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lcoholism and alcohol dependence |
拚音 | JIUJINGZHONGDUHEJIUJINGYILAI |
别名 | 酒瘾,乙醇依赖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精神病,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是指过度饮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长期反复地大量饮酒,会引起躯体和精神上的病理改变,社会功能也受到损害。因酒中毒具有对精神、躯体依赖的特点,故酒中毒与酒依赖常常视为同义语。指长期饮酒对酒精产生依赖性,这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最常见类别。患者有明显的对酒的精神依赖,且常因之造成职业功能或其他社会功能的损害,或导致司法问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酒精是一种麻醉剂,为亲神经物质。一次大量饮酒,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长期地反复饮酒可产生酒精依赖,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一次大量饮酒或长期反复饮酒都可引起中毒,酗酒的原因与心理冲突、人格不健全及遗传有一定关系。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本病多见于男性,常起病于青年期,但患病的高峰年龄则为成年期。中国人和犹太人嗜酒者较少,而爱尔兰人嗜酒者较多,即使移居他国,上述种族差异依然存在。饮酒者的家系中嗜酒者较多,他们中的50%的父母,30%的兄弟,6%的母亲和3%的姐妹也嗜酒。在丹麦(1974)进行的一组寄养子调查发现,自幼由他人抚养者,成年时是否成为酒精依赖和他们的亲生父母是否酗酒有关。酒精依赖者常具一定的性格特征:有抑郁和偏执倾向、富攻击性、自我评价低、责任感差和自控不佳等。具上述性格特征者,并不都是酒精依赖者,但他们容易染上酒瘾。酒精依赖的发生,还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和当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经济水平有联系。半个世纪以前,美国的印第安人很少有酒精依赖,其患病率远低于美国的白色人种,但时至今日,他们中的酒精依赖问题已和美国的其他民族同样严重。 |
强度与传播 | 人们很早就对酒精依赖有所认识,目前在许多国家,酒精依赖已成为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在美国,它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居第三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果就其患病率而言,则是居首位的最常见的严重医学问题。其他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虽有些差异,但大致和美国相仿。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相对低一些。中国的患病率一向较低,1982年的调查资料,患病率仅为0.16/1000,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这一调查数字可能偏低,但与其他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患病率的差异是肯定的。其原因可能有以下诸点:①遗传因素:中国人肝脏代谢乙醇的酶的活力低于西方人,饮酒后易”上脸”,因而有所节制。②社会和文化因素:中国人饮酒时常佐以多量菜肴,减少了酒的饮入量,并提供了其他营养。③经济因素:以往中国的经济水平低,限制了酒的购买和消费。近年中国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北京(1987)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患病率2.3/1000;延边地区(1987)调查发现,朝鲜族居民的患病率为30.56/1000;各地报道的酒精依赖及因之所致精神科问题的就诊人数较以往明显增加。患病率的增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患病的绝对人数确实有所增长。酒精依赖常常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乙醇具致欣快作用,能提高情绪;它又具镇静作用,能减少焦虑,因而容易形成酒后愉快的心理效应的条件性联系。饮酒行为和遗传有一定的联系。 |
