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流泪,脸部肿胀和打喷嚏。近年来,鸡传染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养鸡户造成较大损失。下面介绍一例鸡传染性鼻炎治疗病例,供大家参考。 发病情况8月8日,鄂州市某土鸡养殖户上门询诊,他家养的2000只土鸡(日龄为70天)8月3日开始发病,死亡15只~20只,后来陆续增加,现在每天死亡60多只,累计死亡270多只。主要症状为肿脸,不吃食,脚站不稳,出现症状2天左右就死亡。病发后业主用
青霉素、
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接到疫情报告后,本人随即到养鸡场进行诊断,发现整个鸡群营养状况不良,鸡只偏瘦,采食及饮水减少,发病率达35%,累计死亡率达15%,病程较急,一般出现明显症状后24小时~48小时死亡。本人在了解发病的有关情况后,当即对病死鸡进行剖解,并采集病料送检。根据
流行病学、症状、剖解变化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实验室化验证实了诊断结果)。在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后,24小时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鸡群恢复正常,采食、饮水量增加。 临床症状病
鸡精神沉郁,羽毛粗乱,食欲废绝,面部浮肿,卷曲不动;部分鸡只拉绿色便;有的鸡鼻孔流出清液或浆液黏性分泌物(有时需压鼻),有时打喷嚏,个别鸡出现呼吸困难、摇头,并有罗音。 病理变化该病的主要病变在眼部、鼻腔和气管。眼部肿胀,眼
结膜水肿、充血(5/5),眼窝下窦明显扩大、黏膜潮红,含有大量水样或黏稠状甚至脓性液体(3/5)、有时有干
酪样物潴留(1/5);鼻腔内血管扩张(2/5)、鼻间隔增厚(1/5)、含有大量浆液性液体(5/5);下颚潮红(2/5)、部分气管被黏液覆盖(1/5),呈卡他性炎症。 疾病诊断取新鲜眼窝渗出物、气管黏液和
葡萄球菌料样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置于含有5%~10%的
二氧化碳的恒温箱中,在37℃的温度下培养24h,可观察到露滴状的菌落。与葡萄球菌相近的地方菌落生长较旺,较远者则生长较差,形成“卫星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镜检,呈革兰氏阴性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药敏试验结果为:一、高敏药物:支原净、强力霉素、替米考星、复方新诺明、
氯霉素、卡他霉素。二、中敏药物:
链霉素、氨比西林、
四环素。三、低敏药物:青霉素、
阿莫西林、
庆大霉素。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和实验室化验,本病基本可以确诊为传染性鼻炎治疗措施 1.添加敏感药物。按每100千克饮水中添加复方支原净(主要成分是泰妙菌素、替米考星)10克(首次倍量),连饮4天~5天;饲料中添加0.02%的电解多维,连用10天。 2.开展卫生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垫料,每天用
聚维酮碘、百毒杀按1∶300的比例对鸡舍地面、墙壁、道路和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一次,保持鸡舍内外干燥、卫生。 3.加强饲养管理。改喂优质的雏鸡饲料,调减饲养密度为9只~12只,改善通风条件,做好防鼠工作,保持环境安静。 4.实施隔离分群。将病鸡全部剔除,进行隔离饲养,饲喂药物浓度加倍,白天将健康鸡群分成几个组,分别放到山边树林觅食。 经过以上处理,用药24小时后鸡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死亡减少,采食、饮水量增加。当天共死亡5只,第二天死亡1只,三天后死亡停止,停药后10天没有异常情况,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讨论分析 1.用药要谨慎。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药敏感,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种~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但是南方夏季气温高达38℃以上,鸡代谢旺盛,用磺胺药加重肝肾负担,对鸡治疗和康复不利,因此,要选用低毒药物,并添加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2.养殖要规范。该病发病急,传播快,不仅对养鸡造成的损失大,而且病菌难以净化。在鸡传染性鼻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该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因此,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进行消毒,空舍一定时间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 3.诊断要及时。从临床症状上看,该病与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
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病有相似之处,常常有并发感染,故传染性鼻炎在诊断时要注意鉴别。要充分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群内死亡率高,病期延长时,则更需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调整相应的治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