粒体、溶酶体膜受损,各种酶的释放

细胞自身的消化、破坏,器官功能障碍。

4、代谢性酸中毒、高钾:

缺氧、酸性代谢产物产生增多,排出障碍—代酸

呼吸障碍—呼酸

细胞损害、酸中毒—高血钾

酸中毒、高钾影响心功能,不利于休克逆转。

5.蛋白质代谢加速 骨骼肌蛋白为主

  代谢产物为丙氨酸、尿素,因尿量减少,故血内丙氨酸、尿素水平增高——氮质血症。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休克引起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持续时间越长,组织、器官受损越重;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心、肺、肾等功能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三大原因。

1.肺   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感染、创伤性休克。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可出现:

   毛细血管内皮受损→血管通透性↑→间质水肿

 →肺泡水肿 肺水肿    

肺胞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肺顺应性下降

肺泡透明膜形成

   通气与灌流比例失调(<0.8),死腔通气和静脉混合血增加,缺氧加重,二氧化碳蓄积,表现呼吸困难,严重的缺氧引起ARDS  (1/3死于此征)

2、肾:85%的血流供应肾皮质

低血压  → 肾血流  ↓→ 滤过率 ↓↓  尿少、无尿,肾衰。

   肾入球小动脉收缩,肾皮质缺血进一步加重

   持续缺血——肾小管坏死

3、心脏:冠脉血流量的80%发生于舒张期

代偿期:心脏血供无明显减少,影响小

抑制期:  心排量↓

 主A压 ↓  →冠脉灌流量↓→心肌缺氧

 舒张压↓

4、脑:脑的生理活动需较高的能量

休克低血压

缺氧脑细胞水肿→颅压升高   加重脑细胞缺氧、水肿、功能障碍 

能量不足、代谢废物的积聚脑损害加重,甚至脑疝、昏迷

5、肝及胃肠

肝血流减少——缺血、缺氧

肝内血流淤积、血栓形成

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肝的代谢、解毒、合成障碍

 

胃肠道粘膜灌注不足、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胃肠道的屏障功能破坏,肠道内细菌移位——感染。

6.凝血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微循环障碍,血液淤积、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释放多种促凝血因子,血栓形成,阻塞微血管,加重组织器官损伤。

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免疫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下降(体液免疫),再加上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加重循环障碍,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五、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失代偿期(抑制期)

  1. 休克代偿期  机体代偿能力,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精神紧张、烦躁,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缩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如处理得当,很快纠正。否则进入休克抑制期。

  2. 休克抑制期  表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细、血压下降;

严重者皮肤黏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不清,血压测不出,少尿、无尿等

六、诊断:重点在于早期诊断

有休克的病因存在,当病人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少,尿量减少时,应警惕休克。

七、休克的监测

目的:判断休克是否存在及其演变情况,及早治疗。

(一)一般监测:

1.精神意识状态:  反应脑组织灌流情况,是一个敏感指标,正常时:休克时:

2.肢体温度、色泽,反映体表灌流情况。正常时:休克时:

3.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

  脉压差小于20mgHg  休克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的

灵活掌握,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考虑休克,结合其他指标。

4.脉率: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早于血压下降   

 脉  率0.5:无休克

   休克指数 =1.0-1.5:休克

收缩期血压(mmHg)>2.0:休克严重

5.尿量: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反映生命器官灌流情况

>30ml/小时,表示休克纠正

<25ml小时,① 血压低,尿比重增加——肾血管仍收缩,血容量不足

② 血压正常,比重轻,可能有急性肾衰

(二)特殊监测(有创伤性)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0.98Kpa(5-10cmH20)

   特点:① 变化比动脉压早

  ② 影响因素多(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 右心室排血量、胸腔压力、静脉回心血量)

意义:低血压情况下:

①CVP<0.49Kpa(5cmH20):血容量不足

②CVP >1.47Kpa(15cmH20):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

③CVP >1.96Kpa(20cmH20):充血性心衰

2、肺动脉楔压(PCWP):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反映肺循环阻力。

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测

正常值:0.8-2.0Kpa(6-15mmHg),

   意义:PCWP下降提示血容量不足;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增加 ,应限制输液。

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休克时心排出量降低,感染性休克时可较正常值高。

心排出量(CO):4~6 L/min

心脏指数(CI):2.5~3.5L/(min.m2)

