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特异性脉诊书稿(7)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节和大多角骨构成;沟的内侧界为腕尺侧隆起,由豌豆骨和钩骨钩构成。腕骨沟的上方由于腕横韧带跨过,而形成一管,称为腕管,内有屈指肌腱及神经血管等通过。

  ⑵掌骨

  掌骨共5块,为小型长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掌骨也分一体两端,近侧端称为底,与远侧列腕骨相关节,其中第1掌骨底关节面呈鞍状,与大多角骨相关节。体呈棱柱形,稍向背侧弯曲。远侧端为掌骨小头,呈球形,与指骨相关节。

  ⑶指骨

  指骨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均有3节指骨,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第1节指骨(近节指骨),第2节指骨(中节指骨),第3节指骨(末节指骨)。指骨也是小型长骨,每节指骨也分底、体、小头三部。近节指骨底为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与掌骨小头相关节。小头的关节面呈滑车形式,称指骨滑车,与中节的指骨底相关节。末节指骨的远侧端稍膨大且粗糙,名甲粗隆。

  二、上肢骨的连接

  上肢骨的连接包括上肢带骨的连接和自由上肢骨的连接。上肢带骨中,锁骨的内侧端与胸骨连接做成的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之间的唯一关节,而肩胛骨则只由肌肉将之附于躯干骨上,所以上肢的运动较灵活且范围也较大。上肢骨的连接主要包括肩、肘、桡腕及手部的关节。

  (1)上肢带骨的连接

  (一)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共同构成。关节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前后面较薄,上下面略厚,周围有韧带增强。关节面略呈鞍状,关节腔内有一近似圆形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内下和外上两部分。胸锁关节可做各个方向的微动运动,体现为锁骨外侧端的上提、下降和前后运动,此外,尚能做轻微的旋转运动。

  (二)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由肩胛骨肩峰关节面与锁骨肩峰端关节面构成。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另有连接于肩胛骨喙突与锁骨下面的喙锁韧带(斜方韧带、锥状韧带)加固。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可做各方向的微动运动。

 (三)喙肩韧带

  连结于喙突与肩峰之间,形成喙肩弓架于肩关节上方,可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2)肩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环构成的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肱骨头的关节面较大,关节盂的面积仅为关节头的1/3或1/4,因此,肱骨头的运动幅度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上方将盂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少且弱,在肩关节的上方,有喙肱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解剖颈的下分。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加以关节头与关节窝的面积差度大,关节囊薄而松弛等结构特征,反映了它具有灵活性运动的机能。肩关节周围有大量肌肉通过。这些肌肉对维护肩关节的稳固性有重要意义,但关节的前下方肌肉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关节稳固性最差的薄弱点。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向后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易发生肩关节的前脱位。

  (3)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组关节包于一个关节囊内构成,故称为复关节。其中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属于蜗状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肱桡关节,属球窝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属车轴关节。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内、外上髁均位于囊外。关节囊前后松弛薄弱,两侧紧张增厚形成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内上髁,呈放射状止于尺骨半月切迹的边缘,有防止肘关节侧屈的作用。桡侧副韧带也呈三角形,附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此外,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的前后缘,此韧带同切迹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的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4岁以下的幼儿,桡骨头发育不全,且环状韧带较松弛,故当肘关节伸直位牵拉前臂时,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咀尖恰位于一条直线上,屈肘时则形成以鹰咀尖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临床上常以此鉴别肘关节脱位或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在伸直的情况下,若受暴力如跌倒时一侧手掌着地,使肱骨下端向前移位、尺骨鹰咀则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提携角。

  肘关节的肱尺关节可沿略斜的额状轴作屈伸运动;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是必须同时运动的联合关节,司前臂的旋转运动;肱桡关节虽属球窝关节,但只能配合上述两关节的活动,即与肱尺关节一起,共同进行屈伸运动,配合桡尺近侧关节进行垂直轴的旋转运动,但却失去矢状轴的内收、外展运动的能力。

  (二)前臂骨间膜

  为一长而宽的坚韧结缔组织膜,连结于桡尺两骨的骨间嵴之间,但在前臂近侧端此膜缺如。当前臂两骨处于旋前或旋后位时,骨间膜松弛;而处于中间位时,骨间膜紧张。所以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骨固定于中间位,以防止骨间膜挛缩,影响愈合前臂骨的旋转功能。

