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案:肿瘤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十四章  肿瘤

 

第一节  概述

 

概述:肿瘤(tumor)是常见病、多发病,危害人民健康。尤其是传染病得到控制,肿瘤成为死亡的常见原因。恶性肿瘤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为第三位死因。我国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死亡140万,其中60%为消化道肿瘤。

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乳腺癌

农村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

概念:指人体组织细胞在各种致瘤因素(内因、外因)作用下,产生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其特点:

①肿瘤细胞的增殖 分化处于失控状态;②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③将其特点传给子细胞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

病因复杂,不十分清楚,是多方面,是由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前(19世纪前)认为肿瘤是局部病变,近年由于生物化学、免疫学的发展,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

(1)外因:

①化学物质刺激:亚硝胺化合物、有环碳氢化合物(如甲氨基偶氮苯)

②物理机械刺激、照射:热、硬、烟、酒、摩擦等机械刺激

③生物致癌因素:病毒——肝癌、鼻烟癌,血吸虫——肠癌

(2)内因

①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刺激、紧张、抑郁等

②内分泌失调:如乳腺癌、前列腺、子宫肿瘤与内分泌有关,激素治疗有效,

③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器官移植后密仪抑制剂的应用,增加发病率④遗传因素

⑤胚胎残留因素:畸胎瘤

2.西医病理

(1)分类: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癌、肉瘤、母细胞瘤

 临界性肿瘤

  从细胞分化程度、生长方式、速度、有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对机体的危害程度

(2)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3)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血特点

  外形特点:

  组织学特点:瘤细胞特点(分化、异型性);间质为含有血管、淋巴管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特点:自主性生长、浸润性生长、转移、肿瘤的自发消退、肿瘤的逆转等

3.中医病因:

   ⑴六yin致病: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尤其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低下时,六yin致病

⑵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如气情太过,造成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致病

⑶饮食劳损: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4.中医病机 主要是血瘀、痰湿、热毒、正虚四个方面

   ⑴气滞血瘀: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制约,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行气;病理状态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等引起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瘀久则徵瘕积聚

⑵痰湿凝聚:体内津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滞、痰湿凝聚,成为病理产物

⑶热毒内结:火热毒邪蕴结体内,伤津动血,耗气伤阴,客于体内致病。

⑷脏腑失调:正常阴阳、气血、脏腑处于平衡状态,如一脏失调,则彼此受累。

临床表现与分期:

良性与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区别:

由生长速度、方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转移、全身影响、治疗后是否复发方面。

1.恶性肿瘤的局部症状:

⑴肿块   ⑵疼痛   ⑶出血   ⑷体腔积液  ⑸破坏器官功能   ⑹转移

2. 恶性肿瘤的全身症状:

早期不明显;因恶性肿瘤可产生多种异位激素,可出现多种症状、体征。

晚期有贫血、消瘦、浮肿、纳呆、乏力、发热等。

3. 恶性肿瘤的分期:

依据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分期依据癌的局部和转移情况分为四期。

一期(Ⅰ期):肿瘤体积小,局限于原发部位,无局部淋巴转移

二期(Ⅱ期):癌肿较大,已侵及器官各层,但未超出器官之外,局部单个淋巴结转移,活动好

三期(Ⅲ期):癌组织明显侵及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局部多个淋巴结转移,积聚成团,活动受限

四期(Ⅳ期):癌肿侵犯广,有淋巴和血行远处转移。

目前国际采用TNM分期方法。各部位肿瘤有标准不同,由各专业会议制订。

诊断:

1.病史: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等判断

2.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主要脏器功能

局部检查,①肿瘤大小、形态、质地、表面、有无压痛、活动度、与周围器官关系

②肿瘤所在器官的功能,临近器官有无受压、阻塞、出血;

③区域淋巴结;

④有无远处转移,肝、肺、骨、脑等

3.实验室检查:常规、生化、酶学检查对肿瘤诊断有意义。

4.免疫血检查:相关抗原检查,AFP、CEA、EB病毒抗体

5.X线检查:了解肿瘤的范围、性质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特别是肺、骨、消化道肿瘤。

