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禽病防治宜五宜五忌的问题
-----
宜及早投药,忌亡羊补牢 饲养家禽,要每日对家禽的食欲、饮水、精神状态、粪便等正常与否认真观察,做到及时掌握禽群的健康情况,这是家禽饲养的基本要求。一旦发现群体不正常,应进行及早投药治疗,以减少家禽损失。但在饲养实践中,发现有的饲养户由于疏于日常管理,未能及时发现禽群病情,一旦禽群发病,必然导致药物费用增多,禽只死亡率高,损失加大的后果。 宜选高敏药物,忌药物滥用 高敏药物可缩短疗程,减少药物投入,降低死亡率。但有条件的养殖场或饲养大户最好在应用前进行药敏试验。切忌
盲目相信某一药物的疗效,不考虑与其它药物的协同或拮抗作用,胡乱投药。滥用药物的结果是导致治疗成本增加,造成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给防治带来困难的后果。 宜联合用药,忌药物拮抗 当前,多数禽病并非单独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的现象经常存在。如鸡球虫病,经常引发传染性囊病(IBD);小鹅瘟(GP)常与禽里默氏杆菌病同期发生。因此,在治疗实践中,应综合各种病因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对鸡球虫病的治疗,可另投加其它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小鹅瘟时,可适当加入
利福平、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另外,同一疾病的治疗,也应进行药物联用。如禽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阿莫西林与棒酸钾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与TMP、氨苄
青霉素均有协同作用。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药物的拮抗或副作用。氨基糖苷类药联合使用,会增加肾
脏毒性,与头孢菌素类联合使用也有同样的情况;
红霉素与
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
维生素C可使碱性药物药效降低等。 宜对症治疗,忌标本偏颇 当前流行的几种禽病(如IBD、SP等),均可造成较高死亡率,伴有急性败血病变的逐渐增多。因此,在治疗中,一定要对症治疗。一些暴发性疾病,潜伏期很短(短者仅几小时),投入的药物尚未吸收,禽只已死亡。大部分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症治疗,标本兼治。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对症用药技巧,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有
发热(高热)症状的(如ND、IBD等),宜加入
安乃近、
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物;有较严重呼吸症状的(ILT、ND等),宜添加溴乙新
麻黄素等,有溃疡病变的可用
西咪替丁。维生素对
败血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宜疗程完整,忌半途而废 一般情况下,每种禽病均有其潜伏期、发病过程及死亡规律,药物对其作用也有其疗程。见好就收的给药方式只能杀灭部分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的活性,待药物作用时间一过,病原体活性恢复,经繁殖后可使禽只继发疾病,进而感染禽群。从而又或多或少使病原体对已用药物产生耐药性。某些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禽里默氏杆菌病)在同一禽群中反复发生,越来越难治愈,与其疗程不完整有很大关系。因此,禽病防治应坚持疗程完整,切忌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