发病率 | 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相对低一些。中国的患病率一向较低,1982年的调查资料,患病率仅为0.16/1000,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这一调查数字可能偏低,但与其他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患病率的差异是肯定的。其原因可能有以下诸点:①遗传因素:中国人肝脏代谢乙醇的酶的活力低于西方人,饮酒后易”上脸”,因而有所节制。②社会和文化因素:中国人饮酒时常佐以多量菜肴,减少了酒的饮入量,并提供了其他营养。③经济因素:以往中国的经济水平低,限制了酒的购买和消费。近年中国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北京(1987)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患病率2.3/1000;延边地区(1987)调查发现,朝鲜族居民的患病率为30.56/1000;各地报道的酒精依赖及因之所致精神科问题的就诊人数较以往明显增加。患病率的增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患病的绝对人数确实有所增长。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过量或大量饮酒会使酒毒犯脑,使神志紊乱或沉醉如泥昏迷不省人事。酒性燥烈,长期多饮伤脾胃,升降失司,湿阻中焦化热而致纳差、乏力、消瘦。久则损及肝肾;肝主筋,筋失濡养,肢颤而不能持物;肾伤则精髓不足以充脑,记忆减退,技巧不能,甚则痴滞。 |
病理 | 酒中毒可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多,所以酒中毒时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严重的、最广泛的。进入组织的酒精排除体外很困难。故不少酒中毒患者经常处于中毒状态。大脑病理解剖,部分呈炎症、变性损害。病程长可见脑萎缩或脑基底部神经节中央灰质出血。还可见神经细胞脂肪增生、脂褐质增加。外周神经可有广泛变性。此外还可见肝萎缩性硬化及心肌炎,肾脏、性腺器官的硬化性病变。还可有毛细血管扩张,特别是鼻部发红。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1.肾精亏损 证候:常年饮酒,健忘,痴滞,性欲低下或阳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常年饮酒伤肾,肾虚则精髓不足以充脑,脑失聪故出现健忘,痴滞。肾虚则性欲差或阳萎。2.肝郁脾虚 证候:嗜酒多年,头沉,乏力,口粘不渴,纳呆,胸胁胀满,易怒,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滑。 证候分析:饮酒多年伤及脾胃,致水湿内蕴于体内故口粘不渴,苔白腻;脾主四肢故脾虚则乏力,头沉,舌质淡脉沉细滑;肝郁气滞则胸胁胀满,易怒。 |
西医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注,诊断以四位编码表明,两位数字后加小数点。每个编码一般表示:第一位数为疾病大类;第二位数为疾病类别或单一疾病;第三位数为单一疾病或疾病亚型;第四位数为疾病亚型或主要临床表现。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一、有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证据,其用量和使用时间足以引起精神障碍。 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心理和(或)生理症状。行为改变,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障碍、智能障碍,遗忘综合征和人格改变等,且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由精神活性物质所引起。 三、社会功能下降。 10.0.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一、符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饮酒史,症状可推断由于饮酒或戒断所引起。 三、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之一: 1.智能障碍; 2.遗忘综合征; 3.急性中毒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人格改变; 5.精神病性症状或情感障碍; 6. 依赖综合征; 7.戒断综合征; 8.神经症样症状。 四、社会功能下降。 10.00单纯醉酒(普通醉酒状态)(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在一次饮酒后急性发生,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之一: 1.意识清晰度下降或意识范围狭窄,或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2.情绪兴奋,言语动作增多,自制力减弱,易激惹,好发泄,或者行为轻桃,无事生非,不顾后果,类似轻躁狂状态。 3.情绪抑郁,少语,或者悲泣。 三、有吐字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或面部潮红等症状。 四、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10.01病理性醉酒(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但饮酒量不大。 三、有意识障碍,为谵妄或朦胧状态,并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二种: 1.病理性错觉、幻视或其他幻觉; 2.被害妄想; 3.紧张恐惧或惊恐反应; 4.攻击性行为; 5.痉挛发作。 四、丧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 五、病程数小时或一天,对发作不能回忆。 六、排除过量饮酒所致普通醉酒状态。 