  (三)桡尺远侧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骨切迹与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以及尺骨头与桡腕关节盘的近侧面构成,属于车轴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尺骨切迹和尺骨头的边缘,其前后臂有韧带加强。关节盘为三角形,尖附着于尺骨茎突根部,底连于桡骨的尺骨切迹下缘,上面光滑而凹陷,和桡骨的尺骨切迹共同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也光滑而微凹,与月骨的内侧部和三角骨的桡腕关节面相对。关节盘的中部较薄,周缘肥厚,与关节囊愈合。

  桡尺近侧关节和远侧关节是联合关节,运动时,以通过桡骨头中心与关节盘尖端的连线的垂直轴为枢纽,桡骨头沿此轴在原位旋转,而桡骨下端连同关节盘则围绕尺骨头旋转。当桡骨下端旋至尺骨前面时,称为旋前,此时桡尺两骨交叉;反向运动,称为旋后,此时桡尺两骨并列。运动范围约180,连同肩关节的旋转,上肢的回旋可达360。

  (5)手骨的连接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一)桡腕关节

  桡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和关节盘的下面形成关节窝,与舟、月、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联合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属于椭圆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关节面的边缘,周围有韧带增强。桡腕掌侧韧带和桡腕背侧韧带分别位于关节的掌侧面的和掌侧面。尺侧副韧带连于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桡侧副韧带连于桡骨茎突与舟骨之间。

  桡腕关节可作屈、伸、收、展以及环转运动,其中伸的幅度比屈的小,这是由于桡腕掌侧韧带较为坚韧,使后伸的运动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桡骨茎突低,在外展时与大多角骨抵接,因此,外展的幅度比内收的小。

  (二)腕骨间关节包括下列三组关节。

  ⑴近侧列腕骨间关节

  ⑵远侧列腕骨间关节

  上述二组是由相邻接的腕骨间构成,均属平面关节,只能微动。

  ⑶腕横关节 又称腕中关节,属于球窝关节,由近侧列腕骨的远侧端作成关节窝,远侧列腕骨的近侧端作成关节头构成,关节腔略呈“S”形。由于受腕关节两侧副韧带的限制,此关节仅能作屈伸运动,且幅度很小。腕横关节一般和桡腕关节联合运动。

  (三)腕掌关节

  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的远侧端与5个掌骨底构成。第2~5腕掌关节由一个共同的关节囊包裹。属于微动复关节。但第1掌骨底与大多角骨之间构成的拇指腕掌关节为一独立的关节,属于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环转及对掌运动。对掌运动是第1掌骨外展,屈和旋内运动的总和,其结果使拇指尖能与其它各指掌面接触,这是人类劳动进化的结果。

  (四)掌指关节

  掌指关节由掌骨小头与近节(第1节)指骨底构成,
共5个。拇指掌指关节属于滑车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微屈时,也可作轻微的侧方运动,但运
动幅度均较小。其余四指为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运动。

  (五)指骨间关节

  指骨间关节共9个,属于滑车关节。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腔较宽广,关节囊的前面及两侧面有韧带加强。指骨间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由于受到屈肌腱和韧带的限制,屈的幅度比伸的大。

                      股骨

  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可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朝向内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约为120~130。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内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大转子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称为转子窝。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

  体粗壮,为圆柱形,全体微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行的骨嵴,叫做粗线。粗线可分内侧、外侧两唇,两唇在体的中部靠近,而向上、下两端则逐渐分离。外侧唇向上外移行为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前止于小转子。两唇向下形成两骨嵴,分别连于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两唇在股骨体下端后面围成的三角形骨面,叫做腘平面。

  下端为两个膨大的隆起,向后方卷曲,分别叫做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的下面和后面都有关节面与胫骨上端相关节,前面的光滑关节面接髌骨,称为髌面。在后方,两髁之间有一深凹陷,叫做髁间窝。内侧髁的内侧面和外侧髁的外侧面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的上方有一三角形突起,叫做骨收肌结节,为内收肌腱附着处。