4、动脉血气分析

正常值:PaO2: 80~100mmHg

 PaCO2:36~44mmHg

  PH:7.35-7.45

PaCO2> 45~50mmHg  而通气良好,提示有严重肺功能不全。

PaO2< 60mmHg  吸氧后无改善,提示ARDS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正常值1~1.5mmol/L,大于8mmol/L时死亡率100%

6、弥散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80×109/L

   纤维蛋白原<1.5g/L

   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秒

   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7、胃肠黏膜内PH监测,反映局部组织灌注、缺氧情况。

八、治疗

原则: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代谢。

(一)一般紧急治疗

1.尽快明确病因,有出血者控制活动性大出血,建立液路。

2.保护呼吸道通畅,吸氧。

3.保持病人安静,减少搬动。疼痛者镇痛

4.体位

5.保暖,但不加温。

(二)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的根本措施

1.补充已丧失量+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容量

2.种类:电解质、血浆、蛋白、全血、右旋糖酐等。

3.根据监测指标,调节输液量和速度

(三)积极处理原发病
    在抗休克的同时治疗原发病,如: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多数为酸中毒

   轻度,经补液后可纠正

   中重度休克需适当应用碱性药物。

(五)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l血管收缩药

l血管扩张药

l强心药

血管收缩药物应用:可暂时升高血压,但增加心肌耗氧。

适用于:血压过低、过敏住院医师性休克、神经原性休克

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 可降低周围循环阻力

血压、中心静脉压升高,但周围循环不良;或补液后末梢循环不改善者。

如: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苄明)

  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

  硝普钠

如:

多巴胺   最常用,具有双重作用

作用:作用www.med126.com/zhicheng/于α、 β、多巴胺受体,不同剂量作用不同

  兴奋α受体:一般动脉收缩

  兴奋β受体:加强心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兴奋多巴胺能受体:扩张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

3~5μg/Kg.min 静脉滴注,周围血管(肾、肠)扩张;

6~15μg/Kg.min 使心肌收缩增强;

>15μg/Kg.min收缩周围血管作用。

   临床上常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取长补短

(六)改善微循环(DIC)

 在扩容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如654-2)改善微循环。

   出现DIC时,肝素丹参、潘生丁等,阻止DIC 的发生。

(七)皮质类固醇的作用

  ① 阻断α-受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② 保护细胞内溶酶体,防止破裂

 ③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

 ④ 增进线粒体功能,防止血细胞凝集

 ⑤ 促进糖原异生,使乳酸转化葡萄糖,减轻酸中毒。

用法:大量、少次

 地塞米松1-3mg/Kg+5%葡萄糖一次滴完。1-2次。

 甲基强的松龙15~30mg/Kg.d

(八)维持主要脏器的功能

密切观察主要脏器的功能,治疗用药应注意保护其功能。

(九)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热伤气阴证(耗气伤阴)

证候: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身热汗出,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热

   四肢逆冷,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固脱,清热解毒

方药:生脉饮+清热解毒之品

热毒炽盛者——银花栀子黄芩黄连黄柏

阴伤重者——生地麦冬沙参、汗莲草等

(2)热伤营血证

证候:精神恍惚,语言低微

   唇甲紫绀、发斑出血

   四肢逆冷,舌质紫暗、瘀点、脉数。

治则:气血两清,益气养阴

方药:清营汤加减——犀角地黄、麦冬、丹参、黄连、连翘竹茹

(3)阴厥证

证候:烦躁不安,汗出、唇舌干燥、欲饮,唇甲紫暗、皮肤干皱、无力、尿少

舌红少津、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固脱,养血育阴

方药: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证

证候:精神委靡、反应迟钝

大汗、身冷畏寒、口淡不渴、心悸胸闷、四肢厥冷,尿少,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加减。附子、干甘草、人参等