6.光敏技术:利用光敏物质进入体内,经特定波长的光激活后产生光敏反应类诊断和治疗。

光敏物质主要是血卟啉及其衍生物,他对肿瘤有较大的亲合性。

7.内窥镜检查:重要方法,直观肿瘤部位及表面,此外还可取活组织检查。

8.超声波检查:对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囊实性有价值,尤其是肝、胆、胰、肾、膀胱、子宫附件

9.CT:对脑、肝、胆、胰、肾、肾上腺

10.MRI:

11.放射性核素检查:常用99锝、131碘、198金、32磷、67镓等,对甲状腺、肝肿瘤、骨肿瘤、脑肿瘤检查,一般可显示2cm以上的病变。

12.肿瘤细胞学检查:穿刺细胞学、脱落细胞学检查,简单,适用于普查,对早期诊断有意义

13.基因诊断:是否有肿瘤、癌变的特定基因存在,基因探针

14.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了解细胞分化程度的一种方法,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推测预后。

15.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

良性肿瘤——手术、病理活检

交界性肿瘤——彻底切除

恶性肿瘤——三早可获根治,中晚期采取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免疫、中医)

  Ⅰ期——手术为主;  

Ⅱ期——局部治疗为主,手术、放疗,辅以化疗

Ⅲ期——综合治疗,手术前、后或中化疗、放疗;

Ⅳ期——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中医治疗

1.手术疗法: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一般认为手术后残存的癌细胞在5×106以下,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可控制。

⑴手术原则:癌灶不切割原则;整块切除原则;遵守“无瘤技术”原则。

⑵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早期\对放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遵循彻底、整块切除

⑶姑息性手术:不能根治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虽有远处转移,但局部尚能游离切除,缓解症状,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⑷减瘤手术:肿瘤较大,手术无法根治,可行大部分切除后继以其他非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

2.化疗  中晚期患者,失去手术机会,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

⑴细胞增殖周期与化疗原则

细胞增殖周期:G1期:合成前期; S期:DNA 合成期,抗代谢类化疗药对此期有特异作用,干扰DNA 合成,阿糖胞苷羟基脲、甲氨喋呤、氟脲嘧啶属此类;G2期:DNA 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

烷化剂及抗生素类化疗药为广谱化疗药,对各期细胞均有作用,植物类化疗药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

化疗原则:联合用药,多疗程使用

⑵常用抗癌药:①烷化剂类:氮芥及衍生物,破坏脱氧核糖核酸,抑制癌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卡氮芥、马利兰

②抗代谢类:阻止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5-氟尿嘧啶、氨苯喋啶、6-巯基嘌呤

③抗生素类:干扰细胞代谢,丝裂霉素、更生霉素、阿霉素

④植物类:抑制有丝分裂,长春新碱喜树碱、秋水酰碱

⑤激素类:肿瘤与内分泌有关,激素有改变内环境,减慢细胞增殖速度。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

⑶给药途径:全身用药:口服、静脉注射;

局部用药:瘤内注射、腔内注射、动脉内注入、局部灌注。

大剂量冲击(3-4周一次);中等量间断(1-2次/周,4-5周为一疗程);小剂量维持(每日或隔日)

⑷给药方式:

①诱导化疗:静脉给药,用于可治愈肿瘤或晚期播散性肿瘤。化疗是首选或唯一的治疗。应用化疗希望达到治愈或使病情缓解。评价指标为缓解率、缓解期和病人治疗后的生存率、生存期。

②辅助化疗:保驾化疗,静脉给药,用于肿瘤肿瘤已被局部满意控制后的治疗,如根治后或治愈性放疗后,针对残余的微小病灶进行治疗,提高疗效。疗程不易过长,6月足够。评价指标为肿瘤的复发率和病人的无瘤生存率。

③初始化疗:新辅助化疗,用于可选手术或放疗的局限性肿瘤,用后使肿瘤缩小,手术范围缩小,减少放疗剂量或提高治疗效果,术前化疗能循环内的肿瘤细胞,减少肿瘤播散机会。评价指标肿瘤复发率和病人无瘤生存率,常1-3个疗程。

