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猪病体温:哪些疾病与人体寄生虫有关,如何防治
急诊室 更新:2016/10/28 字体:
哪些疾病与人体寄生虫有关,如何防治
-----
1、流行特征及分布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物源性寄生虫病。(1)华支睾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本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北部、俄罗斯东部的少部分地区。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2)并殖吸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溪、蝲蛄而感染。目前已报告的并殖吸虫达50种之多,在我国大陆23个省(区、市)和台湾省有确诊的并殖吸虫病病例报告。(3)旋毛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犬肉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黎巴嫩都有本病爆发流行的报告。我国大陆15省(区、市)和香港均曾有局部爆发或病例报告。(4)弓形虫病人感染弓形虫病途径有多种,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食品(如羊肉、猪肉、牛肉肉和鸡肉等)以及摄入被本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为感染的主要途径。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的感染比被粪污染所致的感染更为常见。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古巴、法国、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国。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2、致病与危害(1)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和胆管阻塞等,可招致死亡。(2)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除少数病例表现为急性外,多为慢性过程。其临床表现因虫种不同分为两大类型,即卫氏肺吸虫病与斯氏并殖吸虫病。卫氏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引起,肺脏为其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因此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血胸痛等,如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等时,也可出现肺外症状。斯氏并殖吸虫病是由斯氏并殖吸虫(国内一般称斯氏狸殖吸虫)引起,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侵犯肝脏、心包、眼、脑脊髓等时,也可引起相关症状。(3)旋毛虫病本病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重症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还可出现胸腹水。继之出现全身性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常使患者坐立不安,其中以小腿腓肠肌触痛最明显。有的还出现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严重时可因并发症而死亡。(4)弓形虫病多为隐性感染,严重者可有多种明显症状和体征。在怀孕初期感染的,症状严重,常致流产、死胎或畸形。先天性弓形虫病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如神经和智力方面的障碍,以及严重的视觉病变。获得性弓形虫病,有症状者以头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重者可并有心肌炎肺炎、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如及早诊断和彻底治疗,预后良好。但免疫缺陷者或艾滋病患者,常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预后不良。3、防治策略和措施2003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华支睾吸虫标化感染率为0.58%,比第一次寄调的标化感染率0.33%上升了75%,估算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为1249万。全国8个流行省(区、市)并殖吸虫血清学阳性率为1.71%,10个流行省(区、市)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3.38%,15个流行省(区、市)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88%。血清学阳性者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者。(1)健康教育。食源性寄生虫病大都是人兽共患病,其传播循环较难切断。但人群感染均系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所致。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的重要措施,要使群众了解本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鱼、蟹、蝲蛄、螺和肉类。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经皮肤侵入,应预防在加工螺蛳过程中受感染。(2)粪便管理。应禁止将厕所建在鱼塘上或鱼塘边,粪便要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不要用新鲜人粪或猪粪作为鱼的饲料。提倡圈养猪,饲料要加热处理,不要用生鱼、泔水等喂猪、猫和犬等。这对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尤为重要。(3)提倡家畜集中屠宰,加强肉品检验和管理。(4)治疗患者、病畜和开展灭鼠,减少传染源。 4、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依然严峻,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卫生观念普遍滞后有关。由于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转而追求鲜、肥、生猛,因此生鱼片、野味、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无意之中,许多人染上了寄生虫病,有些曾经是“罕见”的。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之为新的“富贵病”。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对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误诊、漏诊,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损失。(五)土源性线虫病1、流行特征及分布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1)蛔虫病目前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中,153个有蛔虫病流行,估计全球有12.8亿人感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蛔虫病在发达国家也曾流行,但随着社会进步和防治活动的开展,已基本消失。在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蛔虫感染率已很低。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蛔虫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人蛔虫的惟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蛔虫卵所致。受精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分压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才能发育。蛔虫感染从土壤到人的传播水平主要取决于人类的行为。如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使大量蛔虫卵污染土壤、环境、蔬菜、瓜果;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2)鞭虫病鞭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估计目前全世界鞭虫感染人数有8.7亿。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地区都有鞭虫感染者存在。鞭虫感染者是鞭虫病的惟一传染源。人因经口吞入感染期鞭虫卵而感染,鞭虫感染常与蛔虫感染并存,鞭虫病的流行因素和蛔虫病一样,与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3)钩虫病钩虫广泛分布在北纬45°到南纬30°之间的地区。估计世界上钩虫感染人数有7.16亿。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是惟一的传染源。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后,在外界发育需要适合的环境,因此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对钩虫病流行有很大影响。钩虫感染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卫生习惯等行为密切有关。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均以人粪尿为肥料,而且多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这是污染土壤的主要形式。男女老幼都是易感者。钩虫感染人体的途径虽可能有多种,但在我国农村,主要是由于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接触污染土壤的机会多而受到感染。(4)蛲虫病1990年全国调查中检查12岁以下儿童31万余人,蛲虫平均感染率为23.6%。蛲虫感染率有非常显著的家庭聚集性。蛲虫感染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蛲虫传播有4种方式:自身感染:雌蛲虫一般在夜间移行至肛门外产卵,因局部刺激而用手搔痒时虫卵即粘附在手指及甲垢中,当患者以污染的手指拿食物或患儿吮吸手指时,可造成自身反复感染。接触感染:被虫卵污染的手还可污染玩具、文化用品和日常用品,这不仅使自身反复感染,而且还使他人因接触而感染。吸入感染:散落在被褥、衣裤及床铺上的虫卵,可借用风力或扫地而随着尘土飞扬于空气之中,随着人的呼吸进入口腔。逆行感染: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肛门,逆行入肠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2、致病与危害(1)蛔虫病蛔虫的幼虫、成虫阶段均可致病,成虫的危害性更大。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的整个移行过程中,可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等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幼虫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诱导变态反应。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进入体循环,侵入多个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是蛔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①夺取营养;②影响吸收;③变态反应;④并发症及异位寄生,导致肠梗阻,以及胆道、胰管、阑尾等蛔虫症,严重时可以致命。(2)鞭虫病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感染者粪便的虫卵数超过5 000/g或10 000/g时,则往往有症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消瘦、乏力等症状。严重感染者(粪便虫卵数超过20 000/g)大多发生严重腹泻或者痢疾综合症。极重度感染者,成虫附着于直肠粘膜,可引起慢性痢疾,伴有腹痛和严重的里急后重,偶尔可致直肠脱垂。(3)钩虫病钩蚴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于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钩虫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伴有畏寒、发热、哮喘样发作等全身症状。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为剧烈。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色粪便和营养不良等。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称“异嗜症”。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也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严重钩虫病人因贫血、全身浮肿而丧失劳动能力。(4)蛲虫病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雌虫爬出产卵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和炎症,影响睡眠。患儿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3、防治策略和措施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蛔虫、鞭虫、钩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72%、4.63%和6.12%,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71.29%、73.6%和60.72%。12岁以下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2.28%,较1990年下降了56.47%。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含感染一种以上者)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3930万人、8593万人、和2909万人。(1)采用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2)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卫生行为。(3)加强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改进环境卫生,减少感染,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
相关文章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2013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