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中医复习 > 正文
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研辅导:刺灸法部分-灸法(八)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6/14 字体:

 

  艾条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啄灸。
  1.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3.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二、 拔罐法
拔罐法的概念: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并使其吸着于病痛部、经穴处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罐内负压、温热等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拔罐的特点:拔罐后,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或皮下轻度的瘀血,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使机体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因而本法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病证。拔罐法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附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走罐法
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到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闪罐法
即将罐拔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直到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刺络拔罐法
又称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三、 三棱针法
适用范围:三棱针疗法具有通经活络、泻热开窍、消肿止痛作用。各种实证、热证、瘀血和经络瘀滞、痹阻疼痛等均可应用。
操作方法: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和挑刺法。

四、 皮肤针法
操作方法:
持针式
硬柄和软柄两种皮肤针持针方式略有不同。硬柄皮肤针的持针式是用右手握住针柄,以拇指、中指挟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固定在小鱼际处;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式是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针柄。

叩刺法
皮肤常规消毒,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常见如下两种: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1、压击法 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
2、敲击法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