④特殊途径化疗:腔内注射、动脉内注入、动脉灌注或门静脉灌注。

⑸毒副作用: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②消化道反应;③毛发脱落;④血尿;⑤免疫功能下降

⑹介入治疗:经动脉插管灌注、栓塞+化疗、皮下留置微泵,在肝癌、肺癌应用较多。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

3.放射治疗:X线、γ射线或高速中子、质子、电子照射。分化愈低,愈敏感,疗效愈好。用于不宜手术或手术前后配合。

方法:①外照射:X线、60C0 ②腔内照射 ③组织内插入 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γ刀)

对放射线敏感程度分为:

⑴高度敏感:造血系统、性腺肿瘤、淋巴肉瘤、精原细胞瘤等

⑵中度敏感:鼻烟癌、子宫颈癌、乳癌、皮肤癌、食管癌、肺癌

⑶低度敏感:胃癌、大肠癌、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局部炎症和脱皮。

4.免疫治疗:

⑴非特异性免疫

⑵特异性免疫

⑶补充宿主免疫能力

5.中医中药

⑴治法: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清热解毒、疏肝理气、通经活络、以毒攻毒等

⑵改善症状:参芪扶正口服液

⑶证型研究

⑷中药对化疗、放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⑸实验研究

食道癌

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发病率男性约为31.66/10万,女性约为15.93/10万,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二位,仅次于胃癌。男多于女,尤其40岁以上的男性。我国以河南为最高。

【病因 食道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化学病因  亚硝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唾液中,亚硝胺的含量均远高于低发区。

2.生物因素  真菌,高发区粮食中、食道癌的标本中均分离出多种真菌,有些真菌能促进亚硝胺及前体的形成。

3.微量元素的缺乏  钼、铁、、硒、氟等

4.维生素的缺乏  A、B、C及动物蛋白摄入不足

5.烟、酒、热食、口腔不洁等

6.食管癌遗传因素

【病理】

1.食管分为颈段、胸段、腹段,其中胸段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指胸廓入口至主动脉弓水平;

 中段指主动脉弓至下肺静脉水平;

 下段指下肺静脉至横膈水平。

其中中段食道癌占50%,下段食道癌占30%,上段食道癌占20%。

2.组织学分型:多为鳞癌,下段及贲门部少量腺癌。

3.早期病理形态类型:早期病变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肉眼表现充血、糜烂、斑块、乳头状;中晚期可突入腔内、累及食道全周。

4.中晚期的病理形态

①髓质型  最多见,占70%,管壁明显增厚并向腔内外扩展,累及食道全周、全层,切面呈灰白色均匀致密,切除率低,预后差。

②菌伞型   约占10%,瘤体呈卵圆形扁平肿块,向腔内呈蘑菇状突出,累及食道壁一侧,切除率高

③溃疡型  瘤体向肌层侵犯,形成大小不同的溃疡,阻塞症状轻。

④缩窄型  约占7%,瘤体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环形狭窄,累及食道全周,较早出现梗阻,切除率低。

⑤腔内型  约占3%,呈息肉样向腔内突出,可有蒂与食道壁相连,切除率高

5.食道癌的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癌肿先向黏膜下层扩散,继而向上、下及全层浸润,可穿透食管壁,侵犯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 www.med126.com/jianyan/ 主要转移途径,首先侵入黏膜下淋巴管,通过肌层到达与肿瘤部位相应的区域淋巴结。颈段可至喉后、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胸段可至食管旁淋巴结,然后,向上转移至胸顶纵隔淋巴结,向下累及贲门周围及胃周围淋巴结,或至气管、肺门区淋巴结。

3.血行转移  较晚,可转移至肝、肺、胃等

【临床表现】   依据病情进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早期(病变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症状不明显,进食硬物时有不适

感,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疼痛感,食物通过缓慢,可有停顿感或异物感,症状时轻时重。不被病人注意,不易诊断。

中、晚期症状:

1.进行性吞咽困难  与肿瘤发展不同时期及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

2.进食后呕吐

3.胸背部疼痛

4.全身一般状况,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甚至恶病质

5.周围器官受累症状  压迫气管、食管气管瘘、神经压迫症状,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等

6.转移症状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如肝转移结节。

【诊断】

早期诊断:

1.40岁以上的患者进食后出现不适感就诊,可行如下检查,诊断早期食道癌。

2.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 常用于普查,早期阳性率可达90~95%。

3.X线检查:①可有黏膜增粗、中断、紊乱②小龛影③小充盈缺损④局部管壁僵硬、蠕动中断等

4.纤维食道镜检查并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同时作染色检查法,将2%甲苯胺蓝或3%Lugol碘溶液喷布于食管黏膜上,前者使肿瘤组织   蓝染而正常上皮不染色;后者使正常上皮染成棕黑色而肿瘤组织不染色。

中晚期诊断

1.典型症状

2.X线造影检查,必要时为明确肿瘤侵润范围,可行CT检查

3.病理学检查

我国食道癌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  病变长度(cm)   病变范围 转移

早期  0  无规定  局限于黏膜    (—)

  Ⅰ   <3 侵及黏膜下层  (—)

中期 Ⅱ 3-5  侵及黏膜下层  (—)

  Ⅲ  > 5 侵及肌层及外膜  局部淋巴结(+)

晚期 Ⅳ    >5   明显外侵 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

【鉴别诊断】

早期应与食道炎、食管静脉曲张、食道憩室鉴别

中晚期者应与食道良性肿瘤、贲门失迟缓症、食道良性狭窄鉴别

【治疗】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综合治疗等

一、手术治疗  是治疗食道癌的首选方法

适应症: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储备,无远处转移征象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颈段癌长度<3cm、胸上段癌长度<4cm、胸下段癌长度<5cm,手术切除机会大 。

禁忌症:①全身情况差,已有恶病质或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②病变侵犯范围大,已有明显外侵及穿孔征象,如声音嘶哑、食管气管瘘者

    ③已有远处转移者

手术径路

1.左胸后外侧切口食道癌根治、食管胃吻合术,多适用于中、下段食道癌及贲门癌

2.右胸后外侧切口食道癌根治术,适应于中段食道癌

3.联合切口  胸腹联合,颈胸腹联合切口。

切除范围:原则上应切除食道大部分或全部。切除的长度应在距癌瘤上、下5-8cm以上;切除的广度应包括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及所有淋巴结。

重建消化道:下段癌与代食管器官在主动脉弓上吻合;中段癌、上段癌在胸膜顶及颈部吻合。常用的代食管器官为胃,有时 也用结肠、空肠

常见并发症  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对心肺功能差者也有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辅助食道癌切除术

姑息性手术:

  对晚期食道癌进食困难、不能手术及放疗者,可作姑息性减状手术,如:食道腔内置管术、食管胃转流吻合术、胃造瘘术等改善症状。

国内外统计,食道癌的切除率为58~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3~20.5%;切除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0%和5.2~24%。

二、放射 治疗

①放射和手术综合治疗,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术前放疗后2~3周手术;对术中切除不完全的残留 癌组织金属标记,术后3~6周开始放疗

②单纯放疗,多用于颈段、胸上段不能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 而病变不长,病人尚可耐受放疗者。

三、药物治疗   是治疗手段之一,但效果不理想。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博来霉素、顺铂。也可行中药治疗

四、电化学治疗  电流施于肿瘤后,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及通透性、离子运动、肿瘤细胞及周围组织的pH值及渗透压作用,使肿瘤细胞破裂、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肺癌

 

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45岁的男性吸烟患者。有原发性肺癌及继发性肺癌两种。

【病因】

⒈吸烟  多量碳氢化合物的刺激

⒉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特别是接触放射性尘埃的厂矿工人发病率更高

⒊肺部的慢性疾病  肺结核、肺部感染等

 4.其他  如:免疫功能低下、营养、情绪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属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

①正气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气耗损,七情所伤气逆气滞,升降失调,肺阴亏损,外邪乘虚而入,致肺部血行淤滞,结而成块。

②气滞血瘀:气郁、气滞、气聚,久之,气病及血,血瘀成疾。

③痰结湿聚:肺失宣降,通调失司,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津液不化,与邪火熬灼,凝结为痰,壅塞于肺,形成肿块。

④邪毒郁热:外受毒邪入侵,日久化热化火

【病理】

形态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   指起源于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于肺门附近者。占3/4