10.02复杂性醉酒(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颅脑损伤、脑炎、癫痫等脑病史,或脑器质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或有影响酒精代谢的躯体疾病,如肝病等证据。 三、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 四、意识障碍,并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 1.病理性错觉、幻觉或片断被害妄想: 2.情绪兴奋、激动、或易激惹; 3.无目的的刻板动作; 4.攻击或破坏行为。 五、丧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 六、病程通常为数小时,发作缓解后对发作经过完全或部分遗忘。 七、排除过量饮酒所致普通醉酒状态。 10.03酒依赖(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长期或反复饮酒历史。 三、对酒有强烈的渴求。 四、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停止饮酒习惯后有肢体震颤、静坐不能,恶心、呕吐、大汗、或易激惹等戒断症状; 2.继续饮酒可避免戒断症状出现,经常在清晨饮酒,或随身带酒频繁饮用; 3.多次试图戒酒失败; 4.对酒精产生耐受性,饮酒量增大; 5.为了饮酒而放弃其他娱乐活动或受好。 10. 04震颤谵妄(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酒依赖史。 三、酒精戒断或饮酒量显著减少或有躯体疾病后数日内出现。 四、意识清晰度下降。 五、错觉或幻觉或感知综合障碍。 六、片数被害妄想或惊恐、激动或冲动性行为。 七、肢体粗大震颤,可伴有发热,瞳孔扩大、心率增快、共济失调等躯体症状和体征。 八、病情恢复后对病中情况遗忘或部分遗忘 10. 05酒中毒性幻觉(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长期饮酒史。 三、有大量幻觉。幻听为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视为原始性或各种小动物。 四、意识清晰,无植物神经功能亢进。 五、病程不超过6个月。 六、排除精神分裂症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0.06酒中毒性妄想症(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有长期饮酒史。 三、有持久的妄想,如嫉妒妄想等。 四、意识清晰,无植物神经功能亢进。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0.07酒中毒性脑病(诊断标准) 一、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出现下列三种综合征之一。 1.Wernick脑病一次过量饮酒后突然发生谵妄、昏睡、或肌肉抽搐、或眼球麻痹、去大脑强直或昏迷,清醒后可转为以下两种综合征之一; 2.柯萨可夫精神病缓慢起病,常在一次或多次震颤谵妄发作后发生,以记忆障碍(近记忆障碍显著,并有错构或虚构)为主,并可有欣快、幼稚、懒散、定向障碍等症状,严重者智能减退,并常伴有周围神经炎等症状和体征; 3.慢性酒中毒性痴呆缓慢起病,有严重的人格改变,记忆减退、痴呆 。三、社会功能和处理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既往有无嗜酒史和酒精急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本病的诊断依据是:①长期饮酒史。②对酒的精神依赖。③因饮酒所致的职业和其他社会功能的损害。诊断一般并不困难。酒精依赖者,易对其他药物产生依赖性,诊断时,不要遗漏可能更为严重的其他药物依赖。长期饮酒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一系列躯体方面的改变,诸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肝硬化和神经病变等,诊断时也应对他们的躯体情况作必要的评估。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症状1.急性中毒(1)普通醉酒状态:一次大量饮酒,失去控制能力,其表现兴奋、情绪欣快,言语增多,过分自信,有夸大色彩的思维活动,情感脆弱,诉说心中不快,有时有攻击行为。颜面潮红或苍白,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有时患者呕吐、眩晕,有的嗜睡。血中酒精浓度达到0. 05mg%,即有言语增多,欣快表现;在0.1~0.2mg%即有言语含糊,步行困难;达到50~80mg%即有抑制过程加深,达到150mg%以上即为高水平;达到300mg%以上而出现意识模糊、迷睡甚至死亡。(2)病理性醉酒:其特点是饮酒量不多,但酒后精神症状突出,有暂短意识朦胧状态,可有错觉、幻觉、片断妄想、焦虑,抑郁、冲动,甚则有攻击粗暴行为。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继之长时间昏睡,醒后不能回忆。(3)间发性酒狂:为同期性狂饮,不予饮酒极难忍受,出现焦虑,抑郁或暴行。常见于躁郁症或癫痫患者中。2.慢性酒中毒多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焦虑、恐惧、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痴呆,并常伴有植物神经失调和性功能减退,震颤和外周神经炎等。