运动上肢的肌肉包括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肉和游离上肢关节的肌肉,前者包括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凡是跨越这两个关节的肌肉具有运动作用,如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肩部周围的肌肉以及锁骨下肌和前锯肌等。胸锁关节可沿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三个运动轴进行运动。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唯一关节,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可作上、下、前、后和旋转运动,这两个关节的活动度均较小。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尤其是锁骨支撑肩部向后外方向,大大地扩大了游离上肢的活动范围。下面仅归纳运动游离上肢关节的肌肉。
上肢带肌共6块,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有三角肌、大圆肌和小圆肌;深层有冈上肌、冈下肌和肩下肌

   (1)三角肌起于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形成肩部膨隆,其前部肌束行向外下后方,中部肌束行向下方,后部肌束行向外下前方,三部分肌束集中成粗壮的的止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三角肌前部纤维复盖肱二头肌和喙肱肌;后部纤维复盖冈上、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的止点及肱三头肌长头的起点。三角肌的作用为肩关节外展,前部纤维可使肩关节屈并旋内,后部纤维则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该肌受腋神经支配。

  (2)冈上肌起于冈上窝,肌束行向外侧,经喙肩韧带下方,从上方越过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冈上肌收缩使肩关节外展。臂外展运动,首先由冈上肌启动,外展至30时,三角肌继之,如冈上肌瘫痪,则臂外展困难。该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

  (3)冈下肌起于冈下窝,肌束行向外上,自肩关节后方跨过,止于大结节中部。其作用为使肩关节旋外。该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4)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于肩胛骨外侧缘(腋缘)上2/3的背侧面,纤维行向外上,从后方跨过肩关节,止于大结节的下部。可使肩关节旋外。该肌由腋神经支配。

  (5)大圆肌位于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下角的背面,肌束行向外上,经肱三头肌长头的前方,从前下方跨过肩关节,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为肩关节内收并旋内。该肌受肩胛下神经支配。

  (6)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窝,起始后肌束行向外,跨越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抵止腱在肱骨大、小结节处,形成了从前、上、后三面包绕肩关节的腱膜板,并与肩关节囊相愈着,起着保护和增强关节稳固性的作用,叫做肩袖或腱袖,当肩部受到剧创时,肌肉急剧收缩,可导致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或肩袖撕裂,引起肩关节痛和运动障碍。

  由背面观察腋腔后壁时,可见三边孔和四边孔,在其周界的组成上,它们的上边为小圆肌(从前面观察时为肩胛下肌)
第八章 消化系统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饮食没有规律。故而消化系统疾病也就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至于这些脉我是如何摸索出来的也已经无从记起了,我想大概是在医院学习的那段时间吧!
至于体液的分泌情况则是在临床与游戏中所得。因为我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其他的可以说什么都不会,所以除了对一些病人的临床观察外连游戏也是脉诊。当然也许恰恰是因为我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才使我能坚持走到今天。在研究脉诊期间由于有太多的痛苦与困难不堪回首,我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可又一想除了他我还会什么,还能做什么?当然除了他可以说我是一无是处,就连我的用药、针灸、养生等等可以说都是来自我的脉诊,就这样也只能坚持下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我今天的成绩。所以我觉得无论什么事都一样只要看准了自己觉得是对的就要义无返顾勇往直前永不回头,你就一定会成功。

(一)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消化管 由口腔至肛门,为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2.消化腺   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 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1.食管的损伤

食管是输送食物的管道。  (一)食管的位置   上端平环状软骨弓水平连于咽,向下沿脊柱的前方、气管的后方入胸腔,通过左主支气管之后方,再沿主动脉胸部的右侧下行。下段斜跨过主动脉胸部的前方至左侧,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至腹腔,续于胃的贲门。  食管根据其行程分为颈、胸、腹三段。  (二)食管的形态及狭窄  食管为消化管最扁窄的部分,长约25cm,从鼻前至食管末端的长度约42-45cm。食管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1).第一个狭窄 位于咽与食管相续处,正对第6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15cm。  (2).第二个狭窄 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第4、5胸椎之间的平面,距中切牙约25cm。  (3).第三个狭窄 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第10胸椎平面,距中切牙约40cm。  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好发的部位。