2.周围型肺癌   指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较小支气管者,位于肺的边缘者,约占1/4

病理组织学分型

⒈鳞癌  最多见,约占50%以上,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吸烟者,起源于较大的 支气管,生长较缓慢,对放化疗敏感,转移相对较晚,可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⒉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发生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多见,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为中心型肺癌。细胞形态与小淋巴细胞相似,如燕麦粒,故又称燕麦细胞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化疗较敏感,但预后最差。

⒊腺癌  发病年龄小,女性相对多见,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为周围性肺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较晚出现

⒋大细胞癌  此型少见,约半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细胞大,胞浆丰富,胞核形态多样,排列不规则,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被发现,预后差。

5.其他

扩散和转移有几种途径

⒈直接扩散  向支气管腔内生长致支气管部分或全部阻塞,向周围生长,可侵及邻近肺叶及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⒉淋巴转移 为常见的转移途径。小细胞癌在较早阶段即可经淋巴转移。鳞癌和腺癌也常经淋巴转移,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侵及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然后,可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或侵及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可累计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

⒊血行转移 为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为常见。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肺静脉,经左心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临床表现

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早期:周围型者常常无明显症状,多数经X线胸片发现。

   中央型者①刺激性咳嗽、干咳,由于癌肿刺激支气管黏膜产生。

 ②可有痰中带血,常见,但大出血者少见。

 ③阻塞症状,肿瘤阻塞支气管,表现气促、胸闷、哮鸣、发热、胸痛等

晚期:有压迫侵及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症状

① 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②压迫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颈、上肢静脉怒张、皮下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④侵犯胸膜  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气促,侵及胸壁致胸痛

⑤侵及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⑥上叶顶部肺癌 亦称Pancoast肿瘤,可以侵入纵隔

    和压迫位于胸廓伤口的器官或组织,第一肋骨、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引起剧烈胸肩痛、臂痛、上肢静脉怒张,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

⑦少数肺癌有肺外非转移表现,因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引起,如骨关节症状(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Cushing综合征、多发性肌肉神经痛,这些症状随肺癌切除后消失。

【诊断】   早期诊断意义重大,病史及X线为肺癌诊断的基本手段。尤其是>40岁男性吸烟患者应定期普查。

①X线检查   中央型肺癌在肺门附近出现阴影,有的可发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癌肿可有偏心性空洞;周围性肺癌表现肺野边缘阴影,分叶,边缘不规则、毛糙。必要时行断层或CT检查,明确诊断。

②痰细胞学检查 痰内找脱落癌细胞,阳性率80%以上,特别是中央型者

③支气管镜检查   对中央型诊断阳性率高并可病理检查

④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  对周围型诊断阳性率较高,但可能出现气胸、出血、感染、癌细胞播散等,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⑤纵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凸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同时病理检查,中央型阳性率高。阳性说明病变范围广,不适宜手术

⑥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检查   注射枸橼酸67镓、197汞氯化物,癌肿与其有亲和力,故扫描显影,阳性率90%左右

⑦胸水检查

⑧转移灶活组织检查

⑨剖胸探察

分期  国际TNM分期

T1 癌肿直径≤3cm;在叶支气管或以远;无局部侵犯,被肺、脏胸膜包绕。

T2癌肿直径 >3cm;在主支气管(距隆凸≥2cm);或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影响肺门,但未累及全肺;侵及脏胸膜。

T3 肿瘤任何大小;位于主支气管(距隆凸< 2cm);或伴有累及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侵及胸壁、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T4 肿瘤任何大小;同侧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散在肿瘤结节;侵及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或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N0 无局限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旁和同侧肺门淋巴结

N2同侧 纵隔或隆凸下淋巴结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或锁骨上淋巴结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

   现肿瘤结节)

分期

ⅠA  T1N0M0

ⅠB  T2N0M0

ⅡA T1N1M0

ⅡB T2N1M0,T3N0M0

ⅢA  T3N1M0,T1-3N2M0

ⅢB  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   任何T任何NM1

【鉴别诊断】

⒈肺结核

⒉肺部炎症  支气管肺炎肺脓肿

⒊肺部其他肿瘤  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  支气管

   腺瘤等

【治疗】有手术、放射治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其治疗方案应依据肺癌的分期、病理类型、病人的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综合分析后作出决定。

