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宫体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flammation of body of uterus
拚音 GONGTIY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宫体炎包括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以子宫内膜炎为主。常波及邻近表浅肌层,感染严重时,侵犯深部肌层乃至浆膜层。因此,子宫内膜炎大多伴有子宫肌炎而单纯子宫肌炎几不存在。包括: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多见于分娩或流产后,亦可发生于安置宫内节育器、宫腔上镭、宫颈扩张及刮宫、宫颈电烙等手术操作后,致病菌侵袭子宫内膜创面,扩散而引起急性炎性反应。此外,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内膜癌继发感染。 2、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由于子宫内膜有周期性剥脱而子宫腔又引流通畅,除结核性或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外,其他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少见。如果急性子宫内膜炎处理不当,病变深及内膜基底层,则潜藏于其中的致病菌可反覆感染再生的内膜功能层而导致慢性炎症,尤其在宫腔内有妊娠产物(绒毛、蜕膜)、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的情况下。长期输卵管卵巢炎、重度宫颈炎亦是致病因素。放置节育器时,颈管粘液中细菌被带入,常引起表层内膜急性炎症反应。日久后,急性炎症反应消失,由于节育器的机械性压迫,发生慢性炎症病变。绝经后,子宫内膜变薄,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原发性慢性内膜炎,且常与老年性阴道炎并存。至于内膜结核为一种特异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几乎均来自输卵管结核,属上行性感染及血行播散者极少。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病原体主要为寄生于阴道、宫颈内的厌氧与需氧菌丛,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感染最常见。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情轻重决定于致病菌毒力和机体抵抗力。当致病菌毒力较低而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炎症局限于子宫内膜层。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间质及腺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变形。严重时,内膜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患者轻度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白带可呈血性,可有恶臭。检查时,子宫有轻度压痛,如为产后、流产后感染,则子宫复宫延缓、较软。倘若致病菌毒力强而机体抵抗力弱,炎症迅速向肌层扩散。肌层内可有多发性小脓肿形成之外,炎症甚至可蔓延至宫旁组织、腹膜或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或发展成为菌血症败血症。此时,患者全身症状严重,寒战、高热、头痛、脉数,白细胞显著增多。
2、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或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下腹坠胀隐痛,有时发热。部分患者无症状,而在因其他缘故作诊断性刮宫时发现。镜下子宫内膜间质水肿、充血,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腺体可有形态变异。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局部有溃疡形成,如引流不畅,可发生宫腔积脓。
体检 检查子宫可能增大、触痛,宫旁组织可能增厚、触痛。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治疗以应用抗菌药物为主。由于急性子宫内膜炎常为混合感染,而及时处理可望控制炎症扩散,因此,一般先联合应用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和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再根据宫腔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期间,患者应取半卧位以有利于炎性渗出物外流及炎症局限在盆腔内。此外,尚需注意营养,补充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凡发生在分娩或流产后者,需考虑有无胎盘组织残留,必要时清宫。如宫内放有节育器或镭针,应迅速取出。若经超声检查,疑有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存在,应在炎症控制后,手术处理。
2、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治疗要点首先在于去除诱因,例如取出宫内节育器,刮宫以清除可能残留的退化胎盘组织,内膜息肉等。其次,适当应用抗生素。如发现有粘膜下肌瘤,或合并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宫颈炎,另作相应处理。慢性子宫肌炎多由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造成,乃子宫肥大的病因之一,主要引起月经过多,若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子宫截除。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楼上的小孩一个耳朵热,一个耳朵凉是怎么回
 一位将引领人类规避疾病、规避灭绝的人
 初生洗浴
 桃花石
 相畏
 金玉保和汤(《医醇剩义》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