(5)厥逆证

证候:面色灰白、恍惚神昏

汗出身冷,口燥咽干,皮肤干皱,四肢逆冷、尿少

舌淡光滑无苔,脉微欲绝

治则:益气固脱,阴阳双补

方药:保元汤黄芪、人参、肉桂、甘草)和固阴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子菟丝子)

(6)阴脱证

证候:大汗、烦躁、咽干、皮干、静脉萎陷、尿少;舌红、干,脉微细数

治则:益气固脱,养血育阴

方药:独参汤加四逆汤

(7)阴脱证

证候:神志模糊,语声低微,冷汗大出,身凉畏寒,四肢不温、尿少,舌淡,脉微欲绝

治则:益气固脱

方药:独参汤加四逆汤频服。

 

2.成药、验方

生脉注射液40-60ml静脉应用,人参针剂4-10ml静点,参脉注射液参芪注射液等——适应于热厥、阴脱证

3.针灸治疗,可提高和维持血压。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包括失血、失液性休克和损伤性休克两类

一、失血、失液性休克

失血量迅速超过全身总血量20%,或严重失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液和血浆的丧失,致有效循环血量少。

治疗原则: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

(一)补充血容量

1、估计失血量

2、补液种类

  ①等渗盐水或平衡盐

a、45分钟内输1000-2000ml,血压恢复正常并维持。

b、红细胞压积>30%,仍可输液,不必输血;否则输血

②全血:有携氧能力、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快速输入平衡液不能有效维持血压时,则需全血。全血输入同时补充晶体液。

  1)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2)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粘度,改善微循环。

  3)最好采用新鲜血液。

③血浆:在以丧失血浆为主的休克中的重要作用。

3、补液后的观察

   ① 一般观察:心率、血压、尿量等

   ②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心功能不全

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强心、纠酸

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心功能不全或

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二)原发病的治疗:出血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止血。失液者,消除失液的原因。

(三)适当应用药物:碱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菌素等

二、损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

病情较单纯失血休克复杂,但失血、失液仍为其主要矛盾。

发病机制:

1.急性出血

2.大量失液

3.疼痛  加重休克

4.感染

5.心脏及大血管功能障碍 气胸心包压塞等。补液速度注意

6.其他

治疗:

1.补充血容量

2.原发病的治疗:多需手术疗法

3.药物应用:

⑴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重度酸中毒需碱性药物

⑵补足液体时可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⑶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⑷镇痛药应用: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常见病因:

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

l感染和细菌毒素作用,机体的细胞很早发生损害,不能利用氧,致动—静氧差缩小。

l微循环变化的不同阶段常同时存在,并且很快进入DIC阶段。

l毛细血管前的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动—静氧差缩小,其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损害比较严重。

l血液动力学两种改变 : 

      低排高阻(低动力型)冷休克

      高排低阻(高动力型)暖休克

①低排高阻型休克:

   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导致血容量、心排量减少,病人皮肤湿冷——冷休克。

多见,G-感染的休克、G+感染后期都表现为冷休克。

②高排低阻型休克:

  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皮肤温暖干燥,——暖休克。

少见,G+感染早期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两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冷休克(高阻型)

暖休克

   神志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

   皮肤色泽

苍白、紫绀或花斑样紫绀

淡红或潮红

   皮肤温度

湿冷或冷汗

温暖、干燥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延长

1-2秒

   脉搏

细速

慢、有力

   脉压(Kpa)  

<4

>4

   尿量(每小时)

<25ml

>30ml

治疗

原则:休克纠正前,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 休克纠正后,着重治疗感染

1、控制感染:①  处理原发感染灶  多需手术

②  应用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③  改善病人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

2、补充血容量  量大

3、纠正酸中毒:发生较早,而且严重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6、维持主要脏器的功能

 

重点掌握:

1.外科休克、暖休克、冷休克、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

2.休克的监测指标及意义?

3.休克的临床表现?

4.休克治疗中,血压、中心静脉压与输液的关系?

5.休克的处理?

相关文章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一节 毫针刺法
 护理管理学实验指导:见习二 临床护理质量管
 内科学授课教案:消化性溃疡教案
 眼科学作业习题:眼睑病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三节 发热的时
 病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