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猪病免费问答:猪皮肤病大全
皮肤科 更新:2017/3/30 字体:
猪皮肤病大全
-----
1、猪疥癣 本病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只有很少的猪场不受猪疥癣侵扰,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增重及饲料转换率,而且可造成猪的应激。 病原:猪疥螨 现场诊断要点:天冷季节常发,病猪剧痒,到处摩擦,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眼周、颊部、耳根、背部、体侧和股内侧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裂。 鉴别诊断:与渗出性皮炎(猪葡萄球菌病)、皮肤角化不全(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等进行区别。 防治:(1.)阿维菌素(伊维菌素)0.3 mg/kg体重,肌注; (2)左旋咪唑(8mg/kg体重,内服); (3)1%一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l0天后再喷1次。 2、猪虱和蚤 病原:猪虱。为所有虱类中最大的一种,成虫约6mm长。 现场诊断要点:猪虱常寄生于耳根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虱与疥癣均会引起皮肤搔痒现象,引起红色疹、啃痒及化脓性皮炎,有脱毛与脱皮现象,严重感染则造成贫血。猪虱是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猪虱有宿主特异性而蚤却没有。在猪身上常见的蚤为pulexirritans,也是一种人蚤,蚤经常寄生于在污秽环境中饲养的猪身上。 防治: (1)用l%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或药浴,或用3%来苏尔喷洒、冲洗效果好。或用清油煎敌百虫后晾凉,涂擦患部。 (2)所有处理疥癣的药物同样适用于猪虱和蚤。 3、猪渗出性皮炎(猪油皮病) 病原:葡萄球菌 现场诊断要点: (1)本病常发于1-6周龄小猪(又称苗猪),由于小猪(又称苗猪)间打架咬伤,粗糙的地面及墙壁的磨擦、患疥癣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猪渗出性皮炎。其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较高达20%。 (2)病初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朗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皮肤变得湿粘,呈油脂状,干燥后形成龟裂硬层,或呈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于l~2天蔓延于全身表皮。病小猪(又称苗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迅速消瘦。 (3)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严重病例可在4-6天死亡。育成猪或母猪也可发生,但病变较轻,无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可依据病状、病变识别,应与疥癣区别。 防治:发病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异恶唑类、青霉素应列为首选治疗药物。其它如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参考合用或单用。感染部分可采用防腐剂如碘仿冲洗。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应针对病因加以预防。 4、坏死杆菌病 病原:坏死杆菌 现场诊断要点: (1)主要经损伤皮肤和黏膜(口腔)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2)坏死性皮炎,多见于小猪(又称苗猪)和架子猪。其特征为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烂,多发于体侧、四肢和头部,看上去外部病灶虽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灶内组织腐烂,积有大量灰棕色恶臭的液体,最后皮肤溃烂,少数病例其病变深达肌肉,甚至波及骨骼。有的病猪发生耳和尾干性坏死,最后脱落。 (3)内脏出现转移性坏死灶和继发感染时,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发烧,少食或拒食,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 (4)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病变的开始是因为乳猪群打架,伤口感染而造成坏死,并覆以棕色痂皮,但若当病变扩展至口内时,嘴唇、牙齿及舌头也开始波及。 诊断:根据本病发生的部位以坏死性皮炎和口腔粘膜坏死性炎症为主,以及坏死组织有特殊臭味和变化,再结合流行情况,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防治:洽病时先将痂皮刮除,以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预防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除发病诱因,避免皮肤和粘膜损伤
-----

寄生虫引起或皮炎
-----

葡萄球菌引起或寄生虫
相关文章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2014年3月5日各地批发市场牛肉价格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合格分数线
 【重磅好消息】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免费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