一般非小细胞肺癌病灶较小,局限在支气管和肺内,尚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心肺功能可以耐受者均应手术治疗。Ⅰ期者以根治术为主,Ⅱ期、Ⅲ期病人应作术前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小细胞肺癌早期可有远处转移,手术很难治愈。可采用化疗、手术、放疗。

1.手术治疗

 原则: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

切除范围:周围性肺癌一般行肺叶切除术;中心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如侵及邻近肺叶,为保留更多的肺组织,可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目前我国肺癌的手术切除率为85-97%,总的5年生存率30-40%

禁忌症:

①远处转移

②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

③广泛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法手术清除者

④严重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估计切除困难者

⑤胸外淋巴结转移者

2.放射治疗  消灭局部癌灶的一种手段。

各种肺癌中,小细胞肺癌对放射线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最低。通常与手术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临床统计单独应用放疗,3年生存率约10%。

下列情况不宜行放疗

①健康状况不佳,呈现恶病质者

②高度肺气肿放疗后将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③全身或胸膜、肺广泛转移者

④癌变范围广

⑤癌性空洞或巨大肿瘤

3.化疗  有些分化程度低者,特别是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好,可与手术、放疗综合使用,晚期病人也可单独化疗。常用的药物环鳞酰胺、氟脲嘧啶、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紫杉醇等。

4.中医中药治疗 辨证用药

①气滞血瘀证:咳嗽、血痰、气促,胸胁胀痛、刺痛,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瘀斑,苔薄黄,脉弦涩。

行气化瘀,软坚散结——血俯逐瘀汤加减。咳血者加白毛根、侧柏叶仙鹤草;气阴不足加天冬麦冬太子参黄芪

②脾虚痰湿证:咳嗽痰多,胸闷纳呆,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

健脾除湿,化痰散结——六君子汤海藻玉壶汤

③阴虚内热证:

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黄难咯,痰中带血,胸痛气短,心烦失眠,口干便秘,发热;生色质红,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养阴清热,软坚散结——百合固金汤加减,痰湿者加半夏贝母;痰热者加鱼腥草黄芩。④热毒炽盛证:高热、气促、咳嗽,痰黄稠或血痰,胸痛口苦,口渴欲饮、便秘,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大而数。

清热泻火,解毒散毒——白虎承气汤加减

⑤气阴两虚证:

胸背隐隐作痛,咳声低弱,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质红,苔少,脉沉细

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5.免疫治疗

【掌握的内容】

食道癌、肺癌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原发性肝癌

解剖生理: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消化器官,重约1200~1500g,血循环丰富,占心排量的1/4

肝动脉(25~30%)含氧丰富

  进入肝窦 、肝静脉、下腔静脉

门静脉(70~75%)营养丰富

按肝裂的位置肝脏分为左半肝、右半肝、尾状叶,进一步分段(8)。

生理功能:

  1.胆汁分泌:600-1000ml/24小时 平均800ml

  2.代谢功能: 蛋白质合成、参与糖、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

  3.凝血:V 、VII、 VIII、 、 X 、XI、  Ⅻ

  4.解毒作用

  5.免疫吞噬功能

肝脏发病主要表现:

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腹胀、呕血便血、贫血等

肝脏肿瘤常见、易转移和复发、病死率高。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A 原发性肝癌  B 继发性肝癌

发病率

1.亚、非、拉­;欧↓.