躯体方面可伴有慢性胃炎、肝硬化及维生素缺乏症。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酒精中毒性幻觉妄想症:以言语性幻听和继发被害妄想为特征,其内容多为威胁性和侮辱性的,同时伴有焦虑、恐惧、失眠。病程持续数周、数月,也可长达数年之久。(3)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症:长期饮酒性功能低下,常导致怀疑自己配偶对自己不忠实,搜罗“证据”坚信不移,此时可有不断发展的痴呆发生。(3)柯萨可夫精神病:大多数患者是震颤谵妄的后遗症,也是酒精中毒性幻觉症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严重记忆减退、逆行遗忘、错构和虚构、定向障碍、欣快和赘述等,常伴有神经炎等体征。病程长,往往经久不愈。(4)震颤谵妄:多见大量饮酒后发生,也可在戒酒一周内发生,是慢性酒中毒急性发作,是最严重而有死亡危险的一种类型,主要症状是震颤和谵妄。谵妄时出现丰富多样的幻觉,出现各种恐怖形态的小动物幻视和幻触。并受幻觉支配,有时恐惧、或兴奋、或冲动等行为异常,并有烦躁不安、运动不协调,全身及舌有粗大震颤,严重者有癫痫发作,此外亦见颜面充血、发汗、多汗、心律快、蛋白尿等发热震颤、谵妄。这种发作持续3~5天,熟睡醒后精神恢复。 酒精依赖的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对酒的精神依赖。他们有想喝酒的强烈欲望;饮酒时不能控制酒量,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他们明知自已的饮酒习惯已经超过一般人,也可能知道长此以往将给心身健康带来严重后果,但却自欺欺人,依然贪杯;有些人曾试图减少或停止饮酒,但终因决心不大而未能成功。有些酒精依赖者表现为病态饮酒,如连续几天从早到晚地不断喝酒,或者是饮用的并非食用酒类而是工业用或化学用酒精。 本症的躯体依赖性多数不太严重。最常见的戒断反应为清晨时感到周身不适和双手震颤,饮酒后即消退。部分长期大量饮酒者,戒断时可有失眠、觉醒水平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头痛、乏力、心跳增快、出汗、血压上升或直立性虚脱、浮肿和焦虑发作。 |
体检 | ,少数病人有癫痫发作。这类戒断反应为时不长,一般仅3—7日;如持久不愈,可能存在其他躯体方面的原因。严重的戒断反应,如震颤谵妄和酒中毒性幻觉症等。发生率不高,参见“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条 |
电诊断 | 急性中毒,脑电图可见α波变慢,波幅降低,β波减少,额部出现Q波,病理性醉酒时可见3~4周1S高幅慢波,震颤谵妄以β波为主,在睡眠中眼快动相时间增多,柯萨可夫综合征可见6~6周1SQ波。中毒性痴呆脑电图可有低波幅慢波,脑CT显示脑室扩大,大脑皮质特别是额叶显著萎缩。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如震颤谵妄需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感染性、中毒)引起谵妄状态鉴别,酒精中毒幻觉症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偏执症相鉴别;以上前者均有饮酒及慢性中毒史。此外,诊断酒精中毒性痴呆时,应注意与慢性酒中毒引起的急性中毒或戒断症状出现的意识改变相鉴别。一般饮酒终止3周以后意识改变症状持续存在的可以诊断本症,如果是年轻的患者慢性酒中毒出现视空间认知障碍、知觉协调运动等发生障碍,就可推断是酒精中毒性痴呆的早期,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标准 (一)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病情有分析批判能力,神经功能良好,能恢复工作或参加学习。 (二)显著好转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病情有一定批判能力,自知力部分存在,能从事简单劳动。 (三)好转精神症状稍有减轻,无批判能力,无自知力,在他人监护下可进行简单劳动。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急性酒中毒一般要加强监护,防止意外,大都无需药物治疗。如饮酒后不久,可用人工或药物催吐,洗胃,并予以输液。对兴奋躁动特别严重可将强安定剂(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结合弱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服用使之镇静,还可止呕,预防痉挛发作。但剂量要适当。催眠镇静药物如巴比妥类,现在认为应避免使用,因其与酒精有明显协同作用。2.慢性酒中毒应及时补充电解质、维生素B1或胰岛素低血糖30~40次治疗,或给予促神经代谢药物如ATP、辅酶A、γ-氨酪酸和葡萄糖静脉滴注,上述药物有一定疗效。3.戒酒硫传统厌恶性条件疗法注射阿朴吗啡或吐根碱,使患者闻酒味,当患者产生恶心欲吐时,给患者立即饮酒1杯,如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10~30天。用戒酒硫伏于厌恶条件疗法,应用方法:饮酒24小时后开始服0.25g或0.5g,连用1~3周,服药过程中避免饮酒。此药可缓慢和妨碍酒的代谢,并产生躯体不愉快感,此后即不愿饮酒。4.促大脑代谢药治疗酒瘾或戒断症状用促大脑代谢药物(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并合并安定、安他乐或少量神经阻滞剂冬眠灵25~50mg一日3次,或非那更25mg每日1~2次,可延长夜间睡眠时间。一般10~12次为一疗程,能取得较好疗效。 乙醇易致耐受性,患者因而越喝越多,但耐受性并不严重,酒量的增加有限。乙醇和许多药物有交叉耐药性,如麻醉剂、镇静剂、抗抑郁药和镇痛药等,加上乙醇和各类药物还有复杂的交互作用,所以对乙醇依赖者的用药需特别谨慎。 |
