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混合感染的治疗方法
-----
雏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混合感染的治疗方法 【发病简况】某鸭场先后采用本场种蛋孵出狄高雏鸭共3852羽。出壳1日后,开始零星发病,死亡高峰多见于5~20日龄雏鸭,而在40日龄后不再发病、死亡;同场成年鸭无1羽发病。雏鸭发病后,场方曾用
氯霉素、
磺胺嘧啶钠和
黄连素等药物治疗,均未能控制疫情。该鸭场在整个流行期,先后共死鸭1500余羽,死亡率约为38.9%;据初步统计,该鸭场的孵化率仅达49%,死胚和弱胚较多。【主要病状】除少数病鸭表现
腹泻以外,一般无前驱病状,常突然倒地不起,侧卧或仰卧,角弓反张,双脚呈划水样,腿伸直而死亡。部分病雏鸭出壳后即发生眼炎,眼睑出现黄色黏性分泌物。数日后,病雏鸭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觅食和饮水困难,最后病雏鸭多死于衰竭。【剖检病变】先后共剖检病死鸭28羽(其中1日龄3羽,5日龄13羽,7日龄2羽,15日龄6羽,40日龄4羽),病变基本一致,今归纳如下:(1)尸表:由眼炎导致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者15例(15/28,53.6%),病眼角膜混浊,无光泽。泄殖腔和肛门周围均沾有大量灰白色稀粪共5例(5/28,17.9%)。(2)肝胆:病死鸭肝脏显著增大,呈暗红色或
土黄色,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部分病死鸭的肝脏显著增大,被膜
水肿,剥开被膜后发现胶冻样渗出物;病死鸭肝周炎2例(2/28,7.1%);肝脏表面散布粟粒大小的坏死灶2例(2/28,7.1%);病死雏鸭的胆囊肿大,较正常者大2~3倍。(3)心脏:心外膜散布数量不一的出血点,心肌切面湿润,有光泽,
心包炎5例(5/28,17.9%),
心包积液,液体混浊,增厚的心包与肝脏、胸壁相粘连。(4)气囊:气囊炎8例(8/28,28.6%),气囊壁增厚,混浊,表面附有黄色干
酪样物。(5)卵巢:病死雏鸭的卵黄滞留2例(2/28,7.1%),卵黄囊膜呈树枝状充血,囊内容物变成黄色胶冻状。最后必须提一下,部分病死鸭呈现急性
败血症变化(9/28,32.1%)。【定性诊断】1.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20羽病死雏鸭的心血、肝脏、脾脏、气囊、卵黄和眼
结膜,分别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在培养18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1)在血琼脂平板上,长出直径1~2毫米,中央凸起、边缘较扁平的灰白色菌落,不溶血。(2)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3种色泽不同的菌落:第1种为鲜红色的菌落,第2种为
酱红色、色泽晦暗的菌落,第3种为无色或微黄色的菌落。【治疗方法】在发病雏鸭群中,根据上述药敏试验的结果,筛选出对3种分离菌都较为有效的
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抢救性治疗,病雏鸭每羽的用量为5000单位/次,每日2次,连用3~6日;并对假定健康雏鸭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0.15%)的土霉素拌料喂给,连喂3~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