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泪腺的萎缩性变化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trophy of lacrimal gland
拚音 LEIXIANDEWEISUOXINGBIANHUA
别名 中医:神水将枯,眼珠干燥,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附属器官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泪腺萎缩是泪腺的正常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结缔组织广泛增生,上皮细胞萎缩并颗粒空泡和脂肪变性。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一般由外伤、手术或感染造成反射泪腺或腺管的严重破坏及结膜广泛结疤,或由于胶原纤维病及老年因素引起,泪腺萎缩的结果是泪腺分泌功能减退,泪液减少,出现异物感,干涩畏光等眼的一系列症状。泪腺的萎缩性变化按病因可分为:①老年性;②外伤性;③继发于泪腺的急、慢性炎症;④Sjogren综合征与干性结角膜炎。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亏损,阴精不足;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目失濡养所致。此外,椒疮邪毒客于睑络,灼伤络脉,或外伤,酸碱烧伤等,使组织受损,津液不生也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后处理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使白睛干燥变厚似皮肤,黑睛干燥生翳,视物昏矇,甚则不见物。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多属虚证,在脏以脾胃肝肾为主,若食少,舌淡,眼干多属脾胃虚弱;若年老体衰,目干涩,则以肝肾亏虚为多,若素患椒疮,外伤等损伤脉络,则又以阴津不生为主。
1.脾胃虚弱
证候:眼部畏光干涩,睁眼无力,白睛干燥,黑睛晦暗失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眼部干涩,白睛干燥,食少便溏,舌淡,脉弱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伤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故眼部干燥失润。脾失健运,纳食不化则食少便溏,气血不足,形体失养,故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2.肝肾亏损
证候:年老体弱,眼干涩不爽,羞明,白睛,黑睛表面干燥,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年老体弱,眼部干燥,舌红,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年老体弱,肝肾不足,阴精亏损,不能上濡于目,故眼部干涩,自睛、黑睛干燥。肾精亏损,髓海不足,故头晕目眩,耳鸣。腰为肾府,肾虚则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舌红,脉细均为阴精亏损之象。
3.阴津不足
证候:自觉眼珠枯涩,灼热,视力严重障碍,白睛干燥,暗淡无光,易成皱褶,甚则粗厚如皮肤,黑睛干燥混浊,舌红无苔,脉细。
辨析:①辨证:以眼珠干燥,眼内灼热,舌红无苔,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椒疮日久,灼伤络脉,津液源竭,或外伤等原因使组织受损,津液不生,目失濡养,故自觉眼珠枯涩。阴津不足,虚热内生,故眼内灼热,舌红。阴津不足,脉道不充,故脉细。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老年性泪腺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泪腺组织逐渐陷入萎缩性变化,男性较显著。组织学上,含有淋巴成份的泪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同时随着正常滤泡组织的消失,浆细胞呈现增生,出现色素沉着和脂肪变性,腺分泌成分萎缩。泪液减少不显著者,尚不至引起明显症状,有时有异物感,烧灼感,眼不适或轻微畏光,粘液线增多。
2.外伤性泪腺萎缩:泪腺导管损伤后,引起导管阻塞的伤病如热或化学性眼伤、外侧结膜囊外伤或手术(如脸部泪腺摘除术,结膜囊成形术、提上睑肌缩短术等)以及结膜广泛结疤的眼病(如沙眼、瘢痕性眼类天疱疮白喉等)。泪液不能排出泪腺,将引起继发性泪腺萎缩。应急情况下少泪或无泪,极度衰伤时干嚎无泪。表现为睑、球粘连,穹窿部狭窄或消失,角结膜干燥,角膜出现永久性干斑,上皮角化呈白色珍珠状色泽,粗糙,稍隆起,刮片可见角化细胞。
3.急性、慢性泪腺炎引起的泪腺萎缩:急性泪腺脓肿,可见泪腺组织全部破坏,使之变为纤维性瘢痕组织而陷于萎缩。慢性炎症如泪腺结节病,Miculicz氏病及结核、梅毒性引起的泪腺炎性破坏也可引起泪腺萎缩,干性结角膜炎现认为可能是慢性炎症的结果。sjogren综合征为自家疫性疾病,后期发生泪腺萎缩,也可能是发生在炎症的基础上。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维生素A缺乏所致上皮性结膜干燥症: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常因腹泻、高热等原因所
至,眼表干燥的基本组织学变化是鳞状化生,维生素A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属于粘液性低分泌,主要损害为结膜杯细胞,主要全身病变是腹泻、皮肤干燥和肺炎,眼部的早期表现为夜盲,然后随以干眼症状,两眼结膜失去光泽,弹性减退,颞侧可见Bitot氏斑。重症者发生角膜软化,补充维生素A症状缓解,可痊愈。泪腺萎缩所致干眼维生素A效果则差。