中医治疗 | 1.肾精亏损 治法:补肾益精,开窍健脑。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茱萸、麦冬、五味子、巴戟天补肾益精;菖蒲、远志开窍化痰;辅以行气活血之药川芎、丹参、龟胶、郁金益于半身麻木或颤抖之兼证。若肢冷尿清可加肉桂、附片以助肾阳;甘草调和诸药。 2.肝郁脾虚 治法:健脾利湿,疏肝理气。 方药:加味逍遥散与参苓白术散合方加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薏仁、白术健脾利湿;柴胡,郁金,赤芍疏肝理气。或湿化热舌苔黄腻质红脉弦,加法半夏、砂仁,加竹茹,龙胆草清热化湿之品。 3.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症状有头昏目眩,四肢震颤,行走踉跄,步态不稳,心神烦乱,胸满呕吐,面红目赤,狂呼乱骂,妄闻妄见,伤人毁物,昼夜不安,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滑数。陈家杨用解酒安神法。方药:栀子15g、黄连3g、黄芩6g、生石膏24g、炒山木6g、远志10g、石菖蒲6g、五味子6g、茯苓10g、菊花10g。王氏以葛苏桂甘汤(葛根、紫苏、桂枝、甘草),用鼻饲方法,首先鼻饲药液350ml,后每6小时鼻饲200ml,治疗一例酒后昏迷16小时,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对光反射均消失的严重中毒者,于次日意识恢复。 4.单验方麝香少许,放入口中,可使病人尽快苏醒或黑豆250g煮汁,乘温灌之或樟木60g捣碎煎汤去渣,灌服,或栀子30g,煎浓汁灌服。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酒中毒近期疗效尚满意,但复发率较高。这就需要积极采取避免复发的措施,如改善环境,消除患者饮膺的各种原因,并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娱乐活动,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对戒酒信心,家庭及社会应给予各方面大力支持,创造条件避免复发。防治要点戒酒时的戒断反应多数不重,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只需短期给予地西泮(安定)之类的镇静药物。震颤谵妄是较严重的戒断症状,其处理见“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条。 但戒酒失败的比例相当高,许多人常在停饮后不久又重新开戒。有许多帮助戒酒的方式,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厌恶疗法。例如,在饮酒时予以电刺激,在饮酒后注射丙烯吗啡,造成呕吐;让患者服用双硫仑(disulfiram)之类的戒酒药,一旦饮酒即发生恶心、心悸、出汁和濒死感等极不愉快的反应等。近年发展了小型的电刺激仪,可随身携带,一旦出现想喝酒的念头时,即自按电钮,发出刺激。还有所谓想象疗法,让患者学会每当想喝酒时即主动想象卿铛入狱或车翻人伤的场面。这些疗法的目的,都是建立饮酒行为和不良效应或体验的条件性联系,使饮酒这一习惯化行为因负性强化而消退。但是,成功的比例也不太高。因为他们还是只针对酗酒行为本身,而不是酗酒行为形成的心理背景和环境条件。 相当比例的患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或矛盾,他们本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又较差,用“借酒浇愁”逃避现实。他们常常是这样开始形成酒精依赖,也常因类似的原因戒酒失败。对于这类病人,个别、集体或认知性心理治疗将十分有助。治疗目的是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各类矛盾和应激,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有时还需由他们的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属的配合。 许多国家有由病人、家属、专业人员和社会人士组成的自助团体,其中最著名者为美国的戒酒联谊会(alcoholics anonymous,AA),成员逾1000万。这类自助团体,介绍防治乙醇依赖的知识和进展,交流戒酒的方法、技术和经验,并对戒酒者提供社会支持,嗜酒者的家属也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帮助。 本病的预防在于普及有关酒精依赖及其危害的知识,制订防止青少年酗酒的法规,以及形成反酗酒的社会舆论。 |
历史考证 | 我国最早记载于晋朝,谓之恶酒候。巢元方提出:“酒者……其气剽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酒胀气逆,上逆于胸,内薰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怒,失于常理,故云恶酒也。”又如《名医类案》:“一官吏酒后见空中有五彩云,耳闻风雨声”等酒中毒后所引起精神障碍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