食管损伤的诊断:食管在脉诊中位于原始脉的关部略上,由于食物的性质或其它种种原因而引起黏膜层的损伤进而导致食管的损伤.以患者喜食辛热为例,如患者过是食热品则导致黏膜层受损脱落而引起充血.在脉诊中则关部的指感如把贴在皮肤的橡皮胶撕落与炙手的感觉.如在相应的位置出现此脉便可推断患者喜食辛热之品。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  2.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由于此线正通过男性乳头,故也可称此线为乳头线。  3.腋前线 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4.腋中线 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  5.腋后线 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6.肩胛线 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7.后正中线 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  (二)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腹部标志线  (1)上横线 通过左、右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所作的水平线。  (2)下横线 通过两侧髂结节所作的水平线。  (3)垂线 由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所作的垂线。  2.腹部分区 由以上四条线将腹部分成三部九区。其中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腹上、中、下三部,再由两条垂线与上述两条水平线相交,就把腹部分成九区。即腹上部分成中间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腹中部分成中间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区(侧腹);腹下部分成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髂区)。  

胰  (一)胰的位置  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其位置较深。  (二)胰的形态结构[图示]  1.胰形态细长,可分为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  2.胰头部宽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为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腹部的前面。胰尾较细,伸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  3.胰管位于胰腺内与胰的长轴平行。它起自胰尾部,向右行过程中收集胰小叶的导管,最后胰管离开胰头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三)胰腺的功能 包括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胰腺的组织可产生胰液为外分泌功能;胰腺内的胰岛细胞可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物质属内分泌功能。

腹膜  一、腹膜的配布和功能  腹膜为被覆于腹腔和盆腔内面及其脏器表面的浆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1.被覆在腹壁及骨盆壁内面的腹膜,叫壁腹膜(腹膜壁层)。  2.被覆在腹、盆腔内脏表面的腹膜,叫脏腹膜(腹膜脏层)。  3.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间隙,则称腹膜腔。此腔在男性为完全闭锁的囊;在女性因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故腹膜腔可间接地通于体外。  正常人的腹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可湿润脏器表面,从而减少脏器间的磨擦。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支持、保护、修复及防御等功能。二、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腹膜从腹、盆壁移行于脏器,形成了许多腹膜结构,主要包括①网膜 ②系膜 ③陷凹

2.胃病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食物由食管入胃,混以胃液经初步消化后,再逐渐输送至十二指肠。(一)胃的形态及分部   胃的形状和大小随内容物多少而有不同。胃特别充满时,其容量约有3000ml,但在极度收缩时(如饥饿),又可缩成管状。胃有两口、两壁、两缘和三部。  ①两口:入口为食管与胃相续处,称为贲门;出口为胃与十二指肠相续处,称为幽门。  ②两壁: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  ③两缘:上缘称为胃小弯,下缘称为胃大弯。  ④三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起的部分称为胃底;胃的中间广大部分称为胃体;近于幽门的部分称为幽门部。幽门部中紧接幽门而呈管状的部分,称为幽门管;幽门管左侧稍膨大的部分,称为幽门窦。  (二)胃的位置  胃充满到中等程度时,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其贲门较为固定,约在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约在第1 腰椎的右侧。胃前壁只有一小部分直接贴于腹前壁,其余被肝、膈和左肋弓所覆盖。  (三)胃壁的构造   胃粘膜呈淡红色,在胃空虚时粘膜有许多皱襞,充盈时,则皱襞减少或展平。胃的肌层发达,由外纵、中环和内斜共三层平滑肌构成。在幽门处,胃的环行肌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粘膜在此处形成环形皱襞称为幽门瓣,具有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入胃的作用。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各段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其构造也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却有类似之处。如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都可分为四层,即由内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  (1).粘膜 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结构,由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构成。粘膜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2).粘膜下组织 位于粘膜与肌织膜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肌织膜(肌层) 多由平滑肌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可推动食物逐渐下移。  (4).外膜 是消化管的最外层。腹腔内大部分消化管外膜主要为一层间皮,称为浆膜。浆膜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胃病的诊断:在此诊中将胃病分为胃液的分泌情况,胃炎,胃黏膜受损,胃溃疡.