2.sjogren's综合征:为一种特发性泪腺萎缩,属自身兔疫性疾病,它的特性为:①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②主要变化为泪腺、唾液腺以及其他口腔、咽喉、胃粘膜腺体分泌减少,因此而引起各种症状。即:结、角膜干燥、口干、喉干、消化不良等。常可合并多发性关节炎等胶原纤维病;③病因不明,很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感染、遗传、内分泌紊乱有关;④虎红活染>(十十),SchirmerI试验<10mm,或荧光素活染(+);泪腺、涎腺有特异性组织学变化;涎腺管造影示弥漫状,直径>1mm而大小不一的斑点状阴影。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眼表补液:局部应用人工泪,近年多用聚合物和各种营养素如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A、B6、蜂蜜和中药配制。0.1%透明质酸钠、0.1%硫酸软骨素有较佳润眼效果,每日两次。素高睫疗眼膏点眼,一天4次。戴亲水软性接触镜,可以充分吸水,减少局部人工泪点眼次数。
2.防止眼表体液丧失:利甩残存泪液或滴入人工泪作成湿房,防止蒸发。近年来多采用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丝状角膜炎效果较好,同时滴用人工泪及粘液溶解剂,如10%乙酰半胱氨酸,一天4次,效果较好,如果治疗无效,而SchirmerI试验<1mm,可用固体明胶堵塞泪点,或用火针、电凝、手术等方法封闭泪点。上、下泪点同时封闭,否则效差。
3.病因治疗:sjogren's综合征多见于停经妇女,口服雌激素可改善症状如premarin0.625mg,一日1次或每周2次。对于老年性泪腺萎缩,内服甲状腺片有一定疗效。
4.增泪疗法:予拟副交感药,如口服毛果云香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如口服溴苄环己胺8~16mg,一日3次,可刺激泪腺分泌,减轻症状。另外还有肾上腺素麻黄素,尤其是必?平效果较好。小剂量x线照射有增泪作用。
5.手术疗法:角膜中央发生溃疡,较易穿孔,可作角膜移植术。如果基础泪腺已有损害或老年而基础分泌功能减退,出现明显干眼,可采用口唇粘膜移植术,腮腺管移植术;舌下腺或颌下腺移植术。
6.视黄酸治疗:对粘液缺乏性干眼病有特效,0.01%~0.1%视黄酸眼膏点眼一天1~3次。
7.其他治疗:早期全身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是对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全身应用多种维生素A、C、E、D等及组织疗法。干眼病时,泪液中抗炎成份减少,故应给予广谱抗菌药点眼。
中医治疗 本病多虚证,治疗以补益为主,视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脾益胃,滋肾,生津之法。同时局部配合运用有关外治法,以提高疗效。(一)辨证选方1.脾胃虚弱治法:健脾益胃,补气养血。方药: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2g,白术3g,黄芪12g,茯苓6g,当归10g,白芍9g,山药12g,升麻9g。2.肝肾亏损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妃菊地黄丸(《医级》)加减。枸杞12g,熟地12g,山萸肉12g,怀山药12g,丹皮9g,茯苓9g,菊花6g,五味子9g,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0g。3.阴津不足治法:滋阴生津。方药:增液汤(《温病条辨》)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2g,党参10g,五味子6g,丹皮10g,菊花6g,甘草3g。若口咽干燥加芦根石斛天花粉各12g。(二)其他疗法1.点眼疗法:用12.5%蜂蜜点眼。2.洗眼疗法:洗眼方药用:秦皮60g,黄连60g,细辛60g,黄柏60g,青盐30g。上药共细锉,水煎滤去渣,温热后洗眼,每日二次,洗后避风,治眼干涩痛。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泪腺萎缩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原发性泪腺萎缩亦称sjogeren综合征;继发性泪腺萎缩多因重度沙眼,或严重的角膜炎久治不愈导致瘢痕收缩,影响泪液排泄;或外伤及放射后所致;老年人也可发生。对于泪腺萎缩,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局部滴人工泪液或Lockes溶液(氯化钠0.9g,氯化钾0.024g,氯化钙0.042g,葡萄糖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或用5%聚乙稀酒精及10%~20%半胱氯酸滴眼,睡前对某些入睡不能完全闭眼患者,可用10%磺胺乙酰钠眼膏涂眼。若条件许可,房内应维持一定的治疗所需湿度,入睡时两眼可戴湿眼罩。病情重者,可用透热疗法封闭泪点,保持泪液,全身治疗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的药物,如溴苄环己胺。并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弱者,用四君子汤加减。年老肝肾亏损者,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对原发性泪腺萎缩,多选用增液汤合生脉散。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审视瑶函·神水将枯症》曰:“此症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
相关文章
 广东可以种植桂树吗?
 大家可有治疗反酸的验案和辩证思路吗
 母亲感冒服用麻黄汤,是否过汗了?
 读论语孟子法
 朴消膏(《圣惠》卷十四)
 中医关于烫伤的理论与治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