  全球每年15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

2.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继胃癌、食管癌后排第三位。

3.男性 11/10万,女性4.5/10万,40~49岁多见

病因和病理

病因: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占60~90%

②黄曲霉素 ③亚硝胺 ④饮酒(酒精性肝硬化)

⑤其他:微量元素(硒)缺乏、遗传 等

病理

(一)大体分型

   1.结节 (直径3~5cm无完整包膜,可单个结节、多个结节、或多个融合成)

   2.块状(直径5~10cm有包膜,>10cm为巨块型)

   3.弥漫 (很小、弥散分布整个肝脏)

(二)病理分型

   1 肝细胞型肝癌 多数

   2 胆管细胞癌

   3 混合性

(三)转移   血行转移为主

   1.门V®肝内

   2.肝V®下腔静脉   肺、骨、脑最常见 

   3.侵入胆管,癌栓引起黄疸

   4.周围浸润 、破溃、出血、腹腔种植

   5.淋巴®肝门淋巴结

临床表现:

早期(亚临床):无症状出现。

中晚期:肝区疼痛、肝肿大、食欲减退、乏力、低热、消瘦、腹胀和全身消化道症状。

腹部肿物、黄疸、腹水为晚期。

肺、骨、脑转移的征象

诊断:

   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监测,提高早期诊断的机率。待出现症状来就诊时80%已失去手术机会。

  诊断要点如下

  1.一般资料:男性,乙肝病史

  2.临床表现

  3.甲胎蛋白(a-FP)50%阳性

a-FP≥400 μg/L,除外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系肿瘤

  4.B超检查:低密度灶

  5.CT增强后更清晰

 6.MRI  T1加权像   低信号®T2加权像  高信号不均匀

  7.拟行血管放射介入治疗,可行动脉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

   1.慢性肝炎、肝硬化

   2.继发性肝癌  原发肿瘤、AFP不高、影象学检查

   3.肝脏血管肿瘤 AFP阴性、影象学检查

   4.肝脓肿  感染及原发病表现、B超检查

治疗:

原则:三早、手术为主 ,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1)适应症:

无黄疸,肝功正常、无腹水(与硬化腹水鉴别)

    无严重食管胃底V曲张及出血病史

(2)手术禁区:

邻近肝门 ,侵犯下腔静脉

 (3)切除范围:半肝以内, 至少保留正常肝组织30%,肝硬变组

织50% 

 (4)手术方式:肝叶、段切除段切除+距肿瘤边缘1~2cm

达到:彻底切除,余肝无残癌,门静脉无癌栓,术后2月AFP正常,影象学检查残留癌和复发。

肝移植

  1963年Starzl首次施行肝移植以来,进展迅速。1980年环孢霉素A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肝移植的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但是原发性肝癌并不是肝移植较好的适应症。主要问题是肿瘤复发,复发率约25%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治性肝切除与肝移植的治疗效果相近。对中心型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难耐受切除的病人可行肝移植。

2 .其他治疗  不能切除者

(1)肝动脉结扎术

   门脉主干无癌栓,余同手术切除

(2)肝动脉介入治疗

① 经导管肝A内化疗灌注术

药物:顺氯氨铂、阿霉素、丝裂霉素等

全身化疗缺陷:到达肝癌区药低,全身毒副反应重,故疗效极差,目前已放弃。

肝A化疗优点:

   A.直接作用于肿瘤,接触时间长,

   B.药物原体未经与血糖蛋白结合而直接与肝瘤接触

方法:一次性冲击性化疗;

   长期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

②经导管肝A栓塞术

栓塞剂:

   碘油—化疗制剂;微小栓塞剂;小颗粒栓塞剂;大型栓塞物。

 方法:几种栓塞剂协同使用 。

   通常碘油化疗制剂®使肿瘤区血流减慢®大量化疗药物灌注®加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夹心面包疗法 Sandiwich therapy)。

③生物制剂肝A灌注:LAK、IL-2、TNF

④动脉内放射治疗:131I、125I标记的碘油

⑤介入性高热治疗:

   43C°肿瘤细胞10-30min死亡,而正常肝组织可逆。50C°多糖化疗溶液A注入。

(3)间质疗法

液氮冷冻、微波固化、酒精注射  

(4)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照射 4000——6000rad/疗程

(5)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6)中医中药

预后:

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40%,小肝癌达60%

肝癌复发率高,2年内复发率约60%

术后复查AFP、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复发

 

 

 

结肠癌直肠癌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以50~60岁发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

乙状结肠 >回部>  升结肠>  降结肠> 横结肠

病因:

1.食物因素:高蛋白脂肪食物摄入过多,维生素、纤维素不足,肠蠕动减慢。

2.遗传因素:

3.肠道其他疾病  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肉芽肿等。

病理与分型:

Ø大体形态:

1.肿块型——多发生在右半结肠, 恶性低、转移晚

2.浸润型——多发生在左半结肠

3.溃疡型——结肠癌多见类型,恶性高、 转移早

组织分型:

1.腺癌:多见

2.粘液癌:预后较差

3.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Ø分期:按Dukes法分

   A期:癌仅限于肠壁内

   A0癌仅局限在粘膜层

   A1癌侵及肠壁粘膜下层

   A2癌侵及肌层但未穿透浆膜层

   B期: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

   D期:癌肿有腹腔及远处转移,广泛侵及邻近组织无法切除者

转移途径:

Ø直接浸润

Ø淋巴转移为主

Ø血道转移

Ø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

l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血便。为最早期症状

l腹痛及不典型消化道症状

l腹部包块

l右半结肠—以慢性中毒、贫血、肿块为主

l左半结肠—以梗阻、排便紊乱、便血为主

晚期:低热、乏力、贫血、消瘦、恶液质、脱

水、黄疸等。

诊断:

Ø病史、临床表现

ØX线肠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

Ø“B超”、CT

Ø癌胚抗原(CEA)  便常规等化验

治疗:

Ø手术前准备:

(1)一般术前准备

(2)肠道准备

Ø手术方式:

(1)右半结肠切除

(2)横结肠切除

(3)左半结肠切除

(4)乙状结肠切除

化疗:以5-Fu为主的化疗

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手术原则

Ø右半结肠切除后可一期吻合

Ø左半结肠切除,凡病情符合“空、松、通”者也可一期吻合。

Ø若不符合“空、松、通”则可二期手术

1. 肿块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以后再

 还纳

2.肿块切除一期吻合,在吻合口近端造口, 

  以后再还纳

3.肿块不能切除则行肿块近远端吻合(短路)

  或肿块近端造口

 

 

 

概述:

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第二位

  我国直肠癌特点有三

1、  直肠癌多于结肠癌

   2、  低位直肠癌比例高(75%)

3、发病年龄较小,30岁以下者占10%一15%

病因:

Ø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食物能分解不饱和多环烃能致癌

Ø直肠慢性炎症

Ø癌前病变   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Ø遗传因素

病理:

Ø大体分型,1.溃疡型(50%),

2.肿块型,预后较好

  3.侵润型,预后较差

组织分型:1.腺癌25一85%  

   2.粘液腺癌12一20%

3.未分化癌

    4.鳞状细胞癌,低位直肠癌

分期

Dukes分期:

A :侵润肠壁内,未超过浆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B:穿透直肠全层,无淋巴结转移

C:侵犯肠壁全层及周围组织,有淋巴结转移

   C1期转移淋巴结仅限于癌灶附近及肠系膜

   C2期肠系膜根部有淋巴结转移

D:远处转移或局部广泛侵润不能切除

转移

Ø直接侵润:周围组织

Ø淋巴转移:上、中、下

Ø血行转移

Ø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

Ø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里急后重,下腹痛

Ø梗阻症状: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梗阻

Ø肿破溃后:感染、出血、粘液血便

Ø侵犯邻近组织:膀胱刺激症,骶骨痛

Ø晚期:黄疸、腹水、恶液质

Ø直肠指诊:75%通过指诊即可诊断

诊断

Ø大便潜血检查、CEA检查

Ø直肠指诊

Ø直肠镜检

ØX光钡灌肠

Ø其他“B”超、CT等

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术前应作肠道准备

Ø手术根治常规手术, 有三

1.保留肛门的根治方法:Dixon式>5cm

2.不保留肛门治疗法:Miles式<5cm

3.直肠癌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老年人、差

4.单纯乙状结肠选口术(肿块不能切除)

Ø化疗或放疗

化疗以5-Fu及铂类为主的药物化疗

Ø放射治疗

Ø其他治疗:免疫、冷冻、激光、生物治疗

相关文章
 口腔正畸教学案例:病例8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十二节  肝内胆汁
 内科学图片库:心脏瓣膜疾病经皮球囊二尖瓣
 中药学电子教材:止咳平喘药
 眼科学作业习题: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作业习题:病情观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