(1). 胃液的分泌情况:在脉中的位置为右侧关部的血管外侧,如果分泌过胜则指感为润泽而滑利,如果分泌不足则此位置指感干涩而炙手.然后在根据肠液的分泌情况来分析大便是否成型.
(2)胃炎的诊断:在脉中的位置相当于原始脉诊的关部略上,指下有一定的紧张度与炙手感.而病患的部位则需要经验来决定。
(3)胃粘膜受损的诊断:在脉中的位置相当于原始脉诊的关部略上偏于外侧,指下有一略低于正常的位置同时既有紧张度又有炙手的感觉。
(4)胃溃疡的诊断:基本与胃粘模的受损相同,所不同的是比胃粘模受损更为明显略低与正常的位置更为明显的加深。需要通过临床的经验加以鉴别。
3、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肠液的分泌情况:在脉中的位置略低于胃的位置,如果肠液的分泌过胜则指感为润泽而滑利,如果分泌不足则该位置的指感为干涩而炙手。
(2)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位置同上,指感与胃溃疡的指感相同。

肝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我国成年人肝的重量在男性为1230~1450g,在女性为1100~1300g。这里讲述肝的形态、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肝的主要功能。

 肝的形态  肝血液供应丰富,为棕红色,质软而脆,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肝呈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  ① 肝的前缘锐利;肝的后缘钝圆,与脊柱相贴。  ② 肝的上面凸隆,贴膈;
  ③ 肝的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下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纵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右纵沟的前部内容纳胆囊,右纵沟后部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连接左、右纵沟中份的横沟为肝门,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肝以其上面的肝镰状韧带的附着线为界,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肝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只有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的体表投影如下:
  1.肝上界和膈穹隆一致。  ① 在右腋中线上,起自第7肋,自此向左,  ② 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  ③ 在前正中线越过胸骨体和剑突结合处,  ④ 至左锁骨中线止于第5肋间。  2.肝的下界和肝前缘一致  ① 与肝前缘一致。起自右肋弓最低点,  ② 沿右肋弓下缘向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  ③ 经剑突下3~5cm斜向左上,  ④ 至左肋弓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连上界左端。  在成人腹上区剑突下3~5cm范围内,可能触及肝的前缘,但在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因此,在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右肋弓下触及肝脏,则认为有病理性肿大。在小儿,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于右肋弓下属正常情况。

肝的主要功能  肝的功能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  1.参与物质代谢 肝几乎参与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人们称它为物质代谢的“中枢”。它是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贮存与释放的重要场所。也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密切相关。  2.分泌胆汁 肝细胞分泌胆汁,帮助肠道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成人的肝每日可分泌胆汁500~1000ml。  3.排泄吞噬功能 肝脏可以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性物质(包括有毒物质)进行排泄;对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异物进行吞噬,以保护机体。

肝外的胆道

  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胆囊   1) 位置和形态 略呈鸭梨形,位于肝右纵沟前部内,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结合,下面由腹膜覆被。  2) 作用 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  3) 分部 胆囊从前向后可分为 ①胆囊底 ②胆囊体 ③胆囊颈 ④胆囊管  4)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胆囊底为突向前下的膨大盲端,常在肝下缘处露出,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当胆囊发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输胆管道 包括:①肝左、右管 ②肝总管 ③胆总管   肝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成肝左管和肝右管,两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下行,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共同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4~8cm,在肝固有动脉右侧和门静脉前方,下行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至胰头处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开口周围有奥狄括约肌,属平滑肌。小肠内蛔虫如钻入胆总管,由于括约肌和胆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引起腹上区剧烈疼痛。


                         4、肝炎

肝炎的诊断:在脉中的位置位于胃部的对侧略上,肝炎在此位的指感为紧张度与炙手感明显。

5、胆囊病


-----------谢谢楼主无私的提供.辛苦了..万分感谢!.
相关文章
 〔附〕梅核气证
 腿胫湿热
 赤疹白疹方一十一首
 蝉蜕
 笪豫川治效
 是痣疮还是肠胃有问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