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子宫血管瘤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uterine angioma
拚音 ZIGONGXUEGUANLIU
别名 中医:癥瘕崩漏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子宫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肌层内的良性肿瘤,有时可与淋巴管瘤并存,称为子宫混合性脉管瘤、临床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增大等。由于本病缺乏临床特征,术前一般不易确诊,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发生恶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可发生于任问年龄,以40-50岁为多见。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瘀血停滞,积而成癥。恶血不去、新血难安,阴道不时下血。
病理 人体脉管系统由胚外中胚叶原始血岛发展而成,初为实质性条索状,以后逐渐分化成管腔,若有部分组织脱离脉管系统,在其它器官内发展则形成脉管瘤、血管瘤多数由静脉血管构成称海绵状血管瘤;由毛细血管构成称毛细血管瘤;少数由小动脉构成称覃状或葡萄动脉瘤、病理巨检大小不一,血管瘤呈蓝色或暗红色,淋巴管瘤则淡红色。镜下检查为①毛细血管瘤,②海绵血管瘤,③硬化性血管瘤,④淋巴管瘤,⑤囊性淋巴瘤。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属血瘀为患,重在辨其虚实,实者宜化瘀止血,虚者宜补血化瘀。临证时应与月经不调、妊娠子宫等相鉴别、必须通过详细问诊、望诊方能审详。
1. 气滞血瘀
主证:小腹隐痛,胀满,积块不坚,阴道不时下血,舌质暗红,脉沉弦。
分析;气滞血行不畅,小腹隐痛、胀满;瘀血内阻,血不循经,阴道不时下血。舌质暗红,脉沉弦,皆乃气滞血瘀之象。
2.血虚挟瘀
主证:小腹积块疼痛,阴道下血量多,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紫,脉沉涩。
分析:瘀血内阻,小腹积块,疼痛;恶血不去,新血难安,阴道下血量多;血虚则面色苍白;脾虚则神疲乏力、舌淡紫,脉沉涩此乃血虚挟瘀之候。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 症状: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隐痛。
2. 体征;妇查子宫宫增大软、无压痛,在宫颈口可见肿瘤突出物。
3. 病理诊断:组织学证实为子宫血管瘤。(丁曼琳.等.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95.)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患者可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性交出血,或经期下腹隐痛等的病史。
症状 常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粘膜下血管瘤或肌壁内血管瘤突入宫腔形成息肉状,可因破裂引起阴道持续出血或大出血,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此瘤若生长子宫颈则可发生性交出血、浆膜下层血管瘤偶因扭转,肿瘤内血窦破裂而形成血肿,此外因盆腔充血可发生下腹部疼痛。
体征 子宫增大、软、无压痛,如在宫颈处可见肿瘤突出。
体检 妇查:在宫颈口可见肿瘤突出,呈蓝色或暗红色,子宫增大、软、无压痛。
电诊断
影像诊断 B型超声能提示肿瘤大小。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早期妊娠合并先兆流产时可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子宫大而软,应与子宫血管瘤区别。妊娠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
2. 子宫肌瘤变性:临床上可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性部位可变软,但子宫壁间肌瘤的阴道出血往往与月经有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3. 子宫内膜息肉:亦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但子宫内膜息肉妇科检查的子宫往往可正常或略大,软硬度正常、诊断性刮官或宫腔镜检查可鉴别。
4. 绒毛膜癌:可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子宫大而软,应与子宫血管瘤鉴别、但绒毛膜癌血与尿中hCG呈阳性反应、可出现全身其它部位转移病灶的症状与体征,如伴有肺转移可有咯血;阴道转移可见到紫蓝色结节。
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表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时间长短了一,甚至大出血、但子宫功能性出血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及硬度正常。基础体温及卵巢功能检查可协助诊断。
6. 宫颈息肉:为宫颈内膜增生的赘生物,因含丰富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以致阴道常有不规则出血,尤其在性交或阴道检查时更易出血,应与发生于子宫颈的血管瘤相区别。但宫颈息肉色红扁平、息肉摘除送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7. 宫颈癌:有不规则阴道出皿及接触性出血,应与发生子宫颈的血管瘤区别、但宫颈癌患者年龄较大,除阴道出血外,还有阴道排液有恶臭。宫颈呈莱花样,溃疡及糜烂状,具有组织脆、硬、出血及易感染等特点、宫颈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1. 子宫血管瘤很少恶变,故可采用肿瘤切除术,若为多发性宫壁内或突出宫腔内者,宜行全子宫切除术。
2. 文献报道放射治疗能暂时抑制肿瘤生长。
中医治疗 治则以化瘀止血为主。本病的治疗要根据辨证的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下血量多止血为先。血量不多宜化瘀为主。
一、辨证选方
1. 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化瘀止血。
方药:牡丹皮散加味。元胡20g ,当归20g ,桂枝15g,赤芍15g。丹皮15g,三棱10g,莪术10g,仙鹤草20g,牡蛎30g,三七10g(冲服)。手足不温加紫石英20g,炮15g;心烦、手足心热加山栀15g,生地15g。
2. 血虚挟瘀
治法:补血化瘀。
方药:四物汤失笑散加味。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0g。熟地20g、灵脂159,蒲黄15g,茜草15g,仙鹤草20g,阿胶20g,三七10g、脾虚便溏加薏米30g,山药20g;大便燥结加大黄10g;神疲乏力加党参20g,黄芪30g。
二、专方验方
1. 三七粉,每次3g。日3次口服。适于阴道下血量多有瘀块者。
2. 仙鹤草50g,龙骨50g、牡蛎50g。用法:水煎服,日3次,口服.适于下血日久,血量偏多者。
三、其它疗法
饮食疗法:黑木耳20g,冰糖10g,大枣10枚。加水炖。每日1剂,分2次服完。
中药 1. 人参归脾丸:具有养心健脾,益气补血之功。适于子宫血管瘤脾虚气弱者,阴道下血淋漓不断。每次1丸,日2次口服。
2. 云南白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愈伤之功效。适用于子宫血管瘤,阴道下血量较多。每次0.25~0.5g,日 2~4次口服。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外台秘要》称血管瘤;“此瘤色红或微紫,软硬间杂,皮肤隐隐。缠有红缕,擦破则流血,禁之不住。”此指体表海绵血管瘤。生在子官称子宫血管瘤.其临床表现为阴道不时下血,下腹隐痛或触及肿物。
相关文章
 治疗牛皮癣有方,有经验可以治愈。
 老父腿上伤口复发,求医方!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心,腹痛门 上课笔记
 中耳炎后遗症有无良策
 治气药论
 向自学者推荐一本入门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